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小刀类 (最后修订于2010/3/2 0:15:23)[共147字]
摘要:小刀类Machaeridia为奥陶纪—泥盆纪的化石动物。体呈刀形,被以排列成2纵列或4纵列的石灰质骨板。长期被作为桡脚类,但Bather和T.H.Withers(1926)把它们列为棘皮动物有柄亚门的一纲。但Wolburg(1938)认为是原软体动物的近缘种。也有人认为属于环节动物或海林檎类。......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韩氏医通》:[卷下方诀无隐章第八]小刀圭
(此方士所授,与古方小异。)黄牛犊一只,用未知阴阳者,肥嫩纯黄色,先期办后开药料。至腊月初八日或本月戊己日,宰取血,毛留皮,碎切,脏腑分寸不遗,用长流水大锅煮至半熟,加后项药。(用鹿代之更妙。)人参(约牛十斤用二两)茯苓(去皮,约牛十斤用三两)绵黄(刮净,约牛十斤用五两)良姜(去梗)肉桂(去粗皮,约牛十斤用五钱)陈皮(留白,约牛十斤用一两五)甘草(去皮,约牛十斤用一两)花椒(去目,约牛十斤用一两)
- 小眉刀
小眉刀 用钢质制成的医用小刀。柄长1-2寸,刀口倾斜如眉。专用于割治、挑刺、泻血。作者:
- 《奇效简便良方》:[卷四痔漏脱肛]除漏
痔将成管漏笪过头蚕纸一张,晒干,小刀刮去蚕空壳,以瓦燥黄,用好绍酒服,《奇效简便良方》
- 喉枪
喉枪 喉科器械名称。 ①系指咽喉部喷粉器。该器械状如扁鼓,以薄铜片制成,直径约5-7厘米。前部连以空铜管,该管可自由伸缩,末端呈斜面,可置药粉,手按其鼓面产生气体冲出药粉可达患处。 ②系指专用于喉痈的切开器械。为金属管一根,中藏小刀,上有板键,小刀可露可藏,便于使用。作者:
- 虫蛇咬伤的刺血疗法
1.三棱针放血法取穴:被虫蛇咬伤处操作方法:三棱针在被虫蛇咬伤处针刺出血,用手挤或火罐拔吸。2.小刀或锐利物放血法取穴:被毒蛇咬伤处操作方法:用小刀或锐利物划破患肢部位,然后迅速用口吸吮或用手挤捏出血。作者:
- 扁平疣的刺血疗法
三棱针刺血法取穴:耳背静脉操作方法:消毒后,以三棱针或小刀片刺破耳背静脉血管,以出血为度。每周1次,两耳交替。作者:
- 单纯性疱疹的刺血疗法
1.三棱针刺血法取穴:(1)耳穴:神门肺内分泌;(2)耳轮操作方法:任选1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每天1次。2.割治出血加埋药法取穴:耳轮脚或耳背血管操作方法:取耳轮脚或耳背血管常现消毒后,以小刀划破表皮约3毫米,渗血后埋入药糊(大蒜泥和胡椒为5:1),胶布固定。作者:
- 慢性咽炎的刺血疗法
1.三棱针刺血法取穴:少商尺泽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少许即可。2.耳背静脉放血法取穴:耳背静脉操作方法:先揉搓耳背数分钟,选粗耳背静脉1条,经常规消毒后,以小刀断该血管,使出血0.5~2毫升,术毕以消毒敷料固定。作者: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七十七解毒门]解诸药石毒方
郑长卿资政说∶少时随父太宰官怀州,一将官服仙茅遇毒,舌胀退场门,渐大与肩齐,善医环视不能治,一医独曰∶尚可救,少缓无及矣。取小刀厘其舌,随破随合,厘致百数始有血一点许。医喜曰∶无他也。舌应时消缩小。即命煮大黄、朴硝数碗连服之,以药末并掺舌上遂愈。出前。《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医学心悟》:[卷四咽喉(口舌齿唇)]走马喉风
喉舌之间,暴发暴肿,转肿转大,名曰走马喉风,又名飞疡。不急治,即杀人。用小刀点出血,淡盐汤洗之,吹以冰片散,仍服加味甘桔汤,加金银花一、二两;若牙关紧急,则用搐鼻散吹鼻中,随以解毒雄黄丸,醋磨灌之。太乙紫金丹亦佳,紫金丹,《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911年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二奇病续抄]疮血如溺
一人左手无名指爪角生一小疮,初起麻粒大,用小刀挑开,疮头血出如溺不止,一日夜长出肉瘤如菌裹指,顶内开一孔,如眼目转动,此疔毒也。以艾灸四十壮,不知痛痒,复烙之,剪去肉瘤,敷收疔散,外以膏药之,内服解毒汤,七日愈。《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医学心悟》:[卷六外科症治方药]乳蛾
乳蛾生喉间,状如乳头,一边生者,名单乳蛾。两边生者,名双乳蛾。以小刀点乳头出血,立瘥。吹以柳花散,再服甘桔汤。凡针乳蛾,宜针头尾,不可针中间,鲜血者易治,血黑而少者难治。凡用刀针,血不止者,用广三七为细末,吹刀口上即止。凡使刀针,不可《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911年
- 《串雅内外编》:[串雅内编卷二]截药外治门
人有手臂生疮,变成大块,不必刀割,只用小刀略破其皮一分,以此药敷之,即化为水。人参三钱,甘草一钱,硼砂一分,冰片一分,轻粉五厘。各为末,掺之,即化为水矣。如肚上生疮结成顽块,终身不去者,亦可以此药治之,立效。《串雅内外编》清赵学敏公元1759年
- 《喉舌备要秘旨》:[口部]喉疔
(形似靴钉,但差长耳,先以小刀刺点,随用)紫袍散吹之,再服加味甘桔汤,加鲜菊花一两,用根亦可。若不能刺,以冰硼散箸头蘸点六七次,再吹药,服药亦效。《喉舌备要秘旨》清佚名公元1644-1911年
- 《疡医大全》:[卷十四唇口部]口中飞疡门主论
窦汉卿曰∶口中卒然有肿,转胀转大,此名飞疡也。渐至杀人,用小刀点出血,鼠粘子解毒汤加红花、丹皮。恶心腹胀满者难生。(《全书》)《疡医大全》清顾世澄公元1644-1911年
-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疔疮门]红丝疔治法
起于手足上。长至一尺余。难治。先用红绒扎住。将小刀挑断红丝。要出血少许。用萝菔或用芙蓉叶花根。捣敷亦可。《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外科十法》:[外科症治方药]乳蛾
乳蛾生喉间,状如乳头。一边生者,名单乳蛾,两边生者,名双乳蛾。以小刀点乳头出黑而少者难治。凡用刀针,血不止者,用广三七为细末,吹刀口上即止。凡使刀针,不可伤蒂下及舌下根。切记。《外科十法》清朱世杰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七面部]面上点痣方
用小刀剃破,以鸭胆子研末搽之,数日自落。又方∶小鼠子红皮尚未生毛者,锻石和捣极烂、阴干,临用时以水润湿点痣上,其痣自落。又方∶皮硝,胆矾,五倍子各五钱,煎浓汁,笔蘸点痣,自落。《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医学心悟》:[卷四咽喉(口舌齿唇)]喉疔
形似靴钉,但差长耳。先用小刀点刺,随用冰片散吹之,以甘桔汤多加菊花煎饮之。菊花连根带叶,皆消疔之圣药也。每用四两,煎汤顿服,一切疔肿皆散,自然汁尤《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911年
- 《医学心悟》:[卷四咽喉(口舌齿唇)]牙痈
牙边肿痛,如豆大,脾胃二经湿热也,可用小刀点破之,吹以冰片散,仍服清胃散。又牙HT宣症,牙根尽肿,宣露于外,或齿衄不止,并服前方,仍用陈茶、薄荷、金银花等频服之,再用冰片散搽之。《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二手部]手臂生疮肿大如拳
以小刀略破其皮(或用痈毒门代刀散敷之即破),真硼砂、上冰片各一分,轻粉五厘,为《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日本研究发现成人型早老症发病机理
速衰老,患者的平均寿命不足50岁。目前,全世界有数千名此病患者。日本奈良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生院一研究小组利用大型同步辐射设施,详细解析了解螺旋酶的结构和功能。结果发现,正常的解螺旋酶可以制造拥有突出的小刀状结构的蛋白质,后者非常适宜分解DNA,调节老化的端粒,而成人型早老症患者的解螺旋酶无法制造这种小刀状结构的蛋白质,从而导致其端粒比正常人的变短速度快,最终使患者提前衰老,寿命缩短。领导这项研究的北
- 别拿跖疣当鸡眼
对于鸡眼,大家耳熟能详,而对跖疣却知之甚少。事实上,跖疣的发病率远远超过鸡眼,几乎近100%的患者把跖疣误当成鸡眼,自购鸡眼膏外贴或拿小刀、剪刀削除,导致跖疣进一步扩散或自体接种而越来越多,甚至继发感染。 鸡眼病因物理摩擦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长时间站立和行走的人容易发生,无传染性。 临床表现足趾出现圆锥形鸡眼状的角质增生物,针头至蚕豆大小,淡黄或深黄色,表面光滑透明,连续的皮纹通过鸡眼表面,一般
- 银屑病的刺血疗法
穴曲池肾俞肝俞隔俞血海百会操作方法:每次取主配穴2~3个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随即拔罐5~10分钟,以拔出0.3~0.6毫升血液为度。每天或隔天1次。3.割治出血法取穴:耳穴心肺操作方法:以三棱针或小刀片刺破耳穴,使出血少许。亦可于割治部位埋入预先配制好的药末,敷料固定。4.梅花针刺血加艾灸法取穴:病灶处操作方法:先于皮损处以梅花针叩打至有点状出血,再用艾条悬灸10~15分钟。每天1次,2周为1疗
- 小儿惊厥的刺血疗法
病因见惊厥1.三棱针刺血法取穴:(1)十宣曲池合谷印堂大椎;(2)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内分泌或耳穴周围怒张的血管操作方法:任选1组,取2~3穴.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即可。2.取耳背静脉放血法取穴:耳背显露的静脉血管操作方法:消毒后,以小刀片或三棱针刺破血管,出血1至数滴。作者:
- 桑螵蛸炮制加工
【来源】 本品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sinensis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maculata(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的干燥卵鞘。 【炮制方法】 一、净制除去杂质(《药典85》)。 二、切制用时剪碎(《药典85》)。 三、炮炙 1.蒸制蒸透(《药典85》)。 2.盐制 (1)盐炒取净桑螵蛸,
- 牙痈
附牙痈、牙蜞风,牙痈风。多由阳明胃经火毒郁而不宣,上攻牙龈所致。表现为牙龈深处肿起而胀硬,焮红疼痛,甚则肿连腮颊等。类今之牙周脓肿疾患。《疮疡经验全书》卷一:“牙边生痈者如豆大,此脾胃二经火也。宜用小刀点破,搽以冰片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牙痈胃热肿牙床,寒热坚硬痛难当,破流脓水未收口,误犯寒凉多骨妨。”治宜清胃、泻火、解毒、消肿。可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化裁。热盛者服蟾酥丸
- 桑螵蛸
中药名称桑螵蛸拼音名Sangpiaoxiao英文名OOTHECAMANTIDIS来源本品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sinensis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maculata(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patellifera(Serville)的干燥卵鞘。 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黑螵蛸”。 深秋至次春采收,除去杂质,蒸死虫卵,干燥。性状团螵蛸
- 鸦胆子治病便方
鸦胆子仁5粒,去壳,捣烂(以油汁外渗为度),敷在疣体上,用消毒纱布包扎,5-7天换药1次。换药时先将结痂湿润,刮除痂后,再敷第2次药。7.扁平疣:鸦胆子2-3粒,去壳取仁捣烂敷疣上,胶布固定。或先用小刀将疣体表面轻轻划破,将鸦胆子劈开直接在患部摩擦或蘸少许鸦胆油滴于疣上,4~7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涂油后5-6小时内勿用水或毛巾洗擦。面部用药防止进入眼内。再次用药先刮除痂膜再涂药油。8.传染性
- 把药掰碎吃加大不良反应
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例,掰碎后没有肠溶衣的保护药物无法安全抵达肠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仅无法发挥疗效,还刺激了胃黏膜。将药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样的不良影响。所以,除非医生特别吩咐或药物说明书上写到,否则不要这么做。 但服用中成药时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常见的大粒丸剂,就应该用清洁的小刀或手将药丸分成小粒后用温开水送服。为了加速产生药效,还可以用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作者:佚名
- 基因调控让人猩有别
人与黑猩猩的显著差别,不在于所拥有的基因,因为两者的基因的相似程度高达99%,而是在于对这些基因的调控上,一项来自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的研究报告称。这似乎像是同样一把小刀,却可以有不同的用法。文章刊登在了8月12日《NatureGenetics》杂志的网站上。有两个主要的特征让黑猩猩与其他的灵长类动物区别开来,即脑和饮食。经过仔细分析之后,发现掌控基因何时表达何时关闭的复杂对话
-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果部下]橙饼
同寿录有制橙饼法方∶择半黄无伤损橙子(太青者性硬难酥),将小刀划成棱,入净水浸去酸涩水一、二天,每日须换水,待软取起,挤去核,再浸一、二天取起,将簪脚插入每缝,触碎内瓤,然后入锅用清水煎之,勿令焦,约有七、八分烂,取出,拌上洁白洋糖,须乘热即拌,即日晒之,待糖吃进,再掺再晒,令糖吃足,将干糖再塞入橙肚内,略压扁,入瓶贮用,亦可点汤服。消顽痰,降气、和中开胃,宽膈健脾,解鱼蟹毒、醒酒。若气虚瘰者勿服
- 《本经逢原》:[卷一山草部]仙茅
,有毒。忌犯铁器,酒浸,焙干用。发明仙茅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惟阳衰精冷、下元痿弱,老人失溺,无子,男子禀赋素虚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为害叵测。按《医说》云∶一人中仙茅毒,舌胀退场门渐大与肩齐,以小刀之,随破随合,至百数始有血一点出,曰可救矣。煮大黄、芒硝与服,以药掺之,应手消缩。此皆火盛性淫之人过服之害也。然川产者少,伪充者多,不可不辨。《本经逢原》清张璐公元1617-1700年
- 《医学心悟》:[卷四咽喉(口舌齿唇)]缠喉风
而通。既通,可用牛黄清心丸,加味甘桔汤。如或肿势达外,延及颈项头面,红如火光,药力难敌,急用瓷锋砭去恶血,用鸡子清调乳香末润之,立瘥。或用芭蕉根汁润之,以解其毒。若口中肿胀紫黑急用银针刺去其血,或用小刀点之,随以淡盐汤洗之,吹上冰片散。更有肿在喉里,针法难施,急于手少商穴出血,则喉花自开,仍以解毒雄黄丸灌之,自然通透。此等病势危恶,非吐痰、解毒、煎丸并进,刀针、砭石按法善施,解克有济也,治此者,平
- 《医学心悟》:[卷四咽喉(口舌齿唇)]木舌、重舌、莲花舌
此皆心火炽盛致然也,用水洗去舌上白垢,若有黑处,用小刀点破,去瘀血,吹冰片散,服甘桔汤加黄连。若莲花舌,靠牙而起数峰,中不可针,宜针两傍。针中间,恐伤舌下根,伤则不能收功。凡口内使刀针,有两处不可伤,一蒂丁、二舌下根,切记不可伤之,至要至要。又舌衄症,出血不止,于甘桔汤内,倍加生地、丹皮主之。冰片散亦可吹。《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911年
-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身有赤处
《圣惠》小儿因汗,为风邪热毒所伤,与血气相搏,热气蒸发于外,其肉赤而壮热也。治小儿身上有赤,引于颊上或口旁、眼下,赤如胭脂,向上皮即皴剥,渐渐引多,此是心热血凝所为,其治法,宜以小刀子锋头镰破,令血出后,宜服丹参散丹参黄芩枳壳(去白,麸炒)葛根犀角(镑。各一分)麻黄(去根节,半两)上为末。每一钱,水一小盏,入竹叶十片,竹茹半钱,煎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加减,无时服。治小儿身上有赤烦热。麦门冬散麦门
- 《集验方》:[卷第四]治肺痿、肺痈及肠痈方
忌海藻、菘菜。(《治肺痿,时时寒热,两颊赤气急方。童子小便,每日晚取之。去初末少许,小便可有五合,取上好甘草,量病患中指节,男左女右,长短截之,炙令熟,破作四片,内小便中,置于闲净处露一宿,器上横一小刀,明日平旦去甘草,顿服之,每日一剂。其童子勿令吃五辛。忌海藻、菘菜、热面。(《外台》卷治肺痿咳嗽,鬼气疰病方。停久臭溺,日日温服之。(《本草纲目》卷五十二)桔梗(二两)甘草(二两炙)上二味,切,以水
- 《推求师意》:[卷之上杂病门]喉痛
因于相火之微甚,微则正治,甚则反治,撩痰出血,三者随宜而施。或于手大指少商出血行气,若肿达于外,必外敷以药。予尝以鹅翎蘸水醋缴咽中,摘出其痰。盖酸能收其痰,又能消积血。若乳蛾甚而不散者,以小刀就蛾上出血,皆用马牙硝吹点咽喉,以退火邪,服射干、青黛、甘、桔、栀、芩、恶实、大黄之类,随其攸利为方,以散上焦之热∶外敷如生地黄、韭根、伏龙肝皆可用。若咽疮白者多涎,赤者多血,大率与口疮同例,如蔷薇根皮、黄柏
- 《医学心悟》:[卷四咽喉(口舌齿唇)]双单乳蛾
状如乳头,生喉间,一边生者,名单乳蛾;两边生者名双乳蛾。宜用齑菜汁调元明粉,灌去痰涎,吹以冰片散。随服甘桔汤,自应消散。若不消,以小刀点乳头上出血,立瘥。凡针乳蛾,宜针头尾,不可针中间,鲜血者易治,血黑而少者难痊。凡用刀针,血不止者,用广三七末,嚼敷刀口上,即止。凡使刀针,不可误伤蒂丁,损则不救,《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911年
- 《医学心悟》:[卷六外科十法]刀针砭石法(四
;软肉浅者,其脓亦浅。若脓浅刀深,恐伤好肉。脓深刀浅,恐脓不出而肉败,最宜斟酌。更有伏骨之疽,脓腐于肉,皮色不变者,宜以刀刺入深处,放出瘀脓,或灸开大口,放出之,不得姑息因循,俾毒瓦斯越烂越深也。其小刀,须利刃,勿令病者见,恐惊彼耳。砭法,施于头面及耳前后,因其漫肿无头,急用此法,以泻其毒。取上细瓷锋,用竹箸,夹住紧扎,放锋出半分,对患处,另以箸敲之,遍刺肿处,俾紫血多出为善。刺毕,以精肉切片贴,
- 《华佗神方》:[卷五]五○二四·华佗治瘿神方
瘿与瘤不同,瘿连肉而生,根大而身亦大;瘤则根小而身大。瘿之种类甚多,形亦各异,然皆为湿热之病,由小而大,由大而破,由破而死。初起时宜用小刀割破,略出白水,以生肌散敷之,立愈。生肌散制法如下∶人参一钱三七三钱轻粉五钱麒麟血竭三钱象皮一钱乳香一钱没药一钱千年锻石三钱广木香一钱冰片三分儿茶二钱各为极细末,研无声为度,合时须用端午日,不可使人见。若瘿已失治,形已渐大,宜用点药点其陷处。半日作疼,必然出水。
- 《丹台玉案》:[卷之六]丹毒门
。或遍身红点如洒珠。谓之丹疹。或遍身红肿。热气如蒸谓之火丹。或小腹HT上阴囊等处。忽然红肿如霞。流行不定。谓之赤游丹。病名非一。总为丹毒。丹毒入腹。腹胀不饮乳者死。必于未入腹之时。急服退毒凉剂。外用小刀轻轻刺出恶血。犹有可生。其入腹者。无如一泻。间有泻而得生者。乃千百中之一也。诸丹毒。惟赤游丹为至危。善保婴者。若见小儿多啼。多哭。多乳。则遍视其身上。一有红色即急治之。苟看视不周。丹毒在身。而母犹未
- 《疡科心得集》:[卷上]辨木舌舌衄论
舌之本,因心经热毒而发,或因脏腑壅热,心脾积热,其气上冲而发。甚则塞满口中,硬如山甲,若不急治,则致害人。更不可用手去按,按则恐损舌根,每长致语言不清楚。如至啼叫无声,面色频变,而惊疼者不治。治法以小刀点紫黑处,或刺舌下金津玉液二穴,破出血痰,以冰硼散吹之;内服荆防败毒散,煎药内务多加山栀,乃泻火之要品也。舌衄者,舌上出血,如线不止,是心胃火邪炽甚,逼血妄行,以六味地黄汤加槐花主之,或黄连解毒汤、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七]疣子论
数个连续生者。割破其里。状如结筋。亦有微血。与肉相似。此由风邪客搏。血气变化所生。又有一种。初生核小。日久渐长。滋益而大。名曰瘤子。亦由邪搏血气变化所生。久则气血顺活。故渐长大也。今叙方于后。以针或小刀子决疣子四面。微微血出。取患疮人疮中脓汁敷之,莫得近水。三日外脓溃。其根动自落。以白粱米粉于铫内炒令赤色。用众唾相和敷上。浓一寸许。即消。治疣子连续生十数个者以艾炷一枚。如麦豆大。灸最生者一个。名疣
-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身有赤处
《圣惠》小儿因汗,为风邪热毒所伤,与血气相搏,热气蒸发于外,其肉赤而壮热也。治小儿身上有赤,引于颊上或口旁、眼下,赤如胭脂,向上皮即皴剥,渐渐引多,此是心热血凝所为,其治法,宜以小刀子锋头镰破,令血出后,宜服丹参散丹参黄芩枳壳(去白,麸炒)葛根犀角(镑。各一分)麻黄(去根节,半两)上为末。每一钱,水一小盏,入竹叶十片,竹茹半钱,煎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加减,无时服。治小儿身上有赤烦热。麦门冬散麦门
- 《外科十法》:[外科十法]刀针砭石法四
深;软肉浅者,其脓亦浅。若脓浅刀深,恐伤好肉。脓深刀浅,恐脓不出而肉败,最宜斟酌。更有伏骨之疽,脓腐于肉,皮色不变者,宜以刀刺入深处,放出瘀脓。或灸开大口放出之。不得姑息因循,俾毒瓦斯越烂越深也。其小刀须利刃,勿令病者见,恐惊彼耳。砭法施于头面及耳前后。因其漫肿无头,急用此法以泻其毒。取上细瓷锋,用竹箸夹住紧扎,放锋出半分,对患处,另以箸敲之,遍刺肿处,俾紫血多出为善。刺毕,以精肉切片贴,再用鸡子
- 《急救便方》:物性相反误食伤人
花水有毒,瓶浸腊梅尤甚。采草药夹杂毒物能杀人。鱼昂头出水二三寸者,有毒杀人。蛇虺涎滴入饮食中杀人。淘积粪坑秽水入口即死。淘古井须防冷毒致死。百足虫毒杀人。服官粉杀人(即铅粉。)曼陀罗闹阳花酿酒令人狂笑,昏沉不语。多服仙茅,舌胀大难治,(以小刀刮之,至百十下,有血出乃缩,即用大黄、芒硝煎服二三碗,仍以蒲黄、青黛、黄柏末或冰硼散等药搽之,可愈。)老鸡过数年有毒(养生家鸡老不食,夏不食鸡。)《急救便方》
- 《医说》:[卷六中毒]中仙茅附子毒
郑长卿资政说少时随父太宰官怀州一将官服仙茅遇毒舌胀退场门渐大与肩齐善医环视不能治一医独曰尚可救少缓无及矣取小刀KT其舌随破随合KT至百数始有血一点许医喜曰无害也舌应时消缩小即命煮大黄朴硝数碗连服之并以药末掺舌上遂愈又盖谅郎中说其兄诜因感疾医卢生劝服附子酒每生切大附二两浸以斗酒旦起辄饮一杯服之二十年后再为陕西漕使谅自太学归过之南乐县拉同行中途晓寒诜饮一杯竟复令温半杯比酒至自觉微醉乃与妻使饮行数里妻头
- 台耳栽培技术
放8-10层或层架式码放16层,温度控制在20-27℃,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内,约35天后白色菌丝长满或将要长满袋时,即进行出耳管理。 出耳管理。当自然温度在25℃以下,可适时开袋出耳,即用锋利小刀将袋子两头各划两道3.3厘米长的口子,以利出耳。此时期应轻喷勤喷雾水,随着耳片长大,喷水量逐渐加大。保持室内通风透气,空气新鲜。从原基形成至耳片长大采摘,约需30天。采摘前7-10天应减少或停止喷水
- 饮食绅言十二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迎中宗复位时被杀。②五味汁:甜、酸、苦、辣、咸五味。③昌宗(?—705):即张昌宗,唐定州义丰人。为武则天所宠,累官至春官侍郎,封邺国公。④铍(pī):两刃小刀。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译文】 唐代张易之兄弟在饮食上非常奢侈,比赛谁最惨毒残酷。做一个大铁笼,把鹅鸭放在里面,笼子中间烧烯一堆炭火,一个铜盆里盛满了调料五味汁,鹅鸭围绕着
- 《疡医大全》:[卷十五舌部]重舌门主论
风而发,心火炎上之义。又曰∶莲花舌,乃舌下生三小舌,其状如莲花之形。但舌乃心之苗,心火上炎,或思虑太过,或火气所伤,或酒后当风取凉,以致风痰相搏而成。此候急用清凉解毒汤加减服之,再吹。如肿不散,须用小刀针出紫血为妙。又曰∶舌下生小舌,名曰重舌。盖舌乃心苗,心火上炎故生之。用小刀点紫黑处,吹冰片散,服甘桔汤加山栀、连翘之属。又曰∶咽喉有肿,复生重舌,此两经受病,俱有邪也,心邪发于舌下,胃邪出于喉咙。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