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泺

目录

1 拼音

xiāo luò

2 英文参考

Xiāoluò TE12[中国针灸学词典]

xiāoluò[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1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1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消泺
汉语拼音Xiaoluo
罗马拼音Hsiaolo
美国英译名Melting River
各国代号中国TE12
日本12
法国莫兰特氏TR12
富耶氏
德国3E12
英国T12
美国TB12

消泺为经穴名[1](xiāoluò[2]TE12) 。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2]。消即消除,泺为泊名,此穴如清凉之水,能清热消渴,故名消泺[2]。消泺穴主要用于头项疾患等:如寒热,头痛,齿痛,头晕,颈项强急,肩背拘急,肩周炎,项强,臂痛,上肢麻痹,肩背痛,癫痫,偏头痛,颈项痛,背部肿痛,颈椎病,颈项强痛,背肿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消泺,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胻。

5 穴名解

消即消除,泺为泊名,此穴如清凉之水,能清热消渴,故名消泺[2]

消,散也;泺,《集韵》音“历”,药名即贯众也。按泺字,音义尚多。泺,水名,《说文》:“齐鲁间水也,从水乐声,春秋传曰,公会齐侯于泺。”《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注:“二阳,阳明胃气也。消,消渴也。盖阳明气结,则水谷津液不生,以致消渴为病也。”《释名·释疾病》:“消,渴也。肾气不周于胸,胃中津液消渴,故欲得水也。”阳热炽盛,取之消泺,则将如入清凉之水而消渴得以消除矣。与清泠渊可以互观。此穴在上臂,于清冷渊穴上3寸之凹陷中。本经在臂之穴多以水名之,至此后乃无,如水之消尽,故名消泺。[3]

6 所属部位

上臂[4]

7 消泺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消泺穴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的中点处[4]

消泺穴位于臂后区,肘尖(EX-UEl)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5寸[4]

消泺穴位于肘尖(尺骨鹰嘴)与肩髎穴连线上,当清灵渊与臑会穴连线之中点处,前臂尽力旋前,在肱三头肌外侧头隆起的下缘[5]

消泺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消泺穴在上臂的位置

消泺穴在上臂的位置

消泺穴在上臂的位置(肌肉)

消泺穴在上臂的位置(骨骼)

8 消泺穴的取法

正坐垂肩,前臂旋前,先取三角肌后下缘与肱骨交点处的臑会穴,当臑会与清冷渊之间的中点处是该穴。

消泺穴位于臂后区,肘尖(EX-UEl)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5寸[5]

正坐垂肩,前臂旋前,先取三角肌后下缘与肱骨交点处的臑会,当臑会与清泠渊之间的中点处是穴[6]

快速取穴:先取肩髎(外展上臂,肩膀后下方凹陷处即是肩髎穴),其与肘尖连线上,肘尖上7横指处即是消泺穴[7]

9 消泺穴穴位解剖

消泺穴下是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的内侧头。有中侧副动、静脉。分布着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皮神经分布。皮较厚,移动性大。在皮下组织内除臂后皮神经外,还有臂外侧皮神经(腋神经的分支)。臂后区只有一块强大的肱三头肌,其长头和外侧头在表面,内侧头大部分隐藏在外侧头的深面。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形成桡神经管,桡神经与肱深动脉及其两条伴行静脉一起进入桡神经管。该处桡神经体表投影在:自腋后襞下缘外侧端与臂的连接点处,经臂后方,至肱骨外上髁的斜行连线。由于桡神经与肱骨的桡神经沟紧密相贴,故在肱骨中段骨折是容易伴发桡神经损伤。所以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臂后深筋,深刺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时,应尽量避开桡神经管内的血管神经束。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长头→肱三头肌内侧头[7]

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8]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臂背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本干经过,并有肱深动脉分布[8]

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和中侧副动、静脉[8]

10 消泺穴的功效与作用

消泺穴具有清热安神,活络止痛的功效。

消泺穴有清头散风、通经活络作用[8]

消泺穴有疏经活络、清三焦热之功。主要功能在于消解。至于消解寒凝,或消解灼热,则在人手法善用耳。[8]

11 消泺穴主治病证

消泺穴主要用于头项疾患等:如寒热,头痛,齿痛,头晕,颈项强急,肩背拘急,肩周炎,项强,癫疾,臂痛,上肢麻痹,肩背痛,癫痫,偏头痛,颈项痛,背部肿痛,颈椎病,颈项强痛,背肿等。

消泺穴主要用于头项疾患等:如寒热、头痛、齿痛、头晕、颈项强急、肩背拘急、肩周炎等[8]

消泺穴主治头痛,齿痛,项强,癫疾,臂痛,上肢麻痹等[8]

消泺穴主治头痛、齿痛、项强、肩背痛[8]

消泺穴主治癫痫;偏头痛,头晕,齿痛;颈项痛,臂痛,背部肿痛,颈椎病,肩背痛[8]

头痛头晕,颈项强痛,臂痛背肿,癫痫牙痛。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直刺0.8~1.2寸,局部有酸胀感[8]

直刺1~1.5寸[8]

12.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3 消泺穴的配伍

消泺穴配四渎、合谷治头痛、牙痛[8]

消泺穴配窍阴治项痛[8]

消泺穴配肩髑、曲池治肩臂痛[8]

消泺配风池、天柱,治颈项强痛[8]

消泺配风府、风池、头维,治头痛[8]

消泺配大椎、肩井,治肩臂痛[8]

消泺配大椎、肩井,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肩臂痛。

消泺配天柱、风池,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消泺配四神聪、大椎,有安神醒脑活络的作用,主治癫疾。

14 特效按摩

四指并拢向消泺穴施加压力,一压一松,持续3~5分钟为宜,可治头痛、颈项强痛、臂痛、牙痛等疾病[8]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痛,项背急,消泺主之。

《针灸资生经》:项痛,消泺、窍阴。

《针灸大成》:主风痹,颈项强急肿痛寒热,头痛,癫疾。

1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01.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7.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6.
  6.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91.
  7.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8.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