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wēn hé jiǔ
2 英文参考
needle warming moxibustio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warming moxibust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ild-warm moxibus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温和灸(mild-warm moxibustion)又称温灸[1]。为悬起灸的一种[1][2]。是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使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痛的悬起灸[3]。也有人认为温和灸是相对烧灼灸而言,凡可使患者产生温热感觉的灸法,均可称为温和灸[1]。
4 温和灸的施灸方法
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4]。
用间接灸时要根据反应情况适当移动艾炷和垫隔物;如用直接灸须不待火烧及皮肤即将艾炷压灭,另换艾炷再灸,以达到温热即止[1]。
在治疗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小儿时,为了防止烫伤,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4]。
温和灸
5 温和灸的适应证
温和灸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一般灸法适应证[2][1][4]。
6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89.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83.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魏睦新,仲远明. 中医针灸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古籍中的温和灸
- 《张氏医通》:[卷三寒热门]厥
分三次服。并灸百会穴四十九壮。气海丹田三百壮。身温灸止。艾炷止许绿豆大。粗则伤人。暴厥脉伏。不省人事...
-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八]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之于无何有之乡也。必两肾之中有几微可续,然后可借温灸为鸾胶耳!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伤...
- 《证治准绳·杂病》:[第一册寒热门]厥
过三服即醒,灸百会四十九壮,气海、丹田三百壮,身温灸止。如无前药,用黑附子一只炮制,人参一两,分作二...
- 《中国医籍考》:[卷三十一]方论(九)
。郭氏后为之校补于后。第八卷至十二卷。则叙汗吐下温灸刺。及用水用火之法。第十三至十五卷。则叙两感阴阳...
- 《医宗金鉴》:[卷二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白头翁汤方
之于无何有之乡也,必两肾之中有几微可续,然后可藉温灸为鸾胶耳!@@@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
- 更多古籍中的温和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