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连丸

目录

1 拼音

xiāng lián wán

2 英文参考

Coptidis ahnd Evodiae and Aucklandiae Bol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xianglian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xianglian w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香连丸为方名,同名方剂约34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香连丸成药药典标准。

4 香连丸的药典标准

4.1 品名

香连丸

Xianglian Wan

4.2 处方

萸黄连800g、木香200g

4.3 制法

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4.4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4.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菊糖团块形状不规则,有时可见微细放射状纹理,加热后溶解;网纹导管直径约90μm(木香)。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萸黄连)。

(2)取本品约60mg,研细,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50m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3)取本品2g,研细,加乙醚15ml,放置2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乙酸乙酯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0.4g,加乙醚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4.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4.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至pH3.0)(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50nm。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4.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4.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2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盐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上述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萸黄连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计[1],不得少于27.0mg。

4.8 功能与主治

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4.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4.10 贮藏

密封。

4.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香连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5.1 剂型

浓缩丸

5.2 拼音名

Xianglian  Wan

5.3 标准编号

WS3-B-1584-93

5.4 处方

黄连(吴茱萸制)   800g    木香     200g

5.5 制法

以上二味,将黄连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 17页),以45%乙醇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至渗漉无色,收集漉液,加收乙 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清膏;将木香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清膏混匀 制成浓缩丸,干燥,打光,即得。

5.6 性状

本品为深棕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苦。

5.7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菊糖块不规则,有时可见微细放射状 纹理,加热后溶解;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0μm 。

(2)取本品约0. 3g,研碎,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 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作 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中含 1mg的溶液,作为对照 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 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 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 个黄色荧光斑点。

5.8 检查

有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5.9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通过三号筛)约0. 8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 加盐酸-甲醇(1:100) 适量,加热回流提取,至提取液无色,将提取液(必要时浓缩) 移至50ml量瓶中,加盐酸-乙醇(1:100) 稀释至刻度,摇匀,照柱色谱法(附录58页) 试验,精密量取 5ml,置已处理好的氧化铝柱(内径约 0.9cm,中性氧化铝 5g,湿法装 柱,用乙醇30ml颈洗)上,用乙醇25ml分次洗脱,收集洗脱液,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 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2ml,置50ml量瓶中,加硫酸液(0.5mol/L) 稀释至刻度 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1 页),在  345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盐酸小檗碱 (C20H18CNO4)的吸收系数(E 1m)计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生物碱以盐? 小檗碱(C20H18CINO4) 计,不得少于 8.0%。

5.10 功能与主治

消化湿热,行气止痛。用于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

5.11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6~12丸,一日 2~3 次。小儿酌减。

5.12 规格

每 6丸相当于原生药 3g

5.13 贮藏

密封。

6 香连丸(水丸)药品说明书

6.1 药品名称

香连丸

6.2 药品汉语拼音

Xianglian Wan

6.3 剂型

每6丸相当于原生药3g

6.4 性状

香连丸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6.5 香连丸的主要成份

黄连(吴茱萸制)、木香等。

6.6 香连丸的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6.7 香连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6.8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哺乳期妇女及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5.对香连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香连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香连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香连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10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7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大香连丸

7.1 组成

黄连(去芦,须二十两[2]

7.2 制法

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 木香(不见火)四两八钱八分[2]。上件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2]

7.3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饭饮吞下[2]

8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香连丸

8.1 组成

白石脂、龙骨、炮姜、炒黄连、枯矾各半两[3]

8.2 用法用量

为细末,醋糊为丸,麻子大,一岁小儿每服十丸,乳前米饮送下,日三至四次[3]

8.3 功效及主治

香连丸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渐变成疳[3]

9 《证类本草》卷七引《兵部手集方》之香连丸

9.1 方名

香连丸

9.2 别名

二和丸(《卫生总微》卷十)、秘方香连丸(《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经验良方》)。本方改为散剂,名香连散(见《医方类聚》引《吴氏集验方》)。

9.3 组成

宣黄连、青木香(即今之广木香)[3]

宣连、青木香。

9.4 功效及主治

《证类本草》卷七引《兵部手集方》之香连丸功能清热燥湿,行气导滞[3]。治热痢,下痢赤白,日夜不止,肛门灼痛[3]

香连丸主治热痢。内热口渴,下痢赤白,日夜不止,肛门灼痛;或泄泻不止。下痢。泻及痢下脓血,日夜不止。

9.5 用法用量

炼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日二次[3]

每服20-30丸,空腹饮送下,日2次。其久冷之人,即用煨熟大蒜作丸。

9.6 制备方法

上分两停,炼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7 临床应用

伤寒带菌者:成人口服每次1钱,儿童每次5分,每日2次,连服6天为1疗程。结果:观察15例,经一次治愈者13例,两次治愈者1例,另1例经两个疗程治疗仍为阳性,未继续观察。

10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聚宝》之香连丸

10.1 方名

香连丸

10.2 组成

木香1分,川黄连半两,没石子1个,肉豆蔻2个,诃皮3个,胡椒40粒。

10.3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聚宝》之香连丸主治小儿疳泻及夏末秋初泻痢。

10.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食前杆草汤送下,日3-4次。

10.5 制备方法

上以吴茱萸1合,慢火同炒紫色,去茱萸,为末,酒糊为丸,如麻子大。

11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之香连丸

11.1 方名

香连丸

11.2 别名

小连丸

11.3 组成

黄连(去须,炒)半两,干姜(炮)1分,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分,肉豆蔻(去壳)2枚,草豆蔻(去皮)1枚。

11.4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之香连丸主治小儿肠胃虚寒,洞泄下痢,腹痛。

11.5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乳食前米饮送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烧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11.7 附注

小连丸(《普济方》卷三九八)。

12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之香连丸

12.1 方名

香连丸

12.2 组成

黄连(去须)3两,地榆(锉)2两,赤石脂2两,龙骨1两,阿胶(炙令燥)1两,木香1两,赤芍药1两,艾叶(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肉豆蔻(去壳)1两半,无食子3分。

12.3 功效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之香连丸具有调脏气,止便泄之功效。

12.4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之香连丸主治下痢脓血,脐腹(疒丂)痛,虚气痞满,肠鸣里急。

12.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1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幼科折衷》卷上之香连丸

13.1 方名

香连丸

13.2 组成

苍术1斤,明矾1斤(为末,入苍术炒),木香2两,黄连2两,乌梅1斤(煮烂)。

13.3 主治

《幼科折衷》卷上之香连丸主治噤口痢。

13.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生姜汤送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乌梅肉为丸。

14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之香连丸

14.1 方名

香连丸

14.2 组成

木香1两,黄连1两(去须,别炒),地榆1两(锉),诃黎勒2两(煨,用皮),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1两。

14.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之香连丸主治虚劳,泄痢腹痛,不欲饮食。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之香连丸

15.1 方名

香连丸

15.2 别名

豆蔻香连丸

15.3 组成

木香半两,黄连3分(去须,微炒),诃黎勒半两(煨,用皮),肉豆蔻1或2枚(去壳),丁香1分。

15.4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之香连丸主治小儿乳食不节,肠胃虚弱,冷热之气客于肠间,下痢赤白,肠内(疒丂)痛,日夜频并,不欲饮食。

15.5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米粥饮送下,每日3-4次。

15.6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烧饭为丸,如黍粒大。

15.7 附注

豆蔻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16 《梅氏验方新编》卷二之香连丸

16.1 方名

香连丸

16.2 组成

川黄连1两2钱,广木香8钱(不要见火),山楂肉1两2钱(炒),川厚朴(去粗皮,姜汁炒)8钱,小青皮(醋炒)8钱,生甘草5钱,红花3钱(酒洗),大黄2两(酒炒),大白芍1两2钱,陈枳壳(麸炒)8钱,尖槟榔8钱,油当归5钱,地榆5钱,桃仁6钱(去皮尖),橘红4钱。

16.3 功效

《梅氏验方新编》卷二之香连丸具有清邪热,导滞气,行瘀血之功效。

16.4 主治

《梅氏验方新编》卷二之香连丸主治热痢。

16.5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扁豆花泡汤化下。

16.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荷叶包米煨饭为丸。

16.7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17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茅先生方之香连丸

17.1 方名

香连丸

17.2 组成

木香半两,黄连(用茱萸半两,同于铫内炒令烟起,取出,去茱萸)半两,肉豆蔻半两,诃子(炮,去核)半两,阿胶(面炒)1钱,朱砂1钱。

17.3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茅先生方之香连丸主治小儿泻痢。

17.4 用法用量

每服10-14丸,用饭饮吞下。儿小碎之。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饭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18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吉氏家传》之香连丸

18.1 方名

香连丸

18.2 组成

黄连1两,木香1两,诃子皮1两,豆蔻2个,子芩半两。

18.3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吉氏家传》之香连丸主治小儿赤白痢。

18.4 用法用量

每服大人10丸,小儿5丸,空心煎醋浆汤送下;日午再服,煎生姜蜜汤送下。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19 《慈幼心书》卷九之香连丸

19.1 方名

香连丸

19.2 组成

川黄连1斤(去毛芦),广木香4两。

19.3 主治

《慈幼心书》卷九之香连丸主治小儿痢疾。

19.4 用法用量

外用吴茱萸4两,当归、白芍、川芎、生地、厚朴、车前、木通、枳壳、槟榔、茯苓、白术、黄芩、香附、陈皮、苍术各2钱,水7碗,煎至4碗,滤去滓,将汁煮川连,至汁干为度,取起焙脆,同木香为细末,以老米粉和,滴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20丸,白痢生姜汤送下,赤痢细茶送下。

20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之香连丸

20.1 方名

香连丸

20.2 组成

木香、黄连(去须,炒)、甘草(炙,锉)、肉豆蔻(去壳)各等分。

20.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之香连丸主治热痢。

20.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米饮送下。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沙糖为丸,如梧桐子大。

21 《人己良方》之香连丸

21.1 方名

香连丸

21.2 组成

黄连(酒、蜜、姜、土制)1两,使君子肉7钱(炒),白芍5钱,木香2钱半。

21.3 主治

《人己良方》之香连丸主治小儿脾胃虚弱,疳泻疳痢,延缠不愈。

21.4 用法用量

5-6岁服5分,8-9岁服8分,每日服2次。虚弱者服1分。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米汤为丸。

22 《医学启蒙》卷三之香连丸

22.1 方名

香连丸

22.2 组成

川黄连(净)1斤(切豆大,同吴萸用汤浸泡良久,去汤,以湿萸同连闷过,方炒连赤色,去吴萸用连),广木香4两,白芍药4两(醋炒),平胃散4两。

22.3 功效

《医学启蒙》卷三之香连丸具有和脾胃,除湿热,止泻痢,解宿醒之功效。

22.4 主治

《医学启蒙》卷三之香连丸主治吐酸嘈杂,腹痛,并男子淋浊,女人带下。

22.5 用法用量

空心米汤送下100余丸;淋浊带下,空心白水送下80丸。

2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活人方》卷三之香连丸

23.1 方名

香连丸

23.2 组成

川黄连2两5钱(用吴茱萸1两3钱,同煮汁干,去吴萸用连,切片,焙干),白芍药(醋炒)1两,黄芩(炒)5钱,当归(酒焙)7钱5分,地榆(醋炒)5钱,广木香5钱,乌梅肉(炙)2钱5分,陈神曲(炒黄为末,1两2钱)。

23.3 主治

《活人方》卷三之香连丸主治男、妇、小儿之痢,表里俱清之后,里急后重,肚腹仍痛,所去血积或鲜或黑,及滞下而不痛,久不能愈者。

23.4 用法用量

早晨空心吞服1钱5分,病久及年老者以参汤送下。

2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即以神曲调糊为丸,如麻子大。

24 《活人方》卷四之香连丸

24.1 方名

香连丸

24.2 组成

川黄连2两5钱(用吴茱萸1两3钱同煮汁干,去茱萸用连,切片,焙干用),白芍药(醋润1宿,晒极干,炒黄色)1两,广木香5钱,陈神曲(炒黄,为细末)1两2钱。

24.3 功效

《活人方》卷四之香连丸具有清火顺气之功效。

24.4 主治

《活人方》卷四之香连丸主治白痢,里急后重。

24.5 用法用量

早晨空心米汤吞服1钱5分。

24.6 加减

肝泄者,脉必浮弦或沉弦,加防风1钱5分,柴胡1钱,升麻、川芎各5分,以升阳益气,兼服四神丸。

24.7 制备方法

上以前3味为细末,即用神曲调糊为丸,如麻子大。

25 《女科秘旨》卷七之香连丸

25.1 方名

香连丸

25.2 组成

黄连(为末)、莲肉(研粉)各等分。

25.3 主治

《女科秘旨》卷七之香连丸主治产后噤口痢。

25.4 用法用量

每服4钱,酒调送下。

25.5 制备方法

上和匀,酒为丸。

25.6 附注

本方名香连丸,但方中无木香,疑脱。

26 《伤暑全书》卷下之香连丸

26.1 方名

香连丸

26.2 组成

木香2两,黄连(茱萸炒)8两,广陈皮2两,槐角子1两5钱,地榆1两,枳壳(麸炒)2两,枳实(麸炒)1两,槟榔2两,益元散2两。

26.3 主治

《伤暑全书》卷下之香连丸主治痢疾。

26.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红痢米汤送下,白痢生姜汤送下,日3次。

26.5 制备方法

上醋糊为丸。

26.6 用药禁忌

老弱数服后,即当温补。

27 《女科百问》卷下之香连丸

27.1 方名

香连丸

27.2 组成

木香、黄连、吴茱萸、白芍各等分。

27.3 主治

《女科百问》卷下之香连丸主治妊娠泄痢不止。

2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浓煎米饮汤送下,日3次。

2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8 《儒门事亲》卷十二之香连丸

28.1 方名

香连丸

28.2 组成

木香半两,诃子肉(面炒)半两,黄连(炒)半两,龙骨2钱。

28.3 主治

《儒门事亲》卷十二之香连丸主治小儿痢。

28.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汤送下。

28.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饭丸如黍米大。

29 《活幼心书》卷下之香连丸

29.1 方名

香连丸

29.2 组成

南木香半两(不过火),净黄连1两(锉,用茱萸炒,仍去叶梗),乌梅肉2钱半(薄切,用屋瓦漫火焙干)。

29.3 主治

《活幼心书》卷下之香连丸主治赤白下痢,烦渴作痛。

29.4 用法用量

赤痢每服33-55丸,或77丸,空心甘草汤送下;白痢丸数同前,空心白姜汤送下;赤白交作,空心温米清汤咽服。

2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阿胶半两(锉碎,炒胀),水化如糊,候冷入乳钵内同前药末亭分拌匀,丸如麻子仁大。

30 《普济方》卷二二○之香连丸

30.1 方名

香连丸

30.2 组成

硫黄1两(研),硇砂1两(研水煎霜),生木瓜1枚(去皮,切取盖子,剜瓤尽,入硫黄,砌砂在内,却盖,竹签定,蒸1伏时,研如膏),肉豆蔻3枚(去壳,炮),槟榔3枚(生,锉),当归(切,焙)半两,石斛(去根)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巴戟(去心)半两,苁蓉(酒浸,切,焙干)半两,茴香子(炒)半两,木香半两,沉香(锉)半两,白茯苓(去皮)1两,丁香1两,京三棱(炒,锉)1两,麝香1两,乳香(另研)1两,人参1两,桂(去皮)1两,毕澄茄1两,阿魏(醋化面作饼子,炙干)1两,干姜(炮)1两。

30.3 功效

《普济方》卷二二○之香连丸具有补骨髓,益真气,治痼冷,润皮肤,悦颜色之功效。

30.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30.5 制备方法

上除前膏外,为末,入前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30.6 附注

本方名香连丸,但方中无黄连,疑脱。

31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引茅先生方之香连丸

31.1 组成

木香、黄连(吴茱萸五钱同炒令烟起,去吴茱萸)、肉豆蔻、炮诃子肉各半两,阿胶(面炒)、朱砂各一钱[3]

31.2 用法用量

为细末,软饭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至十四丸,用饭饮吞下[3]

31.3 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引茅先生方之香连丸治泻痢[3]

32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引吉氏方之香连丸

32.1 组成

黄连、木香、诃子皮各一两,肉豆蔻二个,黄芩半两[3]

32.2 用法用量

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成人每服十丸,小儿每服五丸,空腹煎醋浆汤送下,日三次[3]

32.3 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七引吉氏方之香连丸治赤白痢[3]

33 《证治准绳·幼科》卷五之香连丸

33.1 方名

香连丸

33.2 别名

香橘丸

33.3 组成

黄连(吴茱萸五钱同炒,去吴茱萸)一两,木香、陈皮各半两,石莲子肉二钱半[3]

黄连1两(以茱萸5钱同炒,去萸不用),木香半两,石莲子(取肉)2钱半,陈皮半两。

33.4 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卷五之香连丸主治小儿痘疮,热毒下流,暴泄或脓血不止者。热呕,并噤口痢。

香连丸治小儿痘疹结痂之时,暴泻不止,水谷不分,利如脓血[3]

33.5 用法用量

为细末,醋调神曲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陈仓米汤送下[3]

每服20-30丸,陈仓米汤送下。

3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调神曲糊为丸,如麻子大。

34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四方之香连丸

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大香连丸[3]

35 《育婴秘诀》卷四之香连丸

35.1 方名

香连丸

35.2 组成

黄连(大如鸡爪者,去枝梗,横切)3钱,吴茱萸3钱,木香3钱,石莲子肉3钱。

35.3 主治

《育婴秘诀》卷四之香连丸主治下痢脓血,赤白相杂,里急后重。

35.4 用法用量

陈米炒煎汤送下。

3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黍米大。

36 《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六引《活人心统》之香连丸

36.1 方名

香连丸

36.2 别名

香连丹

36.3 组成

川连(姜炒)4两,香附子(制末)4两。

36.4 主治

《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六引《活人心统》之香连丸主治久郁,心胸不快,痞塞烦痛。嘈杂干呕吞酸。

36.5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白汤送下。

36.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36.7 附注

香连丹(《济阳纲目》卷十六)。

37 《袖珍小儿》卷六之香连丸

37.1 方名

香连丸

37.2 组成

黄连1两(去毛,以吴茱萸2两炒,去茱萸用黄连),木香2钱,诃肉5钱(面煨)。

37.3 主治

《袖珍小儿》卷六之香连丸主治积泻下痢,里急后重,夜起频并。

3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吞下。

3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38 《袖珍》卷一之香连丸

38.1 方名

香连丸

38.2 组成

黄连5两(锉),粉草2两半(碎),木香1两(不见火)。

38.3 主治

《袖珍》卷一之香连丸主治痢疾。

38.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酒或米饮送下。

38.5 制备方法

上先将粉草、黄连用蜜水略拌湿,安在铫中,重汤熏之,良久取出,晒焙干,再依上法熏之,再晒,得九熏九晒九炒,再晒10分干,与木香一处为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39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香连丸

39.1 方名

香连丸

39.2 组成

黄连1两,广木香1两,川朴1两,槟榔1两,白芍1两,枳壳1两。

39.3 功效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香连丸具有消炎整肠之功效。

39.4 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之香连丸主治肠炎腹痛,里急后重,脓便血便,或如鱼脑,或如烂肉,日行数10次。

39.5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开水送下,日2次。

39.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泛小丸。

39.7 用药禁忌

忌食瓜、果、生冷、油腻等物。

40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之香连丸

40.1 方名

香连丸

40.2 组成

广木香4两,甘草4两,陈皮4两,槟榔4两,泽泻4两,黄连8两,苍术8两,枳壳6两,厚朴6两,吴萸4两,杭芍8两,茯苓6两。

40.3 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之香连丸主治赤白痢疾,里急后重。

40.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半,幼童减半,开水吞服。

40.5 制备方法

水泛为丸。

40.6 用药禁忌

胃弱泄泻不宜服用。

41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3.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