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下元虚惫 (最后修订于2015/8/10 15:49:15)[共106字]
摘要:下元虚惫又称肾阳虚衰。肾阳虚衰为病机,又称肾阳衰微、命门火衰、下元虚惫、真元下虚,即肾阳虚之严重者。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动则气喘,腰膝酸冷,四肢清冷,腹大胫肿,黎明前泄泻,癃闭或夜尿频数,尺脉沉迟等。治宜温补命门。......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眼科阐微》:[卷之一·元集]辨暴发赤肿疼过用寒凉下元虚冷又用参桂补养下元壮健云翳锢蔽不退当用何药论
此症云翳高浓,堆瞳人上,笼罩不开。先服杞实粥调养胃气,胃气壮,自然生气生血,气血之精粹上升于目,鼓动邪热,使锢蔽云翳活动;再服四物汤加减,令气血流动充足,仍用羌活胜风汤发散,即点扫雾丹,云翳渐退。至于老翳浓膜难退,再用猪肝脯,真人吹冲法,即全愈矣。如发红即以寒凉降之,不惟云翳不退,热毒逼住在经络中不得出,将来毒入神膏,为终身疾矣。点扫雾丹,吹冲时点赛宝丹、引神丹(方见二卷)。《眼科阐微》
- 气血虚惫型和虚寒型肺痿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气血虚惫型肺痿的临床表现为:形体羸瘦,大肉削减,面色无华,皮毛枯槁,唇甲苍白,心悸气短,动则喘促,形寒气冷,神呆纳少,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脉沉弱,此为气血虚衰,阴阳俱损,是肺痿的重证。 治疗方法:采用温补气血,健脾养胃为主,常用药物:人参10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10g,川芎8g,当归12g,白芍10g,生地15g,陈皮10g,砂仁8g,紫河车8g,北五味10g。方中人参应选
- 肾阳虚衰
肾阳虚衰 病证名。又称肾阳衰微、命门火衰、下元虚惫、真元下虚。指肾阳虚严重者。症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萎,五更泄泻,精神萎靡,动则气喘,癃闭或夜尿频数,脉沉弱等。治宜温补命火。作者:
- 《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吴东渠疟后虚惫
疟,胸痞作胀,肌肉大削,因连服攻克太重,脾胃败坏,膝及跟踝皆浮肿,遍身发热口渴,小水短赤,舌上黄苔,舌心焦煤干燥。误服寒凉,大便连泻五六次,目不能开,手足无力,倦于言语。予诊之六部俱浮大,按之豁然空虚,饮食不进,此中气大虚,元神俱脱,可畏之甚。即以人参、白术、茯苓、粉草、木香、葛根、酒炒白芍药,水煎服之。连进二帖,始能开目,渐出声言语,后以六君子汤去半夏加葛根、白扁豆、山药、藿香、苡仁、白芍药、
- 《女科经纶》:[卷七带下证]带下属下元虚冷
戴复庵曰∶赤白带下,皆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感非一端。大率下白带多,间有下赤带者,并宜顺气散,吞镇灵丹,佐艾附丸。带下不止,成羸者,四物加牡蛎,下固肠丸。《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孙文垣医案》:[卷一三吴治验]张怀赤公早晨泄泻下元虚寒
上舍张怀赤,每早晨肠鸣泻一二度,晚间泻一度,年四十二,且未有子。予诊之,尺寸短弱,右关滑大。予谓此中焦有湿痰,君相二火皆不足,故有此症。以六君子汤加破故纸、桂心、益智仁、肉豆蔻煎服,泻遂减半。又以前药加杜仲为丸,服之而愈,次年生子。《孙文垣医案》清孙一奎公元1522~1619年
- 《女科经纶》:[卷七带下证]带下属湿热郁下焦带脉
汪石山曰∶带证色有赤白之分,病有气血之异,与痢相似,尽由中气亏败,运动失常,致湿热郁结于下焦带脉之分,渗流而下,故名带下。治先清湿为主,必须却浓味,以防湿热之气。故丹溪论赤白带下,由七情内伤,使下元虚惫,致湿热痰积,乘虚下流。叔和谓崩中日久为白带。崩中日久者,下元虚惫之意。治法∶罗太无谓十枣汤、神佑丸、玉烛散皆可用。但虚弱者,不可峻攻,丹溪用升提法,真妙谛也。慎斋按∶以上六条,序带下之属湿热为病也
- 《医方集宜》:[卷之五遗精门]病源
心虚神交下元虚惫气盛满溢外慕情动《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八补益方序]韭子丸
治下元虚惫。小便滑数。虚损不足。韭子丸。韭子(二两酒煮十余沸炒令干)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龙骨(一两)浓朴((一两)桂心(一两)车前子(一两)天雄(一两炮裂去皮脐)补骨脂〔二(一)两微炒〕槐子(一两黑大者炒令香)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四十丸。治下元虚惫。惊悸梦泄。腰脚无力。肌体羸瘦。颜色萎弱。食饮减少。韭子丸方。韭子(一两微炒令香)鹿茸(一
- 下元亏虚与下焦虚冷均可引起遗精,两者病理基础与治疗一样吗?
先天精气的充养,也靠后天水谷精微的濡养。元气的充足,也为脏腑的功能活动注入了原动力。因此,元气在人体内占有重要地位。元气充沛,则身体强健,周身组织器官功能活跃,性机能旺盛,精气充足。反之,下焦元气亏虚(包括元阴、元阳),肾阳虚则封藏失职,造成遗精滑泄;肾阴虚,阴虚内热,虚火扰动精室易可造成梦遗滑精。 “下焦虚冷”与“下元亏虚”有共同病理基础。但“下焦虚冷”重在肾阳虚、命门火衰。命门之火,简称命
- 《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程妪年八旬头晕脚软大便溏泄小水淋沥
程宅一老妪,年八十余,常头晕脚软,撑载上身不起,行须人扶,否则眩晕,跌仆,大便溏泄,小水淋沥,此下元虚惫所至,以人参、黄、白术、薏苡仁各二钱,山茱萸、杜仲、茯苓各一钱,陈皮、山药、粉草各八分,八帖而愈。《孙文垣医案》清孙一奎公元1522~1619年
-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百二十穴玉龙歌]白带
妇人白带亦难治,须用金针取次施。下元虚惫补中极,灼艾尤加仔细推。中极∶在脐下四寸。直针二寸半,灸五十壮。妇人无子,宜刺灸,则有子,先泻后补。血气攻心,先补后泻。《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元王国瑞公元1279-1368年
- 《奇效良方》:[卷之三十五诸淋门(附论)]诸淋通治方
治小便尿血,日夜不止。鹿茸(酒洗,去毛,涂酥炙令黄)生地黄(焙)当归(焙,以上各二两)蒲黄(一合)冬葵子(炒,四两半)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匕,空心用温酒调服,日二。一方治下元虚惫尿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炒盐汤送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二痼冷门]治法
丹溪云∶阳虚则恶寒,用参之类,甚者,加附子,以行参之功。虚劳冬月恶寒之甚,气实者,宜利,宜解表,柴胡、干葛之类。肾经积冷,下元虚惫者,宜安肾丸之类。《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喑痱治验1则
次/min,R20次/min,BP145/80mmHg,神志清,精神较差,形体偏胖,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活动不利,无水肿,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中医诊断:喑痱,证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治法:滋补肾阴、温补肾阳、开窍化痰。处方:熟地20g,巴戟天15g,肉苁蓉15g,制附片20g(先煎熟),肉桂8g,山茱萸15g,麦冬15g,石斛15g,茯苓15g,五味子8g,远志
- 《普济本事方》:[卷第三膀胱疝气小肠精漏]猪苓丸
两,先将一半炒半夏黄色不令焦,地上出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糊丸如梧子大,候干,更再用前猪苓末二两,炒微裂,同用不泄沙瓶养之,空心温酒盐汤下三四十丸,常服于申未间,冷酒下。此药治梦遗,梦遗有数种,下元虚惫,精不禁者,宜服茴香丸;年壮气盛,久节淫欲,经络壅滞者,宜服清心丸;有情欲动中,经所谓所愿不得,名曰白淫,宜《良方》茯苓散。正如瓶中煎汤,气盛盈溢者,如瓶中汤沸而溢,欲动心邪者,如瓶之倾侧而出,虚
- 遗精患者可对症选用中成药
水亏火旺,扰动精室所致。可选知柏地黄丸内服,每次lO粒,每日2次。肾气不同:表现为滑精频作,面色少华,精神萎靡,畏寒肢冷,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弱。此为病久不愈,阴精内涸,阴伤及阳,以致下元虚惫,气失所摄,精关不固。可选服河车大造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另外,也可酌情选服锁阳固精丸、金锁固精丸,全鹿丸和龟龄集等中成药。肾阴亏虚:表现为遗精,头昏目眩,耳鸣腰酸,神疲乏力,形体瘦弱,失眠盗汗,
- 填精补髓治眩晕
芪同用敛肺、补肺。诸药合用,共奏填精补髓、纳气归根之功。 按:填精补髓一法,实为培补先天而设,过度劳累、或饥或饱,以及失眠惊恐、房事不节等等,皆可耗伤肾中精气,阴损及阳,迁延日久,而至精髓不足,下元虚惫,则可导致眩晕证的发生。《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又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由此
- 肾虚为什么会遗精?
病诸候》进一步认识到遗精是由于肾气虚弱多为虚劳所致。看来前人认识遗精是从“虚”开始的。肾藏精,“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殖繁衍的原始物质,是生命的根本。故前人称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虚则不能藏精,封藏不固则遗精滑泄。 肾虚不能藏精的原因有诸多种,但根本之分当分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两个方面。先天不足,禀赋素亏,下元虚惫,精关不固,易产生精遗滑泄。如《景岳全书·
- 遗精“有梦为心病,无梦为肾病”一说对吗?
阴,承制相火;有用心过度,心不摄肾者,宜交心肾;有思虑积劳,郁损脾气者,宜舒养脾营;亦有脾虚下陷者,有肾虚不固者,有积想不遂者,宜安神固气,解郁疏肝;有精关久滑不梦而泄者,宜固摄止脱;有房劳过度,下元虚惫,寐则阳陷而精遗不禁者,宜升固八脉之气;有壮年久旷,精满而溢者,宜清火安神;有阴虚不摄,湿热下注而遗者,宜泄热导湿;有因醇酒厚味,酿成脾胃湿热,留伏阴中,而为梦泄者,宜清痰火……此其所因不同,为遗
- 延年益寿常用灸穴
穴。灸之能壮阳益气、安神补脑、固肾益精、健脾益胃、固冲任之气。《针灸资生经》说:“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急久不瘥,皆灸之。关元在任脉循行路线上,位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亦为强壮要穴。如《针灸资生经》说:“若要安,丹田(关元)三里莫要干,又说:“脏腑虚乏,下元虚惫等疾宜灸丹田。命门位于第二腰椎直下。灸命门有补肾壮阳、健脾益胃、调节精神、强健筋骨之功效。常用于治疗
- 《本草撮要》:[卷一草部]【破故纸】
味辛。入足少阴厥阴经。功专治肾冷精流。得菟丝子治下元虚惫。得杜仲、胡桃治肾虚腰痛。得茯苓、没药定心补肾。得茴香治小便无度。得韭子治肾漏茎举。得肉果治脾肾虚泄。得粟壳治洞泻久利。阴虚有热。大便闭结忌之。出南番者色赤。岭南者色绿。一名补骨脂。酒浸蒸。或童便乳汁盐水拌炒用。得胡桃良。胡麻为使。恶甘草。忌羊肉、羊血、芸苔。唐郑相国有青娥丸。《本草撮要》清陈其瑞公元1644-1911年
- 下元亏损
下元亏损 病证名。统指肾虚。其中多指肾阴虚。详该条。作者:
- 下元的选择——当今天时多“伤寒”
读吴鞠通《医医病书》,其中第5篇就“三元气候不同对于医学的影响有详细的阐述。吴鞠通认为:仲景为下元之明医,其所著《伤寒论》客观上是针对“下元气候背景所生疾病而作,后世不可不辨自身所处是否为下元,就盲目地套用仲景的方法。这是笔者一直思考的“治法选择是时势使然的东方版。 三元是纯粹东方术数体系中的内容,通俗地讲“三元就是天的大气候变化的一个周期,时间为
- 《医方集宜》:[卷之五遗精门]形证
夫遗精之病非止一端有心虚神交而遗者有下元虚惫而遗者有气盛精满而溢者有外慕情动而遗者若夜梦与人交接乃心虚神交而遗也不交自泄精滑不禁此因色欲过度损伤肾气下元虚惫而遗也年壮气盛久无房欲乃精满而自溢也外慕不得情动于中此因欲不逐而遗也若夫年壮气盛及情动于中但舒其情而遂其欲虽不饵药亦能自愈至若夜梦鬼交精滑不禁则当平降心火滋养肾水使水火涩而心肾交培其本而固其真斯无泄矣《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 《寓意草》:辨黄起潜曙修时气伤寒治各不同
冬不藏精。体虚不任病耳。余见其头重着枕。身重着席。不能转侧。气止一丝。不能言语。畏闻声响。于表汗药中。用人参七分。伊芳表侄施济卿。恐其家妇女得知。不与进药。暗赠人参入药。服后汗出势减。次日再于和解药中。赠人参一钱与服。服后即大便一次。曙修颇觉轻爽。然疑药下之早也。遣人致问。余告以此证表已解矣。里已和矣。今后缓调。即日向安。不必再虑。往诊见老翁病尚未愈。头面甚红。谓曰。望八老翁。下元虚惫。阳浮于上。
- 小儿遗尿中医诊疗技术
制排尿,或夜间尿床;继发性遗尿是指曾经出现过自觉控制排尿,而在年龄增长之后(4~5岁)再次出现不能自觉控制排尿或夜间尿床。此症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偶可延长到12~18岁,男孩较女孩多见。病因病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小儿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导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约制水道,而为遗尿。肺脾气虚:肺脾气虚时,上虚不能制下,下虚不能上承,致使无权约束水
-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伤寒阴症似阳
,按之则散者,此无根之脉也。并夹阴中寒,面色青而脉沉厥冷,囊缩舌卷,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者,并身痛脉沉厥冷,脉微欲绝者,并用四逆汤加喊主之,皆不可视为阳症。凡身热面赤眼红,六脉无力,或豁大而空者,此下元虚惫,阳浮于上,谓戴阳之症也。阳已戴于头面,若再加表散或寒凉,则孤阳浮越,危境立至矣。故陶节庵以人参、附子等药,收归阳气于下源,而加葱白透表,以散外邪,此顾本逐客之妙用也。《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
- 《扁鹊心书》:[卷上]须识扶阳
道家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今人只是爱趋死路,动云∶我有火病,难服热药。
- 《太平圣惠方》:[卷第九十八补益方序]肾附丸
两)诃黎勒皮(二两)赤箭(二两)山茱萸(二两)薯蓣(二两)肉苁蓉(二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菟丝子(二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羊肾去筋膜。批作片子。每一片上。铺药末一重。如此重重相隔。以尽令饼。水脏治下元虚惫。冷气上攻。心腹刺疼痛。肾附子丸方。附子(二两以醋浸七日去皮脐切阴干)硫黄(一两细研水飞过)槟榔(一两)木香(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入硫黄研令匀。其羊肾细剁。烂研。和药末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 《扁鹊心书》:[神方]紫金丹
此丹补脾肾虚损,活血壮筋骨,治下元虚惫,子宫寒冷,月信不调,脐腹连腰疼痛,面黄肌瘦,泄泻精滑,一切虚损之证。代赭石(烧红醋淬七次)赤石脂(制法同)禹余粮(制法同)各五两,共研细末。入阳城罐,盐泥封固一寸浓,阴干,大火三炷香,冷定。再研极细,醋糊丸芡实大。每服十丸,热酒送下。《扁鹊心书》宋窦材公元1127年—1279年
- 《银海精微》:[卷上]黄昏不见
人之两目,至日落西之时,渐渐不见,亦系内障,俗谓之鸡蒙眼也。此乃肾之虚也。眼虽属于窍门,乃归肾而为主,肾虚则眼目昏,或贪淫乐欲酒色过度,使肾脏衰惫,禀受天真不全,精神短少,致瞳仁神肾水不清,故目之无光也。治之须有还睛补肾,看人老少虚实,斟酌药饵以平之,饮食以补之,戒色断怒,使会阴水自然明矣。\r黄昏不见图\p05-c20a50.bmp\r还精补肾丸治内障(方在目暗生花症内)。补肾明目丸治诸内障,
- 《女科经纶》:[卷四胎前证下]妊娠痢疾属下元气虚
薛立斋曰∶有妇妊娠久痢,用消导理气之剂,腹内重坠,胎气不安。又用阿胶、艾叶之类不应,此腹重坠,下元气虚也。胎动不安,内热盛也。用补中汤而安,又用六君子汤全愈。《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梦遗
〔丹〕精滑专主湿热,用黄柏、知母、牡蛎、蛤粉。梦遗专主热,与带下同治法。〔《本》〕治梦遗有数种∶下元虚惫,精不禁者,宜服茴香丸。年壮气盛,久节淫欲,经络壅滞者,宜服清心丸。有情欲淫动,经谓所愿不得,名曰白淫,宜良方茯苓散。正如瓶中煎汤,气盛盈溢者,如瓶中沸汤而溢。欲动心邪者,如瓶倾侧而出,惫虚不禁者,如瓶中有罅而漏,不可一概用药也。又有一说。经曰∶肾气闭即精泄。《素问》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 张士卿教授运用桑螵蛸散合缩泉丸治疗小儿遗尿经验
【摘要】总结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的经验。依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从先天禀赋不足、下元虚寒、肺脾气虚来辨证,用桑螵蛸散合缩泉丸加减治疗小儿遗尿,临床取得满意疗效。【关键词】张士卿小儿遗尿临床经验张士卿教授乃全国名中医,现为甘肃中医学院儿科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研究近40载,博览群籍,笃于实践,学验俱丰。张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用桑螵蛸散合缩泉丸加减治疗遗尿,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笔者有
- 惫
惫 疲惫,极度困乏。引伸有衰竭败坏之义。《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作者:
- 穴位推拿缓解男性“身心疲惫”
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就会导致心理疲惫。过分的心理疲惫会使机体的朽迈发生“朽迈加速率。在中年以后,平常的机体雄性激素迈速率是每年1%~5%,一旦患有心理疲惫。机体的朽迈速率会不停增长。竹心理疲惫使男子经历“危急期,大多数男子的心理疲惫在40岁左右,有些人到30岁就已经开始。男子呈现心理疲惫表象,一方面身心表现明显,另一方面又会出现疑虑症状,他们疑虑自己的性能力.疑虑性生活质量
- 穴位推拿可以缓解男性“身心疲惫“
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就会导致机体的心理疲惫。过分的心理疲惫会使机体的朽迈发生“朽迈加速率。在中年以后.平常的机体雄性激素迈速率是每年1%-5%,一旦患有心理疲惫。机体的朽迈速率会不停增长。 心理疲惫使男子经历“危急期,大多数男子的心理疲惫在40岁左右,有些人到30岁就已经开始。男子呈现心理疲惫表象,一方面身心表现明显,另一方面又会出现疑虑症状,他们疑虑自己的性能力,疑虑性
- 谁来拯救疲惫的土壤
30~100公斤,2~3倍!记者从11月9日—11日在湖北武汉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我国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高达30~100公斤,是美国单位面积施用量的2~3倍。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沈其荣对记者说:“长期过量地施用化肥,尤其是化学氮肥,导致我国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
- 护士工作疲惫感的状况及干预对策
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她们不但具有高尚的情操、牢固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是一种需要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护理工作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1]。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导致护理工作质量下降。下面就护士工作疲惫感影响因素、导致结果及对策等做如下综述。 1工作疲惫感的影响因素 1.1工作环境压力“以病人
- 精神科护士职业疲惫及其调适对策
【摘要】职业疲惫是一个与职业有关的综合征,是个体在感觉、态度、动机与期望等内在心理的负性经验和感受。一旦个体发生疲惫可能表现出身体、情绪、态度及行为的改变。职业疲惫不仅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队伍的稳定,尤其是精神科护士,更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护理对象是失去理智、缺乏自制力的精神病患者,并在封闭的环境工作,面对特殊的群体,精神高度紧张、情绪郁闷,极易产生职业疲惫,所
- 赵阳;论《杨氏家藏方》对方剂学的贡献
载有赐方鹿茸圆、保真圆、十补圆、羊肉汤、附子鹿角霜圆、二至圆、保命延龄圆、沉香鹿茸圆、育真圆等36道方剂。其中绝大部分方剂均由大量补益类药物组成,方药涉及补阴药、补阳药、补气药、补血药等。所治多是下元虚惫、精血亏耗、阴竭阳微、五劳七伤等虚损性病证。对其药物组成和主治病证等进行分析,发现将这36道方剂合为“补益方的根据,与其方剂自身的功效特点是有根本联系的。 现代方剂教材对补益剂的定义;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二痼冷门]药方
附子理中汤姜附汤沉附汤真武汤并治痼冷阳虚,腹痛吐利,寒战。(方并见伤寒门。)十全大补汤治诸虚百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芍药地黄黄肉桂(各五分)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空心服。甚者加附子五分。八味丸治下元冷惫,腰脚酸重,虚劳消渴。熟地黄(四两)山药山茱萸(各二两)肉桂熟附子(各一两)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两半)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盐汤下。(《澹寮》)附子茴香散治
- 第六节精癃
能正常渗泄,故发生尿闭或排尿滞涩。或脾气虚弱,中气不足,不能收摄,膀胱失于约束,故发生遗尿失禁。若老年肾气渐衰,阴阳容易失调,如真阴不足,相火偏亢,膀胱水液不利,则排尿频数,滞涩不爽。如肾阳虚衰,下元虚惫,固摄无权,则尿失禁或小便频数,淋漓不尽。或因长年负重劳伤,或房劳竭力,或过食辛辣,瘀结膀胱,久成症块,阻塞水道,导致尿液排出受阻,终发癃闭。[诊断]本病发病年龄大多在50—70岁。轻者并不引起尿
- 《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叶子黑内人疫后虚惫
下,罄技不能起,尸寝者已浃旬。家事窭乏,亦不能复迎医。邻人睹其状,以生死在须臾间,群然发善愿,科敛助其殡敛之需。予闻,为之诊,六部俱微弱不充指,右关稍滑,精神昏惫,仅一息奄奄,四肢冷厥,口渴。予诊毕,语诸邻曰∶“据症甚危,据脉邪已尽退,惟虚惫而神气弱,非大补不能也。诸君苟能以助殡者,助其市人参,庶几可起死而还之生也。诸君既怜其死,宁不以冀其生乎?予非毫有希觊,顾渠力不足瞻,愿与诸君共圆满好生善果耳
- 慢性前列腺炎证治探究
阴阳并调,益固其本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或其它器官,而全身的状况又可影响到局部病理变化,所谓:“一脉不知,周身不遂”,“外之症必根于内”。不可仅侧重于局部抗炎按摩等,还应兼及有“下元虚惫”,“相火妄动”,“膀胱湿热壅滞”等内在整体因素,病状虽在前阴,而根本却在整体。本病病程较长,症状复杂,常表现为寒热虚实挟杂之象,其寒者有虚寒实寒,热者有湿热火毒,虚者有脾虚肾虚;实者有痰湿浊瘀。
- 浅谈糖尿病论治的几个临床问题
肾水不足。汉·张仲景首创肾气丸治疗消渴,赵献可提倡治三消当以治肾为主。清·陈士铎率先提出“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因下元虚惫,无力约束膀胱,气化失常致小便量多,饮一溲一。肾失于封藏固摄,则水谷精微下注而尿中带有甜味。肾虚型糖尿病症状表现为小便频数,量多,或饮一溲一,夜间尿频尤其,消
- 《内经》重阳气理论与治未病思想初探
之阳气也气化温养着全身,推动着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活动。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他把阳气耗竭作为死亡的根本原因。许多调查报告证实,中老年生理性功能减退与气虚、阳虚的出现有密切关系。现代关于助阳药及艾灸作用的研究为其应
- 浅谈眩晕证的治疗方法
收纳气归根之功;少佐黄柏,苦能坚肾,可抑制肾中虚火多变。 按:填精补髓一法,实为培补先天而设,过度劳累、或饥或饱,以及失眠惊恐,房事不节等等,都可耗伤肾中精气,阴损及阳,迁延日久,而至精髓不足,下元虚惫,则发生眩晕证。《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又说:“髓海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由此可见,肾
- 老年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补肾药从本图治,如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杜仲、枸杞、熟地、淮山药、山萸肉等,尽量少用苦寒降火药。老年人很多病变都是下虚上实,如肝风眩晕,多因肾阴久亏、肝阳上亢,不能单纯平肝熄风;又如咳喘气促,乃下元虚惫不司敛纳所致,不能单纯宣肺降气。再者,脾胃为后天之本,金元李东恒有“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古训,临床中老年人脾胃虚衰最为常见,因此在补肾气的同时,要注意健脾,四君子汤就是常用的调理老年病
- 《寓意草》:论钱太封翁足患不宜用热药再误
多火少痰。迩年内蕴之热。蒸湿为痰。辛巳夏秋间。湿热交胜时。忽患右足麻木。冷如冰石。盖热极似寒。如暑月反雨冰雹之类。医者以其足跗之冷也。不细察其为热极似寒。误以牛膝木瓜防己加皮羌独之属温之。甚且认为下元虚惫。误用附桂河车之属补之。以火济火。以热益热。由是肿溃出脓水。浸淫数月。踝骨以下。足背指踵。废而不用。总为误治而至此极耳。其理甚明。无难于辨。若果寒痰下坠。不过坚凝不散止耳。甚者不过痿痹不仁止耳。何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