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2 《杨氏家藏方》卷十
2.1 方名
消胀丸
2.2 组成
法曲4两(焙),干葛2两,肉桂(去粗皮)1两,蕤仁30粒,巴豆25粒(去皮油,生用),陈橘皮(去白)1两,槟榔半两,木香1两,缩砂仁1两,黑牵牛1升(用无灰酒10升浸1宿,取出焙干)。
2.3 功效
推气退肿。
2.4 主治
蛊胀。
2.5 消胀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日午、临卧温酒送下。
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豮猪肚1枚,净洗将牵牛盛在内,用无灰酒5升,慢火煮之,酒尽肚烂取出,于臼中捣烂,和前药末一处,杵为丸,如绿豆大。
2.7 附注
3 《普济方》卷三九三引《全婴方》
3.1 方名
消胀丸
3.2 组成
3.3 主治
小儿腹急,并心下满。
3.4 消胀丸的用法用量
3岁30丸,陈皮汤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糊丸如小豆大。
4 《袖珍》卷三
4.1 方名
消胀丸
4.2 组成
陈仓米2两,蓬术1两半,三棱1两半,香附子1两半(醋煮,焙),干姜(炮)5钱,巴豆49粒(与米同炒黄色,裹1宿,去豆),青皮1两,陈皮1两。
4.3 主治
胀满。
4.4 消胀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0-60丸,姜汤送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 《杨氏家藏方》卷五
5.1 方名
消胀丸
5.2 消胀丸的别名
5.3 组成
5.4 功效
5.5 消胀丸的用法用量
5.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5.7 附注
小槟榔丸(《得效》卷六)。
古籍中的消胀丸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二节·夹痰伤寒
挟气阻滞胸腹也。名曰痰胀。先当去郁陈。经验理中消胀丸为主。(大戟二钱五分、制牙皂三钱、广木香二钱、...
- 《寿世保元》:[卷三]鼓胀
(一两炒)萝卜子(五钱炒)上为细末。水煮稀神曲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淡姜汤送下。一论腹胀...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十胀满门]药方
七八十丸,食前白汤送下,微利为度。(《良方》)消胀丸治诸胀。木香大黄茯苓浓朴(姜制)泽泻(各一两)...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一诸气门]药方
酒调。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杨氏)消胀丸快气宽中,除腹胀,进饮食。木香槟榔牵牛(炒取头...
- 《玉机微义》:[卷二十六胀满治法]攻下之剂
末炼蜜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临睡汤下量虚实与服杨氏消胀丸木香黑牵牛萝卜子(炒)槟榔上等分为末水糊丸梧子...
- 更多古籍中的消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