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梢蛇肉

目录

1 拼音

wū shāo shé ròu

2 概述

乌梢蛇肉为乌梢蛇的炮制品。乌梢蛇的炮制唐代已有,见《外台秘要》。乌梢蛇为游蛇科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的干燥体[1]。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乌梢蛇饮片具有祛风止痒的功能[1]。乌梢蛇肉,呈段片状,无皮骨,肉厚柔软,黄白色或灰黑色,质韧,气腥,略有酒气[1]。酒乌梢蛇增强了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多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惊厥,皮肤顽癣,麻风[1]

3 乌梢蛇肉的炮制方法

唐代有炙去头尾,取肉炙过(《外台秘要》)的方法[1]

宋代增加了酒炙制、醋制、焙制(《太平圣惠方》)、酒焙制(《小儿药证直诀》)、酒煨制、酥制、药汁制(《圣济总录》)、酒煮制(《扁鹊心书》)、烧制(《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等法[1]

清代又增加了酒蒸制(《本草述》)、清蒸制(《握灵本草》)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酒浸、酒炙等[1]

乌梢蛇的制法:取原药材,除去头、鳞片及灰屑,切段,筛去碎屑[1]

乌梢蛇肉的炮制方法为:取乌梢蛇,除去头、鳞片及灰屑,用定量黄酒闷透后,取出趁湿除去皮骨,切段,干燥,筛去碎屑[1]

每100kg乌梢蛇,用黄酒20kg[1]

4 乌梢蛇肉的性状

乌梢蛇呈段状,表皮乌黑色或黑褐色,无光泽,切面黄白色或灰棕色[1]。质坚硬[1]。气腥,味淡[1]

乌梢蛇肉,呈段片状,无皮骨,肉厚柔软,黄白色或灰黑色[1]。质韧[1]。气腥,略有酒气[1]

5 乌梢蛇的性味归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

《中医大辞典》:乌梢蛇味甘,性平[2]。入肝、肺经[2]

6 乌梢蛇的功能主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乌梢蛇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中医大辞典》:乌梢蛇祛风湿,通经络,攻毒的功效[2]。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肌肤麻木,骨、关节结核,小儿麻痹症,破伤风,麻风,皮疹瘙痒,疥癣[2]

《中药炮制学》:

乌梢蛇具有祛风止痒的功能[2]。如治风瘙瘾疹的乌蛇膏(《太平圣惠方》);治湿疹、瘙痒的止敏片(《中医杂志》1980年第3期)[2]

酒乌梢蛇增强了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多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惊厥,皮肤顽癣,麻风[2]。如治风湿痹痛,手足缓弱不能伸举的乌蛇丸(《太平圣惠方》);治破伤风,颈项紧硬,身体强直的定命散(《圣济总录》);治麻风的乌蛇丸(《秘传大麻风丸》);治一切干湿癣的三味乌蛇散(《圣济总录》)[2]

7 乌梢蛇肉的炮制作用

乌梢蛇具有祛风止痒的功能[2]。如治风瘙瘾疹的乌蛇膏(《太平圣惠方》);治湿疹、瘙痒的止敏片(《中医杂志》1980年第3期)[2]

酒炙能增强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并能矫臭、防腐,利于服用和贮存[2]。多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惊厥,皮肤顽癣,麻风[2]。如治风湿痹痛,手足缓弱不能伸举的乌蛇丸(《太平圣惠方》);治破伤风,颈项紧硬,身体强直的定命散(《圣济总录》);治麻风的乌蛇丸(《秘传大麻风丸》);治一切干湿癣的三味乌蛇散(《圣济总录》)[2]

8 乌梢蛇的炮制研究

乌梢蛇全体含赖氨酸、亮氨酸、天门冬氨酸等17种氨基酸成分[2]。蛇蜕中含骨角原,肌肉中含果糖-1,6-二磷酸酶,原肌球蛋白(TM)[2]。蛇胆中含胆酸、胰岛素[2]

乌梢蛇水煎剂或醇提液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抗惊厥作用,醇提取液尚能对抗小鼠戊四氮惊厥的发生,其抗惊厥作用强度相当于25mg/kg的苯巴比妥钠[2]

乌梢蛇酒制可使不溶于水的脂类成分容易煎出,提高其抗惊厥作用[2]。同时,可防止乌梢蛇霉烂、变质、虫蛀[2]

乌梢蛇的头与皮是品种鉴别的主要依据,产地加工时应该保留,以供鉴别[2]。另有认为乌梢蛇是无毒蛇,头部无毒腺,为节约药材,炮制时可考虑不去头部[2]

对酒炙乌梢蛇炮制工艺研究,有报道取洁净乌梢蛇段块,黄酒拌匀,放容器内加盖后送进烘箱30C烘闷30分钟,取出充分凉透,再敞开送进烘箱60℃低温干燥15分钟,取出,在通风干燥处放凉[2]。另有麸炒酒炙法和蒸后切段砂炒喷酒晾干的经验方法[2]

9 贮存方法

贮放于石灰缸内,或与花椒共贮,或喷酒精少许,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防潮,防蛀[2]

10 参考资料

  1. ^ [1] 龚千锋主编.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4-17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