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煎

目录

1 拼音

wū tóu jiān

2 概述

乌头煎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3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乌头煎

3.1 别名

大乌头煎[1]

3.2 处方

乌头(大者,炒,去皮)五枚[1]

乌头大者10克(熬去皮,不哎咀)。

3.3 功能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乌头煎功能散寒止痛[1]。治寒疝,绕脐腹痛,恶寒不欲食,发则冷汗出,手足厥冷,脉沉紧[1]

破积,散寒,止痛。治寒疝绕脐腹痛,若发则冷汗出,手足厥冷,脉沉紧者。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不相搏,即为寒疮。

3.4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入蜂蜜二升,煎至水气尽,强者分三次服,弱者分四次服,日一次[1]

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蜜400毫升,煎令水气尽,取400毫升。强人服140毫升,弱人服100毫升。不愈,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3.5 方解

方中乌头大辛大热,善治沉寒痼冷,并能止痛,配以蜂蜜同煎,既可缓和乌头之毒性,又能增强止痛和延长疗效。二药合用,故可用于阳虚积寒在里,寒气搏结不散而致的寒疝腹痛。但乌头有毒,必须久煎,并注意用量和服法,以防中毒。如服后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脉有间歇,甚至昏迷等中毒反应,急当抢救。

3.6 临床应用

1.疝瘕:一男子,年七十余。自壮年患疝瘕,十日、五日必一发;壬午秋大发,腰脚挛急,阴卵偏大,欲入腹,绞痛不可忍,先生诊之,作大乌头煎饮之(原注每帖重八钱),斯须,瞑眩气绝,又顷之,心腹呜动,吐出水数升。即复故,尔后不复发。

2.腹痛:沈某,年50余岁,有多年宿恙,为阵发性腹痛。其症,腹痛频作,痛无定处,惟多在绕脐周围一带,喜温可按,痛甚以致汗大出。舌质淡,苦薄腻而滑,脉沉弦。诊系寒气内结,阳气不运,寒则凝泣,热则流通。寒者热之,是为正治。曾投理中汤,药力尚轻,若不胜病,非大乌头煎不可,故先小其量以消息之。乌头用4.5g,以药房蜜煎不便,盖蜜煎者缓其毒也。权以黑豆、甘草以代之。二剂后,腹痛未作,汗亦未出,知药症相符,乌头加至9g。病者月余痊愈出院。

3.7 附注

大乌头煎(《金匮》卷上)、大乌头汤(《三因》卷七)。本方方名,《备急千金要方》引作“二物乌头煎”;《外台秘要》引作“二物大乌头煎”。

3.8 摘录

《金匮要略方论》方

4 《永乐大典》卷九一○引《风科集验方》之乌头煎

4.1 方名

乌头煎

4.2 组成

乌头5枚(生,去皮脐),桂心4两,大黄3两,甘草(炙)3两,赤芍药2两,当归(去芦)2两。

4.3 功能主治

《永乐大典》卷九一○引《风科集验方》之乌头煎主治卒中遁尸,心腹刺痛。

4.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2盏,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入蜜半两,再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每日2次。

5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2.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