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

目录

1 拼音

wǔ líng sǎn

2 英文参考

wuling powd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wuling s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五苓散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84569五苓散散剂12g盒(瓶)0.55元中成药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五苓散同名方剂约有十五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内停水湿,凡脾虚不运,气不化水之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或为蓄水,或为水逆,或为水肿,或为痰饮,或为泄泻等,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早期肾功能不全、尿潴留、特发性水肿、透析失衡综合征、肾积水、脑积水、颅内高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黄疸、结核性胸水、肝硬化腹水、腹泻、美尼尔病、妊娠高血压等属水湿内盛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五苓散中成药药典标准。

5 《伤寒论》方之五苓散

实验研究本方剂有利尿作用[1]

该方剂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对免疫功能有促进机制,也有抑制机制,对肾脏功能有保护作用,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且能预防和治疗肝硬化,对胃肠功能有保护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也有一定积极影响,特别是能降血压,改善循环功能,因此该方剂对肾炎及其并发高血压、心血管病、肾功能衰竭应有一定治疗作用,对肝硬化、急性胃炎应有一定疗效。但是脑积水及尿潴留由于病因复杂,大多涉及到肿瘤压迫等原因,虽然该方剂对神经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和抗肿瘤作用,但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也不可能彻底治愈,所以还是结合现代医学外科方法治疗为宜。[2]

5.1 别名

猪苓散、五苓汤、生料五苓散、五苓饮子

5.2 组成

猪苓(去皮)、白术、茯苓各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去皮)半两[2]

猪苓18铢(去皮),泽泻1两6铢,白术18铢,茯苓18铢,桂枝半两(去皮)。

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3]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4]

5.3 功效主治

《伤寒论》方之五苓散具有开结利水,化气回津,健脾祛湿,化气利水之功效。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者;水湿内停,水肿身重,霍乱吐利,泄泻;水饮停积,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瘟疫、瘴疟烦渴。下部湿热疮毒,小便赤少。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湿疟,身痛身重。

《伤寒论》方之五苓散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4]。治太阳病,发汗后,汗出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之水逆证;及水肿,霍乱身疼,胸中满,脐下悸,吐涎,头眩等症[4]。近代常用于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脑积水等水湿内停者[4]

《伤寒论》方之五苓散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5]。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5]

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5]

2.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5]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5]

5.4 用法用量

上药为末,每服一方寸匕,白开水冲服,日三次,多饮暖水,汗出愈[5]

上为细末,每服6g。亦作汤剂,水煎服。[5]

研末为散,每日3次,每服6g,以米汤冲服[5]

上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一日三次[5]。多饮暖水,汗出愈[5]

5.5 方解

本方治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之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遂成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其症以小便不利为主,同时伴有头痛身热,口渴欲饮。由于水蓄不化,精津不得输布,故口渴欲饮水。愈饮愈蓄,愈蓄愈渴,饮入之水,无有去路,甚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证”。治宜急利其小便,兼解外邪,水气一去,清阳自升,水津四布,则小便通利,烦渴自止。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渗湿之力。佐以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转输精津,使水精四布,而不直驱于下。又佐以桂枝,一药二用,既外解太阳之表,又内助膀胱气化。桂枝能人膀胱温阳化气,故可助利小便之功。若欲其解表,又当服后多饮暖水取汗,以水热之气助人体之阳气,以资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五药合用,利水渗湿,化气解表,使水行气化,表邪得解,脾气健运,则蓄水留饮诸症自除。[5]

本方重在利水渗湿,故又可用于水湿内盛之水肿、小便不利。湿盛之泄泻,以此分利小便,湿去泻必止。痰饮、脐下动悸而头眩者,为饮停下焦,用本方利水,则饮去悸眩自愈。霍乱属湿浊而兼表邪者,亦可以此方利湿解表而治之。[5]

方中桂枝辛温,既能温化膀胱而利小便,又能疏散外邪而治表证;茯苓、猪苓甘淡渗湿,通利小便;泽泻甘寒渗泄,助二苓以利水;白术苦温健脾燥湿,使脾强而制水。诸药合用为治太阳蓄水证之方[5]

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达下焦肾与膀胱,以利水渗湿。臣以茯苓、猪苓之淡渗,增强利水渗湿之力。佐以白术健脾以运化水湿,桂枝既可解表散寒,又可温阳化气,以助上述4药利水渗湿。本方用法有“多饮暖水,汗出愈”,此乃针对太阳之表邪未解而言,其目的在于以水热之气,助人体阳气,以资其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5]

5.6 运用

1.本方重在利水渗湿,兼有化气健脾之功,临床凡脾虚不运,气不化水之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或为蓄水,或为水逆,或为水肿,或为痰饮,或为泄泻等,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所致诸症,凡出现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5]

2.加减法:若兼气滞腹胀者,加陈皮、枳壳等以理气消胀;若水肿甚者,加车前子、大腹皮、桑白皮、陈皮等以增强利水消肿之功;若泄泻清稀如水,可加山药、薏苡仁、葛根等以健脾渗湿止泻。[5]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5]

3.使用注意:本方药性偏于渗利,故脾虚或肾气不足者过服会出现头晕目眩、口淡纳减等反应,不能长期服用。体弱者宜配合补益脾胃之剂服用。[5]湿热者忌用。[5]若汗下之后,内亡津液,而便不利者,不可用五苓,恐重亡津液,而益亏其阴也;一切阳虚不化气,阴虚而泉竭,以致小便不利者,若再用五苓以劫其阴阳,祸如反掌,不可不慎。

4.水逆证:一仆十九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

5.急性肾炎:40例急性肾炎患者均为较重病例,有明显的水肿、高血压、血尿及肾功能减退,部分病例伴有腹水和肾性心力衰竭。经应用五苓散治疗,一日总药量重症者9g,中等者6g,轻症者3g,七日为一疗程。并配合保温(尤其肾区保温)、减盐饮食及安静休息等。40例全部有效,平均住院日数为164天。

6.湿疹:周某,男,六十四岁。患两下肢及颈项部湿疹已两年多,时轻时重,本次发作月余,所见渗水甚多,点滴下流,轻度瘙痒,身微恶寒,汗出较多,口干饮水,大便正常,小便略黄,苔薄白,脉濡缓略浮。证属阳虚不能行气利水,湿邪郁于肌表。治宜温阳化气利水,用五苓散加减:茯苓10g、桂枝9g、泽泻9g、白术9g、苡仁24g,三剂好转,又三剂症状消失,一年随访,未复发。

5.7 现代适应证

[6]

适应证:常用于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5.7.1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如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胆汁淤积、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导致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由于肝的病理改变导致肝内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三者失去正常关系,肝血管循环紊乱形成门静脉高压,使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滴入腹腔;同时肝硬化造成低蛋白血压,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成分外渗;淋巴液回流受阻,使之渗出腹腔,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至肾钠重吸收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加等均是导致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晚期血吸虫病主要是肝内门静脉分支的虫卵结节形成纤维组织,门静脉血管壁增厚,门静脉细支发生窦前阻塞,从而引起门脉高压而造成腹水。

5.7.2 急性肠炎

急性肠炎最常见原因是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如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痢疾杆菌、阿米巴原虫、空肠弯曲菌、轮状病毒、蓝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真菌等。某些食物、药物等也可引起该病。这些微生物一是直接侵袭肠道,使肠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二是毒素或代谢产物使肠壁前列腺素含量增多,引起cAMP增加,cAMP可使肠黏膜分泌可亢进,从而引起腹痛、腹泻。另外某些食物和药物以及病原本身除引起上述病理过程外,均可因肠道消化液分泌不足,导致肠道渗透压增高而引起渗透性腹泻。

5.7.3 急性肾炎

慢性肾炎仅少数是由急性肾炎发展所致。起病原因多为免疫介导的炎症,其中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也占重要作用。首先是免疫反应,某些外源性抗原或内源性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在血循环中形成免疫复合物,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被肾小球捕捉并激活炎症介质导致肾炎产生;多个抗原、抗体分子形成网络状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和(或)肾小球系膜清除功能降低及补体成分或功能缺陷等原因使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而发病;血循环中的游离抗体与肾小球固有抗原或已种植的肾小球的外源性抗原相结合,在肾小球的局部形成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并导致肾炎。若原位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或循环免疫复合物不能被机体清除或机体针对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中免疫球蛋白产生自身抗体则导致病变并持续和进展,同时细胞免疫在某些类型的肾炎发病机制中也有重要作用。其次,免疫反应需引起炎症反应才能导致肾小球损伤,炎症反应中炎症细胞可产生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又可趋化、激活炎症细胞,各种炎症介质间又相互促进或制约,形成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关系,造成肾小球炎症病变。主要炎症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主要炎症介质包括补体、凝血纤溶因子、血管活性胺、白细胞三烯、激肽,近年又发现许多新的炎症介质,如活性氧等自由基、活性氮、血管活性肽、前列腺素类、血管活性胺、细胞黏附因子等。

5.7.4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又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原因有3: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该菌有鞭毛,对胃黏膜穿过能力强,分泌空泡毒素A,引起强烈炎症反应;该菌细胞壁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从而共同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②饮食和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及缺乏水果蔬菜等增加了胃炎的易感性。③自身免疫,患者血中存在壁细胞抗体,攻击壁细胞,导致胃黏膜病变。④其他因素如含胆汁及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酗酒、某些食物刺激等或单独或与幽门螺旋杆菌协同导致胃黏膜病变。慢性胃炎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5.7.5 脑积水

脑积水是指脑室、脑池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总量增多,扩大了正常脑脊髓所占的空间,引起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病因是颅内感染性疾病及颅内出血未能及时治疗,增生的纤维组织阻塞了脑脊液循环孔道;颅内肿瘤压迫了脑脊液循环的任何部分;再就是先天畸形,如大脑导水管狭窄,脑室囊肿等畸形。脑积水产生的原因有3条:①脑脊液产量过多;②蛛网膜吸收脑脊液发生障碍;③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颅增大、破壶音、落日目。

5.7.6 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常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从病因又分为机械性梗阻及动力性梗阻两种,其中机械性梗阻病变多见,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囊肿,膀胱颈挛缩、肿瘤,先天性尿道畸形,尿道损伤、狭窄、肿瘤、异物结石。另外,盆腔肿瘤、处女膜闭锁的阴道积血、妊娠子宫也可引起。动力性梗阻是指膀胱口、尿道无器质性病变,尿潴留是由排尿动力降低所致,最常见为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马尾神经损伤、肿瘤、糖尿病等造成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直肠或盆腔根治术以及脊髓马尾神经手术损伤了副交感神经分支;直肠、痔疮、肛瘘手术及腰椎麻醉术也可引起;其次是松弛平滑肌的药物如阿托品等也可引起尿潴留。临床主要表现为膀胱充盈胀痛,下腹胀痛。

5.7.7 其他

常用于治疗特发性水肿、透析失衡综合征、肾积水、颅内高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黄疸、结核性胸水、腹泻、美尼尔病、妊娠高血压等属水湿内盛者。[6]

5.8 药理作用

[7]

5.8.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泽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臣药猪苓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茯苓煎剂对上述细菌也有抑制作用,同时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佐药白术水煎剂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桂枝挥发油对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沙门菌、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桂枝煎剂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及部分霉菌有抑制作用。

5.8.2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君药泽泻水煎剂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还能明显减轻炎性水肿,抑制炎症的肉芽组织增生,因而对慢性炎症有抑制作用。臣药猪苓所含多糖可降低肝中过氧化脂质含量,提高RBC中SOD和肝脏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具有抗氧化作用。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对佐剂性关节炎及继发性炎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佐药白术有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中LPO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对抗人RBC自氧化溶血,提高RBC及SOD活性,增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抑制脑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可显著提高全血GSH-Px的活力,显著降低RBC中MDA含量。桂枝可抑制组胺产生,抑制前列腺E的合成和释放,清除自由基,可提高心肌SOD活性,减少LPO生成,对多种致炎物质所致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及棉球肉芽肿等过程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5.8.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泽泻煎剂可抑制小鼠碳粒廓清速率,明显抑制由2,4-二硝基氯苯所致接触性皮炎。臣药猪苓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及猪苓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脾细胞对ConA、LPS的增殖反应,增加小鼠特异性分泌细胞数,增强迟发性超敏反应及细胞毒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正常人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杀伤活性,提高单核细胞膜上IL-2受体的表述并促进其分泌IL-2,猪苓多糖能诱导LAK细胞活性。茯苓及茯苓多糖可显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淋巴结的重量,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能拮抗免疫抑制剂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对抗60Co照射所致外周血WBC减少,增加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对特异性免疫功能可使玫瑰花环形成率及PHA诱发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使脾脏抗体分泌细胞数明显增加;茯苓多糖能诱生IL-2,茯苓素对免疫功能也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但对IL-2的产生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从而对PHA、ConA、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对血清抗体及脾脏细胞抗体产生能力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白术水煎剂能显著增加抗体产生能力,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数量,增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对T淋巴细胞功能也有增强作用。白术挥发油可增加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白术多糖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明显增加IL-2分泌水平。使药桂枝浸膏在肾炎研究中对嗜异性抗体反应显示抑制补体活性作用,能拟制IgE致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并能抑制补体活性。

由此可见,各味中药均对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有促进者,也有抑制者,主要依肝硬化及肾炎的发病情况而定。

5.8.4 对肾脏及其功能的影响

君药泽泻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的集合管,抑制钾离子的分泌,同时抑制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血浆心钠素的含量,抑制Na+-K+-ATP酶的活性,减少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臣药猪苓也可抑制肾小管对水、电解质,特别是Na+、K+、Cl-的重吸收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茯苓对健康人利尿作用不明显,但对肾性及心性水肿病人利尿作用显著;茯苓素是利尿的有效成分,具有和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可与肾小管细胞浆膜醛固酮受体结合,拮抗醛固酮活性,提高尿中Na+/K+比值,产生利尿作用;茯苓素可能是一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白术具有抑制电解质重吸收,增加钠、钾、氯的排泄作用,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桂枝所含桂皮油具有强心利尿作用,同时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具有显著的发汗作用。

临床用该方剂治疗水肿效果显著,但各味药物药量及比例改变后其利尿作用减弱。该方剂广泛参与水、电解质、脂肪、糖、蛋白等方面的代谢,对水、电解质代谢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渗透压的调定点。

5.8.5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泽泻所含胆碱,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显著抗脂肪肝作用,其水提取物可使脂肪肝内脂肪含量明显降低;泽泻粉剂可抑制脂肪的蓄积,泽泻水提取物可降低小肠胆固醇的吸收率,抑制胆固醇的脂化,对损伤性脂肪肝有保护作用。臣药猪苓能减轻肝组织病理性损伤,使血清ALT、AST下降,猪苓多糖防止肝6-磷酸葡萄糖磷酸酶和结合磷酸脂活力下降,对D-半乳糖胺诱发的肝损伤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保护肝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猪苓多糖对肠道绒毛损伤有修复作用,对林可霉素导致的腹泻能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生长,对受损伤的肠绒毛有修复作用。茯苓对肝损伤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能降低肝硬化肝脏的胶原蛋白,促进肝内纤维组织的重吸收,具有显著的抗硬化作用,同时能加速肝脏再生速度,使肝脏重量明显增加;还能降低胃酸含量,预防胃溃疡的发生,能松弛肠管,具有解痉作用。佐药白术煎剂具有保肝作用,能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ALT,防止肝糖元减少;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抑制胃蛋白酶分泌,同时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酸度,对胃炎、胃溃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白术提取物能促进小肠隐窝细胞株细胞增殖,对小肠黏膜损伤有修复作用;对胃肠肌电紊乱有一定调节作用,可显著促进胃排空及肠推进;当肠管受乙酰胆碱作用处于兴奋状态时,白术抑制之,当肠管受肾上腺素作用而抑制时,白术则兴奋之,使肠管活动恢复正常。使药桂枝所含桂皮醛能促进肠蠕动,使肠中腐败气体得以排除,而不致引起下痢,所含桂皮酸有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由上述各药分析,可见该方剂各味中药保肝、利胆、抗肝硬化作用是一致的,特别对肝硬化作用机制明确;同时又有抗胃溃疡、胃炎作用,对胃肠运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对胃黏膜有修复及保护作用。

5.8.6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君药泽泻乙醇提取物、泽泻奥醇可干扰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血管紧张素Ⅰ,故而有显著降血压作用,可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因此对肾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有持久的降血压作用;同时泽泻还能抑制血小板集聚,抗血栓形成;猪苓、泽泻的强大利尿作用对于心衰、肾炎等水肿病人,又可有力减轻心脏前负荷,从而起到强心作用。臣药茯苓的水、乙醇及乙醚提取物均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白术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但对心脏有抑制作用,能利尿、又可减轻心脏前负荷;白术煎剂和醇浸剂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显著延长,对血小板聚集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使药桂枝水煎剂注射给药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脏室颤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的释放,减少LPO生成,提高SOD活性,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血浆黏度,有利于血细胞表面电荷充分暴露和变性活动,从而使全血黏度降低,并能解除红细胞及血小板集聚,改善组织血液循环,消除肌浆网和雪旺细胞内质网水肿,使病变组织逆转修复。

5.8.7 对神经系统功能及肿瘤的影响

臣药猪苓以及所含猪苓多糖对多种肿瘤如膀胱瘤、肝癌、白血病、腹水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茯苓不仅具有镇静作用,而且茯苓及茯苓多糖、茯苓素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茯苓多糖通过直接细胞毒及促进免疫功能作用、茯苓素通过抑制核黄酸和肿瘤细胞DNA合成,对腹水肉瘤S180细胞、人慢性骨髓白细胞K562细胞、白血病L1210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佐药白术挥发油具有镇静作用,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降低瘤组织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白术挥发油对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食管癌、肉瘤180等具有抑制作用。使药桂枝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抗惊厥作用,桂枝醛具有抗肿瘤作用。

5.8.8 参考资料

利尿消肿作用  《日本药学会杂志》(1985;3:29):复方实验研究表明,本方煎剂给正常大鼠灌胃及健康人和家兔口服,均有显著的利尿效果。《第二届和汉药讨论会记录》:对用盐水注射,而引起局限性水肿,造成水代谢障碍的家兔,给予五苓散,可利尿并促进局限性水肿的吸收。

5.9 各家论述

1.《医方考》: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虽有或润或燥之殊,然其为淡则一也,故均足以利水。桂性辛热,辛热则能化气。

2.《古今名医方论》引赵羽皇:五苓散一方,为行膀胱之水而设,亦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也。方用白术以培土,土旺而阴水有制也;茯苓以益金,金清而通调水道也;桂味辛热,且达下焦,味辛则能化气,性热专主流通,州都温暖,寒水自行;再以泽泻、猪苓之淡渗者佐之,禹功可奏矣。

3.《医方集解》: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泽泻甘咸,入肾、膀胱,同利水道为臣;益土所以制水,故以白术苦温健脾去湿为佐;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以肉桂辛热为使,热因热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气,使湿热之邪皆从小水而出也。

4.《伤寒六经辨证治法》:盖多服暖水,犹服桂枝汤啜稀热粥之法,但啜粥以助胃中营卫之气,而暖水乃助膀胱水府之津,俾膀胱气盛则溺汗俱出,经腑同解,至妙之法,可不用乎!⑤《古方选注》:苓,臣药也,二苓相辅则五者之中可为君药矣,故曰五苓。猪苓、泽泻相须,借泽泻之咸以润下;茯苓、白术相须,借白术之燥以升精,脾精升则湿热散,而小便利,即东垣欲降先升之理也;然欲小便利者,又难越膀胱一腑,故以肉桂热因热用,内通阳道,使太阳里水引而竭之。

5.10 附注

猪苓散(《太平圣惠方》卷九)、五苓汤(《宣明论方》卷五)、生料五苓散(《仁斋直指方论》卷五)、五苓饮子(《朱氏集验方》卷二)。

5.11 歌诀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7]

5.12 摘录

《伤寒论》

6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五苓散

6.1 组成

茯苓(去皮)8分,白术(去芦)8分,猪苓8分,泽泻8分,山药8分,陈皮8分,苍术(米泔制)8分,砂仁(炒)8分,肉蔻(面包煨,捶去油)8分,诃子(煨,去核)8分,官桂5分,甘草(炙)5分。

6.2 主治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五苓散主治湿泻。泻水多而腹不痛,腹响雷鸣,脉细。

6.3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乌梅1个,灯心1团,水煎,温服。

6.4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6.5 摘录

《万病回春》卷三

7 《便览》卷一方之五苓散

7.1 组成

辰砂、泽泻、白术、茯苓、官桂。

7.2 主治

《便览》卷一之五苓散主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少,心神恍惚不宁。

7.3 用法用量

水1钟半,加生姜5片,灯心10茎,水煎服。

7.4 摘录

《便览》卷一

8 《普济方》卷三六九方之五苓散

8.1 组成

猪苓、泽泻、白术、赤茯苓、官桂、木通、山茵陈、天花粉、瞿麦各等分。

8.2 主治

《普济方》卷三六九方之五苓散主治冒暑伏热,吐泻烦渴,阴阳不分,表里未解,伤风受湿。

8.3 用法用量

用灯心,车前子同煎服。

8.4 加减

如热甚,加小柴胡汤,去官桂。

8.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8.6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九

9 《痘科类编》卷三方之五苓散

9.1 组成

泽泻1钱5分,白术1钱,赤茯苓1钱,猪苓1钱,肉桂5分,姜1片,枣1枚。

9.2 主治

《痘科类编》卷三之五苓散主治痘疮,因天气炎热,过求温暖,使疮被热气熏而不收靥者;痘疮因发渴饮水过多,以致水渍脾胃,湿淫肌肉而不收靥者。痘疮饮水过多而呕吐者;痘疮身实中满,不食而泻,小便不利,或水泻而渴者。

9.3 用法用量

水1钟,煎7分,温服。

9.4 摘录

《痘科类编》卷三

10 《普济方》卷二一一引《如宜方》之五苓散

10.1 组成

泽泻3两半,肉豆慈1两,白术1两半,猪苓1两半,赤茯苓1两半。

10.2 主治

《普济方》卷二一一引《如宜方》之五苓散主治夏、秋痢病。

10.3 用法用量

热汤调下。再吞感应丸。

10.4 加减

积滞紧急,加巴豆。

1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6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一一引《如宜方》

11 《宋氏女科》方之五苓散

11.1 组成

白术、赤茯苓、猪苓、泽泻、肉桂减半、阿胶(炒)各等分。

11.2 主治

《宋氏女科》方之五苓散主治妊娠转胞,小便不通者。

11.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1.4 摘录

《宋氏女科》

12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方之五苓散

12.1 组成

当归、川芍、白芍、生地、熟地、阿胶、泽泻、猪苓、白术、茯苓、黄连、黄柏、甘草。

12.2 主治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方之五苓散主治妊娠劳伤经络,生内热,热乘血分而尿血,或痛或不痛,或发寒热,致胎不安。

12.3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13 《伤寒金镜录》方之五苓散

13.1 组成

茯苓1两5钱,猪苓1两5钱,白术1两5钱,桂5钱,泽泻2两5钱,木通1两,滑石1两,甘草(炙)1两。

13.2 主治

《伤寒金镜录》方之五苓散主治伤寒小便涩者。

13.3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入姜汁并蜜各少许,白滚汤调服。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3.5 摘录

《伤寒金镜录》

14 《嵩崖尊生》卷十一方之五苓散

14.1 组成

泽泻、猪苓、苍术、茯苓、肉桂、防风、升麻、陈皮。

14.2 主治

《嵩崖尊生》卷十一方之五苓散主治伤湿小水赤,大便泻。

14.3 摘录

《嵩崖尊生》卷十一

15 《医宗金鉴》卷五十四方之五苓散

15.1 组成

白术(土炒)、泽泻、猪苓、肉桂、小茴香、赤茯苓。

15.2 主治

《医宗金鉴》卷五十四方之五苓散主治寒淋。冷气入胞,以致小便闭塞,胀痛难禁,不时淋漓,少腹隐痛。

15.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5.4 摘录

《医宗金鉴》卷五十四

16 《罗氏会约医镜》卷四方之五苓散

16.1 组成

白术1钱,猪苓钱半,茯苓2钱,泽泻1钱,肉桂5分,车前子1钱。

16.2 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四方之五苓散主治伤寒饮水过多,停滞胸膈,心下痞满气喘,或小水不利。

16.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6.4 加减

或加苏子8分;不效,加甘遂5分。

16.5 摘录

《罗氏会约医镜》卷四

17 《履霜集》方之五苓散

17.1 组成

猪苓1钱,泽泻1钱,白术1钱,茯苓8分,阿胶8分。

17.2 主治

《履霜集》方之五苓散主治妊娠转胞,小便频数,出少不疼。

17.3 摘录

《履霜集》

18 《辨证录》卷九方之五苓散

18.1 组成

白术1两,猪苓3钱,泽泻2钱,茯苓1两,肉桂2钱,半夏3钱。

18.2 主治

《辨证录》卷九方之五苓散主治脾湿生痰,肢节痠痛。背心作疼,脐下有悸。

18.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8.4 摘录

《辨证录》卷九

19 《便览》卷四方之五苓散

19.1 组成

泽泻5钱,白术3钱,赤苓3钱,猪苓3钱。

19.2 主治

《便览》卷四方之五苓散主治痘疮已靥未靥之间,大热经日不除,无他证者。

19.3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煎车前子汤调下。

1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9.5 摘录

《便览》卷四

20 五苓散药典标准

20.1 品名

五苓散

Wuling San

20.2 处方

茯苓180g、泽泻300g、猪苓180g、肉桂120g、炒白术180g

20.3 制法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分装,即得。

20.4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辛。

20.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菌丝黏结成团,大多无色;草酸钙方晶正八面体形,直径32~60μm(猪苓)。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木化,有稀疏细孔沟(泽泻)。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炒白术)。纤维单个散在,长梭形,直径24~50μm,壁厚,木化;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一面菲薄(肉桂)。

(2)取本品4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泽泻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4: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4g,加乙醇20ml,振摇2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3g,加正己烷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g,加正己烷2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立即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0: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桃红色主斑点(苍术酮)。

20.6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B)。

20.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0.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3:6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理论板数按桂皮醛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0.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20.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取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为250W,频率为40kHz)10分钟,放置过夜,同法再超声处理1次,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0.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肉桂以桂皮醛(C9H8O)计,不得少于1.50mg。

20.8 功能与主治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20.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20.10 规格

(1)每袋装6g (2)每袋装9g

20.11 贮藏

密闭,防潮。

20.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1 五苓散药典标准

21.1 品名

五苓散

Wuling San

21.2 处方

茯苓180g、泽泻300g、猪苓180g、肉桂120g、炒白术180g

21.3 制法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分装,即得。

21.4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辛。

21.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菌丝黏结成团,大多无色;草酸钙方晶正八面体形,直径32~60μm(猪苓)。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木化,有稀疏细孔沟(泽泻)。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炒白术)。纤维单个散在,长梭形,直径24~50μm,壁厚,木化;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壁一面菲薄(肉桂)。

(2)取本品4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泽泻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丙酮(4: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4g,加乙醇20ml,振摇2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3g,加正己烷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g,加正己烷2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立即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0: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桃红色主斑点(苍术酮)。

21.6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B)。

21.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1.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3:6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nm。理论板数按桂皮醛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1.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桂皮醛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21.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取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为250W,频率为40kHz)10分钟,放置过夜,同法再超声处理1次,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1.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肉桂以桂皮醛(C9H8O)计,不得少于1.50mg。

21.8 功能与主治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21.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21.10 规格

(1)每袋装6g (2)每袋装9g

21.11 贮藏

密闭,防潮。

21.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2 五苓散说明书

22.1 药品名称

五苓散

22.2 药品汉语拼音

Wuling San

22.3 剂型

每袋装6g ,每袋装9g

22.4 性状

五苓散为淡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辛。

22.5 五苓散的主要成份

猪苓、泽泻、白术(炒)、茯苓、肉桂。

22.6 五苓散的药理作用

主要有利尿作用;对乙醇性脂肪肝可有预防作用。

1.利尿:给大鼠灌服五苓散50%醇提取物及其组成药,1次/d,连续5天,可见明显利尿作用,其组成药以桂枝利尿作用最强,正常家兔实验也见用药后尿量增加47%;与西药呋塞米(呋喃苯胺酸)进行利尿比较,五苓散作用缓和,持续时间较长(达70min),平均排尿量大于呋塞米。输尿管造瘘犬,清醒状态静注五苓散也可使尿量明显增加,并可使尿中Na、K、Cl等电解质排出量增加。看来,其利尿机制可能是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但也有报道,对正常家兔,小鼠及大鼠五苓散无明显利尿作用。对健康人仅有轻微利尿作用,对五苓散证患者利尿作用显著。实验结果不一,可能与实验条件、剂量、给药途径、机体状态不同等因素有关。也表明五苓散不同于西药利尿药。

2.对水、电解质代谢的影响:①给实验性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鼠,连服12个月,尿量比对照组增加,尿中K、Na、Ca2、Mg2电解质较低。血浆K、Mg稍增加,Ca较低,Na未见异常。②给二月龄大鼠分别投服10倍于常用量的五苓散及西药噻嗪类利尿药,连续一个月。结果可见,中药组全身状态比西药组好,肾血流量增加,24h尿量及Na排泄量明显增加,主要脏器含水量分布正常,表明五苓散对生长、水代谢、肾功能比西药有很好的影响;对全身水分布,细胞外液及各脏器中电解质(细胞内液)基本上无影响;不破坏水、电解质平衡而具利尿作用。

3.对乙醇性脂肪肝及肝损害的影响:在小鼠的实验发现五苓散可使乙醇高脂饲料诱发升高的小鼠血中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明显下降,尿量增加。对乙醇引起的谷胱甘肽(GSH)耗竭有预防作用,从而降低乙醇性肝损害。由于GSH在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系统表现为抗氧化的作用,是体内解毒机制中重要物质,其耗竭可以导致脂质过氧化,造成细胞损害。

22.7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①腹泻引起的脱水症收效较好,用五苓散治疗116例,结果表明,五苓散有止泻及纠正脱水的作用,治愈时间多在3~4天,平均为3.9天,比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加口服补盐液)明显缩短(P<0.05)。②治疗呕吐(妊娠呕吐、急性胃肠炎呕吐)。③小儿腹泻病,方用五苓散加味(茯苓12g、猪苓6g、白术5g、泽泻10g、桂枝3g、苍术6g、车前子10g,包煎),1次/d;或五苓散内服,每次3g;一般5剂可使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22.8 注意事项

肾亏脾损小便已利者不用,温病高热伤津者慎用,属于阴虚津液不足者不用。

22.9 五苓散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开水冲服。小儿酌减。

22.10 专家点评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临床用于腹泻引起的脱水症和婴儿腹泻,疗效满意。本方药性偏渗利,故脾气亏损,肾气虚弱者如服用过多可出现头晕、目眩、口淡、食欲减退等反应。

2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8.
  2. ^ [2]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55.
  3. ^ [3] 魏睦新,王刚.方剂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52.
  6. ^ [6]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52-553.
  7. ^ [7] 李炳照等主编.实用中医方剂双解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553-55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