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

目录

1 拼音

wù huà xī rù

2 英文参考

Fog inhalation therapy

3 名称

雾化吸入

4 概述

药物雾化吸入疗法利用高速度气流将药物喷成雾状直接冲至小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使药物直接接触到病变处,从而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起扩张支气管、消炎作用,并可保持气道湿润、稀化痰液以利排痰,因此对于肺癌、肺转移癌、并发有呼吸道、肺部感染患者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症、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也有其明显的治疗效果,对危重病人抢救配合人工呼吸机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5 适应证

雾化吸入适用于:

1.支气管肺癌,各种癌瘤引起的肺转移癌。

2.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症、肺炎、肺脓肿等。

3.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4.呼吸道湿化不足,引起痰液粘稠,气管不畅或气管切开病人,失去上呼吸道湿化生理功能者。

5.危重病人抢救时配合人工呼吸机持续湿化或间歇雾化吸入,以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

6 禁忌证

呼吸系统之外的疾病忌用。

7 准备

雾化器的准备,药物的准备。治疗前应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凡能引起患者过敏反应的药物,禁止使用。

8 方法

8.1 1.雾化器的应用

(1)热蒸气吸入:用开水壶、搪瓷水罐(大搪瓷缸子、脸盆均可代用),盛沸水,内加1%复方安息香酸酊等药物。病人坐起,水壶或水罐放于床桌上,病人口鼻对准水罐口,用毛巾蒙住口鼻,嘱病人张口呼吸,吸入蒸气约20分钟即可。

(2)简易玻璃雾化器:将雾化药液装入雾化器后,用空气压缩机或氧气将药液喷出,形成雾滴后吸入。

(3)蒸气吸入器。将雾化药液装入药杯中,将酒精灯点燃,把小锅内水煮沸后,蒸气从小锅上边的横管冲出,利用压力将药杯中药液吸至管口对,被来自横管的蒸气冲散混合于蒸气,经漏斗状管喷出,病人离管日10~12厘米,张口呼吸,使含药蒸气吸入呼吸道,时间为15~20分钟。

(4)帐幕法蒸气吸入:将药液直接溶入锅内之沸水中,加温后使药液随蒸气喷出,病人口鼻离喷气口约1尺左右,蒸气吸入器外支木架,病人头部和蒸气吸入器用被单一起遮盖住,病人张口呼吸,每次15~20分钟,每日三次。

(5)手持式气雾瓶。

(6)超声波雾化器:为目前较好的雾化装置。利用超声波发生器输出的高频电能,使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声能,作用于雾化罐内的液体,破坏药液表面张力和惯性,使其成为细微的雾滴,通过导管输送给病人。

操作步骤:

①开灯接通电源,连用预热3~5分钟(隔天8~10分钟)

②按动雾化开关

③调节雾化调节旋钮:调节其雾化大小

④雾化罐:盛雾化吸入药液

⑤水槽:盛好清水

⑥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输出高频电能

⑦用面罩罩病人口鼻部,药液通过管道自面罩处喷出。

8.2 2.喷雾药物

(1)稀化痰液的药物:生理盐水或蒸馏水(2~4毫升/次)、4%碳酸氢钠溶液(2~4毫升/次)、痰易净(10~20%溶液1~3毫升/次)、10%桉叶油(2~3滴/次)、α-糜蛋白酶(5毫克/次)、透明质酸酶(500单位/次)、必嗽平(1~2毫克/次)。

(2)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麻黄硷(25~30毫克/次)、氨茶硷(0.125~0.25克/次)、异丙基肾上腺素(0.5毫克/次)、舒喘片(嗽必妥0.1~0.2毫克/次)、喘速宁(夜罗宁0.3%  0.3~0.5毫升/次)、氨哮素(20~40毫克/次)。

(3)抗菌素类药物:青霉素(20万单位/次)、链霉素(0.25克/次)、杆菌肽(5000单位/次)、新霉素(100毫克/次)、卡那霉素(0.25~0.5克/次)、氯霉素(0.125克/次)、庆大霉霉素(1~2万单位/次)、乳酸红霉素(0.125~0.5克/次)等。

(4)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5毫克/次)。

(5)中药(清热抗菌药)。银黄液(0.1~0.2毫克/次)、四季青(2~4毫克/次)、满山红(3~4毫升/次)。

9 注意事项

1.雾化器面罩应消毒后再用,防止交叉感染。

2.雾化药液选择应易溶于水,无刺激、无毒性、酸硷度近于人体酸硷度。不过敏、适于组织渗透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雾化器开始通雾气时,勿将雾化面罩或吸气管衔在口中,当雾气速度调好后再罩上面罩或衔在口中,以免雾气排出过快,引起病人不适及惊恐。雾气流量每分钟6~10升。

4.雾化器喷出药液温度在37~38℃,不宜过热,尤其应用蒸气吸入注意防止太热烫伤,烧伤面部。

5.用异丙基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时,注意剂量及次数,以防剂量过大,次数过频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

6.为减少雾化药液的刺激,可减少药物浓度,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扩张气道,减轻不适。

7.室内温度、湿度过高时不宜使用此疗法。

8.选用的药物,一定要符合疾病的需要,否则无效。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