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龙

目录

1 拼音

wǔ zhǎo lóng

2 英文参考

cairo morningglory root or leaf[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的全株或根·五爪龙

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云南中草药》记载的五爪金龙之别名[1]

3.1 别名

灯笼草、五爪龙、红葡萄、小五爪龙[1]

3.2 来源及产地

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ypoglaucum Planch的全株或根。分布云南、四川等地。[1]

3.3 性味

苦、涩,平[1]

3.4 功能主治

活血祛风,消肿止痛[1]

1.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服。[1]

2.治无名肿毒。捣敷。孕妇忌服。[1]

4 桑科植物粗叶榕或佛掌榕的根·五爪龙

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广西中草药》,为《广东中草药》记载的五指毛桃根之别名[1]

4.1 别名

土黄芪、五爪龙[2]

4.2 来源及产地

桑科植物粗叶榕Ficus simplicissima Lour.或佛掌榕F.simplicissima Lour.var. hirla Migo.的根。分布我国南部及西南部。[2]

4.3 性味

甘,平[2]

4.4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祛痰止咳,舒筋活络,通乳[2]

1.治病后体弱,自汗,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2]

2.治脾虚浮肿,风湿性关节炎,带下,产后无乳[2]

4.5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2]

4.6 化学成分

本品含氨基酸、糖类、甾醇、香豆素等,还含铅(>2ppm)。[2]

4.7 药理作用

动物实验,煎剂对小鼠有止咳作用[2]

5 葡萄科植物崖爬藤的全草或根·五爪龙

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为《四川中药志》记载的走游草之别名[2]

5.1 别名

五爪龙、岩五加、藤五甲、上树蜈蚣、小红藤[3]

5.2 来源及产地

葡萄科植物崖爬藤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ex Laws.) Planch.的全草或根。分布中南及西南地区。[3]

5.3 性味

辛、涩,平[3]

5.4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消肿,解毒[3]

1.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饮。[3]

2.治蛇咬伤,煎服并用鲜全草捣敷伤口周围;疮疥,无名肿毒,带状疱疹,捣敷或煎水洗。[3]

5.5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3]

6 蔷薇科植物蛇含的全草·五爪龙

五爪龙为中药名,出自《分类草药性》。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蛇含之别名[3]

6.1 别名

五匹风、五皮风、五爪龙[4]

6.2 来源及产地

蔷薇科植物蛇含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4]

6.3 性味

苦、辛,凉[4]

6.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4]

1.治小儿高热惊风,外感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疟疾。煎服:9~30g。[4]

2.治丹毒,痈肿,外伤出血,蛇、虫咬伤,捣烂敷;角膜溃疡,捣烂敷患眼眉弓。[4]

6.5 化学成分

本品含蛇含鞣质(Potentillin)、仙鹤草素(Agrimonin)、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4]

6.6 药理作用

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4]

7 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的根或茎叶·五爪龙

7.1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7.2 拼音名

Wǔ Zhǎo Lónɡ

7.3 别名

五叶藤(《南宁市药物志》),五叶茹(《泉州本草》)。

7.4 来源

为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的根或茎叶。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7.5 原形态

多年生柔弱、秃净、缠绕藤本。茎灰绿色,常有小瘤体。叶互生;通常指状5深裂,几达基部。直径6~9厘米,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但有小锐尖,全缘或最下一对裂片有时再分裂,两面均秃净,叶柄略长于叶,常有小瘤体。聚伞花序,花序柄短,有花1~3朵;萼绿色,长6~8毫米,先端极钝;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5~6厘米,内面颜色较深;雄蕊5枚。蒴果,种子4颗,灰棕色,短而圆,背部两侧棱角有长绵毛。花期夏、秋。

本植物的花(五爪金龙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7.6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广州多有栽培,常缠绕于竹篙上或棚架上为荫蔽物。

7.7 性味

《泉州本草》:"甘,寒,无毒。"

7.8 归经

《泉州本草》:"入肝、肺、肾、膀胱四经。"

7.9 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解毒。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痈疽肿毒。

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治肺热咳嗽。根、叶,捣烂外敷,治痈疮。"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通淋利小便。治淋症,水肿,外敷痈疽肿毒。"

7.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7.11 注意

《南宁市药物志》:"虚寒者禁服。"

7.12 附方

治诸淋:五爪金龙茎叶(鲜)一两。煎汤去渣,加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7.13 摘录

《*辞典》

8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8.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1.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8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