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软

目录

1 拼音

wǔ ruǎn

2 英文参考

five kinds of flaccidit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ive infantile flaccidity[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five kinds of flaccidity in infants[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五软:1.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2.胎怯。

4 小儿头软、项软、手软、脚软、肌肉软·五软

五软(five kinds of flaccidity[1]、five infantile flaccidity[2])为病证名[3]。是指以小儿头项、口、手、足、肌肉等软弱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3][3]。见《婴童百问》。五软又名软瘫[3]

4.1 病因病机

多因禀受不足,气血不充,而致骨脉不强,筋肉痿弱[3]。《保婴撮要》:“原其要,总归于胃。盖胃为水谷之海,为五脏之本,六腑之大原也。治法必先以脾胃为主,俱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头项手足三软,兼服地黄丸。”

4.2 分类

4.2.1 头软

头软为五软之一[4]。头为诸阳之会[4]

4.2.1.1 病因病机

小儿先天胎禀不足,肾之阳虚髓弱,后天营养不良,脾之清阳不升,故头软不能抬举[4]

4.2.1.2 治疗

治宜温肾补脾,益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兼服补肾地黄丸[4]

4.2.2 项软

项软指项颈软弱无力[5]。《世医得效方·项软》:“颈垂软,头不得正,或去前,或去后。”古称天柱骨倒[5]

4.2.2.1 病因病机

项软为督脉病变,多因肾气精髓衰耗所致[5]。《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属五软之一,常见于小儿体虚,也可见于老年阳气衰退、虚劳、久病等[5]

4.2.2.2 治疗

治宜补肾填精,强健筋骨为主[5]。方如健骨散、生筋散等[5]

4.2.3 手足软

手足软为五软之一[6]

4.2.3.1 病因病机

四肢为脾所主[6]。小儿胎禀不足,乳食失调,以致肝肾脾胃虚弱,故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6]

4.2.3.2 治疗

治以补益为主[6]。先用补肾地黄丸滋补肝肾,继用扶元散调补脾胃[6]

4.2.4 肌肉软

肌肉软为五软之一[7]

4.2.4.1 病因病机

肌肉为脾所主,小儿乳食不足,脾胃气虚,故肌肉虚软,皮肤松弛,形体瘦弱,智力迟钝[7]

4.2.4.2 治疗

治以补脾为主。宜扶元散[7]

4.2.5 口软

口软症见唇色淡白,咀嚼无力,时流清涎[8]

4.2.5.1 病因病机

口唇为脾所主[8]。多由小儿乳食不足,脾胃气虚所致[8]

4.2.5.2 治疗

治以补脾为主[8]。宜扶元散[8]

5 胎怯·五软

五软为病证名[8]。即胎怯[8]。出《古今医统大全》。又名胎瘦、胎弱[9]

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0.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8.
  5.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66.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1.
  7.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80.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6.
  9. ^ [9]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90.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