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衍宗丸

目录

1 拼音

wǔ zǐ yǎn zōng wán

2 英文参考

wuzi yanzong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wuzi yanzong w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五子衍宗丸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其中《证治准绳》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菟丝子250g、五味子30g、枸杞子250g、覆盆子125g、车前子60g,具有补肾益精之功效。主治肾精不足证。本方为治疗肾精不足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男性不育之弱精、少精属肾精不足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五子衍宗丸的药典标准。

4 《证治准绳》方之五子衍宗丸

4.1 组成

菟丝子250g、五味子30g、枸杞子250g、覆盆子125g、车前子60g[1]

4.2 用法

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1]

4.3 功用主治

具有补肾益精之功效。主治肾精不足证。久不生育,遗精早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须发早白,牙齿动摇,舌淡红,脉细。[1]

4.4 方解

本方主治因肾精亏虚所致不育不孕证,治宜补肾益精为法。方中菟丝子既能温补肾阳,又可补益肾阴,且可补脾以资化源;枸杞子味甘质润,滋补肝肾而益精,二药合用,补肾益精的功用大增,共为君药。覆盆子补肾助阳,固肾涩精;五味子补肾固精,二者助君药加强补肾之功,且可固涩肾精,为臣药。车前子利湿泄浊,防诸药滋腻恋邪,为佐药。诸药相伍,使肾虚得补,肾精充盛,则诸症可愈。[1]

4.5 临床运用

[1]

1.本方为治疗肾精不足常用方剂。临床上以久不生育,腰膝酸软,脉细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若偏阳虚者,可加补骨脂、鹿胶、仙灵脾等以温壮肾阳;若偏阴虚者,可加熟地、龟胶、女贞子等以滋肾填精。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男性不育之弱精、少精属肾精不足者。

4.6 歌诀

五子衍宗补肾精,枸菟车覆味丸灵。[1]

4.7 出处

《证治准绳》

5 《摄生众妙方》卷十一方之五子衍宗丸

5.1 方名

五子衍宗丸

5.2 组成

枸杞子、菟丝子各八两,五味子一两,覆盆子四两,车前子二两[2]

甘州枸杞子8两,菟丝子8两(酒蒸,捣饼),辽五味子2两(研碎),覆盆子4两(酒洗,去目),车前子2两(扬净)。

5.3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2]

上各药俱择道地精新者,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4 功效主治

《摄生众妙方》卷十一之五子衍宗丸功能填精补髓,疏利肾气[2]。治肾虚遗精,阳痿早泄,小便后余沥不清,久不生育,及气血两虚,须发早白[2]

男服此药,具有填精补髓,疏利肾气,种子之功效。主治肾虚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萎不育。

5.5 用法用量

空腹服九十丸,睡前服五十丸,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冬月酒送下[2]

每服空心90丸,上床时50丸,白沸汤或盐汤送下,冬月用温酒送下。修合日,春取丙丁己午,夏取戊己辰戍丑未,秋取壬癸亥子,冬取甲乙寅卯。

5.6 运用

若惯遗泄者,去车前子,加莲子[2]

5.7 各家论述

《陕西中医》(1986;7:314):本方皆为植物种仁,味厚质润,既能滋补阴血,又蕴含生生之气,性平偏温,擅于益气温阳。方中菟丝子温肾壮阳力强;枸杞填精补血见长;五味子五味皆备,而酸味最浓,补中寓涩,敛肺补肾;覆盆子甘酸微温,固精益肾;妙在车前一味,泻而通之,泻有形之邪浊,涩中兼通,补而不滞。

5.8 出处

《摄生众妙方》卷十一

6 五子衍宗丸的药典标准

6.1 品名

五子衍宗丸

Wuzi Yanzong Wan

6.2 处方

枸杞子400g、菟丝子(炒)400g、覆盆子200g、五味子(蒸)50g、盐车前子100g

6.3 制法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和适量的水制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9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6.4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棕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酸、微苦。

6.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种皮石细胞表面观不规则多角形,壁厚,波状弯曲,层纹清晰(枸杞子)。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五味子)。种皮栅状细胞2列,内列较外列长,有光辉带(菟丝子)。种皮内表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壁微波状,以数个细胞为一组,略作镶嵌状排列(盐车前子)。非腺毛单细胞,壁厚,木化,脱落后残迹似石细胞状(覆盆子)。

(2)取本品水蜜丸3g,研细;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5g,剪碎,加硅藻土5g,研匀,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渣备用;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枸杞子对照药材1g,加硅藻土2g,研匀,加乙醚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20:20: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滤渣,加三氯甲烷4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6.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6.7 功能与主治

补肾益精。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6.8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6.9 规格

大蜜丸  每丸重9g

6.10 贮藏

密封。

6.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 五子衍宗丸药品说明书

7.1 药品名称

五子衍宗丸

7.2 药品汉语拼音

Wuzi Yanzong Wan

7.3 剂型

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g)。

7.4 性状

五子衍宗丸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棕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酸、微苦。

7.5 五子衍宗丸的主要成份

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炒)、车前子(盐炒)。

7.6 五子衍宗丸的药理作用

有增强性功能,抗疲劳作用。

1.雄性激素样作用:在摘除双侧睾丸的阳虚模型大鼠身上实验,灌胃给予益肾液(五子衍宗丸的液体剂型),1次/d,连续14天,于末次给药后30min击头处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阳虚大鼠前列腺、精囊及包皮腺重量指数的作用。

2.提高雄性小鼠性活动能力:给小鼠灌胃给予益肾液,1次/d,共7天,于末次给药后30min进行试验,将小鼠按比例(雌∶雄为2∶1)随机合笼,于安静暗室中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小鼠交配及骑跨次数明显增加。

3.缩短阴茎勃起潜伏期:给摘除双侧睾丸阳虚模型大鼠灌胃给药,1次/d,共2周,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进行阴茎勃起实验,电流强度4mA,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可明显增加大鼠对电刺激的感受兴奋性即大鼠阴茎勃起潜伏期明显缩短。

4.提高大鼠精子数及活动能力:给大鼠灌胃给予五子衍宗丸,1次/d,连续10天,于末次给药后30min将大鼠击头处死,进行精子数及活动能力的测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精子数及活动能力均见明显增加。

5.抗疲劳:小鼠灌胃给予五子衍宗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延长小鼠低温下游泳时间的作用。

7.7 五子衍宗丸的功能主治

补肾益精。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主要用于勃起功能障碍,腰痛,遗精,以及妇女不孕症、滑胎等。 应用益肾液(五子衍宗丸的液体剂型)治疗肾虚阳痿50例,1次/d,每次30ml,1个月为1个疗程,与甲睾酮片对照组比较,益肾液总有效率90%,其中近期治愈及显效率总有效率占84%,1个疗程结束后疗效稳定持久,远较应用雄性激素疗效快而巩固。

7.8 五子衍宗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

7.9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治疗期间,宜节制房事。

3.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五子衍宗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酒精过敏者慎用。

8.五子衍宗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五子衍宗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五子衍宗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10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11 专家点评

补肾益精。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阳痿不育。有人认为:五子衍宗丸功能滋肾助阳,虽专为男子不育而设,但主要是针对肾阴不足之不孕症同样有效。

7.12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8 参考资料

  1. ^ [1]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