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下瘀血汤 (最后修订于2015/8/10 19:52:24)[共528字]
摘要:概述下瘀血汤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别名瘀血汤、大黄(庶虫)虫丸处方大黄三两,桃仁、炒䗪虫(去足)各二十枚。大黄9克桃仁20枚蟅虫20枚(熬,去足)制法为末,炼蜜和为丸上药三味为末,炼蜜和为4丸。用法用量以酒渣煎一丸顿服,新血下如豚肝。以酒200毫升,煎1丸,取160毫升,顿服之。以酒1升,煎1丸,取8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功能主治治产妇腹内有干血着于脐下,腹痛服枳实芍药散不愈者;亦治经水不利。临床应用腹痛:《汉方新解》引《腹证奇览》:余旧在东都时,一男子三十四五岁,大腹痛、脐下痛者三年,百药无效。余诊之,喑然觉冷气,腹皮强急,如有头足。乃与大建中汤,一月许,渐渐告愈。忽又觉脐下疼痛难忍,乃与下瘀血汤,数日全愈。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血之干燥凝着者,非润燥荡涤不能去也。芍药、枳实不能治,须用大黄荡逐之。桃仁润燥,缓中破结;(庶虫)虫下血;用蜜补不足,止血,和药,缓大黄之急,尤为润也。2.《金匮要略心典》:大黄、桃仁、(庶虫)虫下血之力颇猛,用蜜丸者,缓其性不使骤发,恐伤上二焦也。酒煎顿服者,补下治下制以急,且去疾惟恐不尽也。附注瘀血汤(《普济方》卷三五一)、大黄(......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四妙勇安汤联合下瘀血汤加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5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联合下瘀血汤加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9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格列喹酮或格列齐特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四妙勇安汤联合下瘀血汤加味口服。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四妙勇安汤联合下瘀血汤加味对早期DN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下瘀血汤临床新用
下瘀血汤由大黄、桃仁、蟅虫组成,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原为妇人产后瘀血内停致少腹疼痛而设,方中大黄荡逐瘀血,桃仁活血化瘀,虫逐瘀破结,三味合用,破血逐瘀之力颇猛,并使瘀血下排,故方后云服药后“新血下如豚肝”。笔者临床常以该方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件炎、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疗效满意,兹略述于次,以抛砖引玉。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张某,男,37岁。1个月前因搬抬重物,腰部闪挫而致剧烈疼
- 上海中医药大学发现两古方抑制肝硬化作用机制
抑制肝硬化作用机制日前,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实验中心科研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下,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古方下瘀血汤和一贯煎抑制ccl4大鼠肝硬化形成的不同作用机制。 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难治性病变,目前西医学仍无有效的对策,而传统中医药却显示出明显的治疗优势。基于中医临床实践对肝炎后肝硬化基本
- 古下瘀血汤
治血鼓。何以知是血鼓?腹皮上有青筋,是血鼓腹大。 桃仁八钱大黄五分蟅虫三个甘遂五分为末冲服或八分 水煎服。与前隔下逐瘀汤,转流服之安。作者:王清任
- 《金匮方歌括》:[卷六妇人产后病方]下瘀血汤
治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瘀血着脐下。宜此经水不利。大黄(三两。)桃仁(二十个。)虫(二十枚。去足。熬。)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煮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各本略歌曰脐中着痛瘀为殃。廿粒桃仁三两黄。更有虫二十个。酒煎大下亦何伤。男元犀按。服枳实芍药而不愈者。非积停不通。是瘀结不散。用此方攻之。方中大黄、桃仁而成味苦《金匮方歌括》清陈念祖公元164
- 《医方简义》:[卷六产后证治总论]下瘀血汤
大黄(一两)桃仁(二十粒)虫(十五枚去足熬)上药三味。研末炼蜜。分作四丸。以酒一升煮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公元1644-1911年
- 《医林改错》:[卷下怀胎说]古下瘀血汤
治血鼓。何以知是血鼓?腹皮上有青筋,是血鼓腹大。桃仁(八钱)大黄(五分)虫(三个)甘遂(五分,为末冲服,或八分)水煎服。与前膈下逐瘀汤,轮流服之安。《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公元1644-1911年
- 干血与肺问质纤维化
畅或离经之血不同。因其病程较长,且位在经络营卫,血脉凝积,积重难返,故干坚难破。⑤从其临床表现而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因干血内阻,新血不生,临床可见上述表现,但笔者认为不是必见,如下瘀血汤证就无“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的描述。2肺间质纤维化与千血笔者通过I临床观察认为,肺间质纤维化与干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从病机而言,正虚也是肺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多是
- 《药征续编》:[卷下虫]互考
下瘀血汤证曰∶产妇腹痛。土瓜根散证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又曰∶经一月再见者,上二方。皆以虫为主药,似为妇人血毒设之。虽然,或云治、或云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何必妇人血毒之治乎?由此观之,则虫及此三方,不啻治妇人血毒矣。虽男子亦可用之,但脐下有血毒者,妇人最多。故仲景尝立此方法,以治妇人之病,是其遗法耳。凡一身之内,有血毒所着者,必见肌肤甲错证。若着脐下,则有两目黯黑,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证,
- 《医学衷中参西录》:[四、医话]43.治疯犬伤方
,忌食诸豆,忌行麻之地及手摩麻,又须切忌房事百日。犯以上所忌,其证仍反复,如此,保养甚不易也。歙县友人胡××,深悯患此证者不易挽救,曾登《绍兴医报》征求良方,继有江东束××登报相告,谓曾用《金匮》下瘀血汤治愈二人。又继有江西黄××登报相告,谓系异人传授一方,用大蜈蚣一条、大黄一两、甘草一两,煎汤服,甚验。如服后病者稍安静,未几又发,再根据此方续服,病必愈,乃可止。后附有治验之案二则,皆疯已发动服此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75.论血臌治法
且由呈紫色之处,而细纹旁达,初则两三处,浸至遍身皆是紫纹。若于回血管紫色初见时,其身体犹可支持者,宜先用《金匮》下瘀血汤加野台参数钱下之。其腹中之瘀血下后,可再用药消其血管中之瘀血,而辅以利水理气之品。程功一月,庶可奏效。若至遍身回血管多现紫色,病候至此,其身体必羸弱已甚,即投以下瘀血汤,恐瘀血下后转不能支持,可用拙拟化瘀通经散,再酌加三七末服之,或用利水理气之药煎汤送服,久之亦可奏效。若腹中瘀血
- 《胎产心法》:[卷之下]三冲论
琥珀黑龙丹亦效。如虽闷乱不致癫狂者,失笑散加郁金。予谓当于妄言妄见门参看治疗。若其人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为之冲胃。《医通》云∶用平胃散加姜、桂,往往获效。不应,送来复丹。呕逆腹胀血化为水者,金匮下瘀血汤。予谓当于饱胀呕逆等门参看治疗。若其人面赤呕逆欲死,为之冲肺。《医通》云∶二味参苏饮,甚则加芒硝荡涤之。予谓当于口鼻黑衄门参看治疗。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其《
- 《药征续编》:[卷下]酒
八味丸、土瓜根散、赤丸、天雄散。上三方,各酒服之。下瘀血汤。上一方,酒煮之。《药征续编》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擅用虫药解顽疾
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从文献记载来看,虫类药始于《山海经》、《内经》。汉代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中运用虫类药的方剂,法度严谨,寓意良深,如下瘀血汤、抵当汤(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等方,对后世应用虫类药起着示范、推动的作用;成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早的书籍,其中列载虫类药28种,占全书所载药物的8%,占所收动物药(
- 产后腹痛的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后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小腹疼痛,称为“儿枕痛”。产后腹痛一病,始载于《金匮要略》。仲景创当归生姜羊肉汤治血虚内寒之“产后腹中疼痛”,立枳实芍药散治气血郁滞之“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以下瘀血汤治“腹中有干血著脐下”之产后腹痛,用大承气汤治“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诸病源候论》分析“产后腹中痛”、“心腹痛”及“恶露不尽腹痛”的原因,责之于“脏虚”、“胞脉之间有余血”或“宿夹风寒”、“遇
- 《医宗金鉴》:[卷三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下瘀血汤方
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虫(熬,去足)二十枚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集注】程林曰:□虫主开血闭,大黄主攻瘀血,桃仁主破死血。@@@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按】「热在里结在膀胱也」之八字,当在本条上文恶露不尽之下,
-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八)妇女科]7.产后瘕
(三钱)知母(三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生水蛭(二钱捣碎)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效果将药连服十五六剂(随时略有加减),忽下紫黑血块若干,病遂全愈。帮助妇女瘕治愈者甚少,非其病之果难治也。《金匮》下瘀血汤,原可为治妇女瘕之主方。特其药性猛烈,原非长服之方。于瘕初结未坚硬者,服此药两三次或可将病消除。若至累月累年,瘕结如铁石,必须久服,方能奏效者,下瘀血汤原不能用。乃医者亦知下瘀血汤不可治坚结之瘕,
- 《本草思辨录》:[卷四]水蛭
水蛭、虻虫,同为吮血之品,能逐瘀破结。而仲圣抵当汤、抵当丸,必二味并用;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又二味并不用。其所以然之故,有可得而言焉。成氏云∶咸胜血,血蓄于下,胜血者必以咸为主,故以水蛭为君。苦走血,血结不行,破血者必以苦为助,故以虻虫为臣。张隐庵、张令韶云∶虻虫水蛭,一飞一潜。在上之热,随经而入,飞者抵之;在下之血,为热所瘀,潜者当之。按此论水蛭虻虫精矣。而抵当汤所佐之大黄桃仁,亦非泛而不切。
- 《医宗金鉴》:[卷三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注】产妇腹痛,属气结血凝者,枳实芍药散以调之。假令服后不愈,此为热灼血干着于脐下而痛,非枳实、芍药之所能治也,宜下瘀血,主之下瘀血汤,攻热下瘀血也。并主经水不通,亦因热灼血干故也。《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
- 败血冲胃
败血冲胃 病名。产后三冲之一。《张氏医通》卷十一:“败血上冲有三,……若闷绝呕恶,腹满胀痛者曰冲胃,……用平胃加姜桂,往往获效。不应,送来复丹。呕逆,腹胀,血化为水者,金匮下瘀血汤。”作者:
- 土鳖虫《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1
吴立明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编者按《伤寒杂病论》在其300余首方剂中用土鳖虫、水蛭、虻虫、蜣螂、蛴螬、蜘蛛、蜂窠、鼠妇、白鱼9味虫类药,散在于抵当汤、抵当丸、鳖甲煎丸、大黄虫丸、下瘀血汤、蜘蛛散、土瓜根散等7个方剂中,主要用治蓄血证,瘀血内闭的经闭、腹痛、癥积、疟母,寒气凝结肝脉之阴狐疝气等,以达破血逐瘀、活血通经止痛、消积化癥、破结通利除疝等多重治疗目的,显示了虫类药独特的功效和应用。今起本
- 产后瘕
知母(三钱)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生水蛭(二钱捣碎)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效果】将药连服十五六剂(随时略有加减),忽下紫黑血块若干,病遂全愈。【说明】妇女瘕治愈者甚少,非其病之果难治也。《金匮》下瘀血汤,原可为治妇女瘕之主方。特其药性猛烈,原非长服之方。于瘕初结未坚硬者,服此药两三次或可将病消除。若至累月累年,瘕结如铁石,必须久服,方能奏效者,下瘀血汤原不能用。乃医者亦知下瘀血汤不可治坚结之瘕,
- 论女子瘕治法
新血,又日凝滞其上以附益之,遂渐积而为瘕矣。者,有实可征,在一处不移。瘕者,犹可移动,按之或有或无,若有所假托。由斯而论,固甚于瘕矣。此证若在数月以里,其身体犹强壮,所结之瘕犹未甚坚,可用《金匮》下瘀血汤下之。然必如《金匮》所载服法,先制为丸,再煎为汤,连渣服之方效。若其病已逾年,或至数年,瘕积将满腹,硬如铁石,月信闭塞,饮食减少,浸成痨瘵,病势至此,再投以下瘀血汤,必不能任受;即能任受,亦不能将
-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木香流气饮
黄抚芎.【注】肤胀,皮肤胀也,脉胀,经脉胀也.此二胀皆通身胀也.单腹胀,四肢不胀.鼓胀,其胀如鼓.此二胀,皆腹胀四肢不胀也.肤胀宜用木香流气饮,脉胀亦用此汤,更加姜黄,抚芎也.方在诸气门.厚朴散 下瘀血汤7.单腹鼓胀分气血,气实肠覃厚朴榔,木枳青陈遂大戟,血实石瘕下瘀汤.【注】单腹胀,鼓胀,当分气血而治.肠覃亦气病也,故同气实胀者一治之,皆用厚朴散,即厚朴,槟榔,木香,枳壳,青皮,陈皮,甘遂,大戟
- 《药征续编》:[卷下桃仁]考证
桃仁承气汤证曰∶少腹急结。大黄牡丹皮汤证曰∶少腹肿痞。苇茎汤证不具。上三方,桃仁各五十枚。下瘀血汤证曰∶产妇腹痛。又曰∶经水不利。上一方,桃仁三十枚。大虫丸证曰∶腹满。上一方,桃仁一升。抵当丸证曰∶少腹满。上一方,桃仁二十五枚。抵当汤证曰∶少腹当硬满。又曰∶妇人经水不利。上一方,桃仁二十枚。桂枝茯苓丸证,不具。上一方,桃仁诸药等分。据此诸方,则桃仁主治瘀血急结,少腹满痛明矣。凡毒结于少腹,则小便不
- 血胀
血胀 病证名。因瘀血停滞所致鼓胀。《世医得效方·胀满》:“烦躁嗽水,迷忽惊狂,痛闷喘息,虚汗厥逆,小便多、大便黑,名血胀。”《医钞类编·胀病门》:“血胀,瘀蓄死血作胀。”证见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红缕赤痕,小水利,大便黑。治宜活血化瘀,用《金匮》下瘀血汤。不应,用抵当丸去水蛭,加樗鸡做丸,空腹日进梧子大三丸,血下止后服,轻则散血消胀汤”(《张氏医通·鼓胀》)。作者:
- 《女科经纶》:[卷五产后证上]产后腹痛属腹有干血
《金匮要略》曰∶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医论]88.论女子瘕治法
新血,又日凝滞其上以附益之,遂渐积而为瘕矣。者,有实可征,在一处不移。瘕者,犹可移动,按之或有或无,若有所假托。由斯而论,固甚于瘕矣。此证若在数月以里,其身体犹强壮,所结之瘕犹未甚坚,可用《金匮》下瘀血汤下之。然必如《金匮》所载服法,先制为丸,再煎为汤,连渣服之方效。若其病已逾年,或至数年,瘕积将满腹,硬如铁石,月信闭塞,饮食减少,浸成痨瘵,病势至此,再投以下瘀血汤,必不能任受;即能任受,亦不能将
- 《药征续编》:[卷下虫]考证
下瘀血汤证曰∶产妇腹痛。又曰∶经水不利。上一方,虫二十枚。土瓜根散证曰∶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又曰∶阴肿。上一方,虫三两。大虫丸证曰∶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上一方,虫一升。据此三方,则虫能下干血,利经水明矣。脐下若有干血必痛,故兼治少腹满痛也。夫经水不利或一月再见者,亦以脐下有干血也。干血者,久瘀血也。是少腹结毒也,可按候之。此《药征续编》
-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里证类]心腹痛
痛在心胸,土湿而肝脾下陷,则痛在少腹。若中气颓败,木邪内侵,则不上不下,痛在当脐,更为剧也。上痛者热多而风少,下痛者风多而热少,而究其根源,总属湿寒所致。如痛在心胸,热多者以柴胡牡蛎汤主之。如痛在少腹,寒多者以姜苓桂枝汤主之。如因食积而疼,宜温下者,以大黄附子汤主之,或以浓朴七物汤主之。如因水积而疼者,以五苓汤主之,或以十枣汤主之。如因血积而疼者,以桂枝茯苓丸主之,或以下瘀血汤主之。如因痰积而疼者
- 青筋
青筋 ①证名。人体体表部异常显露的青色筋脉。由瘀血、虫积或痧证等引起。《张氏医通·鼓胀》:“畜血成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红缕赤痕,小水不利,大便黑,《金匮》下瘀血汤……”。《症因脉治》卷四:“肚大青筋,此虫积腹痛之症也。”所谓肚大青筋,指腹部鼓胀,腹壁静脉曲张。治用秘方万应丸等。多见于肝硬化腹水。 ②推拿穴位名。又名阳筋,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食指处。《小儿按摩经·六筋》:“青筋:乃纯阳属木
- 妇科名方巧记熟练妙用中医名方丛书
背诵方剂;②熟练:采用名家手迹,使读者既能欣赏、临摹、收藏,又能发扬中医特色,规范处方书写格式;③妙用:活学活用中医名方,启迪用药思路。目录:1大补元煎2大营煎3大黄?虫丸4大黄牡丹汤5小柴胡汤6下瘀血汤7乌鸡白凤丸8五积散9五味消毒饮10六味地黄丸11内补丸12少腹逐瘀汤13丹栀逍遥散14四君子汤15四物汤……作者: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4727/472
-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六]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碍上也,与虚寒痛不同矣。枳实芍药散方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注】产妇腹痛,属气结血凝者,枳实芍药散以调之。假令服后不愈,此为热灼血干着于脐下而痛,非枳实、芍药之所能治也,宜下瘀血,主之下瘀血汤,攻热下瘀血也。并主经水不通,亦因热灼血干
- 论血臌治法
且由呈紫色之处,而细纹旁达,初则两三处,浸至遍身皆是紫纹。若于回血管紫色初见时,其身体犹可支持者,宜先用《金匮》下瘀血东加野台参数钱下之。其腹中之瘀血下后,可再用药消其血管中之瘀血,而辅以利水理气之品。程功一月,庶可奏效。若至遍身回血管多现紫色,病候至此,其身体必羸弱已甚,即投以下瘀血汤,恐瘀血下后转不能支持,可用拙拟化瘀通经散,再酌加三七末服之,或用利水理气之药煎汤送服,久之亦可奏效。若腹中瘀血
- 全国名老中医治肝硬化经验
者如顽固的胁痛、腹胀、食欲不振、唇黑面晦、舌边紫斑、皮下出血、微血管扩张、目赤黄浊、失眠心烦等用此法治疗,可以获得改善;后者如转氨酶、锌浊度、麝絮及麝浊均可见下降;对白蛋白、球蛋白的倒置可以纠正:1球蛋白的升高可以下降,其余如黄疸指数、碱性磷酸酶等也都有一定的下降作用。在治疗中除用活血化瘀以治本外,亦当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加以处理。治疗以下瘀血汤为主方:大黄、桃仁、地鳖虫各9克。其他活血化瘀软坚药如
-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二·脾胃部腹痛]产后腹痛
汁洗净烧为末,酒调服二钱。治产后血瘕腹痛,及喉痹,热因寒用。铁称锤锻令通赤,酒中,候温饮之。(丹溪法用醋中,使鼻闻其气,妙。)〔仲〕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大黄(二两)桃仁(二十枚)虻虫(二十个,炒,去足)上三味为末,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云〕又方疗产后血结下不尽,腹中绞痛不止。大黄(另浸)
- 肝硬化古方找到病理证据
硬化病理生物学基础,并应用基因芯片与蛋白质组学技术,系统研究病证相关、方证相应的效应基础。 研究结果显示,黄芪汤益气作用主要为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肝内细胞的活化与转分化;下瘀血汤祛瘀效应在于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及血管异常增生,促进胶原降解;茵陈蒿汤清热利湿的特点为抑制促炎症库普弗(KC)的经典激活途径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一贯煎养阴作用在于提高肝细胞生物转化功能,
- 中药汤剂临床新用途
散二珍汤十灰散十枣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哈蚧散人参养荣汤人参固本丸丁香柿蒂汤三画三人汤三仁汤三拗汤大分清饮大定风珠大青龙汤大柴胡汤大补元煎大补阴丸大陷胸汤大承气汤大秦艽汤小青龙汤小蓟饮子小柴胡汤小陷胸汤下瘀血汤三子养亲汤三甲复脉汤大黄附子汤大黄牡丹汤千金鲤鱼汤川芎恭调散己椒苈黄丸四画化肝煎月华丸五仁丸五苓散五淋散五神汤止痉散止带方止嗽散乌头汤乌梅丸天仙藤散六君子汤化斑解毒汤五子衍宗丸五味异功散五味消毒饮
- 妙方奇用
案288例,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科病证(症),一方值得中医工作者阅读收藏的好书。目录: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小陷胸汤临床应用小柴胡汤证兼症辨治赤小豆当归散临床应用旋覆花汤临床应用大黄甘草汤临床应用下瘀血汤临床应用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四物汤在妇科的应用四物汤在内外科的应用二陈汤临床应用香苏散临床应用济生柴胡散临床应用金铃子散临床应用当归补血汤临床应用厚朴温中汤临床应用二妙散临床应用大分清饮临床应用连翘
- 《医学摘粹》:[杂病证方歌括里证类]心腹痛
芍牡滋阴柴散郁,生姜调胃善宣通。姜苓桂枝汤(证附)气攻少腹痛多寒,桂夏姜砂治不难,苓草杏仁宜并用,当归芍药善清肝。桂枝茯苓丸(证附)痛因血积不流通,破用丹桃却有功,桂芍行经苓去湿,陈皮加入气能攻。下瘀血汤(证附)痛因血积有良方,须用桃仁合大黄,再入虫能化瘀,腹疼止后得安康。姜苓半夏汤(证附)胸停痰饮痛生时,半夏姜甘治最宜,再用陈苓兼泽杏,水留成积总能医。乌梅证(方见伤寒)痛因腹内有蛔虫,湿气中湮大
- 浅谈大黄的炮制加工与临床应用
寒论》);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或脏腑火热上炎证及多种热毒证的雪煎方(《圣惠方》);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的泻心汤(《金匮要略》);用于热毒疮疡及烧烫伤的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另外还有治瘀血证的下瘀血汤;治湿热黄疸及湿热淋证的茵陈蒿汤等等。陈嘉谟编《本草蒙荃》曰:“欲使上行,须资酒制……如欲使下行务分缓速,欲速生使,……欲缓熟宜同诸药久煎之服”。所以大黄因其炮制加工的方法不同,临床所表现的作用也
- 妙用大黄救人有功
结膜炎等,亦可用生大黄泡水服,通便泻火而愈病,且常与黄芩、黄连同用,如泻心汤之类,此乃“上病下取“之效。 5.妇女血瘀 产后瘀滞腹痛,或因瘀致闭经、漏下等,常与赤芍、桃仁、红花等,如大黄虫丸、下瘀血汤,乃是取其泻热逐瘀,和营止痛的功用。 “有是证即用是药”,不少医家善用“将军”救人,大黄救急之功不可忽视,但务必抓住时机,辨证准确,只要具备里热、邪实(毒与瘀)之主证,就应当机立断,或生用、后下
- 医林改错——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汤论痘非胎毒论痘浆不是血化论出痘饮水即呛论七、八天痘疮作痒通经逐瘀汤会厌逐瘀汤止泻调中汤保元化滞汤助阳止痒汤足卫和荣汤少腹逐瘀汤说少腹逐瘀汤怀胎说(兼记难产胎衣不下方)古开骨散古没竭散黄耆桃红汤古下瘀血汤抽葫芦酒蜜葱猪胆汤刺猬皮散小茴香酒痹症有瘀血说身痛逐瘀汤磠砂丸癫狂梦醒汤龙马自来丹黄耆赤风汤黄耆防风汤黄耆甘草汤木耳散玉龙膏(即胜玉膏)辨方效经错之源、论血化为汗之误附录方剂索引作者:http:/
- 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三
》中,桂枝是也。 妇人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妇人产后腹中疠痛,可与当归羊肉汤。 师曰:产妇腹痛,烦满不得卧,法当枳实芍药散主之。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与下瘀血汤。 妇人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四、五日,趺阳脉微实,再倍其人发热,日晡所烦躁者,不能食,谵语,利之则愈,宜承气汤。以热在里,结在膀胱也。方在《伤寒》中。 妇人产中
- 活血祛瘀实乃以通为补
复。汉时仲景著《伤寒论》太阳篇有治其人如狂,小腹急结,小便自利等症而创桃仁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金匮要略》有治“内有干血”之大黄虫丸,治肠痈之大黄牡丹汤,妇人产后篇、杂病篇有治疗“产后腹痛”的下瘀血汤,“经水不利”之抵当汤,“腹中气血刺痛”之红兰花酒,以及“水与血结于血室”的大黄甘遂汤等等,均有“推陈致新”的作用,均在强调“以通为补”。取药多以大黄为主,以攻逐瘀血为目的。唐容川著《血证论》对瘀
- 《张氏医通》:[卷十一妇人门下]产后
性急暴。一有不平。则曲直作痛也。此方治痛。用芍药为主。佐以枳实炒黑。入血破积聚。收阴缓中。逐陈致新。麦粥补血下气。而壮血脉也。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血之燥干凝着者。非芍药、枳实可能治。须用大黄、桃仁、虫。下其血闭。更加蜜以缓大黄之急也。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未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五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论一首、证六条、方八首
朱震亨云。芍药产后禁用。程氏辨其误。极是。今不繁引。又案此前排脓散中。去桔梗。不用鸡子黄。用麦粥。立方之意稍近。故并治痈肿乎。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鉴〕产妇腹痛。属气结血凝者。枳实芍药散以调之。假令服后不愈。此为热灼血干。着于脐下而痛。非枳实芍药之所能治也。宜下瘀血主之。下瘀血汤。攻热下瘀血也。并主经水不通。亦因热灼血干
-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论一首证六条方七首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见寒疝中)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枳实芍药散方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下瘀血汤方大黄二两桃仁二十枚蟅虫二十枚(熬,去足)右三昧,末之,炼蜜和为四九,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产后七八日,
- 《药征续编》:[卷下蜜]考证
寒疝、腹中绞痛。乌头桂枝汤证曰∶寒疝腹中痛。以上三方,蜜各二升。大陷胸丸证曰∶结胸、项亦强。上一方,白蜜二合。大半夏汤证曰∶呕吐、心上痞硬。上一方,白蜜一升。甘草粉蜜汤证曰∶心痛。上一方,蜜四两。下瘀血汤证曰∶产妇腹痛。上一方,蜜和为丸,酒煎,又与诸药等分之例。甘遂半夏汤,证不具。上一方,蜜半升。据此诸方,则蜜能治诸结毒急迫疼痛明矣!最能治腹中痛者,故同乌头用,则治寒疝腹痛;同甘草用,则治心痛急迫
- 《妇科秘书》:三冲论
亦效。如虽闷乱,不致颠狂者,失笑散加郁金。予谓∶当于妄言妄见门参看治疗。若其人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为之冲胃,《医通》云∶用平胃散加姜、桂,往往获效;不应,送来复丹。呕逆腹胀,血化为水者,《金匮》下瘀血汤。予谓∶当于饱胀呕逆等门参看治疗。若其人面赤,呕逆欲死,为之冲肺。《医通》云∶二味参苏饮,甚则加芒硝荡涤之。子谓∶当于口鼻黑衄门参看治疗。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
- 《金匮要略心典》:[卷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同芍药为和血止痛之剂也。枳实芍药散方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大麦粥下之。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瘀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腹痛服枳实芍药而不愈者。以有瘀血在脐下。着而不去。是非攻坚破积之剂。不能除矣。大黄、桃仁、虫。下血之力颇猛。用蜜丸者。缓其性不使骤发。恐伤上二焦也。酒煎顿服者。补下治下制以急。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