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丸

目录

1 拼音

wū jīn wá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Wujin Wan

2.2 标准编号

WS3-B-2855-98

2.3 处方

益母草 320g 小茴香(盐制) 20g 川芎 60g 补骨脂(盐制) 20g 吴茱萸(制)   20g 当归 20g 艾叶(炭) 20g 白芍 60g 莪术(醋制) 20g 蒲黄(炒)    20g 百草霜 14g 三棱(醋制) 20 香附(醋制)   120 熟地黄 20g 延胡萦(醋制) 60g 木香 20g

2.4 制法

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细粉,混匀,过筛,每 100g粉末加炼蜜170~ 190g制 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2.6 鉴别

(1)取本品 5g,剪碎,加入甲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 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0. 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 (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 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苯(10:1)为展开剂,先饱和10分钟,展开,取出,晾 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 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2)取当归、川芎对照药材各 1g,分别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 缩至1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及 鉴别

(1)项下供试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 板上,以氯仿-苯(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3)取补崩脂药材 1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溶液浓缩至1ml作为对 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及鉴别

(1) 项下供试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苯-氯仿(9:2)为展开 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 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2.8 功能与主治

调经化瘀。用于气郁结滞,胸胁刺痛,产后血瘀,小腹疼痛,五 心烦热,面黄肌瘦。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2.10 注意

孕妇遵医嘱服用。

2.11 规格

每丸重 9g

2.12 贮藏

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起草

3 《杨氏家藏方》卷一

3.1 方名

乌金丸

3.2 组成

坯子胭脂(别研)3钱,朱砂(别研)3钱,人参(去芦头)3钱,乳香(别研)3钱,藕节3钱,羊蹄根3钱,青竹茹3钱,乌贼鱼骨3钱,甘草(炙)3钱,细松烟墨(烧)3钱,川芎3钱,草乌头(炮,去皮尖)2钱。

3.3 主治

大风疾,眉须堕落,鼻柱崩倒;语音不利。

3.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细嚼,茶清送下,不拘时候。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每1两作10丸。

4 《魏氏家藏方》卷七

4.1 方名

乌金丸

4.2 组成

干棕榈、干姜、大橡斗子、乌梅(上4味,烧灰存性,为细末)、枯了白矾末各等分。

4.3 主治

肠风脏毒,下血不止。

4.4 用法用量

每服40-50丸,米饮下,若粪前有血,即空心服;粪后有血,即食后服。

4.5 制备方法

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圣惠》卷四十

5.1 方名

乌金丸

5.2 组成

皂荚2两(烧灰,细锉),石膏2两(细研,水飞过)。

5.3 主治

偏头痛。

5.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薄荷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软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6 《良方集腋》卷下

6.1 方名

乌金丸

6.2 组成

明天麻1钱6分,陈京墨1钱,真没药3钱(须要道地),百草霜3钱,寒食面(寒食日用酒和面为饼,中间包飞罗面蒸熟,去包皮,将内白面收贮听用)3钱。

6.3 主治

产后恶血上攻,败血不止,心腹刺痛。

6.4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温洒或开水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将京墨用水细磨浓,和药成丸,一料分作49粒。

7 《圣惠》卷二十四

7.1 方名

乌金丸

7.2 组成

槐鹅半斤,羌活2两,白附子2两,天麻3两,枳壳1两(去瓤),皂荚30挺(肥者),踯躅花1两,麻黄2两(去根节),胡桃瓤1两,乌蛇1条(重3两),腊月鸦1只(去足),腊月狐肝1具。

7.3 主治

风毒攻注皮肤,遍身瘙痒,烦热多汗。

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荆芥汤下。

7.5 制备方法

上锉细。以一固济了大瓷瓶,先纳乌蛇及鸦、狐肝等,封口烧欲熟,过后下诸药,以大火煅令通赤,待冷取出,加麝香半两,同研令细。以槐胶烂煮,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冯氏锦囊》卷十三

8.1 方名

乌金丸

8.2 组成

锦纹大黄不拘多少。

8.3 主治

湿热痢疾。

8.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空心白汤送下。饮食忌进半日,小便如桅子汁色,则湿热之气从小便而出矣。

8.5 制备方法

切片,以无灰酒拌,9蒸9晒,为末,再以酒丸,如椒目大。

9 《慈禧光绪医方选义》引《良方集成》

9.1 方名

乌金丸

9.2 组成

台乌3两,熟大黄3两,人参3两,莪术3两,三棱3两,赤芍3两,黄芩3两,延胡索3两,丹皮3两,阿胶3两,蒲黄3两,香附3两,乌豆皮3两,生地(忌铁器)3两,川芎3两,寄奴2两,蕲艾2两,白扁豆2两(以上用苏木水炙)。

9.3 主治

妇人七情抑郁,气滞食减,口苦咽燥,五心烦热,面黄肌瘦,胸胁刺痛,崩漏带下。

9.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钱,蜡皮封固。

10 《成方便读》卷二

10.1 方名

乌金丸

10.2 组成

香附4两(童便1盏,牛膝1两5钱同炒,去牛膝),官桂1两,五灵脂1两,延胡1两,当归(醋炒)1两,桃仁(去皮尖)1两,乌药1两,莪术1两,乳香(去油)5钱,没药(去油)5钱,木香5钱,黑豆1升(煮汁),红花2两,苏木2两,酒5碗。

10.3 主治

妇人气滞血结,癥瘕瘀痛,经闭。

10.4 制备方法

将红花、苏木煎4碗,去滓,并豆汁熬成膏,和蜜为丸,每丸重2钱,蜡壳为衣。

10.5 各家论述

夫妇人血闭之证,皆由气滞不行所致,故方中仍以香附为君,佐之以木香,通行表里上下一切诸气。而再以大队行血破瘀之药继之,自能荡涤无余,不留纤翳。然既结而成积,非汤剂可能速除,故用丸以缓之耳。

11 《青囊秘传》

11.1 方名

乌金丸

11.2 组成

陈京墨1斤,陈皮3钱,没药3钱,百草霜3钱,飞面3钱。

11.3 主治

妇人胎前产后三十六症。

11.4 用法用量

将墨炖软,入药,作49块,掐49丸,贮紫砂盆内,煮1日1夜不停止,阴干待用。修合时要净室。

12 《妇科玉尺》卷五

12.1 方名

乌金丸

12.2 组成

乌头、乌附、莪术、艾叶。

12.3 主治

赤白带下。

12.4 用法用量

淡醋汤送下。

12.5 制备方法

共用醋煮烂,捣如泥。再以熟地4两,当归4两,白芍2两,川芎2两为末,和前药泥为丸。

13 《女科切要》卷三

13.1 方名

乌金丸

13.2 组成

阿胶4两,艾叶2两,谷芽2两,麦芽2两,蛇壳1条,五味1两。

13.3 主治

妊娠9月,或误食热物,忽然腹痛者。

13.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先用鲤鱼1尾,醋1杯,同保胎如圣散煎汤吞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弹子大。

14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14.1 方名

乌金丸

14.2 组成

斑蝥49枚,血竭1分(如无,更加没药半两代之),没药半两(别研),五灵脂半两,硇砂3钱。

14.3 主治

产后血晕及恶露未尽,腰腹刺痛;或胞衣不下,腹胀喘满。

14.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至15丸,麝香熟酒送下,不拘时候。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酒1升半,醋1升半,慢火熬成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良朋汇集》卷四

15.1 方名

乌金丸

15.2 组成

乳香1钱,没药1钱,归尾1钱,百草霜2钱,巴豆(去油)3钱。

15.3 主治

产后血迷,瘀血上攻,两胁胀满,胃脘疼痛,大小便不通,发热作喘,大渴饮冷,眼见鬼神。

15.4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黄豆大,朱砂为衣。每服1丸,用煮东酒4两、生姜1片,煎2-3沸,将药研化服之。后吃红枣3-5枚;如不吃枣则吐,吃过枣,吐亦无妨。

16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16.1 方名

乌金丸

16.2 组成

乌药不拘多少(炭火烧存性)。

16.3 主治

泻血,血痢。

1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

1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陈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17 《古今医鉴》卷十三

17.1 方名

乌金丸

17.2 组成

牛黄2钱,芦荟3钱,琥珀5钱,胡黄连5钱,人参6钱,白术(乳汁炒)6钱,黄连7钱,槟榔7钱,三棱(醋煮)7钱,莪术(酷煮)7钱,地骨皮7钱,水红花子(炒)7钱,百草霜3钱,伏龙肝3钱。

17.3 主治

小儿癖块发热。

17.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陈皮酒送下。

1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18 《女科万金方》

18.1 方名

乌金丸

18.2 组成

阿胶4两(炒),熟艾2两,谷芽2两,麦芽(日晒干)2两,龙衣(即蛇退之壳,要全者,又要蛇头下山者妙)1条,败笔(即苏木)2两。

18.3 功效

催生护产。

18.4 主治

临产艰难,横生逆产,胎死不下,及产后诸病,妇人带如鱼脑者。

18.5 制备方法

5月5日取角黍煎炼,同捣前药,均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19 《中国医学大辞典》

19.1 方名

乌金丸

19.2 别名

妇科乌金丸

19.3 组成

香附(制)4两,川大黄4两,木香5钱,乳香(炙)5钱,没药5钱,官桂5钱,五灵脂1两,桃仁泥1两,玄胡索1两,天台乌药1两,蓬莪术1两,全当归3两,益母草2两,蚕茧2两。

19.4 功效

散郁化瘀。

19.5 主治

妇人七情悒郁,气滞食减,口苦咽干,五心烦热,面黄肌瘦,胸胁刺痛,崩中带下;产后恶露上攻,败血不止。

19.6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熟汤或温酒、艾醋汤送下。

19.7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黑豆(洗净)1升,煮汁去滓;红花2两,酒5碗,煎4-5沸,去滓用汁;苏木3两,水煎,去滓用汁,将3汁和蜜为丸。

19.8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20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四

20.1 方名

乌金丸

20.2 组成

陈皮1两,枳壳3两,川芎1两,冬葵子2两,益母草6两(煎汁),生地3两,车前2两,急性子2两,鹿角屑3两,麻黄、生姜、脂麻、黄杨头、砂仁(为衣)。

20.3 主治

难产。

20.4 各家论述

此方鹿角甘温行血为君;陈皮行气、枳壳宽肠为臣;冬葵急性,性滑善下为佐;益母、川芎等药为使,专以行气滑胎,各有定见。独麻黄一味,殊不易晓,或取其能开腠。

20.5 附注

方中麻黄以下五味用量原缺。

21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七十六

21.1 方名

乌金丸

21.2 组成

巴豆21枚(去皮),大枣(青州者)21枚(去核)。

21.3 功效

止泻。

21.4 主治

赤白痢。

21.5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煎川归汤送下。

21.6 制备方法

上2味,每1个枣入巴豆1枚,烧令烟出绝,以器覆之;后为细末,更加轻粉2钱,黄连末3钱,烧陈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21.7 附注

方中用法“煎川归汤送下”,文瑞楼本作“煎独帚汤下”。

22 《惠直堂方》卷一

22.1 方名

乌金丸

22.2 组成

木鳖子不拘多少。

22.3 主治

伤寒,瘟疫,结胸,疟疾,头风,心痛,气逆,胁胀,痰火吐血,盗汗,翻胃,呕吐,膈食,水蛊,食蛊,水泻,红白痢,便血,大小便不通,疝气;白浊,便毒,肿毒,流注,疬串,筋骨疼痛,火眼,喉痹,喉癣,锁喉风;妇人血崩,月经不调,胎衣不下;小儿惊风,重舌。

22.4 用法用量

每服3分,小儿1分。未服药之先,去大小便。服药后,盖被出汗,不可见风,犯之寒战,须嚼生姜解之。伤寒,葱汤送下;霍乱,藿香汤送下;痰火,姜汤送下;疟疾,桃枝汤送下;火眼,菊花汤送下;瘟疫,凉水送下;流注,花粉汤送下;白浊,胡椒汤送下;红痢,细茶送下;白痢,姜汤送下;吐血,京墨磨井水送下;结胸,姜汤送下;心痛,香附汤送下;肿毒,雄黄汤送下;便毒,葱汁送下;水泻,神曲茶汁送下;头风,川芎汤送下;呕吐,姜汤送下;血崩,红花汤送下;重舌,吹药5厘,凉水咽下;胁胀,陈皮汤送下;食蛊,山楂、麦芽汤送下;食膈,陈曲、麦芽,夜壶水煎汤送下;锁喉风,以火酒漱口,用药掺之;疝气,橘核、大茴汤送下;气逆、水蛊,芫花汤送下;月经不调,红花汤送下;便血、盗汗,黑豆汤送下;大便不通,枳壳汤送下;翻胃膈食,枣子汤送下;驱邪辟瘟,砂仁汤送下;疬串,杨梅酒送下;胎衣不下,石灰打水澄清送下;小便不通,槟榔汤送下;喉痹、喉癣,吹药5分;寒热气,火酒送下;小儿惊风,朱砂、金箔汤送下;筋骨疼痛,黄芩汤或火酒送下。

22.5 制备方法

以麻油煮,浮为度。以小麦麸炒去油气,用瓷锋刮去毛皮,研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