百科词条:泻青散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3:13:30)[共93字]
摘要:《片玉痘疹》卷三方名泻青散组成防风、当归、川芎、胆草、栀子、羌活、甘草、滑石。主治痘疮,心肝二经之火甚,服辰砂导赤散后而惊不退者。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竹叶。......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明目至宝》:[卷四治眼方]泻青散
治肝热眼赤肿。当归川芎龙胆草大黄羌活山栀子上各等分,蜜为丸,每服三十丸,清汤下。《明目至宝》
- 《外科启玄》:[卷之八]胡漏丹
\r胡漏丹\p04-a55a142.bmp\r此丹从阴上起黄肿或赤肿。皆厥阴肝经虚火发于外。内宜服当归龙会丸泻青散。外用羊脂调屋漏土涂之。又以醋调制柏散涂之亦妙。《外科启玄》明申斗垣公元1604年
-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七]烦躁
未出齐,色赤,壮热烦躁,清解之而益重,此反冰其毒也。宜升解之,升麻葛根汤加桂枝、牛蒡、紫草而愈。一四朝顺痘,烦躁不食,毒未尽也。升麻葛根汤、补中益气汤而愈。一顺痘,日夜啼哭不止,此不胜火炽刑金也,泻青散、导赤散加黄连而愈。一痘少淡白,不易肥而烦躁,真气弱也,棉纸搓软,白芨膏封痘,服保元汤而愈。一痘后夜卧不宁,此胃不和,而卫气不得入于阴也,四物汤加远志、枣仁、龙眼肉,及归脾汤而愈。一痘后身热,午时
- 《仁术便览》:[卷四小儿诸病]【钱氏白术散】
治久泄成惊。藿香白术木香白茯甘草人参(各一钱)葛根(二钱)一方有陈皮半夏砂仁。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煎服。一方若频泄痢,将成慢惊风。此散内加山药、白扁豆肉蔻各一钱,姜汁一匙,煎服一方若慢惊风已作,加细辛、天麻各一钱,全蝎三个,白附子八分,水煎服。上窜切牙额上红是心热,加黄连、甘草。目连闪是肝热,加柴胡、防风、甘草。左腮红是肝风,泻青散。右腮红是肺风,泻白散。鼻上红是脾热,泻黄散。耳上红是肾热,加知
- 余瀛鳌:学中医药典籍必当“善入善出”
片等药)是目前治疗跌打损伤、闪腰岔气、骨折筋伤、创伤出血等而产生瘀滞作痛的常用方,“七厘也是指的服用量。 此外,方剂中的代词也须加以注意。如钱乙所创用的儿科五脏辨证,其主方有泻白散、泻黄散、泻青散、导赤散等。这里的白、黄、青、赤,分别是肺、脾、肝、心的代词,所谓“泻白,实际上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效。 同字异义与异字同义 中医临床文献中同字异义的情况是相当多见的。
-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六·痘证]报痘
连翘。万密斋治朱大尹公子,九岁,发热呕吐。曰∶痘也。谓已出过,痘迹故在。曰∶此水痘瘢,非正痘瘢也。又谓为伤食。曰∶痘疹发热与伤寒伤食相似。伤寒发热,则面红手足微温;伤食发热,则面黄手足壮热;痘疹发热,男则面黄体凉,女则面赤腮燥,其足俱凉。今公子身热、面黄、足凉,乃痘也。经云痘乃胎毒,五脏各具一症。发热、呵欠、惊悸,心也。项急、烦闷,肝也。咳嗽、喷嚏,肺也。吐泻、昏睡,脾也。耳凉,体凉、足凉,肾也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痰喘门]蛤青散
治久嗽。真蛤粉(瓦)入青黛少许淡齑菜汁滴入麻油数点。调服二钱。《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六物青散
治伤寒敕色恶寒方。附子白术(各一两六铢)防风细辛(各一两十八铢)桔梗乌头(各三两十八铢)上六味治下筛,以温酒服钱五匕,不知稍增之。服后食顷不汗出者,进温粥一杯以发之,温覆汗可也。勿令流离,勿出手足也,汗出止。若汗大出不止者,温粉粉之,微者不须粉。不得汗者,当更服之。得汗而不解者,当服神丹丸。《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孙思邈公元652年
- 《古方汇精》:[卷二梅疮丹毒类]银青散(九)
(治男子下疳。疼极潮痒。女子阴户两旁淫湿。疮疡脓水淋漓。红瘰肿疼。并治玉茎疮蛀腐。及小儿痘疤横烂。并痘后余毒不清。满头发黄泡等疮。用此皆效。)白螺壳(取墙头上白色者佳火拣去泥研细取净末一两)橄榄核(火存性研取净末)寒水上共研匀。以瓷瓶盛贮。勿使出气。临用时以麻油调搽。其湿处。干掺之。神效。《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公元1644-1911年
- 《经验奇方》:[卷上]银青散
治男子阴头生疮。腐烂疼痒。女人阴户两旁生疮。湿烂肿痛发痒。并治小儿痘疤肿烂。痘后白螺蛳壳(取土墙上白色者佳去净泥火二两)橄榄核(火)寒水石(各四钱)各研极细上药共研匀。另储瓷瓶。勿令泄气。用麻油调敷患处。湿者干糁。神效无比。《经验奇方》刘一明
- 《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度瘴发汗青散
治伤寒敕色,恶寒发热,头痛项强体疼方。麻黄(三两半)桔梗细辛吴茱萸防风白术(各一两)乌头干姜蜀椒桂心(各一两六铢)上十味治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温覆取汗,汗出止。若不得汗,汗少不解,复服如法。若得汗足,如故头痛发热,此为内实,当服豉丸。若翟氏丸。如得便头重者,可以二大豆许,纳鼻孔中,觉燥涕出,一日可三四度,必愈。兼辟时行病。《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孙思邈公元652年
- 《验方新编》:[卷二十四外科敷贴汇方]二青散
治阳毒诸疮,红肿痛痒,热未成者立消。水龙骨、白藓皮、黄柏、青黛、白芷、白白蔹、白薇、朴硝各三钱,花粉、大黄、芙蓉花叶各一两,研极细,醋调敷,已成者留未成者遍涂。《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散第四]青散
治春伤寒头痛发热方。苦参浓朴石膏(各三十铢)大黄细辛(各二两)麻黄(五两)乌头(五枚)上七味治下筛。觉伤寒头痛发热,以白汤半升和药方寸匕投汤中,熟讫去滓尽服覆取汗,汗出温粉粉之良久。一服不除,宜重服之。或当微下利者,有大黄故也。《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孙思邈公元652年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七〔续添诸局经验秘方〕]曾青散
治一切风热毒瓦斯上攻两眼,多生眵泪,怕日羞明,隐涩难开,眶烂赤肿,或痒时行暴赤眼,睛昏涩痛,悉皆治之。白姜(炮)防风(去芦,各一两)曾青(四两)蔓荆子(去皮,二两)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末,搐入鼻中,立有功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宋·元丰年间太平惠民和剂局所公元1078年-1085年
- 《杨氏家藏方》:[卷第十一眼目方二十八道]曾青散
治风热攻眼,赤肿疼痛,眵泪难开。盆硝(一两)青黛(二钱)没药(一分)乳香(一分)上件研匀,每用少许搐入鼻中。《杨氏家藏方》宋杨倓公元960-1279年
-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痔漏方九漏第一]曾青散
治寒热瘰及鼠方。曾青荏子矾石(一作石)附子(各半两)栝蒌根露蜂房当归防风芎黄黄芩狸骨甘草(各二两)细辛干姜(各一两)斑蝥上十七味,治下筛,酒服一方寸匕,日再。又方治寒热瘰方。土瓜根连翘龙胆黄连栝蒌根苦参芍药恒山(各一两)上八味,为末,酒服五分匕,日三。(《翼方》及《外台》有狸骨一枚。《翼》一方有当归,无栝蒌、恒山。)《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孙思邈公元652年
- 泽泻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Ⅰ泽泻中2种泽泻醇的HPLC测定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29) 摘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65∶35)为流动相,测定了15种产地泽泻药材及13种市售饮片中泽泻醇A24—乙酸酯、泽泻醇B23—乙酸酯的含量,本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关键词:泽泻 泽泻醇A24—乙酸酯 泽泻醇B23—乙酸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药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为利水渗湿之要
- 狼漏
狼漏 病名。指缺盆穴处生窦道有脓液流出者。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该病多因情志不遂郁怒气结而成。症见颈部缺盆穴处疼痛肿胀,可延及耳根,破溃成漏,脓水流出不止,久不收口。治宜内服空青散。相当于颈部淋巴结核。作者:
- 运用痛泻药方治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慢性腹泻多由胃肠功能紊乱引起,包括结肠过敏、情绪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症状表现有腹痛胀气,排气排便后疼痛或消失,大便溏结不调。 中医将慢性腹泻归于“泄泻范畴,其中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遇冷加重明显的为脾肾虚寒证;厌食、消化不良,腹胀,四肢疲乏无力的称为脾气虚证;由情志因素影响、精神紧张,忧思恼怒之后而腹痛即
- 健脾止泻汤治老年慢性腹泻45例
根据张景岳“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的观点,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老年慢性腹泻45例,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60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3个月。 临床特点:发作性腹泻稀水便或溏便,多夹有不消化食物,其中4例夹有黏液并便前伴有小腹痛,舌淡苔薄白或白滑,脉沉缓或细弱,大便镜检均有未消化食物或脂肪球,其中7例有白细胞少许
- 在第四届中国腹泻病高峰会上,专家呼吁:腹泻发病新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医药报湖北讯 记者马艳红报道 “腹泻发病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经典感染性腹泻,如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以及细菌性胃肠炎等发病率下降,而特殊感染性腹泻,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呈增多趋势。但是,当前我国在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研究,以及诊断、治疗和公共卫生行为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政府、医院以及专科医生都应引起高度重视,绝不可轻视腹泻的危害。”6月9日由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在武汉举办的“第
- 番泻叶的泻下作用机理及新应用
攻下药,小剂量应用可起缓泻作用,大剂量应用则可攻下,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剂量,防攻下太过而耗气伤津,尤其对老年习惯性便秘,更要掌握好剂量,本品经广泛的临床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要防止剂量过大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北京:中国化工出版社,1990,117.2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中药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
- 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92例临床观察
泻汤,基本方:人参3~6g,白术6~9g,炒麦芽6~10g,焦神曲6~10g,干姜5~9g,茯苓6~10g,乌梅3~6g,诃子3~6g,甘草3~5g,炒山药6~10g,腹痛加元胡;久泻不止加赤石脂。呕吐加砂仁、竹茹。对照组口服思密达冲剂,<1岁1g/次,1~3岁1.5g/次,均为每日3次,5天为1个疗程。两组中有感染脱水者,分别给予抗感染、纠正脱水等对症支持处理。2结果2.1疗效判断标准参照199
- 固本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52例
器质性及内分泌等全身性疾病。其中男性28例,女24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2月至16年。1.2中医辨证脾肾阳虚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脾气亏虚、肾阳亏虚的辨证要点:①晨起泄泻或大便稀溏,完谷不化,饮食稍有不慎即便次增多。②常伴有脘腹疼痛,腹胀肠鸣,神疲乏力,畏寒喜暖。③舌淡、苔白、脉细或沉细。2治疗方法固本止泻汤药物组成:补骨脂、党参、白术各15g,豆蔻、云茯苓、广木香
- 【泻青丸】
治肝火风热,不能安卧,多惊多怒,目赤肿痛,及小儿急惊抽搐。 【组成】龙胆草 山栀 大黄酒蒸 川芎 当归 羌活 防风 等分,蜜丸,竹叶汤下。 【注】龙胆草,直入肝经,以泻其火,佐栀子大黄,使其所泻之火,从大小二便而出,是治火之标也,肝主风,风能生火,治肝不治风,非其治也,故用羌活防风散肝之风,即所以散肝之火,是治火之本也,肝之情欲散,故用川芎之辛以散之,肝之质喜滋,故用当归之濡以润之,是于泻肝
- 番泻叶伪品——耳叶番泻叶(Ervfanxieve)
番泻叶伪品——耳叶番泻叶(Ervfanxieve) [来源] 豆科(Lesuminosae)植物耳叶番泻CassiaauriculataL.的叶。[性状] 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叶端钝圆或微凹下,具短刺,长10~25mm,宽5~15mm,叶基不对称或对称。灰黄绿色或带红棕色,密被长茸毛,侧卧不明显。厚约0.25mm,多不平展,易碎。 [鉴别] 叶肉非等面型,上面具2列栅栏细胞,长50~60
- 干扰素和秋泻灵合剂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的评价
准的秋季腹泻患儿。 1.2 纳入标准年龄6个月一2岁,病程在72h内。有5次以上稀便或水样便无血液黏胨:就诊前未使用过微生态及抗生素药物治疗者,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 1.3 排除标准重度脱水或呕吐频繁,不能口服补液者;合并有营养不良、肺炎、肝炎等:拒绝加入本研究者。 1.4 分组法病例由我院门诊收集资料,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即干扰素和秋泻灵合剂联合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 自拟健脾止泻散治疗小儿顽固性腹泻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80-077X(2004)01-0055-01笔者自1993年以来,根据中医健脾止泻理论,自拟健脾止泻散治疗3岁以下小儿顽固性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累计治疗156例,与同期用西药治疗的135例比较,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腹胀、腹泻稀水便3~10次/天,纳差,其中有42例,大便中有粘液(治疗组24例,对照组18例)大例常规:无红白细胞,无巨噬细
- 止泻合剂及金双歧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泻次数明显减少,病程缩短,疗效显著,可推广运用。 关键词止泻合剂金双歧婴幼儿腹泻 腹泻病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在我国属第二位常见多发病(仅次于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以腹泻、恶心、呕吐为主,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按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腹泻;按病程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按病情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诊断标准依据2002年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
- 五 泻下药和方剂
部分;叶。 性味:甘、苦、寒。 归经:入大肠经。 功能;泻热导滞。 主治与应用: 本品有较强的泻热通便功效。用于热结便秘,脘腹胀满等证,单用泡开水服或与枳实、厚朴同用。用量大时,可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用量:3-6克。一般泡开水服,入煎剂宜后下。 2.润下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甘平,富含油脂,具有润燥滑肠的作用,使大肠易于排出,泻下作用较缓。适用于老年津枯,病后津液亏耗或产
- 半夏泻心汤合西药治疗肝硬化性腹泻的体会
毒,以及黄疸、胁痛迁延不愈有关。其病在肝、脾、肾。病机特点是肝脾肾功能受损,气血水代谢失常[1]。肝病日久累及脾胃,胃肠气机紊乱,不能受纳腐热水谷,大肠传导失司,饮食不化,水湿不利,水精下注而致肝性泄泻。肝病及脾,中阳虚衰,脾寒不运,则升降不利[2]。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餮泄,浊气在上,木贼戕土,则生月真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肝性腹泻:是腹泻中治疗较困难的证型之一。临床上常采用
- 自拟参苓赤莲止泻汤治疗老年性慢性迁延性腹泻效果观察
近年来,老年性慢性迁延性腹泻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辨证以肾阳虚衰,脾气受损,正虚邪恋型居多。笔者自2000年以来,针对此型患者采用自拟参苓赤莲止泻汤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60例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52~75岁,其中60岁8例,60~68岁32例,68岁20例;经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28例,过敏性肠炎16例,肠道
- 自拟健脾止泻汤治疗婴幼儿泄泻42例临床观察
,病因病机:因断乳后改变食品或喂养不当,暴饮暴食,过食油腻,损伤脾胃,食滞后又夹湿化热,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而致泻。主证: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粪色深黄而臭,肛门灼热,腹痛肠鸣,伴有呕吐,口渴烦啼或低热,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大便常规:镜下有少量白细胞。辨证:胃肠湿热,升降失调。治则:清热利湿,健脾止泻。方药:健脾止泻汤,加黄芩5g,黄连3g,白头翁3g。 1.4方法以上各型合
- 除湿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100例观察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儿,男54例,女46例,年龄6个月~1岁37例,1~3岁48例,3~5岁1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8天;伴发热者58例,呕吐者27例,轻度脱水45例,中度脱水38例;每日泻下10次以下者84例,泻下10次以上者16例;大便镜检低倍下有少许脂肪球或白细胞(+)。1.2治疗方法基本方:藿香6~9g,厚朴3~5g,苍术3~5g,黄连2~3g,木香3~
- 腹泻灸敷脐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32例
【摘要】目的观察腹泻灸敷脐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泻灸贴敷神阙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泻灸敷脐治疗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安全、疗效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腹泻;腹泻灸;敷脐
- 调肠止泻汤直肠滴入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
.05)。0.05)。3讨论IBS(腹泻型)确切病因尚未阐明,以思密达等药治疗,疗效不甚理想。我们通过中医辨证,运用直肠滴入给药,使药液直达病所,收效良好。IBS(腹泻型)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腹痛、泄泻等范畴,其发病多因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影响脾胃升降和肝胆疏泄功能,出现大肠传导功能紊乱。每遇精神紧张、情绪抑郁时则腹痛、腹泻加重,检查无阳性体征。辨证属肝郁脾虚型。治疗以疏肝健脾为主,收涩止泻为辅。
- 肾寒吐泻心寒胃弱
此症由于心寒胃弱,呕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下痢不止,五更时痛泻三五次者是也,人以为脾胃之寒,服脾胃之药而不效者何也,盖胃为肾之关,而脾为肾之海,胃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心包寒甚,何以生胃土而消谷食,脾气弱不补命门之火,则下焦虚冷,何以化饮食而生精华,故补脾胃,莫急于补肾也。方用 熟地茯苓人参(各参两)山萸(贰两)山药(肆两)附子肉桂五味子(各壹两)吴萸(伍钱) 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作者
- 正确使用泻药的原则是什么?
人,或是正是服用某些药剂的人,务必与医师商量。 (2)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的人不能擅自服用,必须先接受医师的诊断。 (3)怀孕的女性,或有怀孕可能的女性都应先与医师洽商。 (4)遵守服用方法与药量,尤其严禁服用过量。 (5)绝对不可将医师的处方交与他人,或由他人自行取得药物服用。 (6)服用便秘药而引起严重的腹痛、腹泻、呕吐、发疹时,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7)服用一周后仍无药效出现者,
- 自拟止泻贴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12例临床观察
著性(P0.01),见表1。 表1两组止泻时间比较(略) 3讨论 “秋季腹泻”是当前儿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病程多在4天以上。表现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脱水常见,快速止泻成为患儿家长和临床医生最迫切的要求。 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是三七、麝香。三七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增加循环血流量[1],促进受损小肠上皮的修复和双糖酶活性的恢复。麝香为芳香开窍要药,内透骨髓,外彻皮
- 中药泻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2007年07月2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7,14(1):11医学空间(MEDcyber.com)7月24日消息--中国四川的研究人员近期观察了中医泻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共有9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组,随机分为A、B、C组。A组32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B组32例,在A组西医治疗基础上胃管注入泻下中药,每次注入后夹管1小时,中药组成为柴胡、白芍、枳实、厚朴、黄芩,重用生大
- 日本新泻药科大学小西徹也教授到我校中医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5月14日,日本新泻药科大学小西徹也教授来我校访问交流。中医药学院王秀娟书记、王蕾副院长、龚慕辛副书记,国合处王倩处长出席了活动。双方就进一步合作展开了深入探讨,小西徹也教授介绍了其科研领域的最新进展及合作意向,并在中医药学院做了题目为“DNAdamagecheckpointasatargetoffoodfactorforsensitizingcancerchemo-andradiotherap
- 泻下药
大黄(1)大黄、芒硝二者皆味苦气寒,泻下通便,相须为用,为攻下泻火之峻剂。热毒极盛目病,如化脓性角膜炎、化脓性葡萄膜炎、眶蜂窝组织炎、脓性结膜炎等宜用之。便秘者固然相宜,便不秘者亦宜之,使热毒下撤,即所谓“釜底抽薪。然得便泻即可,久攻戕伐正气,再者,病者亦不能接受。(2)大黄、蔓荆子大黄泄热毒,蔓荆子升清阳,二者相伍,升降并施,使清阳得布,热邪下撤,眼部真气复常。宜于热毒郁结角膜深层
- 初次行医过用泻药的教训
1950年我刚进入中医临床的工作,用药不知深浅,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治一老年便秘患者,过用泻药,至今记忆犹新。 某女,年逾7旬,腹满便秘,数日不解大便,苦于便难而不敢进食,来我处求诊。我遂投以木香梹榔导滞汤,患者服后骤然泻下数次,即感少气无力,瞑目不语,呼之不应,家属不解其故,恐慌万状,一面料理后事,一面邀我复诊。 我见患者脉沉细无力,气微懒言,其他无殊,细查无大碍。细思乃因年老体弱,泻下太
- 猪腹泻席卷全球各国加紧研发腹泻弱毒疫苗
2013年以来美国暴发仔猪流行性腹泻疾病,死亡仔猪近600万头,其后多地也出现腹泻疫情。近日,流行性腹泻又洗劫日本养殖场,截至14日已造成近7万头猪死亡。面对席卷全球的疫情,各国正加紧研发腹泻疫苗。3月,美国宣布上市腹泻RNA核酸疫苗,而国内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申报可用于滴鼻免疫的流行性腹泻单针疫苗。美国轮状病毒疫苗获生产执照位于美国爱荷华州的疫苗企业Harrisvaccines公司于3月份宣布,公
- 自拟止泻散敷脐配合穴位封闭治疗婴儿腹泻128例临床分析
限制饮食,减少胃肠道负担;控制肠道内外感染;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失调,防止并发症[1]。而从中医观点看,婴儿腹泻绝大部分是由寒邪伏于大肠所致,且小儿脾常不足,肠胃虚弱,治疗理应温中散寒为主。张景岳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如脾胃虚弱,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而下降,而泻利作矣!”本文所采用止泻散的各种成分恰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燥湿健脾、行气止痛、健胃消食、温肾助阳等功效
- 非热带口炎性腹泻为什么会出现腹泻?
细胞变低平,胞浆有空泡,核大小不一,微绒毛模糊不清。有些病例粘膜粗厚,呈慢性炎变,绒毛仍存在,但杂乱无章,肠腔可有不同程度扩大。 肠粘膜细胞的酶分泌减少,如二糖酶、二肽酶、脂酶、磷酸酶以及脱氢酶,肠液及肠道激素分泌亦减少。因此,不但肠粘膜吸收面积减少,吸收功能减低,酶的活性也下降,消化食物的功能亦减低,病人每天丢失大量脂肪、蛋白、糖、水分和盐类,以致引起以腹泻为主的各种相应临床症状。作者:不明
- 蒲公英止泻汤肛门滴入治疗慢性腹泻122例体会
愿口服中药。从现代观点看,中药口服,在胃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可能使某些有效成分破坏而降低疗效。肛滴法克服了上述弊端,给临床治疗带来方便。本组病例均为久泻久痢,具有不同程度的脓血便史,系中医“泄泻及“痢疾范畴,西医则诊为慢性菌痢及非特异性结肠炎。其中慢性菌痢均经多种抗生素治疗长期口服中药西药无效。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亦无特效疗法。本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扶
- 推拿加止泻汤治疗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又称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调而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笔者应用推拿加止泻汤治疗,效果颇佳。现将推拿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推拿疗法:基本取穴:推脾经、摩腹、揉天枢.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揉足三里。 (1)大便稀薄多沫,色淡、无臭味或臭味较轻者,加补大肠、推三关、揉外劳、揉脐。 (2)久泻不愈大便水样,时作时止,或夹有乳块食物残渣者,加补大肠、揉中脘、推三关、捏脊。 (3)大便黄褐热臭,水分较多
- 秋泻灵合剂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秋泻灵合剂佐治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我科2009年3月—2010年2月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补液、纠酸、调节肠道菌群及保护肠道黏膜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秋泻灵合剂。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缩短(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0.0%
- 婴幼儿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表现有何不同?
婴幼儿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的主要不同点如下: 轻型:多为1岁以内婴幼儿,超过2岁以上者极少见,多为1岁以内婴幼儿,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大便数次,或多至十余次,量不多,大便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或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体温大多正常,偶有低热,无明显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 重型:多为1岁以
- 科学家发现治疗腹泻药物
物能够有助于对付轮状病毒感染,这种病毒感染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患腹泻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研究结果于6月13日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网站上,研究表明,使用三天为一疗程的硝唑尼特(nitazoxanide)可以大大缩短严重轮状病毒腹泻的持续时间。现在没有治疗轮状病毒感染的特效药。口服补液目前是唯一的对付轮状病毒感染的方式,这类感染会引发呕吐、发烧、腹部疼痛、脱水和水样腹泻。目前,已经有两种疫苗在一些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