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组成
- 5 制法
- 6 午时茶颗粒的功能主治
- 7 午时茶颗粒的用法用量
- 8 出处
- 9 午时茶颗粒的药典标准
- 10 午时茶颗粒药品说明书
- 10.1 药品类型
- 10.2 药品名称
- 10.3 药品汉语拼音
- 10.4 药品英文名称
- 10.5 成份
- 10.6 性状
- 10.7 作用类别
- 10.8 适应症/功能主治
- 10.9 规格
- 10.10 午时茶颗粒的用法用量
- 10.11 禁忌
- 10.12 午时茶颗粒的不良反应
- 10.13 注意事项
- 10.14 午时茶颗粒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 10.15 午时茶颗粒的药理作用
- 10.16 备注
- 11 参考资料
- 附:
1 拼音
wǔ shí chá kē lì
2 英文参考
wushicha granule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wushicha keli[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午时茶颗粒为中成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1]。主要成分为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麦芽(炒)、甘草、六神曲(炒)、桔梗、紫苏叶、厚朴、红茶[2]。具有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午时茶颗粒的药典标准。
4 组成
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甘草、六神曲(炒)各30g,麦芽(炒)、桔梗、紫苏叶、厚朴各45g,红茶960g[1]。
5 制法
6 午时茶颗粒的功能主治
功在解表和中[1]。用于感受风寒、内伤食积、寒热吐泻[1]。
7 午时茶颗粒的用法用量
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
9 午时茶颗粒的药典标准
9.1 品名
午时茶颗粒
Wushicha Keli
9.2 处方
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炒麦芽、甘草、桔梗、紫苏叶、厚朴、红茶、六神曲(炒)
9.3 制法
以上十九味,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枳实、紫苏叶、厚朴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山楂等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2 (40~50℃)的清膏,加乙醇等量使沉淀,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加蔗糖粉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加上述苍术等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g,即得。
9.4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苦。
9.5 鉴别
(1)取本品12g,加乙醇4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15ml,10ml),弃去乙醚液。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15ml,10ml,10ml,1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2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醇(5: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12g,加甲醇4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水液备用),蒸干,残渣加甲醇适量使溶解,加中性氧化铝0.5g,拌匀,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2g,内径为1cm)上,用70%乙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连翘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1 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水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15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2ml,加热回流1小时,取出,放冷,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甲酸(10:2:4: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9.6 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C)。
9.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9.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2%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9.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橙皮苷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9.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内容物,研细,取约6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9.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陈皮和枳实以橙皮苷(C28H34O15)计,不得少于0.60mg。
9.8 功能与主治
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9.9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6g,一日1~2次。
9.10 规格
每袋装6g
9.11 贮藏
密封。
9.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午时茶颗粒药品说明书
10.1 药品类型
10.2 药品名称
午时茶颗粒
10.3 药品汉语拼音
10.4 药品英文名称
10.5 成份
10.6 性状
10.7 作用类别
10.8 适应症/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10.9 规格
每袋装6克
10.10 午时茶颗粒的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6克,一日1~2次。
10.11 禁忌
10.12 不良反应
10.13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3.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15 午时茶颗粒的药理作用
10.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11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午时茶颗粒
- 《一得集》:[卷上诸论]烟痢宜通不宜塞论
槟榔、腹皮等。消食则宜神曲、谷芽、麦芽、山楂、午时茶、五谷虫、鸡内金之类。健脾则宜西洋参、茯苓、炒...
- 《杨氏家藏方》:[卷第十二疮肿方七十二道]必捷丸
末,乌鸡子汁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茶清送下二丸,午时后服三丸,临卧服四丸《杨氏家藏方》宋杨倓公元96...
- 《博济方》:[卷一劳证]橘皮煎丸
桐子大。每日空心,以茶酒任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午时再服,忌生葱、豆豉。此药煎,若用银石砂锅,极妙。...
- 《卫生易简方》:[卷之五]酒病
赤小豆花、葛花为末。服方寸匕,终日不醉。治好食生茶用椒末糊丸如桐子大。茶下一十丸。《卫生易简方》明...
- 《医宗金鉴》:[外科卷下头面部]齿
芷 赤芍药各五钱 以上共为末,用生姜汁、茶清调温贴敷,伤损紫黑色久不退者,加 肉桂...
- 更多古籍中的午时茶颗粒
午时茶颗粒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 生茂午时茶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 午时茶颗粒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午时茶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午时茶胶囊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午时茶胶囊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修订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午时茶颗粒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修订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