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补丸

目录

1 拼音

wǔ bǔ wán

2 概述

五补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九首。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之五补丸

3.1 组成

地骨皮、茯苓(去皮)、牛膝(酒浸)、熟地黄、人参各一两[1]

3.2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1]

3.3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送下[1]

3.4 功能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之五补丸功能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治五脏虚损[1]

4 《医方类聚》卷二一四引《仙传济阴方》之五补丸

4.1 方名

五补丸

4.2 组成

黄耆1两,人参半两,附子1个,当归3钱,白芍5钱。

4.3 主治

《医方类聚》卷二一四引《仙传济阴方》之五补丸主治妇人体虚,感受风湿毒邪,遍身不知痒痛,麻痹不仁,眼花。

4.4 用法用量

祛风散送服。

4.5 制备方法

上炼蜜为丸。

5 《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吴氏集验方》之五补丸

5.1 方名

五补丸

5.2 组成

巴戟2两,牛膝2两,山药2两,白蒺藜2两,菟丝子(酒浸3日,洗,焙干)1两半,木香1两半,人参1两半,白茯苓1两半,黄耆1两半,川椒(微炒)1两半,苁蓉1两半,远志(去心)1两半,附子(炮,去皮脐)1两,桂(去皮)1两,舶上茴香1两,北五味子1两,山茱萸1两,破故纸(微炒)1两。

5.3 主治

《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吴氏集验方》之五补丸主治男子本脏虚惫,下元冷极,阳道衰弱,夜多小便,膀胱积滞,脐下疼痛,疝气攻注,梦中遗泄,精神恍惚,眼暗耳鸣,腰膝生痠,筋力困乏,齿牙浮动。妇人血海虚冷,面色无光,心腹冷疼,四肢瘦弱,产后诸疾。

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盐汤或温酒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择净称,为末,以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 《丹溪心法》卷三之五补丸

6.1 方名

五补丸

6.2 组成

枸杞半两,锁阳半两,续断1两,蛇床(微炒)1两,两头尖2钱半。

6.3 功效

《丹溪心法》卷三之五补丸功在补损。

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淡盐汤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糊为丸。

7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之五补丸

7.1 方名

五补丸

7.2 组成

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地骨皮1两,熟干地黄(焙)1两。

7.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之五补丸主治虚劳羸瘦,饮食减少,困倦无力。

7.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食后临睡服。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普济方》卷二二一引《圣惠》之五补丸

8.1 方名

五补丸

8.2 组成

巴戟(去心)4两,牛膝(酒浸,焙)4两,山芋4两,蜀椒(去目并合口者)4两,苁蓉(酒浸,令干,切,焙)4两,附子(炮,去皮脐)3两,黄耆(锉)3两,桃仁(水浸,令干,去皮尖双仁,炒)3两,补骨脂(酒浸)3两,茴香子3两,舶上茴香(炒)3两,木香2两,人参2两,白茯苓2两,山茱萸2两,五味子2两,桂(去心)2两,羌活(去芦头)2两。

8.3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二二一引《圣惠》之五补丸功在丈夫久服,乌发须,驻颜色,进饮食,壮气。妇人久服,除风气诸候。主治男子元脏虚惫,目昏耳聋,阳道衰弱,夜多小便,膀胱积滞,脐下疼痛,疝气攻注,夜梦鬼交,精神恍惚,腰重胯痛,腰膝痠痛,筋力困乏。并妇人血海冷弱,子宫虚冷,面黄,心腹疼痛,四肢羸瘦。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盐汤温汤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必效》引李子昭方(见《外台》卷三十一)之五补丸

9.1 方名

五补丸

9.2 组成

人参、茯苓、地骨衣、干地黄、牛膝各等分。

9.3 功效主治

《必效》引李子昭方(见《外台》卷三十一)之五补丸功在安七魄,镇五脏,坚骨髓,养神明,久服却病延年。

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以酒饮送下,稍稍增至50丸,1日2次。服至5日、10日及半月,觉气壅,即服七宣丸;服经2-3日,觉气散,还服五补丸;若病候未退,即稍稍增之,常自审以取调适。终须五补及七宣丸,并须合服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6 附注

本方为原书“五补七宣丸”之第一方。

10 《千金》卷八之五补丸

10.1 方名

五补丸

10.2 组成

防风1两半,人参1两半,苁蓉1两半,干地黄1两半,羚羊角1两半,麦门冬1两半,天门冬1两半,芍药30株,独活30株,干姜30株,白术30株,丹参30株,食茱萸(一本云山茱萸)30株,甘草30株,茯神30株,升麻30株,黄耆30株,甘菊花30株,地骨皮30株,五加皮30株,石斛30株,牛膝30株,薯蓣30株,秦艽1两,芎1两,生姜屑1两,桂心1两,防己1两,黄芩1两,寒水石3两,附子18铢,石膏3两。

10.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4 功能主治

《千金》卷八之五补丸主治风病服汤药,患虚热翕翕然。

10.5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稍加至30丸,生姜蜜汤送下,1日3次。

10.6 用药禁忌

忌油、面、蒜、生冷、醋滑、猪、羊、鸡、鱼等。

10.7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五补者,补五脏诸虚不足也。方下主治虚热而反用桂、附、干姜者,以虚热不得温补不散,反谓温能除大热也。致虚之由,良因服风药过多,故仍用独活、防己、防风引领参、耆入于残破之区,与太阳病下后,其气上冲者,与桂枝汤用前法同义。黄芩、菊花清解于上,石膏、寒水石降泄于下,白术、甘草镇守于中,余药各随所主,以补五脏诸虚不足也。

11 《千金》卷十九之五补丸

11.1 方名

五补丸

11.2 组成

人参4分,五加皮4分,五味子4分,天雄4分,牛膝4分,防风4分,远志4分,石斛4分,薯蓣4分,狗脊4分,苁蓉12分,干地黄12分,巴戟天6分,茯苓5分,菟丝子5分,覆盆子8分,石龙芮8分,萆薢2分,石南2分,蛇床子2分,白术2分,天门冬7分,杜仲6分,鹿茸15分。

11.3 功效主治

《千金》卷十九之五补丸功在久服却病延年。主治肾气虚损,五劳七伤,腰脚痠疼,肢节苦痛,目暗(目荒)(目荒),心中喜怒恍惚不定,夜卧多梦,觉则口干,食不得味,心常不乐,多有意怒,房室不举,心腹胀满,四体疼痹,口吐酸水,小腹冷气,尿有余沥,大便不利。

11.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酒送下,1日3次。稍加至30丸。不得增,常以此为度。

11.5 加减

有风,加天雄、芎、当归、黄耆、五加皮、石南、茯神、独活、柏子仁、白术各3分;有气,加厚朴、枳实、橘皮各3分;冷,加干姜、桂心、吴茱萸、附子、细辛、蜀椒各3分;泄精,加韭子、白龙骨、牡蛎、鹿茸各3分;泄痢,加赤石脂、龙骨、黄连、乌梅肉各3分;夏加地黄5分、黄芩3分、麦门冬4分,冷则去此,加干姜、桂心、蜀椒各3分。

11.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7 用药禁忌

慎醋、蒜、鲙、陈臭、大冷、醉吐。

11.8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五补者,补五劳之损伤也。方中助阳之味居多,略兼地黄、天冬以助阴长之力。唯取防风外通阳气,石龙芮内除阴翳,则诸药各随脏气之虚,而施补益之功。

12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