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驳骨

目录

1 拼音

xiǎo bó gǔ

2 英文参考

small-leaf bonesetting[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Gendarussa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小驳骨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驳骨丹之别名[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别名

接骨草、小还魂、小驳骨[2]

5 来源及产地

爵床科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的茎叶。分布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2]

6 性味

辛、酸、平[2]

7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祛风消肿止痛。治骨折,跌打扭伤,无名肿毒,鲜嫩枝叶捣烂,酒、醋炒外敷。风湿骨痛,煎服:15~30g;并煎水熏洗。[2]

8 化学成分

本品含裹篱樵碱(Justicine)和挥发油。预试叶含黄酮苷、有机酸、糖类及氨基酸。[2]

9 小驳骨药典标准

9.1 品名

小驳骨

Xiaobogu

GENDARUSSAE HERBA

9.2 来源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小驳骨Gendarussa vulgaris 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9.3 性状

本品茎呈圆柱形,有分枝,长40~90cm,直径0.2~3cm。茎表面黄绿色、淡绿褐色或褐绿色,有稀疏的黄色小皮孔;小枝微具四棱线,节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对生,卷缩破碎,展平后呈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4~14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略带紫色。有的可见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苞片窄细,花冠二唇形。气微,味微辛、酸。

9.4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绿色至黄褐色。石细胞众多,黄色,直径20~80μm,层纹明显。腺鳞头部4细胞,柄单细胞。气孔直轴式或不等式。非腺毛2~4细胞。导管多为具缘纹孔和螺纹。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直径2~l0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小驳骨对熙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9.5 检查

9.5.1 水分

不得过13.0%(附录ⅨH第一法)。

9.5.2 总灰分

不得过11. 0%(附录ⅨK)。

9.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8.0%。

9.7 小驳骨饮片

9.7.1 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

9.7.2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肝、肾经。

9.7.3 功能与主治

祛瘀止痛,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风湿骨痛,血瘀经闭,产后腹痛。

9.7.4 用法与用量

9~15g。外用适量。

9.7.5 注意

孕妇慎用。

9.7.6 贮藏

置干燥处。

9.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