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犀丸

目录

1 拼音

wū xī wán

2 概述

乌犀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一首。

3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三方之乌犀丸

3.1 别名

角丸

3.2 组成

犀角、茯苓、芍药、细辛、玄参、人参各一两,山药、羌活各二两[1]

乌犀1两,茯苓1两,芍药1两,细辛1两,黑参1两,人参1两,干山药2两,羌活2两。

3.3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1]

3.4 功能主治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三方之乌犀丸主治两睑粘睛外障,症见眼睑痒痛,渐渐睑中生疮,睑涩皮烂,两睑相粘[1]

主治两睑粘睛外障。此眼初患之时,或痒或痛,年多风赤,睑中有疮;外障兼胬肉。

3.5 用法用量

每服十丸,空腹茶水送下[1]

3.6 附注

角丸(《普济方》卷八十二)。

4 《圣济总录》卷六方之乌犀丸

4.1 方名

乌犀丸

4.2 组成

犀角屑半两,天麻1两,白附子(炮)1两,白僵蚕(炒)半两,半夏(汤浸7遍,以去皮生姜半两同杵碎,炒令干)半两,乌蛇肉(酒浸,去皮骨,炙)1两,天南星(炮)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晚蚕沙(微炒)半两,麝香(研)半两,干蝎(去土,微妙)半两。

4.3 制备方法

上为末,再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方之乌犀丸主治风寒客于三阳经,筋脉拘强,口噤不开,牙关紧急。

4.5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5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之乌犀丸

5.1 方名

乌犀丸

5.2 组成

犀角(镑)1分,羚羊角(镑)1分,龙齿半两,茯神(去木)半两,人参半两,远志(去心)1分,麦门冬(去心)1分,郁李仁(去皮)1分,丹砂(研)1分,铁粉1分,龙脑1钱。

5.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5.4 功效主治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方之乌犀丸功在安魂定魄。主治心虚惊悸健忘,精神恍惚,言语无度,心中烦闷。

5.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临卧以温酒嚼下;金银薄荷汤亦得。小儿可服半丸。

6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方之乌犀丸

6.1 方名

乌犀丸

6.2 组成

乌犀(细镑)1两,羚羊角(细镑)1两,胡黄连半两,贝母(微炒,去心)半两,知母(焙)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天门冬(去心,焙)半两,甘草(炙)1分,黄芩(去黑心)1分,人参半两,牛黄1两(别研),丹砂半两(别研),柴胡(去苗)1两。

6.3 制备方法

上药除别研外,捣罗为末,入别研药,更同细罗,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4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方之乌犀丸主治鼻中生疮。

6.5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7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方之乌犀丸

7.1 处方

乌犀角屑30克 羚羊角屑60克 天南星30克(醋浸一宿,炒令黄)天雄30克(炮裂,去皮,脐)天麻60克 乌蛇6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黄)桂心30克 白僵蚕30克(微炒)干蝎30克(微炒)防风60克(去芦头)麻黄60克(去根、节)芎藭30克 独活30克 干姜30克(炮裂,锉)川乌头30克(炮裂,去皮、脐)白术30克 当归30克 白芷30克 细辛30克 牛膝30克(去苗)槟榔30克 青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白附子30克(炮裂)桑螵蛸30克(微炒)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牛黄7.5克(细研)麝香7.5克(细研)

乌犀角屑1两,羚羊角屑2两,天南星1两(醋浸1宿,炒令黄),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天麻2两,乌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桂心1两,白僵蚕1两(微炒),干蝎1两(微炒),防风2两(去芦头),麻黄2两(去根节),芎1两,独活1两,干姜1两(炮裂,锉),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当归1两,白芷1两,细辛1两,牛膝1两(去苗),槟榔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附子1两(炮裂),桑螵蛸1两(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牛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

7.2 制法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方之乌犀丸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身体顽麻。

7.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腹时用热酒送下。

7.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8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五方之乌犀丸

8.1 方名

乌犀丸

8.2 组成

乌犀角屑半两,天麻1两,桂心1两,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海桐皮1两,当归1两,芎1两,干蝎半两(微炒),羚羊角屑1两,萆薢1两(锉),藁本半两,蔓荆子半两,麻黄1两(去根节),白附子半两(炮裂),白僵蚕1两(微炒),龙脑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

8.3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龙脑、麝香等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8.4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五方之乌犀丸主治一切风。

8.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嚼破,以薄荷酒送下。

9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方之乌犀丸

9.1 方名

乌犀丸

9.2 组成

乌犀角屑1两,赤箭1两,麻黄1两(去根节),天南星半两(炮裂),秦艽3分(去苗),汉防己半两,独活3分,羚羊角屑3分,防风1分(去芦头),白附子3分(炮裂),白僵蚕1分(微炒),芎3分,当归2分(锉,微炒),酸枣仁2两(微炒),桑寄生2分,龙脑1分(研入),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9.3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4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方之乌犀丸主治妊娠中风,口面僻,言语謇涩,身体强直,或时反张。

9.5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薄荷酒送下,不拘时候。

10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乌犀丸

10.1 方名

乌犀丸

10.2 组成

乌犀角屑1分,天南星(炮裂)1分,白附子(炮裂)1分,干蝎(微炒)1分,天麻1分,白花蛇半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

10.3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无灰酒1小盏,同入银器内,煎令稠;入牛黄(细研)1分,麝香(细研)1分,腻粉1分,龙脑(细研)1分,水银(用小枣瓤研令星尽)1分,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虎睛1对(酒浸,微炙),都研为末,入前药煎为丸,如麻子大。

10.4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乌犀丸主治小儿中风痉,及惊痫诸风,手足搐搦不定。

10.5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用竹沥送下,不拘时候。

11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乌犀丸

11.1 方名

乌犀丸

11.2 组成

乌犀角屑1分,羚羊角屑1分,麝香1分(细研),芦荟1分(细研),胡黄连1分(细研),雄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丁香1分,牛黄1分(细研),龙脑1钱(细研),天南星1两(用酒1升,煮尽为度,切破晒干),半夏1分(浆水1升,煮尽为度,切破晒干)。

11.3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铫子纳火上,化石脑油为丸,如绿豆大。

11.4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乌犀丸主治小儿慢惊风,搐搦吐涎。

11.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温酒化下不拘时候;金银薄荷汤化下亦得。

12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乌犀丸

12.1 方名

乌犀丸

12.2 组成

巴豆108粒(并去心膜,对对排列得定,不可失落星儿,更用沉香水浸过,去心壳膜,务在精制,稍有不净,难取神效。盖膜能伤胃,心能发呕),橘皮1两(去白,切如小指面大,片片令匀,将巴豆拌和,受晓露7夜,2件锅内文武火炒令黑色,拣出巴豆,令出油尽),苍术(去粗皮)6钱(浓煎,犀角水浸,受太阳7日晒干,入锅内微炒,遂将橘皮同碾为细末,加巴豆加入末内,再研为细末)。

12.3 制备方法

上为末,和匀,水浸蒸饼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12.4 功效主治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乌犀丸功在消宿食,破滞气,发散疖毒。主治小儿惊疳,乳食不化,内成积聚,腹大体小,潮热往来,五心烦热,揉指咬甲,蛔虫自利,颈项结核,肚痛无时,遍身疮疥,小便如泔,夜多盗汗,嗜泥炭,喜甘甜,或疟或渴,或吐或泻,或百日内外因吞恶血绞刺啼叫。

12.5 用法用量

临卧生姜汤送下。

13 《卫生总微》卷二方之乌犀丸

13.1 方名

乌犀丸

13.2 组成

犀角末1钱,猪牙皂角末2钱,干蟾末3钱,龙脑少许。

13.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熊胆汁为丸,如绿豆大。

13.4 主治

《卫生总微》卷二方之乌犀丸主治乳颊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癣退不生者。

13.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温水送下。先以赤芝散油调涂之,后服本方。

14 《养老奉亲》方之乌犀丸

14.1 方名

乌犀丸

14.2 组成

天麻2两,地榆1两,玄参1两,川乌头1两(炮制,去皮),龙脑薄荷4两,藿香叶1两,皂角3挺(不蛀者,烧红入水中浸之),龙脑少许,麝香少许。

14.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

14.4 主治

《养老奉亲》方之乌犀丸主治老人一切风。

14.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嚼吃;小儿半丸以下,薄荷茶、酒调下。

1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之乌犀丸

15.1 方名

乌犀丸

15.2 别名

反魂丹

15.3 组成

白术(米泔浸1宿,切,焙干微炒)3分,白芷3分,干姜(炮)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天竺黄(细研)3分,虎骨(酒、醋涂,炙令黄)3分,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熟)3分,何首乌(米泔浸1宿,煮过,切,焙)3分,败龟(酒、醋涂,炙令黄)3分,桑螵蛸(微炒)3分,缩砂仁3分,蔓荆子(去白皮)3分,丁香3分,晚蚕蛾(微炒)3分,萆薢(微炙)1两,细辛(去苗)1两,藁本(去土)1两,槐胶1两,阿胶(杵碎,炒)1两,陈皮(去白,微炒)1两,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干炒黄)1两,羌活(去芦)1两,麝香(别研)1两,天麻(酒洗,切,焙)1两,半夏(汤洗7次,姜汁浸3日,炒)1两,茯苓(去皮)1两,独活(去苗)1两,人参(去芦)1两,羚羊角(镑)1两,藿香叶(去土)1两,槟榔1两,川乌(烧令通赤,留烟少许,入坑内,以盏复,新土围,食顷出)1两,肉桂(去粗皮)1两,沉香1两,麻黄(去根节)1两,白僵蚕(去丝嘴,微炒)1两,白附子(炮)1两,干蝎(微炙)1两,防风(去芦)1两,白花蛇(酒浸1宿,炙熟用肉)1两,乌蛇(酒浸1宿,炙,去皮骨,令熟,用肉)1两,木香1两,石斛(去根)半两,水银半两,蝉壳(去土,微炒)半两,川芎半两,肉豆蔻(去壳,微炮)半两,硫黄(末,用瓷盏盛,慢火养成汁,入前水银,急炒如青泥,细研)半两,附子(水浸后炮,去皮脐)半两,龙脑(别研)半两,朱砂(研飞)半两,雄黄(研飞)半两,牛黄(别研)半两,狐肝3具(腊月采取,同乌鸦1只,入新瓦罐内,以瓦盆子盖头,用泥固济,用炭火一秤,烧令通赤,待烟尽取出,候冷,研令极细用),乌鸦1只(腊月采取,去嘴翅足),腻粉(别研)1分,当归(去芦,酒浸,焙,炒)2两,乌犀(镑)2两。

15.4 制备方法

上药并须如法修事,为细末,炼白蜜合和,入酥,再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15.5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之乌犀丸主治丈夫、妇人卒中诸风,牙关紧急,膈上多痰,或语言謇涩,口眼斜,瘫痪,暗风痫病,手足潮搐,心神不安,遍身烦麻;肠风痔瘘;肾脏风毒,上攻下注;妇人血风,头旋吐逆,皮肤肿痒,遍身疼痛;小儿诸风癫痫,潮发瘈疭,口眼相引,项背强直,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诸病久虚,变生虚风,多睡昏困,荏苒不解。

15.6 用法用量

常服1丸,薄荷汤或茶嚼下,不拘时候。丈夫、妇人卒中诸风,牙关紧急,膈上多痰,或语言謇涩,口眼斜,用薄荷汁与酒各少许,化3丸服之,良久再服。

15.7 附注

反魂丹(《原书卷十》)。

16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之乌犀丸

16.1 方名

乌犀丸

16.2 组成

黑牵牛4两(生用),皂角2两(不蚛者,炙令香,刮去皮弦子),细松烟墨半两(烧令烟断)。

16.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6.4 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三方之乌犀丸主治一切风热壅滞,大便秘涩,小便赤黄,烦躁喘满,腰脚重痛;脚气。

16.5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温熟水送下。临卧取利1次。更量虚实加减。

17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惠眼观证》方之乌犀丸

17.1 方名

乌犀丸

17.2 组成

皂荚2分(烧,不蛀者),硫黄1钱,陈皮1钱,白姜(炮)1钱半,川乌头(炮)1分,巴豆(净)10粒。

17.3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芥子大。

17.4 功效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惠眼观证》方之乌犀丸功在温胃调脾,消进饮食。主治小儿疳肥,脏腑不和,头面疳疮,口鼻干燥,吐逆乳食,面黄饥瘦。

17.5 用法用量

早晨、临睡进3-5丸,以香熟水送下;伤食潮热,或因积而泻,每服20-30丸,以饭饮送下。

18 《丹溪心法》卷五方之乌犀丸

18.1 方名

乌犀丸

18.2 组成

丑(头末)3两,青皮3两,使君子肉7钱半,白芜荑1钱半,鹤虱5钱,芦荟1钱(别研,烧红醋淬),苦楝根皮半两。

18.3 制备方法

上炒令焦黑色,为末,曲为丸,如麻子大。

18.4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五方之乌犀丸主治疳积。

18.5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前米饮送下。

19 《普济方》卷三七三引《仁存方》之乌犀丸

19.1 方名

乌犀丸

19.2 组成

薄荷叶1两,乌药1两(烧存性),京墨3钱,硼砂3钱,麝香1钱,朱砂1钱,玄精石1钱,猪牙皂角1两(烧存性)。

19.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19.4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三七三引《仁存方》之乌犀丸功在化痰退热。主治小儿惊风发搐。

19.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化下。入梨汁1滴尤好。

20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方之乌犀丸

20.1 方名

乌犀丸

20.2 组成

黑牵牛2两,使君子7钱半,青皮2两,雷丸2钱半,苦楝皮半两,鹤虱5钱,(一方不用楝皮,用芦荟钱半)。

20.3 制备方法

上同入锅内炒焦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20.4 功能主治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方之乌犀丸主治小儿疳热,腹内生虫,肚大,手足疲弱,丁奚尪羸。

20.5 用法用量

3岁儿服20丸,食前米饮送下。

21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阴方》之乌犀丸

21.1 方名

乌犀丸

21.2 组成

马鸣肝(即晚蚕沙,5月收者良,拣尽,炒至烟起)半斤,大草乌2两(入灰火内逼裂,取出,以布袋打去皮尖)。

21.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酸醋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1.4 功效主治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阴方》之乌犀丸功在调治血脉,治风补虚。主治血海一切疾证,血风,血冷,血滞,血气,月水不调,腰腹疼痛,腿足麻痹。血气逆上冲肺攻脾,血沥,血癥,血瘕。

21.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常服淡醋汤温酒随下。如别有证候,依后汤使。凡血气不顺,月水不调,或过期不来,或月内再至,淡醋汤温酒送下;凡血弱阴虚,经水枯竭,数月不得,痿黄瘦瘁,腰腹疼痛,厌厌不已,及脚膝挛急,并以黑豆炒,浸酒送下,久服血润自通;凡经脉凝滞,久久不行,腰重疼痛,数月不利,以上牛膝根浸酒送下,脉复即行;凡妇人年未50,住脉太早,腰脊重疼,腿足麻痹,目多昏暗,常用茶清或酒任下;凡血气逆上,血上冲肺,喉间作腥,或咯血唾血,以葱白或花桑叶煎汤送下;凡感踏风冷,血气暗痛,时复昏懵,以铁秤锤烧红淬酒送下,或伏龙肝捣碎细炒浸酒送下;凡经脉妄行不止,渐或成痛,或赤白带下,兼生黄水,名曰漏下,并艾醋汤送下,或炒黑豆浸酒,或以绵子烧灰调酒送下,或北艾、地榆、柏叶煎汤送下,兼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艾醋汤相间来进;治血气攻脾,心胸嘈杂,此名血懵,以猪呕血入麻油少许同煎,浸酒送下;治血风,筋脉挛急,脚肿疼痛,脚多转筋,以木瓜汤送下,或当归、木瓜、牛膝浸酒送下,或炒黑豆同羌活浸酒送下,兼以红蓼茎叶细切,煎汤熏洗;治血沥,腰肿痛,膝重,此皆血脉凝滞于足太阳经,可先嚼茴香1撮,温酒送下,或炒黑豆浸酒送下尤佳;血风攻注,手足偏重,顽麻痠疼,炒生姜酒送下;血虚血风上攻,齿牙浮肿,及血风头疼,偏正头风,耳内鸣响,耳聋重听,遍身生疮,顽麻燥痒,并用荆芥穗叶或生葱茶送下,食前后并宜服之;肝虚生风,眼多冷泪,多饶昏睛,木贼煎汤送下,或煎黑豆汤送下,不拘时候;风寒触血,遂成血癥瘕,咳嗽喘急,桑白皮煎汤送下;大便下血,侧柏、地榆煎汤送下。

22 《博济》卷三方之乌犀丸

22.1 方名

乌犀丸

22.2 组成

淡豆豉、大蒜(去皮苗)各等分。

22.3 制备方法

一处杵令和匀,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22.4 功能主治

《博济》卷三方之乌犀丸主治肠毒下血不止,及久患血痢者。

22.5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盐汤送下。

2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