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厥证

目录

1 拼音

xiǎo ér jué zhèng

2 英文参考

infantile syncope syndrom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fantile syncop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infantile cold limb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小儿厥证为病证名[1]

《中医药学名词》(2004):小儿厥证(infantile syncope syndrome[2])是指发生于小儿的厥证[2]

《中医药学名词》(2010):小儿厥证(infantile syncope[3])是指发生于小儿的以四肢逆冷,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

4 症状

小儿真元虚,手足厥冷[3]

5 辨证分型

临床常分寒厥、热厥[3]。《杂病源流犀烛》卷九:“夫寒厥者,即阴厥,宜急补阳(如理中汤,或桂、附、干姜、吴萸等);热厥者,即阳厥,宜急泄热(如芩、连、山栀、石膏、知母、童便,甚者可用硝、黄下之)。”

5.1 小儿厥证·寒厥

小儿厥证·寒厥(infantile cold syncope[3])为病证名[4]。是指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以四肢逆冷,伴形寒面青,神疲乏力,嗜卧,唇白,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泄泻,舌淡,苔白润,脉沉弱或微迟为常见症的小儿厥证证候[4]。小儿寒厥小儿厥证之一,又名小儿阴厥[4]

5.1.1 病因病机

由阳气衰于下,阴寒过盛,以致阳虚则阴凑之而见手足厥冷的证候[4]

5.1.2 症状及治疗

《寿世保元》:“阴厥者,始得之,身冷脉沉,四肢厥逆,足蜷卧,唇口青,或自利不渴,小便色白,宜四逆理中汤之类。仍速灸关元百壮,鼻尖有汗为度。”

5.2 小儿厥证·热厥

小儿厥证·热厥(infantile heat syncope[4])为病证名[5]。是指热盛厥深,阴阳气不相顺接,以四肢逆冷,伴身热面赤,畏热喜冷,口渴喜冷饮,烦躁不眠,气粗喘闷,大便秘结,或泄利下重,小便短赤,呕吐酸臭,或有谵妄,舌苔黄糙,脉滑数为常见症的小儿厥证证候[5]。小儿厥证之一,又名小儿阳厥[5]

5.2.1 病因病机

由邪热过盛,阳气内郁,不能透达四肢而见手足厥冷,出现热极似寒或真热假寒之象[5]

5.2.2 症状

《血证论》:“……伏火之厥,则厥后微露热形,口不和,便不溏,小便不清,心中疼热,烦躁不宁,恶明喜暗,渴欲得饮,吐衄随厥而发,皆现真热假寒之象。”“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医学心悟》)。

临床所见热厥的症状,为四肢厥冷而胸腹灼热,舌干,苔黄燥或焦黑起刺,伴恶热,口渴,烦躁不得眠,小便赤涩或便秘,甚至神昏谵语等[5]

5.2.3 治疗

治疗:“先宜治其伏火,使火得发,转厥为热,次乃更清其热”(《血证论》)。故除用白虎汤、四逆散、大、小承气汤以清、下外,伴见闭证者宜开窍,可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伴见脱证者宜结合益气固脱,用生脉散加减[5]

5.3 小儿厥证·气厥

小儿厥证·气厥(infantile qi syncope[5])是指气机怫郁上逆,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口唇发绀,胸膈喘满,多发生于大哭吵闹之后,苔薄白,脉沉弦为常见症的小儿厥证证候[5]

5.4 小儿厥证·血厥

小儿厥证·血厥(infantile blood syncope[5])是指血不养脑,以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四肢逆冷震颤,舌淡,苔白,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小儿厥证证候[5]

5.5 小儿厥证·痰厥

小儿厥证·痰厥(infantile phlegm syncope[5])是指痰盛气闭,以突然气闷痰鸣,不省人事,四肢逆冷,或呕吐涎沫,舌苔薄白或厚腻,脉弦滑为常见症的小儿厥证证候[5]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4.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5.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