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小痹为病名[1]。指邪在孙络,随脉往来的一种痹病,因邪入未深,故称小痹[1]。《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张志聪注:“小痹者,谓邪始入于皮肤,未伤筋骨。脉,谓孙络脉也。”
4 参考资料
治疗小痹的穴位
- 命门
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
- 精宫
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
- 累属
折,下肢痿痹,小儿惊厥,恶寒,汗不出,疟疾,水肿,疝气,腰脊强痛,手足逆冷,久泻,痔血,小儿发痫,下...
- 太阴络
与足阳明经有所沟通,故名“太阴络”也。所属部位:小腿漏谷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漏谷在小腿内侧,当内踝...
- 漏谷
与足阳明经有所沟通,故名“太阴络”也。所属部位:小腿漏谷穴的定位:标准定位:漏谷在小腿内侧,当内踝...
- 更多治疗小痹的穴位
治疗小痹的方剂
- 攻痹汤
,木通2钱,白术5钱,王不留行1钱。功能主治:小肠痹。风寒湿入于小肠之间而成痹,小便艰涩,道涩如淋...
- 补阳还五汤
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君药黄芪所含黄芪多糖能使小鼠脾脏明显增重,拮抗强的松等所致脾脏、胸腺、淋巴...
- 五痹汤
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肾痹者,善胀,足挛不能伸,身偻不能直;脾痹者...
- 韭子一物丸
法用量:上为丸服。各家论述:《经》曰:淫气遗溺,痹聚在肾。痹聚者,湿气聚而为痹也。韭子润而辛热,辛...
- 万应膏
痛,心痛,眼痛,腹痛,脚气,骨节疼痛,大人、小儿痹癖。用法用量:每服30丸,酒醋汤送下;肚痛,每服...
- 更多治疗小痹的方剂
治疗小痹的中成药
- 湿热痹颗粒
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淡。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 仙灵脾冲剂
羊藿浸膏的制法取淫羊藿切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
- 风湿痹痛药酒
的各项规定(附录ⅠM)。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腰膝酸软,骨节疼痛...
- 寒湿痹颗粒
无糖型),加浓氨试液2ml、乙醚40ml,浸渍3小时,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加酸性乙醇2ml(盐酸...
- 尪痹颗粒
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类...
- 更多治疗小痹的中成药
小痹相关药物
- 托吡卡胺滴眼液
高峰。随后作用逐渐降低,调节麻痹(残余的)2~6小时。散瞳(残余的)约7小时。本品的睫状肌调节麻痹...
- 托吡卡胺滴眼液
高峰。随后作用逐渐降低,调节麻痹(残余的)2~6小时。散瞳(残余的)约7小时。本品的睫状肌调节麻痹...
- 五味沙棘含片
痹(急性咽炎)。【用法与用量】含服,每次1片,2小时一次。【禁忌】糖尿病患者忌用。【注意事项】1....
- 硝酸一叶秋碱注射液
一次2~4mg,一日1~2次,2~4周为1疗程。小儿:按成人用量的1/4给药。【不良反应】注射部位...
- 金果饮咽喉片
慢性咽喉炎。【用法与用量】含服。大片每小时2片,小片每小时4片。【禁忌】【注意事项】1.忌辛辣、鱼...
- 更多小痹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小痹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五]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为溪。分肉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盖谓溪谷分肉...
- 《灵素节注类编》:[卷三营卫经络总论]经解
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此言营卫在肌...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七]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正之不相合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溪谷之间。...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五]气穴论第五十八篇
大寒留于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会穴,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法相同。会,合也。肉...
- 《素问识》:[卷七]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百六十五。而溪谷穴应之。故曰穴会。亦应一岁之数。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张云。邪在孙络。邪未深也。是为小痹。...
- 更多古籍中的小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