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郁

目录

1 拼音

wǔ yù

2 英文参考

five types of depress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五郁:1.运气学说术语;2.五种郁证的总称。

4 运气学说术语·五郁

五郁为运气学说术语,见《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1]。指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各被所胜之气克制而遏郁[1]。如木气主运之年,若遇阳明燥金司天,则木气为燥金之气所制胜而郁遏不得行其令,该年亦就不能表现木气主运的一般气候特征[1]

5 五种郁证的总称·五郁

五郁为五种郁证的总称[1]。《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后世将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称为五郁。《景岳全书·杂证谟》谓《内经》所说五郁,是指五行之化,气运如有乖和,则生五郁之病。

5.1 木郁

木郁为病证名[2]。五郁之一[2]。指肝胆郁结之证[2]。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病见畏寒畏热,头痛颊痛,头晕耳鸣,目赤暴痛,脘腹胀满,吞酸吐食等[2]。治宜疏达[2]。《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木郁风之属,脏应肝,腑应胆,主在筋爪,伤在脾胃,症多呕酸[2]。木喜条畅,宜用轻扬之药,在表疏其经,在里疏其脏,但使气得通行,均谓之达。”可用达郁汤、开郁至神汤或舒木汤等方[2]

5.2 火郁

火郁为五郁之一,指心火怫郁之证[3]。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火郁之病,为阳为热,脏应心,腑应小肠、三焦,主在脉络,伤在阴分。”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腹疼痛,目赤头晕,烦闷懊,潮热颧红,咳嗽痰喘,身生疿疮等[3]。《证治汇补》卷二:“咳嗽痰喘,风疹潮热,此火郁也。治宜发之。发者,汗之也,升举之也。”可用发郁汤、发火汤或通火汤等方[3]

5.3 土郁

土郁为病证名[4]。五郁之一[4]。指脾胃之气郁滞之证[4]。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证治汇补·郁症》:“食滞中焦,痰凝脾脏,热蕴肠胃,皆土郁也。”症见心腹饱胀,肠鸣泻利,呕恶痰涎或清水等[4]。治宜夺之[4]。《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夺者,直取之谓也。湿滞则土郁,脏应脾,腑应胃,……滞在上宜吐,滞在中宜伐,滞在下宜泻,皆夺也。”可用夺郁汤、善夺汤、疏土汤等方[4]

5.4 金郁

金郁为病证名[5]。五郁之一[5]。指肺气郁闭之病证[5]。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证治汇补·郁症》:“癃闭、气喘、胀满、不眠,皆金郁也。治宜泄之。泄者渗泄而利小便,疏通其气也。”可用泄郁汤、和金汤、善泄汤等方[5]

5.5 水郁

水郁为病证名[6]。五郁之一[6]。指水气郁阻之证[6]。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证治汇补》卷二:“水肿胀满,二便阻隔,皆水郁也。治宜折之。折者制御之也,伐而挫之也,渐杀其势也。”《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水之本在肾,标在肺。实土可以制水,治在脾;壮火可以制水,治在命门;自强可以帅水,治在肾;分利可以泄水,治在膀胱。凡此皆谓之折。”可用折郁汤、补火解郁汤等方[6]。不效者,或发汗,或通利二便[6]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0.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9.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6.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4.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8.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