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处方
3 制法
上药锉碎。
4 功能主治
5 胃苓汤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丹溪心法》卷四
7 《镐京直指》
7.1 方名
胃苓汤
7.2 组成
制茅术2钱,川朴1钱,赤苓3钱,猪苓3钱,泽泻2钱,广木香1钱,白豆蔻8分(研,冲),陈皮1钱,浙藿香2钱。
7.3 主治
8 《保婴撮要》卷七
8.1 方名
胃苓汤
8.2 胃苓汤的别名
胃苓散
8.3 组成
白术、茯苓、泽泻、厚朴、猪苓、陈皮、甘草(炒)各等分,桂少许。
8.4 主治
肠胃受湿,呕吐泄泻。
8.5 胃苓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姜水、灯心、陈皮煎汤调下。若停食吐泻,小便短少,腹胀作痛,用此方分利之,更用六君子汤以调补脾胃。
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8.7 附注
本方改为膏剂,名“胃苓膏”。(见原书同卷)。
9 《麻症集成》卷三
9.1 方名
胃苓汤
9.2 组成
赤苓、猪苓、厚朴、甘草、陈皮、泽泻、姜、枣。
9.3 主治
9.4 胃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0 《得效》卷五
10.1 方名
胃苓汤
10.2 胃苓汤的别名
胃苓散
10.3 组成
10.4 主治
10.5 胃苓汤的用法用量
上2药合和,紫苏、乌梅煎汤达下。未效,加木香、缩砂、白术、丁香煎服。
10.6 附注
胃苓散(《普济方》卷—一七引《仁存方》)。
11 《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局方》
11.1 方名
胃苓汤
11.2 胃苓汤的别名
11.3 组成
苍术(泔浸)8钱,陈皮5钱,厚朴(姜制)5钱,甘草(蜜炙)3钱,泽泻2钱5分,猪苓1钱半,赤茯苓(去皮)1钱半,白术1钱半,肉桂1钱。
11.4 功效
11.5 主治
脾湿过盛,浮肿泄泻,呕吐黄疸,小便不利。小便癃闲,大便飧泄,濡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沉冷证小便不利,及胃虚不和,早晨心腹痛。阴囊肿,状如水晶,时痛时痒出水,小腹按之作声,小便频数,脉迟缓。脾胃受湿,呕吐泄泻。黄疸。阴水。中暑挟食不消,吐泻腹痛。饮食停积,浮肿泄泻。
11.6 胃苓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两,以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炒盐1捻,煎8分,食前温服。
11.7 加减
口渴者,去肉桂。
11.8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1.9 附注
经验对金饮子(《加减灵秘十八方》)、胃苓散(《普济方》卷三二一引《大全良方》)、术苓汤(《女科万金方》)、平胃五苓散(《脉因症治》卷上)、对金饮子(《医学纲目》卷二十三)。
12 《痘疹会通》卷四
12.1 方名
胃苓汤
12.2 组成
泽泻、白术、陈皮、云茯苓、苍术(制)、川朴、甘草、肉桂、三棱、莪术。
12.3 主治
痘疹吐泻,灰白陷伏不起者。
12.4 胃苓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3 《准绳·疡医》卷二
13.1 方名
胃苓汤
13.2 组成
苍术(米泔浸,炒)2钱,厚朴(姜制)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白术(炒)1钱,茯苓1钱7分,泽泻1钱,木香1钱,白芍药(炒)1钱,官桂5分,淡竹叶20片。
13.3 主治
痈疽,四肢沉重。
13.4 胃苓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1剂。以水2钟,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8分,食前服。
古籍中的胃苓汤
- 《邯郸遗稿》:[卷之三]妊娠
食药如山楂、神曲、麦芽、枳壳之类。胎前寒泻,用胃苓汤加木香治之。若胎前食生冷作泻,宜服养胃汤。胎前...
- 《邯郸遗稿》:[卷之四]产后
后外感兼泻者,以五个散加行血药。产后血泻者,以胃苓汤加山楂、神曲、半夏治之;若腹痛拒按者,加消食药...
- 《续名医类案》:[卷十三]肿胀
。用《千金》神秘汤加麻黄,一服喘定十之五。再以胃苓汤吞深师薷术丸,二日小便长,肿消十之七,调理数日...
- 《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
周因长夏湿热。食物失调。所谓湿多成五泄也。先用胃苓汤分利阴阳。(暑湿热)胃苓汤去甘草。温长夏湿胜为...
- 《推拿抉微》:[第三集·治疗法]伤湿
喜弄冷水,坐卧湿地,其证头痛身重,寒热往来,宜胃苓汤。如兼呕吐,加藿香、砂仁。如因中湿浮肿者,胃苓...
- 更多古籍中的胃苓汤