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细胞学说 (最后修订于2010/3/2 21:16:16)[共1481字]
摘要: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生物学家M.J.施莱登和T.施旺在1938年和1939年提出的。通常所说的细胞学说大致可概括为:“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的最根本的因素。”生物是由细胞及其形成物所组成的,这种认识虽从十九世纪初就逐渐形成,但是,直到1838年施莱登(M.J.Schleiden)在植物方面才肯定了这一认识;并且创立了关于细胞繁殖机理的学说。该学说的要点,认为新细胞的萌芽是在原有细胞内产生的(即在细胞内形成细胞)。1839年,施莱登的朋友施旺(T.Schwann)在细胞分区明确的脊索组织学的研究基础上,把细胞学说应用于动物学领域。施旺认为,各种细胞特有的性质是由原始细胞分化而成的,细胞的形成、生长和分化都能从理化的角度加以说明,而没有必要假定在各种组织中存有特殊的生命力。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是十九世纪生物学理论方面的重大发现,常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由于细胞学说的建立,使原生动物在分类上确定了地位;又使R.A.klliker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明确了精子和卵都是单细胞。随后,微耳和(R.Virchow)于1858年在“细胞病理学”一书中,把病......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生命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十位科学家
合,他俩是细胞学说的独立创立者!但凡上过中学《生物》课的人,都能大致判断细胞学说的价值,细胞学说的学术影响或重要性不言而喻!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揭示了生命体的一般性构造,也是探索生命微观机理的重要窗口。在宏观影响上,细胞学说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为后面的染色体(遗传学)、生物分子(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奠定了基础,其重要性堪与化学上的原子理论相提并论。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
- 1-1细胞生物学简史
从研究内容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从时间纵轴来看细胞生物学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30年代,是细胞发现和细胞知识的积累阶段。通过对大量动植物的观察,人们逐渐意识到不同的生物都是由形形色色的细胞构成的。 第二阶段: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细胞学说形成后,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显微水平研究
-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第一篇: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一、组织学发展概况及研究内容与意义
互关联的两门学科,我国医学教育习惯地将它们列为一门基础课程。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它是以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为基本方法的,故又称显微解剖学(microanatomy)。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起始,组织学发展迄今为已有300余年历史。英国人Hooke(1635~1703)用放大镜观察软木塞薄片,首先描述了细胞壁所成的小室,称之为“cell”。意大利人Malpighi(162
- 2008生命科学:宛如广州的冬天
实现。这个研究结果出人意料,因为在生物体内,分化了的细胞几乎从来不改变发展方向,比如从肌细胞变成肺细胞。这项研究提示,在治疗某些疾病时,细胞类型的直接转换也许比诱导多能干细胞更简单、更安全。肿瘤干细胞学说遭遇挑战与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相对应,肿瘤干细胞学说在2008年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和最早得到证实源于白血病的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发现在白血病组织内仅有极少量的细胞能
- 寻找科学的“漏洞”
或肉体)部分,精神部分至今尚无法被很好地理解和阐释,人类因此而获得了并不理智、不可靠、不可控的自信。 2、从西方科学发展理论根基的溯源来看,现代医学科学体系没有自身修复的迹象和能力。迄今为止,“细胞学说”仍然是支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主要核心理论根基。 近100多年来,在笛卡尔“法则”的指导下,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业人员,业已将细胞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建立了以细胞为人体代理的生命科学
- 肿瘤干细胞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曙光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重大疾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韩伟教授日前在癌症靶向治疗学术讨论会上表示,美国科学家近年来提出的肿瘤干细胞学说将为临床根治癌症带来光明前景,肿瘤干细胞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靶标。■肿瘤发生发展的源头韩伟教授介绍说,肿瘤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异常增殖。在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肿瘤细胞与人体内的另一种细胞——干细胞具有类似之
- 我国成体干细胞研究形成特色优势
士领衔的成体干细胞项目研发团队,近年来围绕成体干细胞基础与临床应用系统研究的核心,将国际领先的干细胞研究技术和理念与国内丰富的干细胞资源充分结合,在成体干细胞基础生物学、成体干细胞免疫学特性、成体干细胞临床治疗应用等一系列综合性交叉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研究,完成的“成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与规模化制备技术”研究日前荣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的人体“亚全能干细胞学说”再生修复新概
- 中国学者973项目发表Nature子刊文章:肝癌干细胞
肝癌是我国最严重的肿瘤之一,也是世界上五大常见癌症之一,因此,揭示肝癌发病机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了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可塑性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治疗措施尚无法针对肿瘤干细胞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肝癌复发和耐药的主要原因。肿瘤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转移特征,因此,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有可能是解决肿瘤转移和复
- 第一章 基础知识--一、医学模式——健康观和疾病观
社会性以及复杂的内部矛盾,医生的任务就是修补机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以治疗为主的机械医学模式。经过18世纪到19世纪,工业革命转向高潮,自然科学和医学高度发展,生物学家、医学家提出了进化论、细胞学说,发现了微生物等致病因子,这些科学事实使人们对健康与疾病有较为正确的理解,对传染病的认识及病原微生物的发现,从生物学角度明确了疾病原因,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了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
- 干细胞研究展望
细胞的遗传和生物学表型特征,确定免疫逃逸和无肿瘤形成,评估其疗效、副作用和危险性。在另一方面,最近通过对造血系肿瘤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与干细胞之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提出了肿瘤的干细胞学说,为探索肿瘤的发生机制和肿瘤的预防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005年末,韩国胚胎干细胞造假丑闻震惊了全世界,我们在展望这个领域无限光明前景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避免急功
- 范祖森研究组和陈润生研究组在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机制的合作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五大常见癌症之一,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位居世界前列。因此,攻克肝癌成为当前的国家需求,迫在眉睫。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亚型,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复发率高,发病机理尚未阐明。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高度关注和认同,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可塑性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治疗措施尚无法针对肿瘤干细胞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肝癌复发和耐药的主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
- 第二节 女性生殖
颗粒细胞的雄激素(主要为雄烯二酮)转变为雌激素。LH与内膜细胞上的LH受体结合,通过cAMP-蛋白激酶系统,使胆固醇转变为雄激素。内膜细胞产生雄激素,而在颗粒细胞转变为雌激素,称为雌激素分泌的双重细胞学说(图12-2)。图12-2雌激素分泌的双重细胞学说示意图 排卵前一周左右,卵泡分泌的雌激素明显增多,血中的浓度迅速上升,与此同时,血中FSH的水平有所下降,这是因为:①雌激素选择地对FSH分泌产
- 生物医学大师的童年:曾挖邻居家墓地研究人骨骼
格完全不同的科学对手像连体婴儿一样连在一起,无疑是莫大的讽刺。但委员会认为,两人都对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受奖后的例行演讲上,两人虽措辞颇为谦和,但均无丝毫妥协。戈尔吉以“神经细胞学说——理论与事实”为题演讲,对卡哈尔进行彻底的反论。第二天,卡哈尔则以“神经元的结构和连接”为题演讲,列举证据,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 而在斯德哥尔摩的第一次见面,也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各自回国
- 鼓励临床医生做科学家
后复发的高危基因,这些基因的存在可导致5年内25%患者复发。这一新的发现无疑得益于临床研究的进步。同样,针对乳腺癌提出的乳腺癌干细胞学说发现了与生长、代谢、分化发育、凋亡等相关的186个基因表达差异,它们与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肿瘤干细胞是决定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生物学基础,常规治疗可以杀死大量分化了的肿瘤细胞,但无法杀死肿瘤干细胞。常规治疗虽可使肿瘤
- 赵春华:干细胞研究守护者
。赵春华将自己的这股拼劲,归为“协和精神”。一直以来,协和以“严谨、求精、勤奋、奉献”为世人所知。赵春华说,作为协和人,理应如此。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功夫不负有心人,赵春华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亚全能干细胞学说”概念,分别从理论和实验角度证实了胚胎发育后成体组织中依然存留有亚全能干细胞,并系统阐明了亚全能干细胞三胚层分化潜能和等级结构性。赵春华发现的这种细胞具有理想的再生优势,能够重建接受者的组织结构和
- DNA双螺旋结构发表60周年:一页纸改变人类
的机制雏形初现的时候,生化领域才开始真正对这一结构感兴趣。在论文发表9年后,诺贝尔奖也认可了。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当初科学界对双螺旋的接纳竟如此的冷淡。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施旺的细胞学说一样,是生物学界最重要的标志——它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就如同相对论在物理学中、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地位一样。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双螺旋结构发现之前,遗传学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
- 《温病正宗》:[上编·学说辩正]第四章·温病学说之折衷
岐伯曰∶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此叹世风之不古,而不能如古人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自岐伯迄今,又四五千年矣,加以中外交通,人烟繁萃,兵革时起,饥馑荐臻,温病瘟疫,有不从而日增者乎?痘疮发现于后汉,至唐宋而盛行。痧症亦名干霍乱,宋时虽盛行,而至有清以来为尤烈。烂喉丹痧、白喉、鼠疫等,虽为往昔异名之病,然皆自有清而后盛行。所以然者,盖上古之时,天清地宁,民淳俗朴,
- 乳腺癌干细胞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白血病及部分实体瘤如乳腺癌和脑肿瘤中亦存在一小部分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并可形成新肿瘤灶的肿瘤干细胞(tumorstemcells,TSCs)。 Rcya等[2]后又提出的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极少量瘤细胞充当干细胞角色,具有无限增生的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余的大多数细胞则经过短暂的分化,最终死亡。 目前认为,TSCs是存在于一些肿瘤组织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建所20周年
荣做出巨大贡献的历任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老专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和深情的祝福!向奋战在生物技术研究所第一线的全所科技人员、全体职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衷心的慰问! 19世纪近代生物学的三项伟大科学成就“细胞学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定律”,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50年代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析,开创了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新纪元。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出现,
- 第十七章 女性生殖系统--一、卵巢
功能,主要分泌雌激素。雌激素是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在FSH和LH的作用下协同合成的。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透过基膜进入颗粒细胞,在芳香化酶系的作用下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这是雌激素合成的主要方式,称此为“两细胞学说”(图17-7)。合成的雌激素小部分进入卵泡腔,大部分释放入血,调节子宫内膜等靶细胞的生长分化。图17-7颗粒细胞与膜细胞协同合成雌激素示意图 (二)排卵 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的过
- 天然香料及生物质香料的研究动向
化、能耗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易控等优点,因而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细胞工程包括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等内容。植物细胞工程主要是指植物细胞培养(又称为植物组织培养),基本理论依据是细胞学说和细胞具有潜在的“全能性”的理论。植物细胞培养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利用植物细胞培养发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孙伟等[3]报道利用大花茉莉的细胞悬浮培养方法,节间外植体MS+5mg/L2,4-D+
- 谈中医学科的发展
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国际影响越来越大。1.2中医学科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西医学至今有300年历史,最早的雅典医学,开始于500多年以前,以后逐渐出现了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以及细胞学说,形成了现代医学。而中医有记载并形成体系至少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现代医学形成的10倍。具有300年发展史的现代医学,是全世界60亿人口的基本保健采用的方法,近150年,西医传入中国,控制了整个
- 《温病正宗》:[上编·学说辩正第三章·温病瘟疫之辨析]第二节·温病专书之概论
《四库全书》医家类叙云∶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而其门户所以分,自来以为由于易水、河间学说之不同。究之河间之主火,乃阐发伤寒之广义,仍不悖乎仲圣之本旨。迨天士《温热论》出,温病学始离伤寒而独立。鞠通加以附会,则更离经叛道,而温病学之歧误益不可究诘,后之学人将何所适从?然则关于温病之书籍,甄别实不容缓,兹将其专书,略论于下∶明·张凤逵之《伤暑全书》,乃专治暑者也。其书凡自《内经》以至宋元明诸家之论暑者,靡
- 《温病正宗》:[上编·学说辩正]第二章·温病真理之探源
,且使古昔圣贤医道之原委,不病其难。见者皆惊喜为奇书,其阐奥发微,可谓至矣。金·刘河间之《伤寒直格论方》,及《伤寒林本心法类萃》,于治温热独抒心得,发前人所未发,故后世谓主火之说,始自河间。李东垣之学说,虽以重脾胃见称,然其弟子王好古所辑之《此事难知集》,上合轩岐之经,中契越人之典,下符叔和之文,乃发仲景不传之秘,而为人所难知,故以难知为名。明·戈存橘之《伤寒补天石》,统论外感诸病,所包甚广,理例
- 《达摩洗髓易筋经》:[上编·原理源流篇第四章·洗髓易筋与各家学说的关系]四、道宜参证儒书丹书医书说
释氏之书,文本梵语,理尚虚无,不译以儒家文本难明,不参以丹医二经无征。谨按易筋洗髓,译在南北朝。时语言文本,多古音古义,非证以十三经,及周秦诸子,隋唐以前训诂音韵等书,不能通晓,故末附翻译音译一卷。而其谈性理,又多与周易、大中、孟子动心,尽心章、相出入。谈性功,又多与仪礼、礼记、论语、乡党篇相表里,故宜与儒书参证。又按东西方言,与华夷人称之脏腑,筋络官骸,穴窍名号不同,既译以华文,不参以丹经医经,
- 《温病正宗》:[上编·学说辩正]第一章·温病解释之正误
后汉张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自云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则其为广义《伤寒论》明矣。广义伤寒云者,即《难经》所谓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盖伤寒乃外感之总名,《伤寒论》统论外感之书也。惜其书经三国兵燹残缺失次,江南诸师复秘其要方不传。迨晋王叔和撰次其遗论仅得十卷,即今存之《伤寒论》也。又宋·王洙于馆阁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亦叔和所撰次。或曰古之《杂病
- 《温病正宗》:[上编·学说辩正第三章·温病瘟疫之辨析]第三节·瘟疫专书之概论
瘟疫,急性传染病也。自《内经》以下,无书不载,可谓详且尽矣。然瘟疫之来,以时代而异,以风土为移,故古今方药不同,南北治疗迥异。且变生顷刻,祸不旋踵,非斩关夺隘之将,不克获除暴安良之功。兹将其专书,略论于下∶吴又可之《温疫论》,实为治瘟疫专书之嚆矢。其辨证论治,有功千古。且发明瘟疫邪自口鼻而入,伏于膜原,又有九传之变,尤为卓识。惟其因遇崇祯辛已大疫流行之时,所见者为瘟疫而非温病,乃凭一孔之见,而作正
- 《温病正宗》:[上编·学说辩正第三章·温病瘟疫之辨析]第一节·通论
热为火之用,火为热之体,故言火则不言热,言热则不言火,一而二,二而一也。温者,热之不甚者也。六气言火不言温,举一以概二也。曰温热者,乃温病热病之总称。邪之轻者为温,邪之重者为热。近世概以温病括之,而温病乃赅热暑湿燥而言。温病暑病之冬伤于寒而春夏发者,及春夏感邪而秋冬发者,皆谓之伏气;随时感受而即发者,谓之新感。新感其邪轻,治之尚易;伏气其邪重,治之较难。故治温病之法不独异于伤寒,伏气与新感亦不可同
- 《达摩洗髓易筋经》:[上编·原理源流篇第四章·洗髓易筋与各家学说的关系]三、道宜参阅金刚心经说
释门经论语录三藏之书,连编累牍,广舌宣扬,多铺陈事迹,缅溯渊源,侈谈因果,推展慈悲,宏扬誓愿,穷极神通。于下手修炼功夫,洗伐毛髓,火候或散见,或连及,零星琐碎,难使牟尼一串,惟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专言禅理,包罗禅功。于修身养心,次第功行,深而着简,而该然灯明度,一一皆与易筋洗髓相合。参互考订,以穷其究竟,始见佛氏修持,别无他说,道出一辙,不二法门。《达摩洗髓易筋经》项杨惠吴德华张
- 《达摩洗髓易筋经》:[上编·原理源流篇第四章·洗髓易筋与各家学说的关系]二、三教分合异同源流考
道释二家,今世多知二而一。惟儒与释,判然两途。其不能合者,由后学分门别户致之耳,读孔氏书者,记诵词章无论也。即讲实学,亦多争立功名,轻视修养,高谈性命,无益身心,不知六经四子书,所载养身养心之谓何也。读释老书者,演法持戒无论也。即讲性定,亦每专求修炼,罔顾家国,实宗杨墨。托言释道,不知道藏佛藏所载慈悲誓愿之谓何也。二者皆偏,孔圣非无修养,释道非无事功,异曲同工,异派同源。同者格致诚正之功,异者修齐
- 《达摩洗髓易筋经》:[上编·原理源流篇第四章·洗髓易筋与各家学说的关系]一、三教参悟说
三教书籍,言异旨同,修士勿成门户之见。相类者,宜参观。不相类者,亦当善悟。悟理之文,有可资于治平之用。经济之学,有足取为修养之法,互相考证,获益匪浅。如株守一家、即抹杀一切,定非通儒。演说二经,语语皆本,口传心授,间有采之别集者,皆三教先哲旧说,非出臆造云然也。《达摩洗髓易筋经》项杨惠吴德华张鉴若曹江
- 曹东义:试论五行学说与四元素学说的区别——兼与张功耀教授商榷
四元素学说,属于构成论,是分析科学的萌芽。五行学说属于关系论,是系统科学的胚基。五行是改良的八卦,它与元气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一起,给了中医学摆脱巫术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医学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 过去人们经常把五行学说与欧洲的四元素学说相提并论,认为它们都是人类早期朴素的“元素说”,是应当放弃的旧观念。20世纪初叶,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一起,被看作是玄虚之学,等同于巫术,甚至因此
- 睡眠素学说是怎么回事?
“睡眠素”学说是科研人员解释睡眠产生机理的一种学说。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后认为,人在白天活动时,身体和大脑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睡眠素”的代谢产物而使人们发生睡眠。1910年,法国的生理学家庇隆氏做的实验是:将几条狗在剥夺其睡眠150~293小时之后,将这些狗的脑脊液分别注入到其他正常狗的第四脑室中去,结果这些正常的狗都沉睡了几个小时,这就引起当时许多科学家的兴趣。不少科学家又重复了这个实验,均
- 中医精气神学说与傣医五蕴学说的比较
中医与傣医同属于中国传统医学,在二者理论体系中如自然观、生命观、疾病观等方面均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各自根植的文化背景的差异,二者理论内核又各具特色。笔者拟从人文学角度出发,将中医学的精气神学说和傣医学五蕴学说进行比较研究,剖析两者间的异同,以图促进它们的共同发展,提升我省民族医药研究的水平。1中医精气神学说的内涵及文化背景中医认为,精有形为生命本原,气无形为生命的动力,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
-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
- 五脏相关学说可否替代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有深刻的影响,体现了传统医学重视联系、整体的特点,但五行学说本身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中医以五脏配属五行,吸收了五行学说的精华,又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在实践中超越了五行的限制。因此,中医的理论可名之为“五脏相关学说”。在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可以将五脏之间的影响归纳为促进、抑制和协同三种关系,从多种角度来阐明中医的整体性与联系观。谈中医离不开五行,谈中国传统文化也离
- 郑洪:五脏相关学说可否替代五行学说
谈中医离不开五行,谈中国传统文化也离不开五行。 在人类的知识演化进程中,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们创造了五行学说,先人们藉五行来归类万物,规划世界,为文化的积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阶梯。 中医五行学说的发展史 中国传统医学在理论形成的初期,曾深深得益于五行学说,中医作为应用科学,早期运用了五行学说来整理实践经验,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表达各行之间利、害关系的抽象模式。古代五行学说既有体
- 五脏相关学说:中医学术对五行学说的发挥和创新*
【关键词】五脏五脏相关学说是探讨五脏系统之间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疾病过程中互相影响的相关联系机制,并以这种相关联系的观念指导疾病辨证论治的学术理论。邓铁涛教授自20世纪中叶首倡“五脏相关学说以来,积五十年学术研究的深刻体悟和丰硕临床经验,结晶升华成为颇为完善的学术理论,既体现中医认识生命活动机制的独特观念,又有效指导疾病的辨证论治,堪称继承与发扬中医学术的典范。学者有将五脏相关学说等同
- 心肌顿抑微循环障碍新学说———“短路学说”
【摘要】目的探讨顿抑心肌微循环改变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左前降支冠脉(LAD)不同阻断时间(15、60min)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在不同观察时间点静脉注射含全氟丙烷声振白蛋白微泡造影剂,采用二次谐波成像和间歇发射技术行心肌声学造影(MCE)。计算心肌视频密度峰值(PVI)、MCE曲线上升斜率(α)和曲线早期下降斜率(β)。测定相应时间点冠状静脉窦血乳酸浓度。结果⑴心肌顿抑早期心肌PVI显著增高,1
- 癌症研究泰斗Nature惊人成果:癌症干细胞起源新学说
Weinberg是世界上论文被引用最多的科学家之一,他至少有20篇论文引用次数达上千次。在近期的一项新研究中,Weinberg与华人学者叶欣(XinYe,音译)博士及研究小组成员证实,在乳腺中癌症干细胞和正常干细胞起源于不同的细胞类型,它们接入了不同但相关的干细胞程序。这些干细胞程序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未来的治疗或许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这一重大的研究发现发布在9月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 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试题(硕士)1999年,1997年,1996年,1994年,1992年,1991年
1991年细胞生物学一.名词解释细胞学说核小体端粒桥粒核纤层信号肽,导肽当家基因,奢侈基因二.填空1.一般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含水分约占------,细胞膜干物质中脂类约占------左右。2.跨膜蛋白主要依靠------以及------相互作用力,而嵌入脂双层膜上。3小分子物质通过脂双层膜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和------。4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主要相同之处在于------,主要差别在于-
- 走近江泽飞与他的新锐团队:谁能治好乳腺癌
”刘广贤由此得出结论,“至少,目前的肿瘤杀灭手段,不足以对付如此聪明的癌症干细胞。” 另一个巨大的问题,伴随癌症干细胞的理论而生。按照传统的基因突变说,癌症是可以预防、也可以避免的。而根据癌症干细胞学说,当我们从一粒受精卵分化成几个胚胎细胞时,癌症干细胞就已经与我们同在。它的表现型可以与正常的细胞一般无二,但是内在的基因型却决定了,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将开始悄悄地增殖分化:生成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宇宙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朴素自发的古代唯物辩证法。古代医学家将阴阳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借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详见阴阳各条。作者:
- 关于人体产生肥胖有几种学说?
肥胖症可以是原发性,也可以是继发性。仅就单纯性肥胖来说,其产生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故而就有了产生单纯性肥胖病因机理的几种学说。 (1)高胰岛素血症学说——有人做大鼠的动物实验发现,如果破坏胰β细胞的功能,并破坏胰β细胞与丘脑下部保持神经联络的大脑腹内侧核后,大鼠体重会明显增重;将原有胰细胞的功能破坏,而将胰细胞移植到肾外膜,使其与丘脑下部失去联络,此时即便破坏其大脑腹内侧核,其体重变化也不明显
- 李盈等:五行学说与五脏相关说考议
“五脏相关”说是对中医五行学说的一大突破创新,在临床诊疗上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大有取代五行学说之势。笔者认为,五脏相关学说值得研究推广,但若以“五脏相关”说取代“五行学说”则有失妥当。中医五行学说应予以完善,推广普及而非以他说取代之。l论五行之局限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五行学说之所以需要完善,或日取代,是因为其本身的局限性,而非世人对其误解。中医五行学说与唯心论者所鼓吹之五行五德说有着本质区别,它是
- 陈士铎对中医五行学说的发微
【摘要】 清代医家陈士铎在临床实践中擅于运用五行学说进行辨治,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发展了中医五行学说,他提出了“生克之变”的新思路,用以阐述临床上诸多用常规的中医五行学说无法解释的现象。笔者就《外经微言·脾土篇》中“生克之变”的新思路分析整理如下。【关键词】陈士铎;五行学说;分析清代医家陈士铎在临床实践中擅于运用五行学说进行辨治,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发展了中医五行学说,他提出了“生克之变的新
- 中医各家学说
作者:鲁兆麟,陈大舜主编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ISBN:7810720813印次:3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0-6-1字数:452000版次:1a内容提要:《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专业的一门后期综合性提高过程,通过学习中医的主要学术流派、主要中医学说和历史著名医学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达到提高中医进论和临床水平的目的。这次《中医各家学说》的修定,本着紧密结合临床,突出介绍历代著名医学家的
- 第二章 衰老与抗衰老研究进展--第一节 衰老机理的学说
第二章 衰老与抗衰老研究进展第一节 衰老机理的学说 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等边缘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衰老的机理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大量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学说。下面,就几个有代表性的并被广泛接受的学说作一简要介绍。 一、遗传程序学说 遗传程序学说(geneticprogramtheory)认为每一种物种本身固有其遗传基因上的衰老程序。该程序
- 《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
《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 基础理论著作。上海中医学会编。成书于1960年。系据专题讲座稿整理修改而成。全书依据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的中医理论体系,着重阐明人体脏腑功能、生理及病理机制的理论与临床运用。书分三篇。上篇为总论,概述脏腑的区别及其基本性质和功能;中篇为各论,分述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病证及临床术语;下篇为藏象学说在内、儿、妇、外等各科临床的运用。附录人体各部的命名以及体型的分类
- 顾植山:运气学说对中医药辨治SARS的启示
理论可以明确预见到2002年~2003年间将发生“金疫”——肺性疫病的大流行,预见的准确性已超出一般的想象。根据运气理论对2003年SARS高峰与消退时间及下半年是否复发等也可做出正确判断,说明运气学说通过几千年的实践观察总结出来的规律,已能为疫病的发生和消退时间提供重要参考。 运气学说对SARS病机、证候的分析及治则也有重要参考意义。从运气的角度分析,庚辰年刚柔失守产生的“燥”和“热”是伏气,
- 《难经》“命门学说”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心”的依据、《难经》以“命门”与何腑为表里、《难经》对肾与命门关系的认识、《难经》“命门”与《医贯》“命门”的本质区别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关键词】《难经》;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命门学说“命门学说”作为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理论,发端于《难经》。不可否认,“命门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论争最多的问题之一”[1]。论争的内容包括命门的形态、位置、功能、命门与肾的关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