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和无眼畸形的眶矫正整形术

目录

1 手术名称

小眼和无眼畸形的眶矫正术

2 别名

小眼和无眼畸形的眶矫正整形术

3 分类

口腔科/颅面外科手术/眶重建术

4 ICD编码

02.0408

5 概述

先天性无眼畸形常伴有眼睑和眼眶畸形,眼睑短且萎缩。眼轮匝肌可有功能,但无上睑提肌的功能。无泪腺和泪道。睑裂短,常有眦距过宽。颧骨眶上嵴发育不全等。

X线检查可发现眶的纵径、横径闭锁,形态和位置都不正常,筛板的平面过低。眶过小时,眶顶下降,眶底上升,眶内侧壁向外侧移位,眶外侧壁向内侧骨增生。

先天性无眼畸形的治疗由于眶的病理改变特殊而复杂化。因为每个病人的病变情况不同,常不能用统一的手术方法。手术途径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颅外途径,另一种为颅内途径。

6 颅部及眶部解剖

7 适应症

小眼和无眼畸形的眶矫正术适用于:

1.颅外途径的适应证为眶底过高,但眶顶仅轻度下降的无眼畸形(图10.14.4.3-5)。

2.颅内途径则适应于眶底基本正常,但眶顶过低的病例。

8 禁忌症

1.眶顶轻度下降或基本正常,而眶底过高者不适用于颅内途径。

2.眶底基本正常而眶顶过低者不适用于颅外途径。

9 术前准备

1.X线摄片  包括眼眶的正位、侧位及断层片,必要时摄CT片,充分了解眶腔大小及眶内容、眶壁及眶周各结构情况。

2.术前2d抗生素液点眼、鼻。

10 麻醉和体位

经口腔气管内插管全麻。

病人取仰卧位,枕下垫小枕。

11 手术步骤

11.1 1.颅外途径

(1)眶内截骨、成形:截去眶上嵴的下缘,磨去眶顶,直达硬脑膜,以增加眶的垂直距离。增加横径的方法是在眶外侧壁截骨,以达到眶外侧的颞窝,并阻塞眶内侧壁。同样可以阻塞眶底,即向下压眶底使之下降(图10.14.4.3-6)。

(2)骨移植:将截下的骨条再植于眶上嵴和眶下缘,以再造新的眶上嵴和眶下缘(图10.14.4.3-7)。同时,可将包绕中厚皮片的模型植入眶内,再造结膜囊。

11.2 2.颅内途径

与颅外途径相同的方法加长眶的横径,即在外侧截除眶外侧壁至颞窝,在内侧压碎眶内侧壁的方法阻塞眶内侧壁。

通过颅内途径将眶顶抬高,在抬高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将眶上部扭转,在眶缘植骨,以再造眶缘外形,同时扩大眶缘。

畸形及开颅额瓣(图10.14.4.3-8)。

眶内截骨(图10.14.4.3-9)。

额部截骨,以抬高眶的上半部(图10.14.4.3-10)。

抬高和扭转眶的上半部,眶外侧缘和上缘植骨(图10.14.4.3-11)。

如颅外方法所述,再建或扩大结膜囊。扩大结膜囊受眶壁的限制。如在眶扩大手术时,不同时扩大结膜囊,则眶内会出现无效腔。

12 术中注意要点

小眼畸形时眶内脂肪极度萎缩,因此不可能依靠眶内脂肪填塞扩眶后的无效腔。为形成结膜囊所进行的分离很接近骨膜,甚至需要使骨膜开放。不论是截骨或骨移植,都很需要骨膜的保护。

死腔常可导致血肿、感染和瘢痕挛缩。

以植皮形成结膜囊时,应力求避免将皮片植于移植骨上和无骨膜的骨面上。

眶缘很窄,仍应在同一次手术中施行扩眶术和扩大结膜囊。如果分次作,则首先施行扩眶术。

13 术后处理

小眼和无眼畸形的眶矫正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所有进行过颅面外科手术的病人都必须作术后监护,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瞳孔、神志、肢体活动和神经反射的变化。

2.为了预防反应性脑水肿,可留置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引流管,并加强其护理。眼睑和眶周置小冰袋,并适当应用激素,可减轻术后眶周和面部肿胀。

3.广谱抗生素应用是在术前开始的,并在术后持续应用至体温正常。

4.病人麻醉清醒后改半卧位,头抬高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5.减少头部活动,头两侧用砂袋固定。

6.20%甘露醇250ml静注,2~3/d,连续3d。

7.术后血压应维持在90mmHg以上。如负压引流管引流出较多血液,血压及血球压积偏低者,需进一步输血。

8.术后面部和头皮的肿胀明显,不能靠压力包扎来预防。眼睑和眶周可置小冰袋。可适当应用激素。

9.观察鼻腔分泌物的颜色和性质,注意有无脑脊液漏。

10.注意口腔清洁和护理。

11.冠状切口的缝线可于7d后拆除,负压引流管2~3d后拔去。

14 并发症

14.1 1.血肿

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完善和眶内出现无效腔。故在扩眶术同时扩大结膜囊。

14.2 2.移植皮片坏死

主要原因是以植皮形成结膜囊时,将皮片植于移植骨上或无骨膜的骨面上。植入的皮片太厚或植入后固定不良和伤口感染也是植皮失败的原因。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