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虚热

目录

1 拼音

xiǎo ér xū rè

2 注解

小儿虚热为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1]。为小儿诸热之一。指小儿由虚证引起的发热。多由汗下太过,津血枯涸,或大病之后,元气受伤所致[1]。其由津血焦枯所致者,症见温热或潮热,或渴或不渴;由元气亏虚所致者,则表现为困倦少力,面色青白,四肢软弱,手足厥冷[1]。津血焦枯者,宜益气生津,调营和卫,用竹叶石膏汤合当归补血汤;元气不足者,宜甘温除热,用调元生脉散(人参、炙黄芪、麦冬、五味、炙甘草)[1]

小儿素体虚弱,经常颜面泛红,有时(白光)白,两颧发赤,唇红口燥,手足心热,乍惊乍温,或手足指冷,纳差厌食,喜屈身卧,或睡时露睛,大便干燥或溏泻,小便短黄,有时又频数清长。多由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治宜益气育阴,健胃和胃,选用七味白术散及青蒿鳖甲汤随证加减。此外,一些危重疾患,由于汗出太过,或吐泻过久,或高热持续时间过长。症见畏寒自汗,面色(白光)白或潮红,烦躁气短,或身痛乏力,懒言少语,或不思饮食,大便溏泻,小便短黄或清白。多属气血两伤或阴阳俱虚之证。应以回阳救逆为治,用四逆汤及生脉散合煎频服。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