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概述
五虎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八首。
3 《仁斋直指方论》卷八方之五虎汤
3.1 组成
3.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3.3 五虎汤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八方之五虎汤功能宣肺清热,解表散寒。治伤寒喘急,宜发表者。如有痰,加陈皮、半夏、茯苓。[1]
3.5 附注
4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五虎汤
4.1 组成
4.2 主治
4.3 五虎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4.4 用药禁忌
此方为劫剂,不宜久服;虚人自汗禁用。
5 《杨氏家藏方》卷一方之五虎汤
5.1 处方
天南星 草乌头(不去皮、尖)川乌头(不去皮、尖)半夏(汤洗七遍)皂角(去皮、弦、子)各等分,并生用
5.2 制法
上药哎咀。
5.3 功能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一方之五虎汤主治中风不遂,目睛上视,牙关紧急,涎盛壅塞,不省人事。
5.4 五虎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并煎至75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5.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一
6 《直指附遗》卷八方之五虎汤
6.1 五虎汤的别名
6.2 组成
麻黄7分,杏仁(去皮尖)1钱,甘草4分,细茶8分(炒),石膏1钱半。
6.3 主治
《直指附遗》卷八方之五虎汤主治外感风寒,内蕴痰热,痰气喘急,咳嗽。痰气喘急。小儿哮喘,因感寒而得之,恶寒发热,面赤唇红,鼻息不利,清便自调。小儿咳嗽初起,夹风寒外感者。外邪在表,无汗而喘者。风寒所感,热痰喘急。暴喘。因寒邪客于肺俞,寒化为热,闭于肺经,胸高气促,肺胀喘满,两胁煽动,陷下作坑,鼻窍煽张,神气闷乱。
6.4 五虎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服。
6.5 附注
五虎斩劳汤(《便览》卷二)、麻黄汤(《证治准绳·幼科》卷五)。
7 《女科秘要》卷二方之五虎汤
7.1 组成
苏子8分,陈皮8分,知母8分,桔梗8分,杏仁1钱,石膏1钱,枳实1钱,麻黄4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
7.2 主治
《女科秘要》卷二方之五虎汤主治胎前因食生冷,又食椒、姜冲损胎气,胃火胜而致咳嗽。
7.3 五虎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8 《同寿录》卷二方之五虎汤
8.1 组成
8.2 主治
《同寿录》卷二方之五虎汤主治外感伤寒,不能出汗,寒入腠理,舌卷眼翻,甚是危笃。
8.3 五虎汤的用法用量
水2碗,煎至1碗。先用砂糖半钟,放碗内冲服之。即益被闷汗出愈。在病1-2日用。
9 《医便》卷三方之五虎汤
9.1 组成
五灵脂2钱5分,木鳖子(去壳)2钱5分,穿山甲(蛤粉炒)2钱5分,白芷2钱5分,大黄实人1两,虚人5钱。
9.2 主治
《医便》卷三方之五虎汤主治鱼口疮,俗名便毒,已成者即溃,未成者即散。
9.3 五虎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大钟,煎1钟,空心服。利5-7行即好。
10 《疮疡经验全书》卷十三方之五虎汤
10.1 组成
全蝎1钱5分,僵蚕1钱5分,山甲1钱5分,蜈蚣3条,斑蝥3个(去头足,糯米拌炒),生大黄3钱。
10.2 主治
《疮疡经验全书》卷十三方之五虎汤主治便毒单生,肿硬作痛者。
10.3 五虎汤的用法用量
分2次空腹酒送下。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1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五虎汤
- 《医宗金鉴》:[卷五喘证门]马脾风
掮动,陷下作坑,鼻窍握张,神气闷乱,初遇之急服五虎汤,继用一捻金下之,倘得气开,其喘自止,如儿生百...
- 《幼科心法要诀》:[卷四喘证门]马脾风
扇动,陷下作坑,鼻窍扇张,神气闷乱。初遇之急服五虎汤,继用一捻金下之,倘得气开,其喘自止。如儿生百...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六节·夹哮伤寒
方如浓朴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时方如白果定喘汤。五虎汤加节斋化痰丸。表散寒邪。整肃痰火。此四方最为的...
- 《幼科发挥》:[卷之四肺所生病]喘嗽
因风寒而发。不然则无是病也。此属外感。宜发散。五虎汤主之。或有喘病。遇寒冷而发。发则连绵不已。发过...
- 《孙文垣医案》:[卷四新都治验]查少川喘后肿胀(有发明)
麻黄、杏仁、枳壳、细茶各一两,作大剂饮之,名曰五虎汤,喘至即以此御之,随饮而止,屡发屡进,应若桴鼓...
- 更多古籍中的五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