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劄目

目录

1 拼音

xiǎo ér zhā mù[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

2 注解

小儿劄(劄音zhā扎)目为症状名,指小儿两眼不时眨动的表现[1]。《审视瑶函》卷四:“目劄者,肝有风也。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而不能任,故目连劄也。”此恙有四,两目连劄,或色赤者,胆经风热,还有雀目眼劄、发搐目劄、受惊眼劄。多见于风热攻目或小儿疳症初起[1]。由风热引起者,宜疏风清热明目,方用桑菊饮加减;由小儿疳积诱发者,治宜健脾清热,方用肥儿丸加减。

参见目涩、疳眼:

目涩为证名[2]。眼干燥滞涩或似异物入目般涩痛不适,称目涩[2]。《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若悲哀内动腑脏,则液道开而泣下,其液竭者,则目涩;又风邪内乘其腑脏,外传于液道,亦令泣下而数欠,泣竭则目涩;若腑脏劳热,热气乘于肝,而冲发于目,则目热而涩也,甚则赤痛。”说明阴亏液竭,风邪内乘,以及腑脏劳热等,均能致目涩[2]

疳眼为病证名[3]。出《龙木论》。又名疳涩眼[3]。《儒门事亲》:“凡小儿疳涩眼,数日不开,皆风热所致。”《证治准绳》:“肝者眼之候,上膈伏热,痰涎壅滞,以致肝风入眼,赤肿翳生,眵泪烂眶,痛痒揉擦,昏暗雀盲,甚至经月合眼,”则为疳眼[3]。宜服杀疳散(《龙木论》:防风、龙脑、牡蛎、白芷、细辛、五味子)以疏风散热;如角膜软化,二目畏光羞明,生白翳,由肝阴不足,虚火上炎者,用杞菊地黄丸,或石斛夜光丸,以养肝清肝[3]。并宜早期及时处理,以防角膜炎溃疡、失明,必要时配用西药[3]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9.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