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xiào bìng ·fèi shèn qì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wheezing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lung and kidne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哮病·肺肾气虚证(wheezing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of lung and kidney[1])是指哮病不愈,日久及肾,以咳嗽短气,自汗畏风,动则气促,腰膝酸软,脑转耳鸣,盗汗,遗精,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的哮病证候[2]。
4 哮病·肺肾气虚证的症状
哮病·肺肾气虚者,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咯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鸡,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3]。
肺虚者,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打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面色㿠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大。[4][5]
肾虚者,平素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心慌,脑转耳鸣,腰疫腿软,劳累后喘哮易发。或畏寒,下肢欠温,自汗,小便清长,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质红少苔,脉沉细。[4][5]
5 证候分析
哮病·肺肾气虚者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3]。
肺主气,外合皮毛,卫气虚弱,不能充实腠理,外邪易侵,故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痰饮蕴肺,故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鼻塞喷嚏乃风寒外束之象。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脉象虚细,皆属肺气虚弱之征。[4][5]
久病肾虚,摄纳失常,气不归元,故气短,动则喘甚,吸气不利。肾虚精气亏乏,不能充养,故脑转耳鸣,腰疫腿软,劳累易发,下肢欠温,小便清长。若属阳虚可见外寒之征,阴虚则生内热之候。[4][5]
6 哮病·肺肾气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哮病·肺肾气虚者治宜补肺益肾[3]。
6.2 哮病·肺肾气虚证的食疗方法
6.2.1 推荐食材
6.2.2 推荐食疗方
1.附子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炮附子10g,炮姜15g,粳米100g。先将两药捣细,过箩为末,每取10g,与米同煮为粥。空腹食用。
2.山萸肉粥(《粥谱》):山茱萸15~20g,粳米100g,白糖适量。先将山茱萸洗净,去核,再与粳米同入砂锅内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每日1~2次,3~5天为一疗程,发热期间或小便淋涩者,均不宜食用。
6.3 肺虚
6.3.1 治法
肺虚者治宜补肺固卫[4]。
6.3.2 肺虚型哮证的方药治疗
哮病·肺肾气虚证可用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备注]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黄芪、白术、防风加减治疗。药用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补肺;防风祛风以助黄芪实表固卫。若怕冷畏风明显,加桂枝、白芍、姜枣等调和营卫。若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粘,口咽干,舌质红者,可用生脉散[备注]生脉散(《鲁急千金要方》):人参、麦冬、五味子加北沙参、玉竹、黄芪等益气养阴。[4]
6.3.3 针灸治疗肺虚型哮证
方义:定喘是止哮喘的经验穴。膏肓主治虚劳咳嗽哮喘,多用于慢性哮喘。太渊是手太阴经的土穴,配肺俞补土生金,以求治本。
6.4 肾虚
6.4.1 治法
肾摄纳[4]
6.4.2 肾虚型哮证的方药治疗
肾虚型哮证可用金匮肾气丸[备注]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方论》):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或七味都气丸[备注]七味都气丸(《医宗已任篇》):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治疗,应辨其阴阳进行化裁。
金匮肾气丸偏于温肾助阳,七味都气丸偏于益肾纳气。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阴虚去温补之品,配麦冬、当归、龟版胶。肾虚不能纳气者,加胡桃肉、冬虫夏草、紫石英,或予参蛤散[227]。并可常服紫河车粉。[4]
6.4.3 针灸治疗肾虚哮证
治法:固本培元,纳气止哮。
选穴:以足少阴肾经穴、背俞穴为主。取定喘、膏肓、肺俞、气海俞、肾俞、太渊、太溪。
随证配穴:五心烦热、盗汗者,加复溜、阴郄。浮肿者,加气海、水分。夜尿者,多加关元。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或用灸法。
方义:定喘是止哮喘的经验穴。膏肓主治虚劳咳嗽哮喘,多用于慢性哮喘。肺俞宣肃手太阴经经气。气海俞、肾俞可补肾气。太渊为肺经原穴,太溪为肾经原穴,补之可益肺肾之气,使上有所主而下有所摄,气机得以升降。
7 关于哮病
哮病(asthma[6]、wheezing[1])为病名[7]。见《医学正传·哮喘》。又称“哮喘”[1][6]。是指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表现的疾病[7][1][6]。
哮病由痰火内郁,风寒外束所致。《医宗必读》卷九:“别有哮证,似喘而非,呼吸有声,呀呷不已,良由痰火郁于内,风寒束于外,或因坐卧寒湿,或因酸咸过食,或因积火熏蒸,病根深久,难以卒除。”《症因脉治》卷二:“哮喘之症,短息倚肩,不能仰卧,伛偻伏坐,每发六七日,轻则三四日,或一月,或半月,起居失慎,则旧病复发。”其证喘急而喉中有痰如拉锯声,重证可见张口抬肩,目胀睛突,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汗出似脱。反复发作,可致脏气虚衰,真元耗损。治宜培补脾肾。发作时宜祛邪,宣降肺气,涤痰平喘。虚实挟杂,扶正与祛邪并用。根据致病原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冷哮、热哮、痰哮、食哮、肾哮等。参见喘鸣、喘喝、呷嗽、喘呼、哮吼条。
内经虽无哮证之名,但有“喘鸣”的记载,与本病的发作特点相似。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篇》说“……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即指哮病发作时的证治。《痰饮咳嗽病》篇从病理角度,将其归属于痰饮病范畴,称为“伏饮”证,指出:“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𥆧剧,必有伏饮。”描述了哮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此后还有“呷嗽”、“哮吼”、“齁䶎”等形象性的病名。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阐明病机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明代虞摶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哮喘,而简名哮病。[4]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因痰伏于肺,遇感诱发。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久发,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则在平时表现正虚的情况。当大发作时可见正虚与邪实相互错杂。辨治原则根据已发、未发,分虚实施治。发时以邪实为主,当攻邪治标,分别寒热,予以温化宣肺或清化肃肺,病久发时虚实夹杂者,又当兼顾。平时以正虚为主,当扶正治本,审察阴阳,分别脏器,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4]
临证必须注意寒热的相兼、转化,寒包热证,寒痰化热,热证转从寒化等情况。了解邪实与正虚的错杂为患,一般病史不长者,发作时以邪实为主;久病可兼虚象,平时则表现正虚为主。治当根据病的新久,发作与否,区别邪正缓急、虚实主次,加以处理。重视平时治本的措施,区别肺、脾、肾的主次,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因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其中尤以补肾为要着,精气充足则根本得固。[4]
针灸对哮病的疗效较好[5]。
采用推拿治疗,对轻、中型哮喘疗效较好,可以达到平喘化痰、利肺之效,对重型哮喘合并感染,应该综合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8]。
有条件者夏日三伏天与冬季三九天时可去中医院进行敷贴治疗和预防[9]。
此外,割治、埋线等疗法,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可综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详见哮病条。
8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 ^ [3] 施洪飞,方泓主编.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6:30-33.
- ^ [4]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9-64.
- ^ [5] 石学敏主编. 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6-48.
-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22.
- ^ [8] 柴铁劬主编.推拿疗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9] 柴铁劬主编.灸法速成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治疗哮病·肺肾气虚证的穴位
- 耳背肺
准定位:耳背肺在耳背中内部。耳背肺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主治病症:耳背肺主治哮喘、皮肤瘙痒症等。...
- 角窝中
中穴位于三角窝中1/3处。主治病症:角窝中穴主治哮喘。刺激方法: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等进行刺激。...
- 一光
第五、第六颈椎棘突之间。主治病症:一光穴主治支气管哮喘、大脑发育不全、癫痫、头痛、精神分裂症等。刺...
- 聚泉
觉减退;哮喘,久嗽,消渴。聚泉穴的配伍:聚泉穴配肺俞、定喘,治哮喘。聚泉穴配内关、通里,治舌强。聚...
- 肋头
”《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肋头。主治瘕癖,咳嗽,哮喘,呃逆,肋间神经痛,支气管炎等。标准定位:肋头穴...
- 更多治疗哮病·肺肾气虚证的穴位
治疗哮病·肺肾气虚证的方剂
- 哮喘滚痰丸
n《外科十三方考》:方名:哮喘滚痰丸组成:朱砂4钱,枯矾1两。主治:多年哮喘,痰多咳嗽;伤风咳嗽,痰...
- 返魂草冲剂
痰,镇咳平喘。用于肺内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
-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化痰平喘。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属痰热壅肺证者。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三周...
- 贝羚胶囊
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气喘咳嗽;小儿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成人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
- 八味地黄加铁落汤
方八味地黄汤加生铁落。功能主治咳逆喘急。临床应用哮喘:一少年哮喘者,其性善怒,病发寒天,每用桂附地黄...
- 更多治疗哮病·肺肾气虚证的方剂
治疗哮病·肺肾气虚证的中成药
- 哮喘姜胆片
草。哮喘姜胆片的功能主治:止咳定喘。适用于咳嗽,哮喘。哮喘姜胆片的用法用量:每次1~2片,每天3次...
-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化痰平喘。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属痰热壅肺证者。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三周...
- 贝羚胶囊
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气喘咳嗽;小儿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成人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
- 返魂草冲剂
痰,镇咳平喘。用于肺内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
- 止喘灵注射液
所致的哮喘、咳嗽、胸闷、痰多;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用法与用量:肌注。一次2ml...
- 更多治疗哮病·肺肾气虚证的中成药
哮病·肺肾气虚证相关药物
- 阿司匹林肠溶胶囊
现。(3)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
- 阿司匹林片
现。(2)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
- 阿司匹林泡腾片
~300μg/ml后出现。(3)过敏反应: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
- 阿司匹林分散片
现。(2)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
- 注射用赖氨匹林
。5.过敏反应:少数病人用药后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黏膜充血等过敏反应。其中哮喘较...
- 更多哮病·肺肾气虚证相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