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犀膏

目录

1 拼音

wū xī gāo

2 《传家秘宝》卷中

2.1 方名

乌犀膏

2.2 组成

威灵仙10斤(拣紫色条子用),真天麻(取细末)2两,生犀(取末)1两,黑附子(须是拣存生正者,去皮脐,取末)2两,龙脑(生者,另研)1两。

2.3 主治

中风手足不随,偏枯瘫痪,脚气攻注,头面浮肿,口眼斜,语涩痰涎,精神恍惚,大便风秘。

2.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用薄荷汤化下;烦躁者,薄荷自然汁化下。

2.5 制备方法

先将灵仙同河水1石煮至3斗,以生绢滤去滓,只取清汁,更入醇酒1斗,同以银石器内煮至1斗,更清澄去细尘滓,次入天麻、附子末在药汁中,再以文火熬成膏,放令温冷后,入生犀、龙脑一处同搅匀,用瓷盒子内盛之。

3 《博济》卷五

3.1 方名

乌犀膏

3.2 组成

皂角子(烧存性)1-2分。

3.3 主治

皂角及恶水入疮口内,热痛不止。

3.4 用法用量

贴于疮立效。

3.5 制备方法

上先研皂角子绝细,续入沙糖,和匀如膏。

4 《圣惠》卷六十三

4.1 方名

乌犀膏

4.2 组成

乌犀屑1两,玄参1两,黄芩1两,紫葛1两,木通1两,川升麻1两,白芷2两,当归1两,白蔹1两,白及1两,防风1两(去芦头),芎1两,甘草2两,赤芍药1两,桂心1两,槐枝2两,垂柳枝3两,桑枝2两,松脂2两,黄丹12两,蜡2两,油2斤,青盐2两。

4.3 主治

发背痈疽,结硬肿痛。

4.4 用法用量

用帛上摊贴,1日2次。

4.5 制备方法

上锉细,于净铛内,以油浸药3宿,后以文火煎,令白芷色赤黑,滤去滓,次下松脂、蜡令消,绵滤去滓,拭铛令净,都倾铛内,下黄丹,文火上煎,不住手以柳蓖搅,候色变黑,滴于水内,捻看软硬得所,倾于瓷盒内。

5 《普济方》卷四○八

5.1 方名

乌犀膏

5.2 组成

玄参、荆芥、大黄各等分。

5.3 主治

小儿一切惊热疮疾。

5.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指头大。

5.6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乌犀丸”。

6 《圣济总录》卷一三○

6.1 方名

乌犀膏

6.2 组成

白芷1两半,板兰根1两半,苦参1两半,芎(细锉)1两半,铅丹6两,清麻油15两。

6.3 主治

一切恶疮,瘰疬,痈疽发背,阴疮,灸疮,烫火疮,闪扑损。

6.4 用法用量

如用,以无灰纸摊贴所患处。

6.5 制备方法

先将油并前4味药用慢火同煎,令药焦黑,用绵滤去滓,再入锅内,亦用文武火煎沸,下铅丹在内,用柳木篦子搅匀,滴水内成珠为度,即倾在瓷器内密收。

7 《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聚宝方》

7.1 方名

乌犀膏

7.2 组成

枣子3个(去核,每个入巴豆3粒,针刺上烧过存性),硇砂3钱,轻粉1钱匕,朱砂(飞)1钱,香墨(烧)1钱,粉霜半钱匕,甘遂半钱(煨),水银砂2钱。

7.3 功效

行风下涎。

7.4 主治

小儿急慢惊风。

7.5 用法用量

每服如豆大,薄荷水化下。看虚实,非时勿服。

7.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膏。

8 《幼幼新书》卷八引《吉氏家传》

8.1 方名

乌犀膏

8.2 组成

京墨(煅)1钱,水银砂1钱,犀角1钱,轻粉1钱,牛皮胶(蚌粉炒)1钱,粉霜1钱,朱砂1钱半,滑石,白附子1钱匕,麝香少许,巴豆30个(针穿,灯上烧存性)。

8.3 主治

急惊,风热涎积,一切惊积。

8.4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膏。每服如枣子大,或半豆大,薄荷冷汤送下。

9 《魏氏家藏方》卷十

9.1 方名

乌犀膏

9.2 组成

川乌头3个,天南星3个(各极大者,并烧存性,内如皂子白星为度),玄参末5钱,薄荷末5钱。

9.3 主治

小儿伤风寒邪,诸痫惊风,手足瘈疭,渐成慢惊风,痰涎壅滞,眼目上视,冒冷,浑身壮热。

9.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小儿半丸,薄荷汤送下;筋力缓急,乳香、葱白汤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9.6 附注

本方方名,按剂型当作“乌犀丸”。

10 《永类钤方》卷十一引《简易方》

10.1 方名

乌犀膏

10.2 组成

皂荚2条(捶碎,用水3升,浸1时久,挼汁去滓,入瓦器内熬成膏),好酒1合,人参1分(为末),百草霜(研)1钱(同皂角搅,勿令稠),硇砂少许,焰消少许,白梅霜少许(并研入膏中)。

10.3 主治

咽喉肿痛,及结喉烂喉,遁虫缠喉,闭喉急喉,飞丝入喉,重舌木舌。

10.4 用法用量

用鹅毛点少许于喉中,以出尽顽涎为度。若木舌,先以粗布蘸水揩舌令软,次用姜汁擦之,然后用药。

10.5 制备方法

上拌和。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