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xiè

2 英文参考

to flow (out) swiftly

diarrhea

3 概述

泻,古亦作“写”。

4 病名·泻

4.1 泄泻的简称·泻

泻是泄泻的简称[1]。亦有仅指水泻者[1]。《奇效良方·泄泻门》:“泻者,一时去水如注泄。”详泄泻条。

泄泻(diarrhea[2][3])为病名[4]。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4],又称下利(汉唐时期)[5]。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5]。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5]。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5]

针灸对泄泻的疗效一般来说,急性易治,慢性较难,但都有较好的疗效[6]。若泄泻频繁有严重脱水现象或由恶性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则当采取综合疗法[6]

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7]

详见泄泻条。

4.2 呕吐·泻

泻指呕吐[7]。魏·张揖《广雅·释宫》:“吐,泻也。”《礼记·曲礼》孔疏:“写谓倒转之也。”

呕吐(vomiting[7])为病证名[8]。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呕吐是一个症状,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9]。所以任何病变,有损于胃,皆可发生呕吐[9]。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其实呕与吐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一般并称为呕吐[9]。呕吐与干呕两者虽有区别,但在辨证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所以合并在一起讨论[9]

针灸治疗呕吐有确切的疗效[10]。因妊娠或药物反应引起的呕吐,可参照治疗。但上消化道严重梗阻、癌肿引起的呕吐以及脑源性呕吐,有时针灸只能作对症处理,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10]

呕吐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中,其中以胃肠道疾患最为常见,如急性胃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或梗阻、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食管癌、十二指肠壅滞症等。其他如神经性呕吐、内耳眩晕性呕吐,以及颅脑病变所致的呕吐,均可参照辨证施治[10]

详见呕吐条。

5 治法·泻

泻为治法。指消减,攻逐的方法。《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满者,泻之于内。”

泻指针刺泻法。《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6 满溢

泻指满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7 流失

泻指流失。《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伤其冲脉,血泻不复。”

泻指外流,排泻。《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

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9.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15.
  5. ^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1-155.
  6. ^ [6]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4-67.
  7. ^ [7]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60.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46.
  9. ^ [9]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3-146.
  10. ^ [10]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6-5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