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风

目录

1 拼音

xiǎo ér jīng fēng

2 英文参考

acute infantile convulsion

3 概述

惊风是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口噤为特征的病症,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故又有“惊厥”之称。因发病有缓急之分,症候有轻重之别,故有急、慢惊风之不同。急惊风起病迅速,症情急暴,性质属实;慢惊风起症缓慢,多属虚证。以1~5岁婴幼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现代医学中因高热、脑膜炎、脑炎、血钙过低、大脑发育不全、癫痫等所致抽搐属此范畴。

针刺对惊风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但须查明惊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4 小儿惊风的病因病机

急惊风:多因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加之感受时邪,实热内郁,引动肝风;或因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致水湿凝滞成痰,痰浊内生,化热生风;或暴受惊恐致气机逆乱发为惊厥。

慢惊风: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吐泻,脾胃受损致化源不足;或热病伤阴,肾阴不足致肝血亏虚,木失濡养而虚风内动。

5 小儿惊风的辨证分型

急惊风:来势急骤,初起常有壮热面赤,烦躁不宁,摇头弄舌,咬牙,睡中惊醒,继则神昏,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颤动,呼吸急促,苔微黄,脉浮数或弦滑。

慢惊风:起病缓慢,面黄肌瘦,形神疲惫,四肢不温,呼吸微弱,囟门低陷,昏睡露睛,时有抽搐。

脾阳虚:兼见大便稀薄,色青带绿,足跗及面部浮肿,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

肝肾阴亏:兼见神倦虚烦,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光少苔或无苔,脉沉细而数。

6 小儿惊风的治疗

6.1 刺灸法

6.1.1 急惊风

治则

清热祛邪,豁痰开窍,镇惊熄风

处方

水沟 印堂 合谷 太冲

方义

水沟、印堂位居督脉,能开窍醒脑镇惊;合谷、太冲相配谓之四关穴,功长治惊厥。

随证配穴

壮热—大椎、十宣放血;痰多—丰隆;惊恐—神门。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min,10次为一疗程。

6.1.2 慢惊风

治则

补益脾肾,镇惊熄风

处方

百会 印堂 气海 足三里 太冲

方义

百会、印堂为督脉腧穴,有醒神定惊之功,气海能益气培元,足三里补脾健胃;太冲平肝熄风;印堂为止痉经验穴。

随证配穴

潮热—太溪,口噤—颊车、合谷。

操作

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min,10次为一疗程。

6.2 耳针法

选穴

交感 神门 皮质下 心 肝

方法

毫针刺,每次2~3穴,急惊风用强刺激,慢惊风用中刺激,间隔5~10min捻转1次,每次留针30min,每日1次。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