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五子五皮饮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五首。
3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五子五皮饮
3.1 处方
紫苏子、莱菔子、陈皮各一钱半,白芥子六分,葶苈子八分,车前子、大腹皮各三钱,生桑白皮、茯苓皮各四钱,生姜皮一钱[1]。
紫苏子 莱菔子各4.5克 白芥子1.8克 葶苈子2.4克 车前子9克 生桑皮 浙苓皮各12克 大腹皮9克 新会皮4.5克 生姜皮3克
3.2 功能主治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之五子五皮饮主治痰胀,虽腹胀较轻,而仍喘肿者[1]。
降气达膜。治痰胀腹胀轻减,喘肿未除者。
3.3 五子五皮饮的用法用量
先用杜赤豆30克,鲜茅根60克,煎汤代水,再入煎上药,温服。
3.4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4 《医林绳墨大全》卷二方之五子五皮饮
4.1 方名
五子五皮饮
4.2 五子五皮饮的别名
4.3 组成
紫苏子、萝卜子、葶苈子、香附子、车前子、陈皮、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生姜皮。
4.4 主治
4.5 五子五皮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4.6 附注
五子五皮汤(《张氏医通》卷十三)。
5 《幼科铁镜》卷六方之五子五皮饮
5.1 方名
五子五皮饮
5.2 组成
苏子、山楂子、萝卜子、葶苈子、香附子、桑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
5.3 主治
《幼科铁镜》卷六方之五子五皮饮主治气肿。小儿脾胃虚弱,土弱不能生金,虚气上攻于肺,行于面目,遍身浮肿,先肿而后喘者。
6 《医略六书》卷二十方之五子五皮饮
6.1 方名
五子五皮饮
6.2 组成
苏子3钱(炒),葶苈2钱(甜),桑皮钱半,腹绒钱半,菔子3钱,车前3钱,陈皮钱半,地肤子3钱(炒),苓皮3钱,姜皮钱半。
6.3 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方之五子五皮饮主治喘胀浮肿,脉滑实者。
6.4 五子五皮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6.5 各家论述
痰气内壅,湿热外溢而肺胃气逆,故喘胀不眠,肤肿面浮焉。葶苈泻湿热以定喘,苏子降痰逆以散气,桑皮清肺肃金,腹绒泄滞宽胀,菔子消痰食;陈皮利中气,车前子利水以清热,地肤子利水以益阴,苓皮渗皮肤之湿热,姜皮散皮肤之浮肿。使滞散气行,则痰消而湿热自化,何患喘胀不除,浮肿不退乎。
7 《医级》卷八方之五子五皮饮
7.1 方名
五子五皮饮
7.2 组成
加皮、广皮、姜皮、茯苓皮、腹皮、萝卜子、白芥子、苏子、葶苈子、车前子。
7.3 主治
7.4 五子五皮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5 加减
如肺受火刑,不得通调,而致泛溢成水者,当以桑皮、骨皮易加皮、广皮。
8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五子五皮饮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九节·夹胀伤寒
即用白术和中汤。除其根以善后。胀而兼喘。初用五子五皮饮。降其气以平喘。气降喘平。即用大橘皮汤加川朴...
- 《幼科铁镜》:[附录]诸汤方
梗前胡半夏干葛陈皮枳壳杏仁木香甘草茯苓姜引。五子五皮饮治肿胀。苏子山楂子萝卜子葶苈子香附子桑皮橘皮...
- 《证治汇补》:[卷之七腰膝门]香港脚
。初起有表邪者。疏散之。小青龙汤加槟榔。实者五子五皮饮。或用苏叶、桑皮、前胡、杏仁、生姜。若已经攻...
- 《简明医彀》:[卷之三]腹胀
子、滑石。下气加沉香、苏梗;痛加姜黄、玄胡。五子五皮饮治壮实人初感可用,病略减,止服。栀子皮大腹皮...
- 《简明医彀》:[卷之三]水肿
)上加椒目、灯心水煎服。加减法与前腹胀相类,五子五皮饮、神佑丸可以兼用。茯苓散治诸般气肿。泽泻莞花...
- 更多古籍中的五子五皮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