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学会议

目录

1 拼音

xiāng shān kē xué huì yì

2 英文参考

XIANGSHAN-SCIENCE CONFERENCES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继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前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的资助与支持。

第三届香山科学会议理事会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八个部门的代表组成。

香山科学会议以创造宽松学术交流环境,弘扬学术民主风气,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未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整体综合性研究,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创新为宗旨。

基础研究的科学前沿问题与我国重大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科学问题均可作为会议主题。会议侧重于:探讨科学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最新突破性进展、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分析新学科的生长点以及交叉学科的新问题。

香山科学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的自由讨论为基本方式,报告时间与讨论时间的比例大体为1:1至1:2。要求报告人以过去的研究积累为基础,涵盖最新,信息把握最新动向,发表新的见解。同时,鼓励对原有理论提出质疑,提倡发表不同意见,并提出有独创性的思考与见解。

香山科学会议每年分两次公布全年的会议安排,每年1月1日发布上半年的会议安排计划,7月1日发布下半年会议安排计划。申请者可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自由申请召开香山科学会议。申请的会议主题经过同行专家评议后,由理事会最后审定。会议主题确立后,该主题的申请人、执行主席与香山科学会议的学术秘书共同磋商,确定会议召开的日期、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专题发言与人员安排。

3 香山科学会议的宗旨

香山科学会议的宗旨是:创造宽松学术交流环境,弘扬学术民主风气,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未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整体综合性研究,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创新。

4 遵循的原则

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学术平等、自由思考和自由讨论,鼓励与会者自由地、不受干扰地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激励和保护创新的思想。

5 会议主题

自然科学领域、工程技术领域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都可作为会议主题。

主题遴选要注意其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特别是涉及原创性的问题。

在每一个主题中,会议侧重探讨科学前沿,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讨论最新的突破性进展,交流新的学术思想和新方法,分析新的学科生长点等。

另外,会议也研讨有关科技政策、管理和科技发展战略方面的问题,提出咨询意见。

6 多样化学术活动

香山科学会议以学术讨论会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举办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并出版《科学前沿与未来》等系列专著。

7 学术讨论会

每次会议围绕主题设有若干中心议题。会期一般为2~3天。与会人员30~40人左右。

会议以一流水平的主题评述报告、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为主要方式。

评述报告、专题报告主要是剖析现状,探讨前沿和展望未来。

评述报告、专题报告都是报告者个人的观点。

评述报告、专题报告与讨论的时间比例为1:1~1:2。?XML:NAMESPACE    prefix    =" " o    =""?XML:NAMESPACE   

8 会议执行主席

香山科学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

在会议主题确定后,香山科学会议聘请会议执行主席。执行主席应是学术造诣高、在学术界有影响并有一定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专家学者。

执行主席的任务是:按会议主题确定若干中心议题;选择一流水平的评述报告和专题报告;与香山科学会议共同商定与会人员;营造学术平等、自由讨论和争论的会议气氛。按照香山科学会议的精神,引导会议深入展开,及时提出敏感或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或争论。

9 与会人员

每次会议通过征集申请和邀请相结合的方式遴选与会人员。

与会人员在整体上应是高知识层次的群体,由不同学科、不同工作背景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而且是“老、中、青”共聚一堂,其中优秀的年轻学者应占有相当的比例。

香山科学会议欢迎在国外的中国学者和华人科学家参加会议,也邀请国际一流外国学者参加会议。

10 会议申请

任何科学家或技术专家都可按香山科学会议的宗旨和要求提出举办会议的申请或建议。

任何科学家或技术专家都可提出参加会议的个人申请。能否与会,以会前收到正式邀请书为准。

10.1 网上申请

10.1.1 会议申请

香山科学会议每年分两次公布全年的会议安排,每年1月1日发布上半年的会议安排计划,7月1日发布下半年会议安排计划。申请者可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自由申请召开香山科学会议。申请的会议主题经过同行专家评议后,由理事会最后审定。会议主题确立后,该主题的申请人、执行主席与香山科学会议的学术秘书共同磋商,确定会议召开的日期、中心议题、评述报告、专题发言与人员安排。

10.1.2 会议审批查询

请及时登录本网站,查询您的申请审批情况,对所有的申请,我们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予答复。

10.1.3 参会报名

每次会议通过征集申请和邀请相结合的方式遴选与会人员。与会人员在整体上应是高知识层次的群体,由不同学科、不同工作背景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组成,而且是“老、中、青”共聚一堂,其中优秀的年轻学者应占有相当的比例。香山科学会议欢迎在国外的中国学者和华人科学家参加会议,也邀请国际一流外国学者参加会议。

10.1.4 报名审批查询

请及时登录香山科学会议网站(http://www.xssc.ac.cn),查询您的申请审批情况,对所有的申请,我们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予答复。

11 会议经费

香山科学会议运行经费由理事单位资助。同时,欢迎社会各界的捐赠。

专家申请举办香山科学会议,一般不需提供额外的经费。

香山科学会议提供邀请专家的住宿、餐饮费用,会议不收取注册费。

12 组织机构

12.1 香山科学会议理事会

香山科学会议理事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工程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解放军总装备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的代表组成。

理事长:曹健林 科技部

副理事长: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

孙家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刘德培 中国工程院

理事:

王恩哥 中国科学院

谢焕忠 教育部科技司

沈爱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

张耀 总装备部

秘书长:

张先恩 科技部基础司

12.2 组织委员会

香山科学会议设组织委员会。组委会受理事会的领导,向理事会负责,是香山科学会议的执行机构。

主 任:

张先恩(兼) 科技部基础司

副主任:

刘鸣华 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

孟宪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

杨炳忻 香山科学会议

12.3 香山科学会议办公室和学术秘书组

香山科学会议组委会下设学术秘书组和办公室,挂靠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

学术秘书组负责人:

杨炳忻

办公室主任:

熊国祥

13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52号 中科院基础局 香山会议办公室.

邮编:100864

电话:(010)68597333

Fax:(010)68597343

E-Mail:xshy@cashq.ac.cn

网址:http://www.xssc.ac.cn/

14 香山科学会议历届会议

会议号会议主题召开日期
354纳米电介质的多层次结构及其宏观性能2009/6/23
353中国合成橡胶的发展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09/6/16
352营养科学发展与国民健康2009/6/11
351植物衰老与作物增产及品质改良2009/6/2
350生物考古研究中的若干前沿问题2009/5/19
355深紫外谐波光源的产生和应用2009/5/12
349植物先天免疫机制2009/5/6
348生态地球化学环境与健康2009/4/21
347非晶合金材料和物理2009/4/14
346心血管健康信息的重大科学前沿2009/4/10
345工程研究与国家战略2009/3/31
S10蛋白质研究计划‘十二五’实施战略2009/3/25
344个体化诊疗2009/3/17
343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东亚板块汇聚及其资源环境效应2009/2/25
342宇宙线物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2009/2/18
341神经发育与疾病2009/2/12
340可持续海水养殖与提高产出质量的科学问题2009/2/11
356中国城市发展中的科学问题2009/1/1
339发展CAE软件产业的战略对策2008/12/23
338分子影像关键科学技术及其应用2008/12/18
337纳米分子材料与器件2008/12/2
336山地科学体系与资源环境安全2008/11/17
335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纤维制备的基础科学问题2008/11/11
334水科学研究中的若干基础前沿问题2008/11/4
333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机遇与挑战2008/10/29
332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的空间实验检验2008/10/26
331肿瘤纳米技术与纳米药物2008/10/21
330植物染色体工程和作物分子育种2008/10/14
S9400周年科学新视野-关注天文学和宇宙学重大问题2008/10/12
329我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与对策2008/10/7
328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2008/9/25
327精密测量物理和方法2008/7/13
326新一代存储材料与技术2008/7/8
325全球变化:观测、模拟、人类活动及经济学问题2008/7/7
324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总体框架的探索2008/5/27
323本草物质组2008/5/20
S8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及后续灾情科学分析2008/5/19
322合成生物学研讨2008/5/12
321经济计算与政策模拟2008/5/6
3202007/2008国际极地年及未来极地研究的科学前沿2008/4/2
319中国全民健康保障问题与对策2008/2/26
318中医药发展思路与继承创新思维和方法2008/2/23
317纳信息功能器件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发展趋势2007/12/18
316空间的物理学2007/12/11
315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影响与区域发展战略2007/12/4
314纳米技术与环境安全2007/11/27
313干细胞生物学与克隆2007/11/20
312藻类学的新前沿2007/11/7
311功能超分子体系:自组装和纳米技术2007/10/22
310透明陶瓷制备与光功能调控相关基础科学问题2007/10/10
309软物质科学的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2007/9/25
308航空航天工程应用中的湍流与CFD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2007/9/18
3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体系与科学传播战略研究2007/8/28
306多铁性材料的发展与挑战2007/7/10
305近海可持续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影响2007/7/4
304氡及其子体健康危害与控制2007/6/19
303数字中国发展战略2007/6/12
302遥感找矿面临的新挑战2007/5/29
301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2007/4/23
300地球与空间微物理场研究及其应用系统构建2007/4/17
299社会计算的基础理论和应用2007/4/8
298国际生物医学数据共享战略研讨2007/3/29
297矿物资源高效利用战略与对策2007/3/20
296老年人口健康长寿的社会、行为、环境和遗传影响因素的研究2006/12/19
295地下工程和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科学问题2006/12/12
294面对国际直线对撞机(ILC)大科学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将如何应对2006/12/5
293纳米医药与纳米生物学前沿2006/11/28
292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2006/11/21
291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的发展2006/11/16
290环境伦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到行动2006/11/14
289聚烯烃技术发展与中国的机遇2006/11/7
288国防科技组织创新前沿科学问题2006/10/31
287聚合物光子学2006/10/24
286植物激素与绿色革命2006/10/18
285我国海洋科技工程战略研讨2006/10/10
284医学代谢组学2006/9/13
283中国医疗卫生发展中的科学问题2006/9/5
282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化的基础研究(工程院推荐)2006/8/29
281同步辐射与中子散射交叉的前沿科学问题2006/8/3
280蛋白质研究2006/7/4
279温室气体(CO2)控制技术及关键问题2006/5/30
278数据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若干科学前沿问题2006/5/22
277核与辐射安全控制:工程技术与人文科学的结合2006/5/16
276温室气体的地下埋存及在提高油气采收率中的资源化利用2006/4/25
S7队列研究——宏观医学与微观医学的整合2006/4/22
275登陆台风的科学问题及防灾减灾对策2006/4/18
274生殖发育研究与人类健康2006/4/3
273中国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对策2006/3/28
272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医现代化2006/2/21
271可拓学的科学意义和未来发展2005/12/6
270太赫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2005/11/22
269体系的开发规律与科学途径2005/11/15
268中国煤层气资源及产业化2005/11/8
267生物节水技术及其发展前景2005/11/2
266神经信息学与科学数据共享2005/10/26
265非生物(无机)油气的形成与资源前景2005/10/18
264再生医学2005/10/12
263相对论物理学100年的发展与展望2005/9/26
262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体系的理论与实践2005/9/20
261同步辐射与纳米科技2005/9/13
260高水平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2005/9/6
259工程创新与和谐社会2005/8/30
258数学物理发展前沿2005/8/2
257中国的干旱势态和蓄调水问题(未写简报)2005/6/30
256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潜力与前景2005/5/31
255生物、医学中的复杂性问题2005/5/25
254罗布泊地区环境变迁和西部干旱区未来发展2005/5/17
253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2005/5/10
252中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2005/4/26
251室内空气质量和污染物控制2005/4/19
250中微子振荡与反应堆中微子实验2005/4/5
249肿瘤热疗学研究与应用中的科学问题2005/3/29
248癌症的靶向治疗2005/3/22
247海洋环境预测2005/3/15
246高能量密度物理2005/3/1
245化学生物学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和创新药物研究2004/12/28
244环境化学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危险性评估理论与技术2004/12/21
243纳米尺度物质的生物效应2004/11/30
242宇航科学前沿与超光速问题2004/11/26
241中国湿地退化、保护与恢复2004/11/16
240制冷与低温科学研究前沿2004/11/9
239中国天然气资源与发展战略2004/11/2
238三角洲人地耦合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2004/10/19
237信息时代的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2004/10/12
236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机制及发展趋势2004/9/21
235功能超分子体系2004/9/18
234抗原表位组学、抗体组学和抗体组药物2004/9/10
S6(ω-3)脂肪酸与健康2004/7/23
233国家创新体系中研究开发(R&D)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问题2004/7/6
231海底热液作用与极端生态系统2004/6/29
230深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问题2004/6/23
229富勒烯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研究2004/6/22
S5湖泊水污染治理问题2004/5/27
228陆架边缘海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2004/5/26
227系统、控制与复杂性科学2004/5/25
226分子与塑料光电子学2004/5/20
225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2004/5/18
224生命科学中的单(个)分子与细胞内实时检测问题2004/5/11
232气候变化的应对战略2004/5/10
223生命起源与太空生命2004/5/8
222声空化物理及在核聚变和声化学等方面应用2004/4/6
221医学物理发展2004/3/16
220仿生学的科学意义与前沿2003/12/11
219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与研究方法2003/11/18
218分子纳米技术与自组装的金属纳米体系2003/11/10
217生物分子光子学2003/11/5
216历史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认识2003/11/4
215基因组学和生命的进化2003/10/28
S4十周年纪念会2003/10/20
214飞行和游动的生物力学与仿生技术2003/10/20
213中国国家空间天气计划2003/10/13
212污染土壤修复与生态安全2003/9/24
211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发展2003/9/23
210激光制造与未来技术产业的发展2003/9/17
209朊病毒与人畜构象病的研究进展及防病对策2003/9/16
208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的发展与应用2003/9/9
207热断层技术发展中的科学问题2003/9/3
206航天编队飞行及空间虚拟探测技术2003/8/26
205低氧与健康2003/7/28
204SARS预防与控制2003/7/9
203“SARS”病毒与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2003/5/15
202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机制与控制对策2003/4/11
201中国城市发展的科学问题2003/4/2
20021世纪我国生物膜研究2003/1/13
199动植物数量遗传学与育种研究进展2002/12/16
198资源利用生态化和生态工业系统2002/12/10
S2一种新物理过程和太阳耀斑黑洞放能机制2002/12/6
197多信息的古地理重建2002/12/3
196中国科学数据共享2002/11/28
S3有机发光材料及显示器2002/11/15
195新时期中国生态农业的机遇,挑战与对策2002/11/5
194分子影像学2002/10/30
193中国老年学研究若干重大问题和对策2002/10/14
192糖链结构与功能调控前瞻2002/10/9
191稀土催化材料在能源环境领域中的若干科学问题2002/9/23
190过程工程中的复杂系统2002/9/17
189结构基因组2002/9/9
188绿色农药的分子设计及化学生物学2002/9/3
187全球变化与中国水循环前沿科学问题2002/7/3
186载人航天飞行--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生物技术2002/6/25
185高超声速技术持续发展战略2002/6/17
18421世纪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2002/6/10
S0基础研究工作会议2002/6/10
183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2002/5/20
182营养与健康及社会发展2002/4/28
181卫星导航星载原子钟与同步技术2002/4/23
180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2002/4/17
179强磁场科学和技术2002/4/10
178宽带网络与安全流媒体技术中的重要科学问题2002/3/18
177WTO背景下中国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01/12/27
176空天安全的重大基础问题2001/12/19
175深部高应力下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2001/11/5
174中国数字化虚拟人体的科技问题2001/11/5
173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2001/10/29
172功能超分子体系:材料科学与生命科学间桥梁2001/10/19
171新型能源材料2001/10/10
170西部发展中能源与资源利用及其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2001/9/25
169社会信息化与人地关系2001/9/24
168人类脑计划和神经信息学2001/9/3
167活动构造、环境与自然灾害2001/8/20
S1中国燃烧的关键问题2001/6/29
166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研究2001/6/26
165微型全分析系统2001/5/15
164世界空间天文台及紫外天文学2001/5/9
163中国有害赤潮发展趋势与对策2001/4/25
162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环境质量演变及持续发展研究2001/4/16
161生态区评价2001/3/20
160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的现状及我国的对策2001/2/27
15921世纪中国航空科学技术发展战略2001/2/25
158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控2001/2/23
15721世纪中子科学的发展2001/2/18
156高分子科学发展趋势2001/1/21
155微系统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2001/1/4
154城市消防安全科学技术2000/12/11
153西部大开发中的林草植被建设问题2000/11/28
152生物医学光子学与医学成像若干前沿问题2000/11/14
15121世纪初我国低温物理的发展方向2000/11/8
150纳米科技中的基本科学问题2000/10/30
149基因治疗研究与开发的战略2000/10/24
148现代科学与数学2000/10/19
147河口海岸环境变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2000/10/16
146地球信息资源与西部大开发2000/9/19
145重离子束治癌2000/9/12
144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控制2000/9/5
143全球构造与固体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2000/7/3
14221世纪催化材料的前沿2000/6/11
141遗传语文2000/5/24
140现代科学仪器前沿技术与分析科学2000/5/9
139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多尺度效应2000/4/24
138意识与脑2000/4/17
137中国高压科学在21世纪初叶的发展前景2000/4/11
136科技考古学的现状与展望2000/4/10
13521世纪的城市与工业安全工程2000/3/1
134管理科学的若干重要问题与学科前沿2000/1/25
133特大自然灾害预测的新途径、新方法2000/1/14
132我国热带亚热带可持续发展农业问题1999/12/15
131遏制中国艾滋病流行策略研讨会1999/12/6
130对全球变化影响的适应与可持续发展1999/11/15
1282015年化学学科发展规划1999/11/8
129微重力研究现状及未来1999/11/7
126生物医用材料和组织工程1999/11/2
127光电子晶体材料发展的现状与未来1999/11/2
125钢铁制造流程的解析与集成1999/10/22
124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细胞凋亡与信号转导、染色体结构周期动态1999/10/20
123电动车产业的关键技术(电池)的现状与未来1999/10/17
122糖缀合物与人类健康1999/9/1
121生态适应与进化的分子机理1999/8/24
12021世纪生命伦理学的难题1999/8/16
119跨世纪航空发动机发展科学对策1999/7/15
118发现和优化新材料的集成组合方法1999/6/21
117材料科学中的超常热物理问题1999/6/19
116信息网络综合化发展方向1999/5/25
115环境与健康基础研究1999/4/20
114石油强化开采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1999/4/14
113逆问题方法及其应用1999/3/23
112复杂性科学1999/3/18
111脑高级功能与智能潜力的开发1999/1/5
110控制论与科学技术革命1998/12/22
109面向21世纪的RNA研究1998/12/8
108走向21世纪的中国蓝色农业1998/11/17
107遥科学和机器人1998/11/12
106超分子体系--从分子构筑到功能组装1998/10/17
105海洛因成瘾神经机理及其防治1998/10/6
104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1998/9/6
103糖生物学与糖工程的前景1998/8/25
102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与转基抗性1998/8/16
100香山科学会议五周年纪念及100次纪念学术讨论会1998/6/27
99超短超强激光场物理1998/6/24
98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1998/6/18
97新型固体燃料电池1998/6/14
96极细微尺度的研究的新技术及相关理论的若干进展和展望1998/6/9
1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研讨会1998/5/28
95植物生理生态过程模拟与信息农业1998/5/6
94高性能计算技术展望1998/4/21
93企业重建与战略管理1998/4/14
92凝聚态物质研究的前沿1998/3/24
91跨世纪脑科学--老年性痴呆病机理与防治1998/1/8
90可持续发展农业问题--我国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农业问题1997/12/24
89活性氨基酸的研究进展与展望1997/12/22
88地球信息科学1997/12/17
87生物信息学1997/12/16
86纳米化学1997/11/18
85地史重大转折期的环境变化1997/11/11
84跨世纪的脑科学-脑的复杂性1997/11/4
83火灾科学的新理论及洁净、智能防治技术1997/10/28
82骨质疏松致病机理与防治技术1997/10/14
81最佳性能材料和工艺的计算机模拟1997/9/23
80DNA芯片的现状与未来1997/9/16
79生物进化的新理论与新方法1997/7/15
78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1997/7/2
77生命科学中的热物理问题1997/6/24
76东亚大陆环境变化与科学钻探1997/6/3
75关于中国科学政策1997/5/27
74材料科学中的超常热物理问题1997/5/23
73跨世纪的脑科学-脑功能研究1997/5/19
72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科学的挑战--绿色化学1997/5/13
71面向21世纪的空间科学及探测技术1997/4/7
70空间科学前沿1997/4/1
69地球科学中的非线性与复杂性1997/3/25
68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实践1997/1/6
67人类基因组计划与21世纪医学发展战略1996/11/26
66跨世纪的天体物理学--向物理学基本原理挑战的一些问题1996/11/8
65经络研究的进展与未来1996/11/1
6421世纪的微型机电系统(MEMS)技术1996/10/6
63面向21世纪中国传统医学1996/9/24
62人类起源和灵长类进化1996/9/20
61西部跨流域调水及其高技术利用1996/9/17
60古全球环境变化1996/9/3
59燃料电池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1996/8/24
58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学前沿1996/6/24
57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与趋势1996/6/20
56巨磁电阻效应的现状与未来1996/6/10
55核磁共振与应有的现状与未来1996/5/14
54植物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1996/4/15
53面向21世纪的光合作用研究1996/4/2
52联合古陆时期重大地质事件及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系统1996/3/21
5121世纪初中国高技术发展战略(S-863)研讨会1996/2/12
50科学精神与21世纪科学发展潮流1995/12/19
49PET与21世纪生命科学1995/12/15
48单个原子、分子测控科学与技术1995/12/9
47青年科学家科学前沿探索1995/11/27
46化学定时炸弹1995/11/21
45材料科学的若干前沿问题1995/11/18
44脑的复杂性探索1995/11/13
43超大型矿床1995/11/3
42跨世纪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及其研究方向1995/10/21
41光信息存储材料、技术和器件1995/10/16
40生命科学中的理论物理问题1995/9/28
39生物演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995/9/19
3721世纪分析化学1995/6/3
36大陆动力学与科学钻探1995/5/15
35日一地系统研究的前沿与趋势1995/5/5
3421世纪物质分析科学与技术的展望1995/4/18
33面向21世纪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战略1995/4/17
32中医药科学与技术发展战备1995/4/15
31超导研究的现状与未来1995/4/11
30复杂物质系统微观模拟及计算物理研究1995/4/8
29自然控制论的理论方法和重大科学问题1995/3/29
2821世纪初中国高技术发展计划(S863)战略研讨会1994/12/26
27科学前沿探索1994/12/21
26全球变化1994/11/10
25结构生物学1994/11/7
24基因组信息结构的复杂性1994/10/11
23光子学的前沿与趋势1994/10/10
22飞秒化学1994/8/7
21中国高速信息网的对策1994/7/19
20开放复杂巨系统方法论1994/6/20
19地球内部流体1994/6/14
18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发展战略1994/6/10
17超分子体系1994/5/29
15全球变化中的生物学1994/5/28
16地球构造及动力学1994/5/25
14原子团簇科学1994/4/27
13化学键的选择性加工1994/4/2
12微重力科学前沿的研究现况和展望1994/3/27
11地球科学前沿1993/10/31
10生命科学前沿问题1993/9/21
9数学、物理学及其它自然科学与经济学交叉1993/9/1
8探讨扫描隧道显微学(STM)的现状和未来发展1993/8/15
7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1993/7/5
6富勒烯(C60、C70)及相应的化合物的研究现况和展望1993/6/21
521世纪初基础科学展望和“九五”国家基础研究发展战略1993/4/9
4前沿交叉科学1992/11/3
3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前沿交叉问题1992/9/13
221世纪初自然科学发展趋势(地学)1992/8/11
121世纪初自然科学发展趋势1992/7/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