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伪影 (最后修订于2018/1/25 10:51:55)[共162字]
摘要:伪影(artifact)泛指影像失真。即影像上明显可见的图形,它既不体现物体的内部结构,也不能用噪声或系统调制传递函数来解释。依失真的原因可分为:①成像设备设计缺陷所致的伪影;②成像设备故障所致的伪影;③运动或移动伪影;④信息载体的传感性所致的伪影;⑤读取、转换系统所致的伪影;⑥光学系统所致的伪影;⑦暗室处理所致的伪影等。......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AGFACR系统影像伪影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CR系统;伪影我院于2002年引进AGFACR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几种影像伪影,现加以总结,目的在于研究伪影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现对AGFACR成像系统常见伪影及解决方法总结如下。1前后次影像重叠伪影(除外操作上重复失误)前后两次影像同时出现在一幅图像上。仔细观察后发现,前一次影像整体密度明显低于后一次,对诊断造成较大影响。出现此类伪影与单位时间内强光消隐灯功率、亮度有关。由于AG
- CR影像的伪影分析
【关键词】CR影像;伪影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rtedradiograpihy,CR),是今年来兴起的一门X线摄影技术,将普通X线摄影最终形成数字化,相比普通X线摄影是一次巨大的飞跃。随着CR的普及,广泛运用于普通摄影、床边摄影、肾盂造影、乳腺摄影等。CR影像的伪影对X线诊断的影响也逐渐被重视。国内大医院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广大农村基层医院,由于机器设备性能不一,产生伪影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根据
- CT监视器伪影故障2例检修体会
一张优质的CT图像照片是进行CT诊断的有力保障,而要获得优质的CT照片,其质量控制有诸多环节。我院现使用Xvision/EX螺旋CT扫描机,曾遇到过两例CT监视器因伪影干扰而影响照片图像的故障,现报告如下。 1故障现象与检修 1.1故障一 1.1.1故障现象CT扫描正常,控制台监视器上隐约可见横行滚动的水波形伪影,在监视器下尚不影响图像观察,但经激光照相机照片后因其伪影固定,从而影响诊断医师
- 心率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按心率将患者分为3组:50次/min26例,60次/min22例,70次/min12例,同时观察扫描过程中心动波幅分别为0-3,3-10时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分:(1)优:主干及2~3分支无伪影;(2)较好:主干及2~3分支稍有阶梯伪影,能满足诊断;(3)差:主干及2~3分支阶梯明显,不能满足诊断。结果70次/min组较50次/min、60次/min组出现阶梯伪影增多。结论冠状动脉成像随着
- 颈椎后路钛合金脊柱内固定系统对术后MRI成像的影响
用MRI为1.0T及1.5T的超导MRI系统,患者均进行矢状位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1加权像(T1WI)和TSET2加权像(T2WI)以及轴位的TSET1加权像扫描,然后对术后钛合金内固定的伪影特点及其对椎管内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MRI伪影的大小为内固定大小的2~3倍,基本能够辨认出原来内固定物的形状,钛合金内固定植入物本身在T1和T2加权上都表现为低信号,其边缘在T1和T2加权上
- 低剂量CT筛查肺结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晰度;(4)两侧肩胛骨间软组织显示的清晰度。评价方法是:基础片各种观察指标定为0分,某结构比基础片清晰则+1分,相同则0分,稍次但不影响观察则-1分,显示不清影响观察则-2分;两肩胛骨间区无横行条纹伪影则0分,横行条纹伪影仅出现在肩胛骨间区则-1分,横行条纹伪影波及到肩胛骨间的肺野内影响背侧肺末梢结构观察则-2分,然后评价图像质量与患者身高体重比的关系。评价结果由2名医生读片一致性决定,若二人结果
- 关于MRI成像过程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NSE技术利用阵列线圈并行采集信号,可在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扫描时间,加快成像速度。PEOPELLER技术利用其独特的K空间填充方式,在头部扫描中通过各种校正,消除患者因头部运动产生的伪影,得到具有诊断意义的T2WI、DWI图像。 【关键词】空间编码;K空间;螺旋桨扫描技术;灵敏度编码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核磁共振信号与空间编码技术结合起来。MRI成像的空间编码过程
- OEC9800设备故障检修2例
变压器控制板的金属膜电阻只要通电就一直在发热,因而容易损坏。处理方法:把风扇改接在前极,只要通电后,风扇就工作。处理后6个月多未再出现类似的故障。2故障22.1故障现象正常操作时,显示屏内有一长方形伪影,边界模糊不清。2.2分析与检修一般伪影大致在球管、影像增强器、光学镜头组件、摄像机组件等几个部位产生。为了进一步确认,将一金属物体固定于成像视野中,片子放于影像增强器上,用较低的条件拍摄一张X线片
- CT图像质量控制
【关键词】CT图像CT图像质量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清除图像上的伪影,它是被扫描物体中实际上并不存在而出现在图像上的各种杂影及所有其他非随机的干扰,共分两类;其一由病人自身引起,如扫描时病人未控制好呼吸,肠胃蠕动等;其二与机器自身有关,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1伪影的种类1.1环状伪影由探测器的一致性或X线随时间变化所引起,特别是装有准直器探测器的机器,要消除这种伪影还必须提高机器精度,对探测器参数要进行
- 磁共振人工注射造影剂动态增强扫描信号干扰因素分析
描,扫描时间16~20s。按体重0.2ml/kg人工注射造影剂,速度为2ml/s[1]。2结果在100例应用腹部多时相动态扫描中,未改进技术前的15例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的动脉期图像均有不同程度的条形伪影,出现信号干扰率为100%。其中2例(13%)信号干扰较严重部分层面图像细节难以辨认,9例(60%)部分层面出现中等干扰信号,图像尚能辨认,4例(27%)图像信号干扰较轻,同一病例不同扫描层面信号干
- 多层螺旋CT胸部常规扫描参数的探讨
量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结果采集层厚5.0mm、螺距6.0mm、重建层厚8.0mm参数匹配较采集层厚8.0mm、螺距3.5mm、重建层厚8.0mm的参数匹配能获取较高质量的肺纹理、纵隔图像,降低移动性伪影,提高时间分辨力,并降低辐射剂量,延长X线管球寿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肺门伪影和图像噪声方面有一定影响。结论在4排螺旋CT胸部常规检查中,采集层厚5.0mm、螺距6.0mm、重建层厚8.0mm参数
-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因素分析
段,影像质量评价采用双盲法评估,每位患者冠脉影像由我院CT室两位资深医师独立阅评,不一致处进行协商确定。分别对冠状动脉血管的右支RCA、左主干LM、前降支LAD、回旋支LCX的图像质量(清晰度及有无伪影)进行分级(1~4级)评分,评分标准为1级:无伪影,图像清晰完美;2级:少量伪影,图像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级:中等程度的伪影,图像仍可接受,有诊断价值;4级:有明显伪影,不具诊断价值。2结果2.1冠
- 低压滴注法在T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传统的经T管推注做胆道造影存在着诸多的问题:(1)T管本身就是细菌侵入胆管的门户,开放注入造影剂无疑存在着胆道感染的危险;(2)推注的压力及速度较难以把握;(3)T管的开放难免使空气进入胆道,造成伪影,或发现胆总管内有气体,因无法处理进一步造影;(4)若需要动态观察造影全过程,医务人员就必须受X线照射。因此,如何安全、有效、高质量的经T管胆道造影,是我们临床工作者值得研究探讨的一个课题。我科自1
- 口腔颌面疾患的MRI诊断学
节头颈部成像技术一、自旋回波成像二、快速自旋回波成像三、梯度回波成像四、脂肪抑制成像五、磁共振波谱六、磁共振血管造影七、磁共振涎腺导管造影第二章增强MRI成像第一节造影剂第二节头颈部病变的应用第三章伪影第一节运动性伪影第二节磁性伪影第三节化学位移伪影第四节其他原因造成的伪影一、折叠伪影二、截断伪影三、锯齿状伪影第四章头颈部正常解剖的MRI表现第一节筋膜间隙的解剖一、咀嚼肌间隙二、颊间隙三、颌下间隙
- 盆腔MRI诊断学(精装)
间第二章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射频脉冲序列第一节MR信号的空间定位一、选层梯度二、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梯度三、K空间第二节射频脉冲序列一、自旋回波序列二、反转回复序列三、快整成像四、脂及抑制成像第三节MRI伪影一、运动伪影二、化学位移伪影三、磁化敏感性伪影第三章盆腔MRI总论第一节盆腔MRI检查的适应证第二节盆腔MRI检查的优缺点一、优点二、缺点第三节盆腔MRI检查方法一、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二、MRI参
- 第二节 CT检查法概论
通X线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有所了解外,为了患者安全和提高图像质量还应作以下准备工作:①作碘过敏试验,预防发生过敏反应。②检查前4h开始禁食。③对腹部检查的患者作好清洁肠道和抑制肠蠕动的工作,以减少伪影。④进行必要的肝、肾功检查。⑤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训练其配合检查,提高图像质量。 二、扫描条件的选择 (一)体位、层厚和层距的选择 根据检查目的、病情及受检部位,将患者按一定体位固定在检查床上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题。(4)器官内的液体(水)是天然对比剂,即使有管道完全阻塞时亦能观察管道远端的影像,有感染时也可检查。对疑有导管狭窄者,可在任何平面获得多层投影的影像。 3.3缺点3.3.1信号丢失胃肠道的气体伪影以及十二指肠蠕动可导致肝外胆管的信号丢失,上腹部的手术夹伪影也可使肝外胆管不清;当胆管内出现气体、胆管出血、蛋白栓可使肝外胆管内结石鉴别困难,用轴面像核对避免此错误;另外气泡多停留在管状的胆管内。3
- 平衡快速梯度回波序列的临床应用价值
转移瘤的检出率略低于TSE,肝血管瘤与肝囊肿的检出率略高于TSE。结论B-FFE能很好地显示血管系统及其病变侵犯;清楚地显示胆管内外的病变,重建后的图像质量可与MRCP相媲美;扫描速度快,几乎无运动伪影,对较重或不能屏气的患者有明显的优势。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平衡快速梯度回波诊断技术ThevalueofMRIB-FFEsequencesinclinicalapplicationZhangRong,Yu
- 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如何获取更加清晰的影像。方法1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83例达到诊断的标准,不能诊断原因为运动伪影。结论减少运动伪影是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追求的目标。【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运动伪影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产品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医学进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心脏冠状动脉疾病已成为
- 16排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发现肺结节的比较研究
圈(即螺距1),LD2扫描采用预设20emAs、床进36mm/圈(即螺距1.5),其他扫描参数相同:120kV,0.5s/圈,准直1.5mm×16,重建层厚4mm,重建间隔与层厚4mm。根据图像出现伪影程度以及是否影响观察肺结节来评价CT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将直径≤10mm非钙化肺结节分为直径5mm,5~10mm二组,按肯定(是肺结节且显示清晰)、模糊(是肺结节但显示模糊)、难以判定(邻近血管且与
- 64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s】heartdefects;congenital;tomography;X-raycomputed;ultrasoniccardiograph随着多层螺旋CT在提高扫描速度、改善图像质量、减少运动伪影和开发新功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成为无创性心血管检查最具潜力和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1~3]。笔者通过64层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先心病的病理解剖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在该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CT静脉成像及临床应用
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与原始图像及常规SE图像对照,MRV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可直接显示脑静脉(窦)受累及其继发的脑改变,易于治疗后随诊,这些是常规血管造影所不及[1,2]。但脑MRV对运动敏感、易受伪影影响,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些限制。因而,临床上仍需要一种更可靠、使捷、无创性检查方法来显示静脉系统异常。 虽然常规CT增强扫描在一定程度上能显示脑静脉结构,但由于扫描速度的原因,在静脉血管内对比剂达
- 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在肿瘤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巴瘤患者,1例卵巢癌患者,1例乳腺癌患者,1例多发骨髓瘤患者。 1.2磁共振扫描方法 1.2.1检查前准备 更衣,除去身上一切金属饰品,禁食禁水4~6h,检查前排空大便,以减少食物或粪便引起的伪影。 1.2.2线圈及体位 使用美国GEsignaHDe1.5T超导型MR扫描仪,信号采集使用内置BODY线圈,患者取仰卧位,脚先进,下肢垫高,身体水平,并外加绷带固定,自由呼吸。 1.2.3成
- AGFA干式打印机故障的维修和保养维护
息传送延时,有时可以造成卡片,这种卡片往往卡在热力头上。更换网线或者交换机。(8)热力头压力滚轴传送皮带打滑也可以使胶片卡在热力头上。将热力头压力辊轴皮带慢慢仔细拆下,清洁后再安装上即可。1.2胶片伪影故障图像出现的伪影有多种,以条状伪影居多,胶片出现一道或多道白色条带,有的没有颜色,图像仍然可见。这是由于打印热力头污染造成的。装片时不慎掉入灰尘,或是用手触摸,外界环境灰尘侵入都会造成打印热力头的
- 心理干预对儿童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
儿产生不利影响。132扫描过程中心理干预扫描中患儿对于机架旋转、旋转阳极发出的声音、扫描床的移动、红外线定位灯光、盖在身上的防护衣、患者进入窗口这一系列事件,既恐惧又好奇,患儿难以配合,图像运动伪影较重,影响CT诊断。这时,要针对不同类型患儿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1)配合型:主要表现为好动、好奇、言多,能主动描述出身体的哪个部位不舒服。心理干预时要使用轻柔的手法,边操作边示范怎样配合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方法,对图像质量及冠状动脉疾病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显示优良率81.2%,能发现管壁钙化、狭窄等。质量差的图像主要表现有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管腔显影不良等。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能为临床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随访提供帮助。【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冠状血管;血管造影术Theclinicalapplicati
- CT图像减影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其中不强化部分被抑制掉,CT值≈0HU,表现为黑色,随着强化程度的增加,CT值增加,逐渐表现为灰色、灰白色、白色,也用灰阶来显示。因为增强图像与平扫图像受呼吸、心跳等因素影响,不可能完全重合而产生伪影,在影响较大的地方伪影更加明显。例如膈胸膜、心包表面纵隔胸膜等被明显夸大、增厚,但边缘规则,呈弧线形。 3讨论 3.1CT减影原理平扫呈高密度病变,增强扫描后不易观察病变区增强程度及增强特点。这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
加上两个长度、幅度和位置均相同对称的弥散敏感梯度脉冲(DGSP)[1]。用表观弥散系数(ADC)来描述在活体弥散成像上所观察到的表观弥散现象。但SE-DWI对于运动高度敏感,加上采集时间过长,易形成伪影,使DWI图像清晰度下降,对于有些患者如椎体骨折伴有剧痛的病人并不适用[2]。回波平面成像序列(EPI-DWI)包括单次激发EPI-DWI和多次激发EPI-DWI,有自旋回波和梯度回波两种形式。EP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是目前对微血管灌注和弥散效应进行活体定量研究的最佳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1]。随着快速成像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技术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抑制或减弱了生理运动伪影,使弥散加权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在腹部的临床应用成为可能,并且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2]。 1肝脏弥散加权成像原理与方法1.1磁共振弥散成像原理弥散是指组织中分子的不规则随机运动,即布朗运动
- 18F-FDG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的SUV并不能预测无病生存、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因此认为原发灶SUV值是根治性手术或放疗患者预后评估的最佳因素。518F-FDG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主要局限性和相应处理措施5.1呼吸伪影呼吸伪影是PET-CT显像常见的一种伪影,原因是CT和PET扫描时间不一致,CT采集时间短,屏气可减免呼吸伪影,而PET采集时间长,患者不能屏气,从而发生CT和PET图像上病灶位置的不匹配以及衰减校
- 多层螺旋CT的维护保养及维修1例
偏差,这样出线量就不再准确了,因此必须定期对电流值进行调整和校正。这个时间一般为每6个月至1年1次较为合适。 1.1.4水模校正因为扫描图像的CT值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得不是很准确,因而可能产生一些伪影,这样不但图像的质量受到影响,而且也会给诊断带来麻烦,所以定期的水模校正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原理就是根据水和空气CT值确定一条衰减的直线,从而使得所有物体都能准确地对应其衰减量,这样出来的图像中各部
- 肋骨及肋软骨折的多层螺旋CT诊断
MPR图像对比观察。38例中共发现不完全骨折6例,在薄层图像上表现为局限性骨皮质不连续,骨小梁中断,无异常错位改变。本组中4例因病情较重,呼吸急促,不能配合,扫描图像肋骨可见移位,重建图像中可见呼吸伪影,其中3例可明确诊断骨折,另外1例因伪影太多无法诊断。 图3横断面TST-MIP图像(略) 图4冠状位STS-MIP图像(略) 图3,4为同一患者,图3示左侧肋弓部软骨错位骨折(箭头所示),图
- 实验室检查对脑梗塞引起头痛的诊断有何意义?
(1)脑脊液检查多为正常。(2)CT扫描:发病在24小时以内的脑血栓CT扫描可正常。24小时以后在受累脑区可见楔形、方块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但脑干与小脑梗塞可因骨质伪影辨认不清。(3)MRI扫描:发病4小时以前即见T-1T-2延长,24小时即呈长T-1与长T-2信号,尤其对脑干及小脑梗塞因无骨质伪影辨认清楚。作者:不明
- 浅谈暗室操作对X线片的质量影响
笔者在这些年的放射线工作实践中,体会到标准的暗室操作是保证X线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一张不合格的X线片往往是和暗室操作分不开的,为了提高X线片质量,避免产生伪影,而影响准确诊断,现就笔者个人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伪影和产生的原因归纳如下。 1照片灰雾 (1)红灯不安全和红灯下暴露的时间过长;(2)显影药液温度过高或过低;(3)胶片过期或漏光,药液使用时间过长,药力减退。 2照片发黄 显影时间过长,
- CR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同样条件下照片的量子斑点出现几率大,并且IP板受X线照射时,其内的磷粒子使X线发生散射,引起潜影模糊。潜影读出过程中,激光在穿过IP深部时产生散射,使图像模糊,降低了图像的分辨率。(3)CR系统的伪影,如成像板伪影、系统硬件造成的伪影、后处理造成的伪影、记忆伪影及滤线栅伪影,对诊断有一些影响。(4)CR系统时间分辨率较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尽管如此,由于CR系统扩大了传统X片的涵盖范
- 电子束CT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典型夹层4例(3例为Ⅲ乙型,1例为Ⅱ型)。所有断层图像均清晰地显示内膜片、破口、分支动脉起源。三维重建技术可立体显示主动脉全貌、内膜片走行及破口位置。结论电子束CT扫描速度快,心电门控可消除心脏搏动伪影,对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尤其Ⅱ型夹层有重要价值,结合三维重建的立体直观特点,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作用。Applicationofelec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yinaort
- 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18~20s完成12层的容积采样。 1.4图像评价与后处理扫描获得图像按照0~Ⅳ级评分标准图像质量评价,其评价标准[4]为:0级:冠状动脉没有显示;Ⅰ级:冠状动脉可以显示但是存在严重的轮廓模糊,有伪影干扰;Ⅱ级:冠状动脉显示,但是存在中等程度的轮廓模糊和干扰;Ⅲ级:冠状动脉显示清晰,但是存在轻度的边缘模糊;Ⅳ级:冠状动脉显示清晰,轮廓清晰锐利,没有伪影干扰。 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信号
- 肺动脉栓塞的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技术分析
至膈肌水平。全部数据均经ADW4.2工作站做影像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 2结果 全部病例CTA上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强化均匀,无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伪影重叠干扰,正常肺动脉增强后CT值为(266±20)HU,肺动脉栓子CT值为(64±8)HU,增强后肺动脉CT值显著高于栓子CT值,故可清晰显示出栓子的存在。在GEADW4.2工作站应用3种CT后处理
- MRI在脑干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个,边缘模糊。于T2WI上均呈高信号,边缘较清。于T2WI/FLAIR上高信号45个,低信号10个,高低混杂信号34个。直径<5mm20例,5~15mm48个,>15mm21个。结论MRI具有无骨棘伪影,并可以多方位成像,且对水的改变敏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因此,是诊断脑干梗死的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干;缺血性脑梗死 脑干梗死是常见的老年性脑血管疾病,CT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了SCTA对中心型肺栓塞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手段,且可观察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并有可能成为新的“金标准。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时间短、无呼吸运动伪影,无遗漏微小病变等优点,具有很高的检出率,对PE的诊断取得满意的效果。高质量的MSCTPA图像是正确诊断肺梗塞的关键。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结合文献报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细节,可提高肺段及亚段的肺动脉
- 床旁计算机摄影与普通X线摄影胸片质量的对比研究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2床旁普通X线摄影与CR胸部摄影图像质量比较(略) 注:二组比较*P0.05;甲级片:影像清晰,位置标准,无伪影,满足诊断需要。乙级片:影像较清晰,位置欠佳,见人工伪影,但可以满足诊断需要。废片:影像模糊,位置不好,或有大量伪影,需重复投照 2结果 床旁CR摄影200例:甲级片178例(89%);乙级片2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癌化疗栓塞术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zation,TACE)的评价方法主要有CT和磁共振检查,在CT检查方面,由于肝癌化疗栓塞术后碘油沉积,平扫仅能对肿瘤缩小程度进行判断,而对栓塞灶内残存的肿瘤组织和周围病灶,由于碘油产生高密度放射状伪影,使观察较为困难[2],增强扫描残存灶内的肿瘤虽有血供变化,但仍然由于碘油干扰无法很好地进行观察,肝癌栓塞术后复发主要由病灶边缘及栓塞灶内残存的肿瘤所致[3]。磁共振检查由于不受碘油干扰,能很好地判
- 多排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
MX8000CT机扫描后选取冠状面进行曲面重建。结果所有病例的曲面重建图像均能显示扩张的肾盂、输尿管及输尿管梗阻末端管腔内的高密度结石影。42例患者共获得43幅曲面重建图像,其中图像清晰细腻,无运动伪影及阶梯伪影35幅(81.4%)。图像质量一般,有轻度运动伪影及阶梯伪影8幅(18.6%)。结论曲面重建技术可以使扩张的肾盂、输尿管及输尿管梗阻末端管腔内的高密度结石影全程显示在一幅图像上,图像效果直
- CT故障分类及查找
机械磨损或参数漂移导致的故障。1.1操作不当引起的人为故障人为故障常见原因如下:开机预热时间不够或未进行常规校正,导致图像不正常或均匀度较差,CT值不准、患者定位不准扫出错误图像、患者身上有金属产生伪影图像、同时进行多种操作导致CT死机,选择扫描参数不当导致图像伪影增大等。不难看出,人为故障通常不会导致CT出现破坏性故障,只要查明原因,按正确操作程序重新操作或停机重新启动,一般都能排除。1.2环境
- 心肌灌注显像中俯卧位采集对下壁衰减的校正
性检查方法。自从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以其显著的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心肌灌注显像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心肌灌注显像中,由于膈肌影响而造成的左心室下壁衰减伪影往往会导致临床诊断图像的假阳性,影响对图像的分析。因此,分析和识别这种伪影,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校正,将有效的改善心肌显像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科在2002年1月~2003年12月间,对75例飞
- CR、DR的质量控制
过对200张废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和汇总所得结论为:(1)因运用图像后处理技术不当而产生的废片为108张,占总数的54%。(2)因曝光参数选择不当而产生的废片为54张,占总数的27%。(3)因伪影的影响而产生的废片为20张,占总数的10%。(4)因输出的图像和激光相机打印的图像不一致而产生的废片为14张,占总数的7%。(5)因投照部位错误而产生的废片为4张,占总数的2%。3讨论3.1图像后处
- 新生儿床边胸部摄片质量控制探讨
准T3下缘或T4上缘(即胸锁关节下方约三横指处)或向足侧倾斜5°~8°角(减少膈肌与肺野重叠)。1.4评判标准甲级片的评判标准:(1)影像清晰,对比度良好,位置正确;(2)影像无运动伪影(包括呼吸运动和身体移动);(3)无衣物等异物遮挡肺、横膈、肋膈角等主要观察区,透过心影可见椎间隙并且上述部位应完整地显示在片内;(4)号码、日期完整,无错号,排列整齐。4项中1项不符者为乙级片,2
- 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对应表现及价值
去相位的一致性,从而导致信号衰减。DWI成像技术不仅对弥散敏感,也对呼吸、脉搏搏动、脑脊液搏动等生理活动敏感[1],因此DWI与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扫描速度,从而有效抑制运动伪影,即使在临床急诊患者神志不清、不能很好配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能诊断的图像。当脑梗死发生后,梗死灶内表面弥散系数减低,弥散MRI表现为信号升高;关于脑缺血时弥散受限的确切生物物理学机制仍不清楚,多数实
- 头颅CT检查的护理
合检查。 (2)所有病人检查按顺序给予编号,认真仔细预约登记,区分轻重缓急,做到先后有序,忙而不乱。扫描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扫描过程。女病人应去掉发夹、耳环及其他金属装饰品,防止伪影产生,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3)详细询问过敏史,做碘过敏试验,试验阴性者方可检查。凡是对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造影剂。 (4)嘱病人检查前禁食4h,防止由造影剂副作用所致的
- 乳腺磁共振检查支架的研制与应用
好,如果无专用线圈也可用体线圈、软表面线圈、圆形表面线圈等代替。乳腺结构疏松,于自然下垂位才能使脂肪、腺体、乳腺导管显示最清晰,但体线圈及各种表面线圈检查时患者双臂双肘支撑俯卧均不能持久,易产生运动伪影,无法适应MRI的长时间扫描,据此我们构思制作了乳腺MRI扫描支架,较好的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现介绍如下。1研制过程因为MRI检查时不能带有金属物,在选材上我们选用不用拼装、易于成型的泡沫材料。成年女
- MRI引导和监控在氩氦刀治疗肿瘤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较多的导引方式,主要有超声、CT:超声仪器体积小、方便移动,且能够实时成像,多角度探测,可观测局部血流变化,但其成像空间分辨力低且对深部病灶的导引价值有限,在监控冷冻治疗时冰球后方形成的噪声伪影常掩盖真实消融界面的变化,因而临床应用很受限[2,3]。CT具有较高的密度与空间分辨率,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能够有效观察冰球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便于对病变的观察和对比。但CT引导下金属刀杆可形成伪影,影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