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拼音
- 2 中药部颁标准
- 3 消积丸说明书
- 3.1 药品类型
- 3.2 药品名称
- 3.3 药品汉语拼音
- 3.4 药品英文名称
- 3.5 成份
- 3.6 性状
- 3.7 作用类别
-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 3.9 规格
- 3.10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 3.11 禁忌
- 3.12 消积丸的不良反应
- 3.13 注意事项
- 3.14 消积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 3.15 消积丸的药理作用
- 3.16 备注
- 4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 5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 6 《小儿药证直快》卷下
- 7 《永类钤方》卷二十引《保婴方》
- 8 《袖珍小儿》卷七
- 9 《不居集》(下集)卷六
- 10 《梅氏验方新编》卷二
- 11 《医学正传》卷八
- 12 《幼科折衷》卷上
- 13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三
- 14 《诚书》卷十
- 15 《万氏家抄方》卷五
- 16 《嵩崖尊生》卷十五
- 17 《婴童百问》卷五
- 18 《丹溪治法心要》卷八
- 附: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Xiaoji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0813-91
2.3 处方
大黄 60g 牵牛子(炒) 180g 山楂 180g 六神曲(炒) 180g 麦芽(炒) 120g 五灵脂(醋炒) 30g 青皮(醋炙) 30g 陈皮 30g 三棱(醋炙) 30g 莪术(醋炙) 30g 香附(醋炙) 30g
2.4 制法
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打光, 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微酸。
2.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 140μm。种皮栅 状细胞淡棕色或棕色,长48~80μm。果皮石细胞淡紫红色、红色或黄棕色,类圆形或 多角形,胞腔中含红棕色物,直径约至 125μm。表皮细胞纵列,常由 1个长细胞与 2 个短细胞相间连接,长细胞壁厚,波状弯曲,木化。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6g,一日 2次。
2.10 注意
孕妇忌服。
2.11 规格
每袋装 6g
2.12 贮藏
密闭,防潮。
3 消积丸说明书
3.1 药品类型
中药
3.2 药品名称
消积丸
3.3 药品汉语拼音
3.4 药品英文名称
3.5 成份
3.6 性状
3.7 作用类别
3.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消积行滞。用于食积,肉积,水积,气积。
3.9 规格
每袋装6克
3.10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3.11 禁忌
孕妇忌服。
3.12 不良反应
3.13 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3.哺乳期妇女慎用。
6.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3.15 消积丸的药理作用
3.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4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4.1 方名
消积丸
4.2 组成
牵牛子1两(取末半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丁香1两,木香1两,硇砂(研)1两,沉香(锉)1两,槟榔2个(锉),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巴豆10粒(去皮心膜,出油,研)。
4.3 功效
宽利膈脘,思饮食。
4.4 主治
积滞。
4.5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2丸,食后、临卧橘皮汤送下。
4.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
5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5.1 方名
消积丸
5.2 组成
代赭(煅,醋淬3-7遍,研)1两,礞石(研)1两,桂(去粗皮)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巴豆(去皮心膜,压去油)半两,京三棱(煨,锉)1分,楝实肉1分,硇砂(研)3分。
5.3 主治
久积癥癖,冷热不调,痰逆痞闷,心腹刺痛,喘满膨胀,泄利羸困,不思饮食。
5.4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3丸,木香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小儿药证直快》卷下
6.1 方名
消积丸
6.2 消积丸的别名
6.3 组成
丁香9个,缩砂仁20个,乌梅肉3个,巴豆2个(去皮油心膜)。
6.4 主治
小儿乳食积滞,吐泻腹胀,大便酸臭及一切积聚成疳。面黄白色,多睡,口中气温,大便黄赤而臭。吐乳泻,此由啼哭未已,以乳与儿,停滞不化得之。小儿食停胃口而作吐。
6.5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3岁以上每服3-5丸,3岁以下每服2-3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6.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6.7 附注
丁香丸(《普济方》卷三九二)。
7 《永类钤方》卷二十引《保婴方》
7.1 方名
消积丸
7.2 组成
砂仁半两,制青皮(锉)半两,净陈皮半两,莪术半两,三棱(并煨)半两,巴豆21个(去皮膜,不去油,同前5味炒令黄色,去巴豆不用)。
7.3 功效
消化癖积,美进乳食。
7.4 主治
小儿乳食宿滞不化,胸膈不利,呕吐恶心,便利不调,大便酸臭,重伤乳食,或作诸痫。小儿一切所伤,面黄肌瘦,肚大腹胀,癖积块硬,头大脚细,虽进饮食,不生肌肉,腹内作痛,下痢腥臭。
7.5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温米汤送下,日2次。
7.6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黄米大。
8 《袖珍小儿》卷七
8.1 方名
消积丸
8.2 组成
木香1钱半,人参(去芦)1钱半,黄连(炒去须)3钱,蓬莪术(煨)3钱,橘皮(去白)、青皮(去瓤,炒)、槟榔(去脐)2个。
8.3 功效
宽腹胀,退面肿,进饮食,化滞物。
8.4 主治
婴孩小儿积聚。
8.5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食后米饮送下。
8.6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用面煮糊为丸,如黍米大。
9 《不居集》(下集)卷六
9.1 方名
消积丸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上为丸服。
10 《梅氏验方新编》卷二
10.1 方名
消积丸
10.2 组成
绿矾(炒红)2两,炒山楂、炒麦芽、陈皮、煨草果、槟榔、三棱、莪术、生木香(不见火)、神曲。
10.3 主治
米、麦、果、菜、肉食积滞。
10.4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米饮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大腹皮4两煎汤,与神曲打糊为丸。
11 《医学正传》卷八
11.1 方名
消积丸
11.2 组成
丁香9个,砂仁12个,巴豆1个(去皮心膜及油)。
11.3 功效
磨积。
11.4 主治
小儿腹痛,口中气温,面黄色,且无精彩,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
11.5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3岁以上每服3-5丸,3岁以下每服1-2丸,温水送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12 《幼科折衷》卷上
12.1 方名
消积丸
12.2 组成
12.3 主治
小儿乳积、食积、气积。
12.4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1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为丸。
13 《冯氏锦囊·杂症》卷十三
13.1 方名
消积丸
13.2 组成
广皮1两,三棱1两,莪术1两,槟榔1两,青皮1两,卜子1两,枳实1两,草豆蔻1两,麦芽1两,木香7钱,神曲2两,山楂肉1两5钱,厚朴1两5钱。
13.3 主治
癥瘕痞癖。
13.4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白汤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黑沙糖为丸,每丸重1钱。
14 《诚书》卷十
14.1 方名
消积丸
14.2 组成
缩砂(去壳)21粒,百草霜3钱,巴豆(去油皮)2个,乌梅(去核)7个,杏仁(去皮尖,炒)21粒,半夏(去脐,汤泡7次)9个。
14.3 主治
14.4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奇数,生姜汤送下。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煮面糊为细丸。
15 《万氏家抄方》卷五
15.1 方名
消积丸
15.2 组成
萝卜子(炒)3钱,紫苏子3钱,厚朴(姜汁炒)5钱,陈皮5钱,香附(炒)3钱,甘草(炙)2钱,青皮(炒)2钱,山楂肉5钱,白术(炒)1钱,茯苓5钱,人参3钱,黄连(姜汁炒)3钱,半夏曲3钱,枳实(炒)3钱,苍术5钱(米泔浸,炒)。
15.3 主治
小儿诸积。
15.4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米汤送下。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
16 《嵩崖尊生》卷十五
16.1 方名
消积丸
16.2 组成
人参6分,白术6分,茯苓6分,黄连6分,神曲6分,麦芽6分,使君子6分,山楂6分,橘红6分,芜荑4分,胡连8分,阿魏2分,血竭2分,芦荟5分,甘草4分。
16.3 主治
小儿积块。
16.4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米糊为丸。
17 《婴童百问》卷五
17.1 方名
消积丸
17.2 组成
丁香20粒,砂仁20粒,使君子5个,乌梅3个。
17.3 主治
17.4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陈皮汤送下。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烂饭为丸,如麻子大,加巴豆3个,去尽油同丸。
18 《丹溪治法心要》卷八
18.1 方名
消积丸
18.2 组成
石燕5钱(7次醋淬),木鳖子5钱(去油),蜜陀僧1两,丁香4钱,腻粉4钱。
18.3 主治
小儿积块。
18.4 消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米汤送下。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粟米大。
古籍中的消积丸
-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
子大。每二十丸,紫苏煎汤下。治乳积、食积。甚者消积丸、感应丸、红丸子下之。要知小儿肠胃软,切戒猛峻...
- 《医学正传》:[卷之八小儿科]吐泻
,微喘,脉伏而实,时欲饮水,能食者,可下之,宜消积丸、紫霜丸。盖脾初虚而后结,有积所治,宜先补脾而...
- 《幼科发挥》:[卷之四]调理脾胃
损谷自愈。伤之重者。则消导之。宜胃苓保和丸养脾消积丸主之。伤之甚者。则推去之。审其所伤之物。如伤热...
- 《小儿药证直诀》:卷中·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
肺则嗽,入心则惊,入脾则泻,入肾则益虚。此但以消积丸磨之,为微有食也。如伤食甚则可下,不下则成癖也...
-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七·脾脏部(上)腹痛]积痛
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当磨积,宜消积丸,甚者白饼子下之,后和胃,用白术散。(消积丸白...
- 更多古籍中的消积丸
消积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 消积丸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 消积顺气丸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 隔山消积颗粒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消积通便胶囊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