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子

目录

1 拼音

xiāng sī zǐ

2 英文参考

redbead vine

3 概述

相思子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1]

4 别名

又名土甘草豆、相思豆、鸳鸯豆、红豆[1]

5 来源及产地

豆科植物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的种子[1]。主产广东、广西、福建[1]

6 性味

辛、苦,平,有大毒[1]

7 功能主治

功能杀虫,消肿[1]。治疥癣,痈疮,湿疹[1]

8 用法用量

研粉油调涂[1]

9 使用注意

一般不宜内服[1]。中毒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尿闭、幻视、溶血、虚脱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1]

10 化学成分

本品含相思子毒蛋白,并含相思子碱,红豆碱、胆碱、下箴刺桐碱等生物碱,又含β-谷甾醇等多种甾醇类、相思子苷、相思子酸、相思子黄酮、相思子凝集素、5β-胆烷酸、没食子酸和多种氨基酸等[1]

11 药理作用

相思子毒蛋白对小鼠实验性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毒性极大,0.5mg即可使人致死,但加热至65℃以上则毒性消失,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0.20mg/kg[1]。相思子碱有抗过敏、抗组胺作用[1]。相思子提取物对大鼠、小鼠有避孕作用[1]。种子的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痢疾及伤寒杆菌以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可导致心、肺、肾及小肠出血[1]

12 相思子中毒

相思子又名相思豆、鸳鸯豆、美人豆、观音子、郎君豆、红豆、云南豆等[2]。为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成熟种子[2]。含有相思子素和相思子酸等[2]。其叶、根及种子有毒,以种子毒性最大[2]。种子含有相思子毒蛋白,包括球蛋白际[2]。另有认为含有两种毒蛋白,此外含有相思子碱[2]。主要药理作用有抗肿瘤,避孕,抗细菌,抗真菌等作用[2]

相思子主要药理作用有抗肿瘤,避孕,抗细菌,抗真菌等作用。误作赤小豆服食或用以堕胎而引起中毒。

12.1 不良反应机制

误作赤小豆服食或用以堕胎而引起中毒[2]。相思子碱为一种发泡性毒素,相思子毒蛋白的毒性极大,0.5mg即可将人致死,但若加热致65℃以上则毒性可消失,相思子毒蛋白中所含之球蛋白毒性最大,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往往引起强烈的炎性病变, 其所含毒蛋白对温血动物的血液有凝聚作用,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使黏膜充血,黏膜下溶血甚至形成溃疡[2]。动物实验有凝血作用,过量可致溶血,产生血色素尿等[2]

12.2 临床表现

中毒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d不等,主要的中毒症状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不止、大便带血、软弱无力、脉搏细弱、呼吸困难、皮肤青紫等[2]。吐泻严重者,可以造成脱水、酸中毒和休克[2]。数日后可出现溶血现象,有黄疸、血色素尿、无尿、结膜和视网膜炎、幻视、呼吸困难,最后因窒息而死亡,也有因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而危及生命[2]

12.3 诊断要点

可根据使用相思子的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2]

12.4 治疗要点

1.注射相思子毒蛋白抗毒素[3]

2.立即催吐、洗胃和导泻,内服牛奶、蛋清等,静脉输液[3]。以尽快排出相思子之残留部分[3]

3.适量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以有利于毒素的排泄[3]

4.若有溶血或血色素尿时,每日服小苏打5~15g,以碱化尿液,防止血色素及其产物在肾内沉淀,同时静脉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溶血严重者,可输入少量新鲜血液,并予氧气吸入[3]

5.注意保护肾功能[3]

12.5 预防

相思子有剧毒,不能食用,也不能作为内服药[3]。严禁用相思子堕胎[3]

1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90.
  2. ^ [2]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51.
  3. ^ [3]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5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