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温化寒痰为治法[1]。指用具有温阳祛寒化痰作用的方药,治疗寒痰证的治法[2]。
4 参考资料
有温化寒痰作用的方剂
- 白术散
卷三十三引《古今录验方》之白术散功能健脾养胎,温中祛寒。主治妊娠胎动不安。运用:若腹痛,加芍药;心下...
- 苓桂术甘汤
有促进、调节作用,又有广谱抗过敏作用,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并对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抑杀作用,因而对...
- 祛痰剂
法各不相同。如脾失健运,湿聚或痰者,治宜燥湿健脾化痰;火热内盛,灼津为痰者,治宜清热化痰;肺燥阴亏...
- 大黄附子汤
,其组成为大黄9g、附子12g、细辛6g,具有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之功效,主治里寒积滞内结,阳气不运所...
- 五苓散
,凡脾虚不运,气不化水之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或为蓄水,或为水逆,或为水肿,或为痰饮,或为泄泻等,均...
- 更多有温化寒痰作用的方剂
有温化寒痰作用的穴位
- 温溜
温即温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温通经脉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温溜。主治寒热头痛,头风,眩晕,面肿,面...
- 逆注
温即温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温通经脉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温溜。主治寒热头痛,头风,眩晕,面肿,面...
- 池头
温即温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温通经脉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温溜。主治寒热头痛,头风,眩晕,面肿,面...
- 温留
温即温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温通经脉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温溜。主治寒热头痛,头风,眩晕,面肿,面...
- 蛇头
温即温暖,溜即流通,此穴有温通经脉之功,善治肘臂寒痛,故名温溜。主治寒热头痛,头风,眩晕,面肿,面...
- 更多有温化寒痰作用的穴位
有温化寒痰作用的中成药
- 五苓散
,凡脾虚不运,气不化水之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或为蓄水,或为水逆,或为水肿,或为痰饮,或为泄泻等,均...
- 半硫丸
能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半硫丸功能温肾逐寒,通阳泄浊。主治心腹痃癖冷气,及老年虚冷便秘,...
- 四神丸
味子60g、吴茱萸30g,具有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肾虚寒之肾泄证。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泄...
- 苏合香丸
60g、水牛角60g,具有芳香开窍,行气温中之功效。主治寒闭证。苏合香丸是温开剂的代表方,既是治疗...
- 四虎散
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温散寒痰,消除肿痛。用于跌打损伤,寒湿痰滞,肿胀痹痛。...
- 更多有温化寒痰作用的中成药
温化寒痰相关药物
- 苓桂咳喘宁胶囊
。【功能主治】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主治外感风寒,痰湿阻肺,症见咳嗽痰多,喘息胸闷气短等。【用法与用...
- 麻黄止嗽丸
品。【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感冒风寒,无汗鼻塞,咳嗽痰喘。【用法与用量】口服...
- 参苏宣肺丸
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化痰。用于痰湿阻肺,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周身不适...
- 桂龙咳喘宁胶囊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用法与用量】...
- 保宁半夏曲
声,胸膈满闷,痰少咯吐不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3.哮病急性发作,伴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者...
- 更多温化寒痰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温化寒痰
- 《寿世保元》:[卷一本草]药性歌括
(共四百味)诸药之性。各有奇功。温凉寒热。补泻宣通。君臣佐使。运用于衷。相反畏恶。立见吉凶。人参味...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草部
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阳也。阳中微阴,无毒。(茯苓为之使,反藜芦,恶卤咸。生上党者良,如人...
- 《医述》:[卷五·杂证汇参]温热
药缓肝,昏闭用幽芳开窍,热痰之投温胆,蓄血而论通瘀。○风为天之阳气,温乃化热之邪,两阳熏灼,先伤上焦...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八节·湿温伤寒
(一名湿温兼寒)。【因】伏湿酝酿成温。新感暴寒而发。多发于首夏初秋两时。但湿温为伏邪。寒为新邪。新...
-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六节·风温伤寒
(一名风温兼寒。俗称风寒包火。)【因】伏气温病。感冷风搏引而发。或天时温暖。感风寒郁而暴发。一为伏...
- 更多古籍中的温化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