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

目录

1 拼音

xiǎo ér jí xìng bìng dú xìng nǎo yán

2 注解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性脑炎以及变应性脑炎,接种后脑炎不在本文范围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引起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皰疹病毒、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可轻重不一,形式亦多样。有的病儿表现为精神改变,如整天想睡,精神差,或乱吵乱叫,或不省人事;有的则出现手、脚瘫痪。也由于感染的病毒的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亦有轻有重,预后也各异。轻型病人,甚至危重病人,只要及时治疗预后将是良好的;若病情危重又不及来医院抢救,后果将是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瘫痪、智力低下、继发癫痫等。

3 临床表现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发热,部分患儿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

2.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仅表现为淡漠、嗜睡,重者有神志不清、谵妄、昏迷。较大儿童可出现精神异常,情绪障碍等。

3.颅内高压征:头痛、头晕、呕吐、肌胀力增高,小婴儿表现为前囟紧张或隆起,严重的颅内高压可致脑疝,出现呼吸回圈衰竭。

4.脑实质的损害可导致全身性或局限性的抽搐,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表现为偏瘫、单瘫或双侧瘫。亦可见颅神经损害征、共济失调、不自主动作等,多数病儿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常有病理神经反射,病变若波及脑膜,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4 诊断依据

1.起病急、常有病毒感染史。

2.出现发热、头痛、嗜睡、昏迷、惊厥以及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精神症状。

3.脑脊液的变化:外观清亮,白细胞数轻度升高(可在30 ̄500×10的6次方/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4.脑脊液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5.血清中和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 以上。

6.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以上。

7.血凝抑制试验,恢复期的滴定度较急性期高出或低于4倍以上。

8.免疫荧光抗体检查阳性。

9.脑电图示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

5 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2.加强支援疗法,保证营养和促进脑功能恢复。

3.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4.加强护理及生命体征的监测。

5.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使用新疗法及高压氧治疗。

6 用药原则

1.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用量与间隔时间应视病情需要而定,只能渐停,不能骤停,以防脑水肿反跳。其中可适当静注速尿与地塞米松以加强脱水。

2.控制惊厥可减少对脑的缺氧性损伤。先用安定静推迅速止惊,后用苯巴比妥钠作维持并巩固疗效。

3.抗病毒药物的应用:阿糖腺甘对单纯皰疹性脑炎疗效显著,但须在发病5天内应用。无环鸟甘疗效更佳。干扰素、聚肌胞均具有抗病毒作用,但儿童使用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4.加强支援疗法是促进病情恢复的重要措施。昏迷病人应鼻饲营养物质,并注意水电解质与酸堿平衡。重症病儿可给予人血白蛋白、血浆、脂肪乳剂、水乐维他等静脉营养药。

5.尽快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对预后甚关重要。昏迷者可用胞二磷胆碱,克脑迷、氯脂醒等促进苏醒;静滴脑活素、能量合剂、肌注素高捷疗等能促进功能恢复;疾病后期可作高压氧治疗;瘫痪者可用新医新针疗法,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7 辅助检查

1.对典型的病毒性脑炎检查专案以框限“A”为主。

2.对不典型的病例或疑有并发症病例检查框限包括“A、B、C”。

8 疗效评价

1.治愈: (1)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温正常。 (2)脑脊液正常。

2.好转: (1)临床症状、体征接近消失或好转。 (2)脑脊液接近正常或好转。

3.未愈: (1)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体温不正常。 (2)脑脊液不正常。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