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

目录

1 拼音

xiǎo jí

2 英文参考

Shàozé SIl[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小吉为经穴别名,即少泽穴[1][2]。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少泽
汉语拼音Shaoze
罗马拼音Shaotse
美国英译名Young Marsh
各国代号中国SI1
日本1
法国莫兰特氏IG1
富耶氏IG1
德国DÜ1
英国Si1
美国SI1

少泽为经穴名(Shàozé SI1)[3]。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少吉。属手太阳小肠经[3]。少泽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五行属金[3]。少即幼小,泽指沼泽,此穴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少泽[3]。主治头痛,目翳,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胬肉攀睛,咽喉肿痛,乳痈,乳腺炎,妇人产后乳汁不足,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前臂神经痛,臂内廉痛,臂麻,手颤,小指不用,项强,喉痹,扁桃体炎,咽炎,舌卷,昏迷急救,中风昏迷,鼻衄,癫疾,瘛疭,舌强不语,心痛,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寒热疟疾,黄疸,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热证等。

4 别名

小吉(《针灸甲乙经》),少吉(《外台秘要》)。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

6 特异性

少泽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井穴,五行属金。

7 穴名解

少即幼小,泽指沼泽,此穴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少泽[3]

少,指小指及幼小。泽,指广阔低洼有水之处。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君火具阳刚之性,故少阴末穴名之以“冲”。迨气至本经,本经为太阳寒水之气,则火从胜已,而化为阴柔之水性,故本经首穴名之以“泽”。此阴阳互济,相辅相成之义也。泽,在卦属兑。兑为少女,女具柔顺之阴象。又兑为口,口外柔而内刚,此亦阴阳互济也。人能体“泽”字之义,以调阴阳,则和乐而无病。泽而曰少者,冲气以为和也。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乃由通里转注而来。火气为阳,犹天日之热,照澈下土,冲和之气,蒸蒸而生,化为膏雨甘霖,泽及万物。[4]

8 所属部位

指端[5]

9 少泽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少泽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6][7]

少泽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处[8]

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8]

少泽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少泽穴的位置

少泽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穴的位置(肌肉)

少泽穴的位置(骨骼)

10 取法

微握拳,掌心向下,伸小指,在小指尺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

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8]

微握拳,拳心向下,伸直小指,于手小指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爪甲桡侧画一直线与爪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9]

11 穴位解剖

少泽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皮肤由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在皮下组织内,除皮神经外,还有直接从掌浅弓(动脉弓)发出的小指尺侧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动脉、掌背动脉的指背支等以及同行同名的神经,在纤维束连于皮肤与骨膜之间的"闭密间隙"内形成各自的吻合丛状结构。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9]

皮肤→皮下组织→甲根[9]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有指掌侧固有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9]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并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9]

12 少泽穴的功效与作用

少泽有清热利咽,通乳开窍的作用。

少泽有清心泻热、开窍通络作用[9]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行上肢后侧,出肩解,交肩上,循颈项,入耳中,到目下及头面部,故少泽穴为治疗头面五官病及肩臂疾患的常用穴[9]

乳汁的生成和诸多脏腑相关,其中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为重要环节,故取手太阳小肠经之少泽穴可主治乳痈、乳汁少[9]

少泽穴为五输穴中的井穴,取之又可用于治疗中风昏迷、热病等[9]

少泽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有通经活络、开窍利乳之功,其所治症为口热、心烦、喉痹、目翳、舌强,皆取润泽之力也[9]

13 主治病症

少泽穴主治头痛,目翳,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胬肉攀睛,咽喉肿痛,乳痈,乳腺炎,妇人产后乳汁不足,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前臂神经痛,臂内廉痛,臂麻,手颤,小指不用,项强,喉痹,扁桃体炎,咽炎,舌卷,昏迷急救,中风昏迷,鼻衄,癫疾,瘛疭,舌强不语,心痛,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寒热疟疾,黄疸,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热证等。

少泽穴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9]

少泽主要用于热病、头目及乳房疾患等: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9]

少泽主治热病,中风昏迷,头痛,项强,咽喉肿痛,鼻衄,目翳,乳痈,缺乳等[9]

少泽穴主治中风昏迷,癫疾,瘛疭;头痛,目翳,胬肉攀睛,咽喉肿痛,舌强不语,耳聋,耳鸣,鼻衄;心痛,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妇人产后乳汁不足,乳痈;项强不可顾,臂内廉痛,小指不用;疟疾,黄疸,热病[9]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昏迷;

五官科系统疾病:扁桃体炎,咽炎,结膜炎,白内障;

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

其它:热证,前臂神经痛。

此穴为急救穴之一。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斜刺0.1寸[9]

一般斜刺0.1~0.2寸[9][9]

浅刺0.1~0.2寸[9],局部胀痛。

三棱针点刺出血[9][9][9][9]

注意:对虚证禁用三棱针点刺;孕妇禁用[9]

14.2 灸法

可灸[9][9][9]

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9]

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15 配伍

少泽穴配风池治项强及后头痛[9]

少泽配后溪、阳谷、昆仑,治项强急痛[9]

少泽配睛明、太阳、合谷治目翳[9]、目赤攀睛[9]

少泽配液门、手三里、手五里治前臂神经痛[9]

少泽配天容,有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

少泽配人中,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主治热病昏迷,休克。

少泽配复溜、昆仑,治疟寒汗不出[9]

少泽配合谷、膻中、乳根治乳汁分泌不足[9]

少泽配乳根、膻中,治乳汁分泌不足、乳痈[9]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振寒,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舌(急)卷,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及胁痛,聋,咳,瘛疭,口干,头(一作项)痛不可顾,少泽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瘛疭,咳嗽,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目生肤翳覆瞳子,少泽主之。

《医宗金鉴》:主鼻衄不止。

《玉龙歌》:妇人吹乳痈难消,吐血风痰稠似胶,少泽穴内明补泻,应时神效气能调。

《百症赋》: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

17 研究进展

针刺合谷、外关、少泽穴组,可升高哺乳期缺乳妇女血中生乳激素的含量[9]

针刺少泽,可使缺乳妇女血中生乳素含量增强,使收乳素含量减少,又可使垂体后叶催乳素分泌增加[9]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电针少泽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分泌增加,针刺少泽配膻中穴,可使缺乳妇女血中催乳素含量增加[9]

18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2.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4.
  6.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 ^ [7]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9.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1.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