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白环蛇

目录

1 拼音

xì bái huán shé

2 中文名

细白环蛇

3 拉丁名

Lycodon subcinctus Reinwardt,1827

4 中文目名

有鳞目,蛇亚目

5 中文科名

游蛇科

6 中文属名

白环蛇属

7 采集描述

赵尔宓等,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三卷 有鳞目 蛇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P.183-184

赵尔宓,中国蛇类 上,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P.218-219

蓝海、陈远聪,中国毒蛇及蛇伤救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P.138-139

李金荣、蓝 海、黄晓军、陈远辉、吴卯斌,后毒牙类毒蛇,蛇志JOURNAL OF SNAKE,2007年第19卷第3期。

8 形态

细白环蛇为中等大小的“无毒牙”类毒蛇。最大全长/尾长:雄553/146mm,雌522/124mm。背前部为黑色,背后部呈棕黑色,全身具有环纹15(16)+10(12)条,有时背后部的环纹不明显;头前部为暗灰色,头后部略呈灰白色。

9 鉴别特征

细白环蛇头略大而稍扁,与颈略可区分;眼大小适中,瞳孔直立椭圆形;躯尾修长适度;无眶前鳞,前额鳞及颊鳞都入眶。

10 地理分布

细白环蛇分布于澳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国外分布于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

11 生态生物学资料

细白环蛇生活于平原及山地,捕食蜥蜴。卵生。

12 有毒/泌毒部位

后毒牙

13 毒素类型

溶血型毒素

14 毒性

白环蛇属蛇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一杜氏腺(Duvernoy′S gland)及皮下腺,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杜氏腺分泌物主要具有凝血酶原激活物、蛋白水解酶和出血活性物质,具有突触后神经毒直接纤溶组分和/或含有不同强度的PLA2活力等活性成分。杜氏腺液体作用于小鼠所产生的病理特征与注射蝰科蛇毒的特征相似。

15 中毒途径

咬伤

16 数据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