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

目录

1 拼音

wéi shēng sù K

2 英文参考

vitamin K[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coagulation vitami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ntihemorrhagic factor[朗道汉英字典]

antihemorrhagic vitamin[朗道汉英字典]

PVC[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Vit K[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vitamin K[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VK[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维生素K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914138维生素K1注射剂10mg:1ml瓶(支)1.0元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维生素K(vitamin K)又称叶绿醌(phylloquinone)是一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K1、维生素K2和维生素K3,为形成活性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Ⅹ所必需[1]。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K是Koagu-lation的缩写。维生素K也称抗出血性维生素。是一种由萘醌类化合物(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α,甲基-1,4-萘醌衍生物)组成的能促进血液凝固的脂溶性维生素。

5 维生素K的理化性质

维生素K耐热、耐酸,为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但易被阳光和碱所破坏。(维生素K1为鲜黄色油状物,(维生素K2为鲜黄色结晶,可溶于甲醇、丙酮、苯、石油醚、氯仿等,(维生素K3为黄色结晶,溶于四氯化碳、氯仿、植物油、丙酮、苯和乙醇。(维生素K的衍生物如(维生素K3磷酸酯,琥珀酸酯或亚硫酸氢盐均为水溶性,而甲基荼氧醌乙酸酯对光不敏感。耐热但易被光破坏。

6 维生素K的发现

1929年戴姆发现自然界中的维生素K有K1和K2两种,均无萘醌类化合物。维生素K1的化学形式是2-甲基-3-植基1,4-萘醌,也称为2-甲基-3-叶绿基-1,4-萘醌;而维生素K2(简写为MK-n)为系列化合物,统称为甲基萘醌类,其侧链有一不饱和的多异戊烯基,根据侧链长短的不同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侧链上有6~10个类异戊二烯基的甲基萘醌(从MK-6到MK-10),其结构式如图1。此外,体外合成的维生素K3(2-甲基-1,4-萘醌)本身不具备活性,在体内肝中可被烷化为MK4而有生物活性。

7 维生素K的来源

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如苜蓿、菠菜中,猪肝、蛋黄中也富含维生素K。特别是白菜中含量丰富。某些细菌可在肠道内合成。

已从天然物中分离出K1,K2,以及合成出K3,K4,它们都是萘醌的衍生物。维生素K1亦称为叶绿醌,C31H46O2,黄色油状。维生素K2亦称为金合欢醌或甲基萘醌C41H36O2。维生素K3就是2-甲基1,4萘醌(menadione),它是人工合成的代表性物质,有特殊臭味,作为维生素作用比K1和K2强。维生素K4是属于静K3的氢醌型。

在有叶绿素植物的叶、番茄的果实和海藻中,维生素K的含量很高。在动物中,肝油、肝脏以及其它内脏和骨髓中也很多。动物中为K2(20)或甲基萘醌类-4-,图中的R为4个异戊二烯基。由于缺乏维生素K,体内各组织会发生出血症,这种现象是由于维生素K能促进肝脏内凝血酶原的生成。因为人体内可以通过肠内细菌进行合成,所以正常人不需要特别摄入,但对于婴儿,有时需要供给,(每天0.5—5微克),成人每天需要量约0.1毫克以下,治疗时需用1—10毫克。其定量法有根据缺乏维生素K的鸡的血液凝固时间的生物学测定法,及根据乙醇钠的红褐色显色反应进行比色的化学方法。

8 维生素K的作用

维生素K在植物体内对光合作用有一定功能;维生素K是凝血酶元的主要成分,是动物体内生成凝血酶原的必需因素,并能促进肝脏制造凝血酶元,能促进血液凝固。

人类每天的维生素K最低需要量尚无公认的规定。

动物缺乏维生素K,血凝时间延长,可引起创伤流血不止。成人一般不易缺乏维生素K,因为自然界绿色植物中含量丰富,而且人的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可以合成维生k,供给宿主。有时新生儿或胆管阻塞病人会因维生素K的缺乏而凝血时间延长。故维生素K制剂在临床上可用于止血。

9 维生素K中毒

天然的维生素K于存在菠菜、西红柿等之内,命名为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均为人工合成。维生素K为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必需物质,参与凝血因子Ⅷ、Ⅸ、Ⅹ的合成,具有止血、镇痛作用。中毒表现主要为血液系统,肝、肾损害。[2]

9.1 临床表现

[2]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

2.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对红细胞6-磷酸脱氢酶有缺陷的患者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3.大剂量维生素K1或K3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可以加重肝脏损害。

9.2 治疗

维生素K中毒的治疗要点为[2]

对症治疗,若有严重溶血性贫血时,可选用:

1.输新鲜血液。

2.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如黄疸严重,或发生核黄疸,可用换血疗法。

4.支持治疗。

10 维生素K医学检查

10.1 分类

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维生素测定

10.2 英文名

Vitamin K

10.3 维生素K的测定原理

先用乙醇沉淀血清蛋白,再用己烷提取,提取物用正相HPLC进一步纯化,然后用反相HPLC作定量分析,用电化学方法把VitK还原成萘氢醌,用430nm为发射波长和340nm为激发波长测量萘氢醌的荧光。

10.4 试剂

(1)己烷、乙醇、乙腈:HPLC级。

(2)标准维生素K(Sigma产品):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20℃可稳定3个月。

(3)乙酸钠缓冲液(pH 3.0,860mmol/L):称取70.5g乙酸钠用830ml双蒸水溶解,再用硝酸调溶液的pH至3.0,加蒸馏水至1L,混合,4~8℃可稳定3个月。

(4)流动相:①己烷/乙腈(99.8/0.2):将2ml乙腈加到998ml的己烷中,混合,通过0.45μm的有机过滤器过滤。使用前减压抽气15min;②乙醇/乙酸钠(96.5/3.5):965ml乙醇和35ml乙酸钠缓冲液混合,通过0.45μm水性滤器过滤,使用前减压抽气15min。

(5)Aquasol,液体闪烁氟溶液。

10.5 操作方法

(1)血清1.0ml与50μl反式-[3H]-叶绿醌3000衰变/min(0.2ng)混合,置室温1h。

(2)加入3ml乙醇并混匀,静置10min后加入9ml己烷,混合。

(3)用1000g离心此悬液。

(4)移出己烷层,然后在氮气中干燥,残余物用250μl己烷溶解。

(5)把己烷提取物(200μl)注入洗脱柱中,并用一个Corasil保护柱保护。用己烷乙腈液洗脱,流速为1.5ml/min,并用254nm检测。先注入标准品来确定含有维生素K的洗脱液的准确体积。

(6)收集含叶绿醌的洗脱部分,然后在氮气中干燥,把剩余物溶解于250μl的100%甲醇中。

(7)把20μl样品加到4ml Aguasol中,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放射活性来检测叶绿醌的回收率(65%~75%)。

(8)从上述5~6步得到初步纯化的维生素(200μl),把此半纯品加到一个Zorbax ODS柱上进行洗脱,洗脱液为乙醇/乙酸钠缓冲液,流速1.0ml/min。

(9)当柱的洗脱液通过ESA监视室时被电化学还原,并由LC-4A电流检测器使电压维持在-0.65V。

(10)当洗脱液通过还原池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还原性维生素,其激发波长为340nm,发射波长为430nm。

10.6 正常值

1.1~4.4nmol/L(0.5~2.0ng/ml)。

10.7 临床意义

健康人对VitK的需要量低而膳食中含量比较多,原发性VitK缺乏不常见,临床上能见到的由于VitK缺乏所致的表现是继发性出血如伤口出血,大片皮下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胎盘转运VitK量少,新生儿初生时体内储存量低及体内肠道的无菌状态阻碍了利用VitK,母乳中VitK含量低,新生儿吸乳量少以及婴儿未成熟的肝脏还不能合成正常数量的凝血因子等原因,使新生儿、小婴儿普遍存在低凝血酶原症。已知最常见的成人VitK缺乏性出血多发生于摄入含VitK低的膳食并服用抗生素的病人中,VitK不足可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和其它胃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口炎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小肠炎、短肠综合征、胆道梗阻、胰腺功能不全等,以上情况均需常规补充VitK制剂。即使进食大量富含天然VitK1的膳食也未发现有产生毒性反应者,但服用超过药理剂量的VitK2能导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和肝中毒,在成人则可诱发心脏病和肺病。

10.8 附注

血清和血浆均可用分析且不受抗凝剂种类的影响,样品可在-20℃保存2~3个月,应避光。

10.9 相关疾病

短肠综合征、腹泻、溃疡性结肠炎、溶血性贫血

11 参考资料

  1.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Z].2015-12-29.
  2. ^ [2]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