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手太阳小肠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I。与手少阴心经相为表里。五行属火。本经从小指尺侧末端少泽开始,沿手掌尺侧上向腕部,出于尺骨茎突部的养老,向上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肘部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小海,再沿上臂外侧后缘上行,出肩关节后部的肩贞,绕行于肩胛,与督脉在项部大椎穴处相交,向前进入缺盆(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着食道下行,贯穿膈肌,到达胃部,入属小肠;它的分支,从缺盆(锁骨上窝)沿颈旁向上至颊,到外眼角,折回来进入耳中(听宫);另一条支脉,从颊部分出,行至眶下,到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颧髎)。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颔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图32)。[3][4]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手太阳小肠经(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图32(图出自《中医大辞典——2版》)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
-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5.
古籍中的小肠经
- 《类经》:[八卷经络类]十六、五脏五六腑六
于太阳,出于少泽,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此小肠经所出为井也,属阳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
- 《医学入门》:[内集·卷一针灸]附∶杂病穴法
丑时可刺肝原穴太冲。辛卯时开穴。肺经经渠,或合小肠经阳谷。相生,脾经商丘,胃经解溪,肾经复溜,膀胱...
- 《经穴汇解》:[卷之四]手部第八
注曰。谓神门穴也。今取心经于掌内侧小指无侧腕为小肠经。说见于后。俗医之取此四穴。唯布四指以少阴(甲...
- 《银海精微》:[卷下]药性论
用米泔水浸,一日一换,水浸炒干用。瞿麦味苦,入小肠经。去膀胱热,养肾气,明目利小便。黄味甘性温,入...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第三节·六经病证
舌红齿燥。午后壮热。神昏不语。甚则郑声作笑。兼小肠经证。舌赤神呆。语言颠倒。小便赤涩。点滴如稠。兼...
- 更多古籍中的小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