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渴

目录

1 拼音

xiǎo ér xiāo kě

2 英文参考

infantile edem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小儿消渴为病证名,为津液枯燥,虚热内盛的小儿病证[1]。又名痟渴、三消。临床以口渴、饮多、食多、尿多而消瘦为特征[1]。《幼科铁镜》:“三消之症,实热者少,虚热者多,不足之症……始而心肺消渴,或脾胃消中,或肾水消浊。传染日久,则肠胃合消,五脏干燥、精神疲怠,以致消瘦四肢。”临床分消上、消肌、消浊三证。

4 消上·小儿消渴

消上为病证名,小儿消渴之一[2]。《幼科铁镜》:“消渴,心火动而消上,上消乎心,移热于肺,渴饮茶水,饮之又渴,名曰消上。”治以滋阴养液为主,宜莲花饮(甘草、知母、莲花须、黄连、瓜蒌仁、五味子、人参、干葛、白茯苓、生地、竹叶);次以润燥养心,宜生津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知母、麦冬、黄连、乌梅、花粉、薄荷、石莲肉、黄柏、炙甘草)[2]

5 消肌·小儿消渴

消肌为病证名,为小儿消渴之一[3]。即消中[3]。宋·黎民寿《简易方》:“若热蓄于中,脾虚受之,伏阳蒸内,消谷善饥,食欲倍常,不生肌肉,好饮冷水,小便频数,色白如泔,味甜如蜜,名曰消中,又曰脾消,属于中焦,病在水谷之海也。”《幼科铁镜》:“消肌、脾火动而消中,中消于脾,移热于胃,喜多食,食无足时,小便色黄,名曰中消。”治宜养胃存津[3]。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减[3]

6 消浊·小儿消渴

消浊为病证名,小儿消渴证之一[3]。又名肾消[3]。《幼科铁镜》:“消浊,火动消肾,移热于膀胱。”《幼幼集成》:“乃上消之传变,肺胃之热久不清,乃至动而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浑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治宜滋阴清热[3]。用加味地黄汤,或四物汤加莲子、知母、芡实、麦冬[3]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2.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8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