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蛔虫病

目录

1 拼音

xiǎo ér huí chóng bìng

2 英文参考

infantile ascarias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nfantile ascariasi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中医药学名词》(2004):小儿蛔虫病(infantile ascariasis[1])是指发生于小儿的蛔虫病[1]

《中医药学名词》(2010):小儿蛔虫病(infantile ascariasis[2])是指小儿感染蛔虫引起的寄生虫病[2]

蛔虫病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儿童时期最多见[3]。属祖国医学“虫证”范畴[3]

4 病因病机

人因吃了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而得病[3]

蛔虫又名蚘、长虫、蚘虫[4]。状如蚯蚓,寄生在小肠内[4]。静止时无自觉症状[4]。在初期或有发热、咳嗽。肠蛔虫病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流涎,腹痛,易激怒,梦惊,夜间磨牙,鼻痒,偶有惊厥等症[4]。蛔虫具有一种钻入各种孔道的特性,当肠内发生某些对蛔虫生活不良的条件时,其活动的能力增加,扰动时腹痛阵发,如虫多可引起肠梗阻,窜入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4]

5 诊断要点

①有喜食生冷的不良卫生习惯,有排出蛔虫史[4]

②反复脐周阵痛或隐痛,食欲好而消瘦,或食欲不振,夜眠不安,腹部能触及蛔虫条索或团块(可揉散)[4]

③大便检查找到蛔虫卵[4]

④可并发胆道蛔虫症、肠梗阻、肝脓肿等,可有其相应症状[4]

6 辨证分型

6.1 小儿蛔虫病·虫积肠道证

小儿蛔虫病·虫积肠道证(infantile ascariasis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ion of worms in intestine[4])是指虫积肠道,肠腑不宁,气机不利,以脐腹阵发疼痛,时作时止,夜卧不安,寐中磨牙,流涎,鼻痒,有时大便排出蛔虫,苔薄白或花剥,脉细弦为常见症的小儿蛔虫病证候[4]

6.2 小儿蛔虫病·脾胃气虚证

小儿蛔虫病·脾胃气虚证(infantile ascariasis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4])是指虫积日久,脾胃虚弱,以病程长,面黄肌瘦,巩膜、面颊、指甲虫斑累累,神疲纳呆,夜寐不安,时寐时醒,舌淡,苔白,脉细弱为常见症的小儿蛔虫病证候[4]

7 治疗

7.1 方药

治疗以驱蛔虫为主[4]。宜用乌梅丸[4]。胆道蛔虫症,治宜先安后驱;肠梗阻则应配合通利腑气,当蛔虫驱去以后,再予健脾[4]。驱虫用使君子、苦楝根皮等;健脾用异功散加减[4]

7.2 针灸治疗

取双侧四缝穴,常规消毒后,垂直捻转刺入0.1~0.3寸,捻转10~20次后即出针,并用手指按压穴位周围,使少量黄色黏液或血液渗出,如一次无效,可再针1~3次[4]。或针刺大横、足三里,针用泻法[4]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70.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