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果树皮

目录

1 拼音

wǔ yǎn guǒ shù pí

2 英文参考

axillary choerospondias bark[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五眼果树皮

五眼果树皮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1]

3.1 来源及产地

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rtt et Hill的树皮。分布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福建、浙江。[1]

3.2 性味

酸、涩,凉[1]

3.3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治烧烫伤,浓煎液涂创面;阴囊湿疹,牛皮癣,煎水洗;外伤出血,研末敷。[1]

3.4 化学成分

本品含柚皮素、南酸枣苷(choerospondin)[1]

3.5 药理作用

鞣质能抑菌、收敛,亦用以治火烫伤[1]

4 《*辞典》·五眼果树皮

4.1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4.2 拼音名

Wǔ Yǎn Guǒ Shù Pí

4.3 来源

为漆树科植物南酸枣的树皮。全年可采。

4.4 原形态

南酸枣,又名:酸枣、酸醋树。

落叶乔木,高7~18米。树干挺直,树皮灰褐色,纵裂,枝紫黑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长柄;小叶7~15,对生,斜长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长尖或渐尖,基部偏斜,全缘,两面无毛或下面叶腋有时具丛毛;小叶柄长3~5毫米,顶端的一片长10~15毫米。花杂性,异株;雄花和假两性花淡紫,直径3~4毫米,成聚伞状圆锥花序;雌花较大,单生于上部叶腋,具梗;萼杯状,钝5裂;花瓣5;雄蕊10,花丝基部与10裂的花盘粘合,在假两性花中的约与花瓣等长,在雄花中的突出;子房上位,5室,每室有下垂之胚珠1颗,花柱5,分离。浆果椭圆形或卵形,长2~3厘米,宽1.4~2.5厘米,成熟时黄色;核坚硬,近先端有4~5个显明的眼点。花期3~5月。果期3~10月。

本植物的鲜果或果核(南酸枣)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4.5 生境分布

常见于疏林中。分布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贵州等地。

4.6 性味

①《陆川本草》:"酸,寒。"

②《南宁市药物志》:"涩,平。"

4.7 功能主治

治疮疡,汤火伤,阴囊湿疹。

①《陆川本草》:"杀虫去腐。治疮疡溃烂,绣球风及疳疔。’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汤火伤,疮毒。"

4.8 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洗;或煅灰、熬膏涂敷。

4.9 临床应用

①治疗烧伤

有保护创面、防治感染、制止疼痛、减少渗出等作用,从而能较好地控制败血症和休克,促使创面愈合。用法:㈠五眼果树皮(内皮)二斤,加水5000毫升,煎4~5小时后去渣,浓缩成500毫升,加入防腐剂,高压消毒备用;也可将药液进一步浓缩制成油纱布使用。对早期创面,按一般常规清洗消毒后涂以药液,暴露创面,不久即可自行干燥结痴。每日涂1~2次。亦可用油纱布均匀地紧贴于创面上,再用纱布棉垫加压包扎。如创面感染,痂下有脓液者,应及时去掉痂皮,重新清洗涂药;使用油纱布时,宜采用半暴露疗法。㈡五眼果树皮8份,干栀子2份,捣碎混合后浸泡于60%酒精内48~72小时,过滤去渣。用时须将浸出液煮沸直至呈稀胶状(约为原液1/3),冷却后均匀涂于创面;创面感染者,须将脓痂清除后涂药。此外,也可用五眼果树皮熬成半流浸膏后和入等量植物油调匀涂创面,或研成粉末撒于患处。据临床观察,一般轻度烧伤经10~14天可获得痂下愈合,中度、重度烧伤也可在2~3周内痊愈。由于涂药后创面很快形成一层干燥的棕褐色薄膜,因而能保护创面,起到了"人造皮肤"的作用;但这对观察创面情况也带来一定困难,如创面渗液较多时,又易导致痂下积脓。此外,对创面疼痛等问题尚有待进一步解决。

②治疗细菌性痢疾

取酸枣树皮去掉表层粗糙部分,晾干。4两为1剂,水煎两次,混合浓缩成100毫升。口服每次50~100毫升,一日2次;或行保留灌肠,一次50~100毫升,每天1~2次。重者口服灌肠并用。观察60例(急性52例,慢性8例),均治愈:腹痛、脓血便消失,便次每日1~2次,大便成形,大便常规镜检阴性或脓细胞0~2个/高倍,乙状结肠镜检肠象阴性。治愈日数平均4.12天,最短1天,最长15天。据观察,单独口服不如并用灌肠者奏效快、疗效高。慢性菌痢临床症状虽易消失,但肠象转为阴性较为缓慢,故宜口服灌肠并用。

4.10 摘录

《*辞典》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