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乌蛇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为《本草纲目》记载的乌梢蛇之简称[1]。
4 关于乌梢蛇
乌梢蛇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2]。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2]。乌梢蛇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乌梢蛇饮片呈段状,表皮乌黑色或黑褐色,无光泽,切面黄白色或灰棕色,质坚硬,气腥,味淡[3]。乌梢蛇肉,呈段片状,无皮骨,肉厚柔软,黄白色或灰黑色,质韧,气腥,略有酒气[3]。酒乌梢蛇色泽加深,略有酒气[3]。
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乌梢蛇饮片具有祛风止痒的功能[3]。酒乌梢蛇增强了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多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惊厥,皮肤顽癣,麻风[3]。
详见乌梢蛇条。
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1.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4.
- ^ [3]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4-175.
用到中药乌蛇的方剂
- 三味乌蛇散
ǎn《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方名:三味乌蛇散组成:乌蛇(酒浸,去皮骨,炙)1两,干荷叶半两,枳壳(去瓤...
- 乌梢蛇酒
拼音:wūshāoshéjiǔ处方:乌梢蛇1条酒500ml炮制:将乌梢蛇放入干净的瓶中;倒入酒浸泡...
- 皂荚膏摩方
:皂荚膏摩方组成:皂荚(肥者)5梃,川乌头1两,乌蛇肉2两,硫黄3分(细研)。主治:身体手足有顽麻风...
- 乌梢蛇片
ūshāoshépiàn《中医外科学》:方名:乌梢蛇片组成:乌梢蛇(研粉)。功效:祛风止痒。用法用...
- 乌蛇搜风汤
ōufēngtāng《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方名:乌蛇搜风汤组成:乌蛇6g,羌活9g,独活9g,防风6...
- 更多用到中药乌蛇的方剂
用到中药乌蛇的中成药
- 青大将丸
Wan标准编号WS3-B-0302-90本品为乌梢蛇制成的水丸。制法取乌梢蛇(去头尾,炒)500g...
- 大活络丹
成药,出自《兰台轨范》卷一。。主要成分为蕲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麻黄、贯众、甘草、羌活、肉桂...
- 参茸木瓜药酒
乌40g羌活40g威灵仙40g桃仁(炒)30g乌梢蛇30g甘草30g青风藤30g秦艽30g赤芍30...
- 风湿福音丸
马钱子100g狗骨胶15g蜈蚣15g甘草15g乌梢蛇50g制法:以上十九味,取自然铜粉碎为级细粉,...
- 风湿祛痛胶囊
的主要成份:黄柏、苍术、威灵仙、鸡血藤、蜂房、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蕲蛇、红花、土鳖虫、乳香、没药、...
- 更多用到中药乌蛇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乌蛇
- 《普济方》:[卷一百十三诸风门]破伤风附论
去节)蛮姜草乌头黑附子(炮去皮)白附子天麻川芎乌梢蛇(各半两好酒浸三夜去皮骨炙黄色为度)上为细末。...
- 《普济方》:[卷一百十四诸风门]诸风难治附论
(四两炒)乌鸦(二只腊月者泥固济炭火红取出用)乌梢蛇(一条酒浸取肉四两炙)风梢蛇(一条酒浸取肉四两...
- 《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三卷鳞之二]乌蛇
(宋《开宝》附)【释名】乌梢蛇(《纲目》)、黑花蛇(《纲目【集解】志曰∶乌蛇生商洛山。背有三棱,色黑...
-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二杂症门上]中风
膝(酒浸)桂心薏苡仁当归(去芦,炒)羚羊角(屑)乌蛇肉(酒拌炒令黄)蝉壳(炒,各半两)麝香(另研,一...
-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二杂症门上]中风
膝(酒浸)桂心薏苡仁当归(去芦,炒)羚羊角(屑)乌蛇肉(酒拌炒令黄)蝉壳(炒,各半两)麝香(另研,一...
- 更多古籍中的乌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