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骨藤

目录

1 拼音

wū gǔ téng

2 《中医大辞典》·乌骨藤

乌骨藤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选》,为《滇南本草》记载的通光散之别名[1]

2.1 别名

奶浆藤、乌骨藤、黄木香、下奶藤、通关藤[2]

2.2 来源及产地

萝藦科植物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rn.的藤茎[2]。分布云南、贵州等地[2]

2.3 性味

苦,寒[2]

2.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通乳利尿[2]

1.治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炎[2]

2.乳汁不通,小便不利[2]

3.疔疮肿毒[2]

4.近试用于食管癌,贲门癌,宫颈癌,及淋巴网状细胞瘤等[2]

2.5 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2.6 运用

通光散叶:鲜叶捣敷治疔疮肿毒[2]

2.7 化学成分

藤茎含苦味甾体脂苷,其主要苷元为通光素(Tenacissigenin)及通光藤苷元(Tenacigenin)[2]

2.8 药理作用

苦味甾体酯苷能对抗组织胺所致的豚鼠离体气管痉挛,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2]。给麻醉犬静注,可见短暂的轻度降压[2]。总苷对小鼠有止咳作用,在体外能抑菌[2]

3 《*辞典》·乌骨藤

3.1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3.2 拼音名

Wū Gǔ Ténɡ

3.3 来源

为番荔枝科植物白叶瓜馥木的根。秋季采收。

3.4 原形态

攀援灌木,高达3米。叶互生,近革质,长椭圆形,长7~17厘米,宽2~4厘米,先端通常圆形,或为短尖,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叶柄长约1厘米。花数朵集成聚伞式的总状花序,被黄色绒毛;萼片3,卵状三角形,被黄毛;花瓣6,2轮,外轮花瓣阔卵形,先端钝,长约7毫米,宽5毫米,内轮花被小,长约5毫米,宽3毫米,被黄毛;雄蕊多数,长约1毫米,药室长椭圆形,药隔与药室等长,为阔三角形;心皮有毛,柱头2裂。果实绛红色,圆球形,径8毫米。

3.5 生境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

3.6 性味

性温,味辛涩。

3.7 功能主治

主治痨伤,除风湿。

3.8 附方

治痨伤、风湿:乌骨藤七钱,见血飞:铁筷子、五香血藤各五钱。泡酒一斤,日服三次,每次五钱。

3.9 摘录

《*辞典》

4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3.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1.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