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散

目录

1 拼音

wǔ jī sǎn

2 英文参考

Five Retentions Powder[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wuji powde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五积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九首。

4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之五积散

4.1 别名

催生汤、异功五积散、熟料五积散、百病无忧散、调中健胃汤

4.2 组成

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去皮)、当归、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各三两,陈皮(去白)、炒枳壳、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桔梗十二两,干姜、厚朴(去粗皮)各四两[1]

苍术20两,桔梗20两,枳壳6两,陈皮6两,芍药3两,白企3两,川芎3两,川归3两,甘草3两,肉桂3两,茯苓3两,半夏(汤泡)3两,厚朴4两,干姜4两,麻黄(去根节)6两。

苍术、桔梗各二十两,枳壳、陈皮各六两,芍药、白芷、川芎、川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三两,厚朴、干姜各四两,麻黄(去根节)六两[2]

4.3 制备方法

除肉桂、枳壳另研为末外,余药共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再入前二味药末和匀[2]

上除枳壳、桂2件外,余锉细,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

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剉细,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2]

4.4 功效主治

功能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2]

功在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调经。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助气催产。解表温中,消痞调经。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身热无汗,头痛身痛,肩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脚气痹痛,疮疡痈疽,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属于寒湿者。阴经伤寒,脾胃不和。太阴伤寒,积聚腹痛。感寒发疟初作。寒湿伤肾,气滞腰疼,不可俯仰。产后身痛,兼感寒伤食。身热无汗,头痛身痛,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冷秘,寒疝,寒疟,恶寒无汗。附骨、咬骨二疽,初起不红不热,如同伤寒,渐次漫肿无头,筋骨疼痛,腿不能伸者。

4.5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热服[2]

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半盏热服。凡被伤头痛,伤风发寒,姜煎2钱,仍入葱白,食后热服。

每服三钱[2]。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半盏热服[2]。凡被伤头痛,伤风发寒,姜煎二钱,仍入葱白,食后热服[2]

4.6 运用

若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痃癖癥瘕,膀胱小肠气痛,加煨姜三片、盐少许;伤寒时疫,头痛体疼,恶寒发热,项背强痛,加葱白三寸、豆豉七粒;但觉寒热,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加炒吴茱萸七粒、盐少许;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加大枣;妇人难产,加醋一合,不拘时服[2]

4.7 临床应用

1.喘证:一男性农民,年约三十,素体坚强。自某年秋在田间遭受暴风雨之淋袭以后,即常发喘息咳嗽,遇冷即发,时发时愈,已有二、三年。症见咳嗽喘促,痰多泡沫,喉间如水鸡声,胸闷不能平卧,头痛,肩痛,腰背痛,两目似突,苦闷欲绝,并见头上有汗而两足冰冷,诊其脉沉弦而紧,舌苔白腻。予处方五积散,以麻黄、桔梗、陈皮、半夏等为君药,服药一剂,喘促大减,续服二剂,病去大半,嗣后,配制丸剂继续服用,即不闻再发。

2.寒性深部脓肿:张某,女,26岁,因右腿疼痛两天。查右大腿内侧上1/3处疼痛,局部肿块,按之痛剧,皮色不红。微恶寒。体温37℃,白细胞13400/立方毫米,嗜中性79%。诊断:寒性深部脓肿。拟予五积散煎剂:麻黄五分,白芷、当归、白芍、法半夏、陈皮各三钱,苍术、川朴、枳壳、桔梗、甘草、川芎、桂枝各钱半,生姜三片,连须葱头五个。煎服两剂而愈。

3.产后发热:郎某。女,26岁。产后36天因感受风寒而发热,服西药半月略有好转,但体温波动在37.6-38.2℃之间,查血、小便均正常。现头痛身疼,项背拘急,食纳尚好,二便如常,体胖面红润,脉弦滑苔薄。为产后外感风寒,气血瘀阻,营卫失和,投五积散全方四剂低热即退净,诸症悉平。

4.8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阴阳表里通用之剂也。麻黄、桂枝所以解表散寒;甘草、芍药所以和中止痛;苍术、厚朴平胃土而祛湿;陈皮、半夏行逆气而除痰;芎、归、姜、芷入血分而祛寒湿;枳壳、桔梗利胸膈而清寒热;茯苓泻热利水、宁心益脾。所以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也。一方统治多病,惟治法者变而通之。

2.《方剂学》:本方为治寒、湿、气、血、痰五积而设,故名五积散。方中麻黄、白芷发汗解表,干姜、肉桂温里祛寒,为本方的主要部分;配伍苍术、厚朴燥湿健脾;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芍药活血止痛。桔梗与枳壳同用,有升降气机,加强理气化痰之效,适宜于痰阻气滞之证。炙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以上均为本方的辅助部分。由于本方能行气和血。温里祛寒,放对妇女气血不和,寒凝气滞的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亦可加减运用。

4.9 附注

《症因脉治》亦有本方,但无当归、芍药[2]

催生汤(《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简易方》)、异功五积散(《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管见大全良方》)、熟料五积散(《医方集解》)、百病无忧散、调中健胃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本方诸药生用,名“生料五积散”(见《易简方》);《世医得效方》本方去麻黄,名“异功散”。

5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五积散

5.1 处方

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厚朴(去粗皮)四两。

5.2 炮制

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

5.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五积散功在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5.4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

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倂癖症瘕,膀胱小肠气痛,即入煨生姜三片、盐少许同煎。

如伤寒时疫,头痛体疼,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入葱白三寸、豉七粒同煎。

若但觉恶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盐少许同煎。

如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入枣煎服。妇人难产,入醋一合同煎服之。并不拘时候。

5.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 《虺后方》之五积散

6.1 组成

肉桂、干姜、当归、白芍、半夏、枳壳、桔梗、白芷、麻黄、川芎各等分。

6.2 主治

《虺后方》之五积散主治阴阳两感,内伤生冷,外伤风寒,头疼呕吐,满身拘急,腹痛,憎寒发热。

6.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姜、大枣、葱,煎汤下。

7 《普济方》卷一六八方之五积散

7.1 组成

石榴皮2分,荆三棱2分,巴豆2分,五灵脂2分,甜葶苈2分,大戟2分,芫花2分,甘遂2分,杏仁2分,大黄2分,乌梅2分,盐豉2分。

7.2 主治

《普济方》卷一六八方之五积散主治五积六聚,并酒积蛊气所伤。

7.3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空心温酒调下,病重2钱。如为丸,以醋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5丸至30丸。伤酒,葛根汤送下;伤食,盐汤送下;气蛊,木香汤送下;水蛊,樟柳根汤送下。

7.4 制备方法

上药以头醋3碗,煮尽干,于砂锅内炒黄色,加陈皮、青皮、木香、瞿麦、豆蔻、砂仁6味在内,一处相和,研为细末。

8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方之五积散

8.1 组成

白芷2分,川芎2分,桔梗1分半,芍药2分,甘草(炙)2分,茯苓2分,当归2分,桂枝2分,半夏2分,陈皮5分,枳壳5分,麻黄5分,苍术1钱,厚朴4分。

8.2 主治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方之五积散主治冬月痘出不快。

8.3 用法用量

上除桂、枳2味别为粗末外,12味锉细,慢火炒令转色,摊冷,次入2味末,令匀。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 《周慎斋遗书》卷八方之五积散

9.1 组成

白芷3钱,桔梗3钱,当归3钱,陈皮6钱,川芎2钱,甘草2钱,茯苓2钱,枳壳2钱,半夏2钱,麻黄2钱,肉桂4钱(姜汁炒),厚朴4钱(姜汁炒),生姜3片,葱白7枚。

9.2 主治

《周慎斋遗书》卷八方之五积散主治肿病,脉浮无力。

9.3 用法用量

为散服。

10 《博济方》卷二方之五积散

10.1 组成

苍术20两,桔梗10两,陈皮6两(去白),吴白芷子两,厚朴2两(去皮),枳壳4两(麸炒),官桂(去皮)春夏用3两,秋冬用4两,芍药1两,白茯苓1两(去皮),当归2两,人参2两,川芎1两半,甘草3两,半夏1两(洗7遍),干姜春夏用1两半,秋冬用3两。

10.2 主治

《博济方》卷二方之五积散主治一切气。阴气伤寒,或脾胃不和,内伤冷食,浑身疼痛,头昏无力,或痰逆,或胸膈不利、气壅,或多噎塞,饮食不下,及元气攻刺,两胁疼痛;女人血海久冷,月候不匀,走疰腹痛及不行,或产前胎不安,伤胎腹痛,或难产、胎死腹中者。

10.3 用法用量

以末2钱,水1盏,煎至7分服。

10.4 加减

若阴气伤寒,手足逆冷,或睡里虚惊,及虚汗不止,脉气沉细,面青,或手足冷,心多呕逆,宜入顺元散1钱,同煎热服;如妇人生产痛阵疏及艰难,经2-3日不生,胎死腹中,或产母顿无力,产户干,宜入顺元散同煎,以水7分,酒煎数10沸,相次吃两服;遍身烦热头痛,每服更入葱白1茎,豉7粒,同煎服之。

10.5 制备方法

上各洗净,焙干。除官桂、桂壳另杵外,诸药同为粗末,分作6分,于大铁锅内以文武火炒令微赤黄熟为度,不可令焦,取出以净纸衬,安板床下,候冷,却入前枳壳、官桂末和匀,密器内收贮。

11 《白喉全生集》方之五积散

11.1 组成

苍术2钱,白芷2钱,法夏(姜汁炒)2钱,桔梗2钱,川芎2钱,银花1钱5分(姜汁炒),僵蚕1钱5分(姜汁炒),厚朴(姜汁炒)1钱,枳壳1钱,粉草1钱,煨姜3片。

11.2 主治

《白喉全生集》方之五积散主治白喉寒证,白见于关内,成点成块,或满喉俱白,色如凝膏,喉内淡红微肿,时痛时止,头项强痛,身重,恶寒发热,咳嗽结胸,声低痰壅,舌苔必白而厚,不思饮食,目眩倦卧,或手足冷逆,欲吐腹痛。

11.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2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五积散

12.1 组成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干姜、桂心、半夏、枳壳。

12.2 主治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五积散主治寒积泻痢。

1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9.
  2.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